2017-2018学年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兰考二高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孔子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仁爱”“和而不同”等思想影响了古今中外。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日益升温。下列说法中,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最具借鉴意义的是 A. 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 “天人感应”‎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C ‎........................‎ ‎2.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A. ‎ B. ‎ 孟子像 C. ‎ D. ‎ ‎【答案】D ‎【解析】孔子主要思想主张是“仁”和“礼”,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孟子主要思想主张是“仁政”,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韩非的核心思想是“法”,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直”与“曲”“巧”与“拙”“静”与“躁”“寒”与“热”等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符合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故D项正确。‎ ‎3. 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可以看出主张严刑峻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可以判断出以法治国,结合所学这位思想家是法家代表,故选D项。A是儒家代表人;B是道家代表人;C是墨家代表人。‎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韩非子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的主要内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可以列表比较归纳各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4. 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受到推崇,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当代胜过古代”的思想为全社会所接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①法家主张厉行赏罚,奖励耕战,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故①正确;②法家主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故②正确;③法家主张用严酷的刑罚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故③正确;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法家主张变革的主张并不能被全社会所接受,故④错误;故选A.①②③。‎ ‎5. “说一说来道一道,成由勤俭败由奢,紧紧手年年有,一粥一饭精细算,旧物易主贵如宝,不摆谱来不比阔,勤俭兴家福绵长。”这是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宣传词。下列哪一位先贤的主张与之吻合 A. 老子 B. 庄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答案】D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精细算”“不摆谱来不比阔”“勤俭兴家”,可知是勤俭节约思想。墨子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故D正确。‎ ‎6. 有的学者将战国与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 道、法、墨、儒 B. 道、法、儒、墨 C. 法、儒、道、墨 D. 儒、道、墨、法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指的是道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指的是法家的君主专制理论,“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指的是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家,“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指的是主张“仁”的儒家,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流派 ‎7. 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就是在此时形成的 B.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C.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 儒、墨、道、法等学派相互诘难、批驳,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等学派相互诘难、批驳,有利于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8.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A项是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民本思想;B项是荀子提出的“君舟民水”论;C项体现的是董仲舒“天人合一”学说;“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由此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 ‎9.‎ ‎ 他们这一派别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这一思想主张诞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A. 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 B.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 儒学受到佛、道教思想的冲击并趋向融合 D. 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A项是政治背景,B是宋代经济发展状况,排除。C、D两项属于文化领域的内容,但D项与材料无关。故答案为C。‎ 考点:中国传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宋明理学·原因 ‎10. 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贴切 A.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 B. 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 C.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D. 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体现的是致良知的思想,符合王阳明思想,故D项正确;AB和C均不符合孔子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孔子思想 ‎【名师点睛】‎ ‎11. 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儒学家。下列关于他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B. 他提出了“明天理,灭人欲”‎ C. 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 D. 他注释的《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经典范本 ‎【答案】C ‎【解析】早在汉朝,中国儒家思想就已经被概括为“三纲五常”,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2. 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此题时一定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吾心”“ 赏心”等关键字眼,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是反映陆王心学,而本题的四个思想家只有王阳明和陆王心学直接相关,所以符合题意的思想家只能是王阳明。‎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 ‎【名师点睛】此类试题可以采用“回归教材”法,其实教材才是任何命题者的重要依据,因为无论高考命题怎么变化肯定都会有教材的痕迹,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回归教材法就是利用试题的这一特点,将题干表述内容定位在教材中,紧紧抓住和教材相关的“蛛丝马迹”从而确定正确选项的一种方法。‎ ‎13.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 孟子的“仁政”‎ B. 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 朱熹的“道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可理解为“君子做学问是为了明道,救世。如果只学习诗文,不过是所谓的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呢?”即主张做学问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匡时济世,解决国计民生问题。这符合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的思想。因此D符合题意。 仁政应体现在轻刑薄赋方面,排除A;黄宗羲的“人民为主”即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反专制思想,材料未反映,排除B;材料强调“道也以救世”,朱熹侧重于存天理灭人欲,排除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经世致用 ‎14. 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君主的权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 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几位思想家观点的认识。理解时必须要结合该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孟子处于战国时期,其“民贵君轻”思想的本意为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所以A、C两项错误。董仲舒处于汉武帝大一统时期,D项错误。任何思想都是某一阶段历史特征的反映,故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孟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 ‎15.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对中国两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思。在当时万马齐喑的文化专制时代,可以说是出现了一缕民主的曙光。‎ 黄宗羲、顾炎武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在于 A. 大力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B. 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提出国家应重视“法治”的主张 D. 认为国家是君主个人的产业 ‎【答案】A ‎【解析】黄宗羲和顾炎武都曾经对君主专制大加批判,故A项符合题意;B项属于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的具体表现;C项是黄宗羲主张限制专制君主滥用权力的措施;D项属于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表现。‎ ‎16. 下列对儒学发展演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孟子提出仁政学说 B. 董仲舒的新儒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C. 唐代儒学发展到理学的新阶段 D. 李贽的思想冲击了儒学权威地位 ‎【答案】C 和李贽的思想冲击了儒学权威地位等三项符合史实,但与设问不符,排除ABD。所以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地位 ‎17.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发展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对文学形式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文学逐渐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故选B。自然经济的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儒家思想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的限定上,因此AC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特点 ‎18. 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 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 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 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 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对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仪器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和利用的总结,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除综合介绍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外,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反映了西学东渐的趋势。故正确答案为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农业·《齐民要术》‎ ‎19.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是 A. 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宗教化 D. 逐渐神秘化 ‎【答案】A ‎【解析】汉赋多为歌功颂德的“宫廷文学”, 而随着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日渐兴起,宋词、明清小说日益通俗平民化,适应了市民阶层文化需要,故A正确,B错误;C、D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 ‎20. 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 B. 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的气象 C. 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 D. 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 ‎【答案】B ‎【解析】宋词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城市手工业、商业繁荣,是宋词兴起的物质基础,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选项“自始至终”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21. 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 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C. 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 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C ‎【解析】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A、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22. 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小篆定位官方同行的标准字体,结合教材内容中的书法知识可知,A是小篆,B是隶书,C是楷书,D是草书,故A符合题意要求。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秦朝“小篆”‎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的形成,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是学生能否正确识别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四种书法形式,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上述四种书体仔细观摩,把握其最明显的特征。‎ ‎23.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书法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表意,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B. 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又有“柳筋颜骨”的楷书 C. 宋代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还有宋徽宗创造的“瘦金体”‎ D. 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答案】B ‎【解析】张旭和怀素是草书大家,并称“颠张醉素”;“颜筋柳骨”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特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A、C、D正确,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名师点睛】‎ 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被称为“颜筋柳骨”。‎ ‎24.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A.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因此排除A项。在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便于书写的纸,因此排除B项。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因此排除D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因此答案为C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四大发明。‎ ‎25.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 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 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发明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故B排除。古代中国发明与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故C排除。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影响 ‎26. 欧阳修的《盘车图》上有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写的绘画类别及其风格是 A. 文人画,重视写意 B. 山水画,重视写实 C. 花鸟画,浓墨重彩 D. 人物画,形神兼备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诗歌“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来描述画意,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因此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人画 ‎27.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 李煜 B. 李清照 C. 陆游 D. 苏轼 ‎【答案】D ‎【解析】宋词可分为两大流派即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是婉约派;陆游主要是诗人。根据材料可知,“柳郎中”是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学士”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故选D。‎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结合豪放派的特点分析即可。‎ ‎28.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历代文学发展演变为《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中宋词、元曲、小说被称为世俗文学,所以选D。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文学·世俗文学 ‎29.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①毛笔、纸张 ‎②一叠印刷的书籍 ‎③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王羲之的《兰亭序》‎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 ‎【答案】D ‎【解析】印刷品到隋唐才出现,《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东晋王羲之作《兰亭序》,故②③④在三国初年曹植书房不可能出现,排除;纸最早出现于西汉,东汉改进造纸术,毛笔、纸张在三国初年曹植书房可以出现,故选D.①。‎ ‎30. 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评述,正确的是:‎ A. 造纸术发明于东汉 B. 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作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C. 雕版印刷术省时省物,效率很高 D.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属于木活字 ‎【答案】B ‎【解析】略 二、非选择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 ‎31.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 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3)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1)核心:“仁”“礼”。‎ ‎(2)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历史因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态度:李贽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时代特征: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商品经济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解析】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克己复礼为仁”即可得出“仁”、“礼”的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发展趋势”由材料二中的信息“一则治,异则乱”、“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即可得出“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的结论;第二小问“历史因素”可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等角度思考作答。‎ ‎(3)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态度”由材料四中的信息“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即可得出“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的结论;第二小问“时代特征”可从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早期启蒙思想的形成等角度思考作答。‎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 历法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数目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中国人早在西汉时就发现了“勾三股四弦必五”的规律,然而勾股定律在西方则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哈雷彗星的观测记载,但该彗星却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名字命名。‎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分析“天文历法”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的什么特点?‎ ‎(3)结合材料说说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天文历法、地学、农学、数学等。‎ 原因:天文历法的研究对农业生产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而农业是封建统治的基础产业;统治者追求“君权神授”,为强化神秘的君权,政府加大对天文历法研究的投入。‎ ‎(2)经验性知识,缺乏理论升华。‎ ‎(3)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为西欧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加快了思想解放的进程。‎ ‎【解析】(1)领域:根据材料的图表可知我国古代科技涉及的领域;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天文历法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以及政治统治的需要等方面分析原因。‎ ‎(2)特点:结合材料“勾三股四弦必五” “毕达哥拉斯定理”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 “该彗星却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名字命名”可知,勾股定理和哈雷彗星都是先被中国发现,但是最终却由外国命名,结合相关知识可从中国科技重经验,轻理论方面分析中国科技的特点。‎ ‎(3)影响:根据“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分别分析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即可。‎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