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命题人:吕秀菊 审题人:刘琳 考试时间:2018年4月 注: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按要求作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原材料缺乏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 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B. 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C. 科学技术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证 D. 发展化学工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B 【解析】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题中为应付战争需要,所以德国等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促进化工技术发展,体现了战争对新科技发展的催化作用,A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排除。一战期间,主要交战各国为了战争的需要,大力发展与战争有关的科学技术。实际上,战争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说也是社会的需要,它说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需要是紧密相连的,题干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B正确。题中德国等国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发展促进了化工技术发展,并不能说明科技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障,维持战争的根本保障应该是经济与综合国力,故C错误;题中化工技术的发展并没有体现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与题无关,故D错误。 2. 下列属于一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是: ①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促使政府职能发生转变 ③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④和平主义思潮一直盛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一战引起技术革命,成为了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也使政府职能发生转变, 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过一战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和平主义思潮一直盛行的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所以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3.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 C.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D.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萨拉热窝事件,在该事件中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所以当时“他的子弹”是射向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而非其他的三个选项,所以本题答案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 4. 下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英国一贯的外交政策,这种外交政策是英国意欲 A. 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 B. 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 C. 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 D. 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 【答案】C 【解析】由漫画的标题“均势”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推行的“均衡外交”政策。这是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目的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希望欧洲大陆上出现强国对峙的局面,便于自己插手欧洲事务。故排除ABD,选C。 5. 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才有了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当它走进“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被占光了”。这种现象导致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 帝国主义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C. 帝国主义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 D.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答案】B 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6.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术成果的模范。可在一战后期这两个国家却成为敌人的根本原因是 A. 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 B. 美国和英法有着历史的渊源 C. 美德资本扩张的矛盾和冲突 D. 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伤害了美国 【答案】C 【解析】美国在一战前期同交战双方大做生意,这实质上是美国资本向欧洲扩张的表 现。在一战后期,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是因为美国资本同协约国方面的联系更加密切,故排除A,选C。B没有从国家利益分析,排除;D是借口,排除。 7. “行万里路”,进行实地考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假如你要研究国际联盟的历史,你首选的考察地点应当是 A. 泰姬陵 B. 凡尔赛宫 C. 日内瓦万国宫 D. 雅典娜神庙 【答案】C 【解析】国际联盟是一战后设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机构,总部设在日内瓦,C正确;A是印度;C是法国;D是雅典,均不符合题意。 8.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条约》的共同点之一是 A. 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抑制日本的势力 B. 日本保持特权或优势 C. 华盛顿会议参与各国平等协商的结果 D. 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答案】A 【解析】《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条约》均抑制了日本,同时也均维护了美国的利益,例如,《九国条约》就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日本失去特权或优势,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参与各国并非平等协商,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均不涉及中国,所以也就不存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9. 如图反映了同一地点(法国的凡尔赛宫)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历史事件:一个是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一个反映了德国战败后任人处置,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心情和场景。基于历史的角度,两幅图片所示现象反应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 大国的衰落 B. 邪恶的终结 C. 分赃的场所 D. 战争的积怨 【答案】D ........................... 10. 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认为:“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主张维持英日同盟 B. 主张同美国结盟 C. 对英日同盟持反对态度 D. 主张英、美、日三国结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的信息,可以看出丘吉尔反对英国与日本结盟去抗衡美国,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华盛顿体系的构建(英日同盟) 11. 1920年,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亨利•洛奇说:“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这段话反映了美国 A. 对威尔逊总统“十四点和平纲领”的支持 B. 对苏维埃俄国新生政权发动军事围攻 C. 在华盛顿会议上限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 D. 对英法操纵国联不满,拒绝参加国联 【答案】C 【解析】英法操纵国联,美国没有参加,材料中是对此事件的愤慨,D正确;其他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12. 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的一张报纸。据这份报纸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 胡佛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B. 奥斯卡奖的历史回顾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 “北京人”头盖骨追踪 【答案】D 【解析】图片中1929年说明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C正确;胡佛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是1932年,不符合主题,A错误;B和D明显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 13. 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到:“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A. 吞并奥地利 B. 割占苏台德地区 C.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 进攻波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前后德国相关知识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个计划是指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绥靖政策 14. 丘吉尔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不必要的战争”,从我们的视角,可以提供的论据有 ①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②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③国际联盟没有很好履行其宗旨 ④轴心同盟形成 A. 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如果英法不推行绥靖政策、美国不实行中立政策、国际联盟很好的履行其宗旨的话,二战的确很可能就不会发生,但轴心同盟形成则意味着二战必然发生,所以本题答案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5.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或以中国的名义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 ①《大西洋宪章》 ②《开罗宣言》 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大西洋宪章》是英法之间的宪章,和中国无关联,中国也未参与签署,《雅尔塔协定》牺牲中国的利益,中国也未参与签署,《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均涉及中国,中国也签署了,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谁打败了日本?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是美国的原子弹,是苏联的对日宣战,还是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从整体史观来看是 A. 美国的原子弹 B. 苏联的对日宣战 C. 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 D. 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拖住了大部分日军,配合了英美等盟国在其他战场的抗战;苏联的参战加速了日本关东军的灭亡,促进了日本的溃败;美国原子弹则彻底摧毁了日本顽抗到底的决心。因此从整体史观来看,打败日本是多种因素的结果,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有: ①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②绥靖政策,养虎遗患 ③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轴心国的重要保证 ④世界和平需要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维护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执行绥靖政策纵容德国法西斯,养虎遗患给我们深刻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可以直接归纳出: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二战的过程让我们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二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让我们更向往和平,因此答案选择D项。 18.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产生的巨大影响有: ①垄断不复存在②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加剧 ③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④促使法西斯势力抬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加剧,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即促使法西斯势力抬头,但垄断是仍然存在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9. 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 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 B. 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C. 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D. 法西斯势力与日俱增 【答案】C 【解析】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法西斯势力与日俱增等属于德国和日本的共同点,但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只适合德国,所以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不同于”, 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是德国的。 20. 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吞并的原因有 ①国家弱小,力量悬殊 ②社会落后,无先进阶级政党的领导 ③无国际援助 ④英、法的绥靖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时间限定和考查的关键内容——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吞并的原因,实际上主要考查埃塞俄比亚遭受侵略时的国情和当时的国际形势,当时埃塞俄比亚是个落后的封建国家,而且,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又被英法等国控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英法对法西斯侵略实行绥靖政策,违背了其成立之初所定的宗旨及义务,这使埃塞俄比亚在遭受侵略时孤立无援,所以正确答案为A。 考点: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1. “英国不想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A. 《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 《四国条约》的签订 D. 《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材料类选择题,可用直选法,依据题干中“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不用武力”等信息,可知英国推行绥靖政策,与捷克有关的这一政策是慕尼黑阴谋,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选择A项。《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故B项错误。《四国条约》 美、英、日、法国四国在1921年12月13日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故C项错误。《大西洋宪章》,于1941年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故D项错误。 考点: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二战·《慕尼黑协定》 22. 不列颠之战时,在大火冲天的伦敦,英国人表现出非常幽默的一面。一家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餐馆的门上,“照常营业”的招牌依然在诱惑着顾客。英国妇女们响应丘吉尔的号召,积极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这说明了 A. 英国人唯利是图 B. 部分英国人没有爱国心 C. 英国人士气高涨 D. 英国人对战争置若罔闻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英国妇女们响应丘吉尔的号召,极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英国正面临着德国对英国的侵略。1940年德国对英国长达两个多月的轰炸,范围遍及英国的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但以伦敦受创最为严重。材料主要表现的是英国人面对德国的空袭毫不畏惧的精神,从侧面反映了英国人对战胜德国法西斯充满了信息。故选C。 23. 1941年12月7日清晨7时55分,日本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用舰载机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美军疏于防范,损失惨重。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珍珠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日本企图建立亚太地区霸权 B. 日本为了取得战争主动权 C. 英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D. 美国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的历程,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二战期间,随着日本在亚太地区势力的急剧扩张,美国开始逐渐改变对日本的绥靖政策,对其实施贸易限制,故排除C、D两项;B项应为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的直接原因,与设问要求“主要原因”不符,故排除;二战期间,日本为建立在亚太地区的霸权,于1941年12月发动了对美国的珍珠港事件,故本题应选A项。 24. 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这主要基于 A. 莫斯科保卫战击败德军 B.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C. 中途岛海战打败了日军 D.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答案】D 【解析】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德国走向失败的转折点,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莫斯科保卫战击败德军只是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并不意味着它的生命也就完结,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中途岛海战不涉及德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首先要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25. 关于下图所反映的两次国际会议的有关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A. 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背景下召开的 B. 核心议题是盟国协同对法西斯作战 C. 英、美等国首脑参加 D. 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答案】A 【解析】开罗会议、德黑兰胡会议均不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背景下召开的,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两个会议的核心问题均是盟国协同对法西斯作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两次会议英、美两国首脑均参加了,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是德黑兰会议,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3分,27题18分,28题9分,29题10分,共计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国外交部授权宣布:从1916年2月起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材料二威尔逊总统在4月2日一次两院的联席会上发表了一篇雄辩的演说,号召美国加入欧洲战争。他说:“为了民主,世界必须安全。” 材料三罗斯福:“昨天,美国遭到了日本蓄意的猛烈攻击……现在我宣布:美国和日本帝国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 材料四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采取的战略是基本一致的,在欧洲的硝烟中大发横财……在20世纪上半期,美国的对外战略是最成功的。 材料五华盛顿的外交传统终于在20世纪中期被彻底抛弃,……美国有责任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无限制的潜艇战”主要针对哪些国家?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联系? (2)美国“加入欧洲战争”(一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遭到了日本蓄意的猛烈攻击”是指什么事件?分析其背景和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美国在两次大战爆发后的基本对外战略指什么? (5)材料五中华盛顿的外交传统指什么? (6)综合以上材料说明美国对外政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1)协约国(英法俄等国)。成为美参加一战的借口(直接原因)。 (2)为了夺取世界霸权和战利品;保证战争贷款能够收回。 (3)事件:珍珠港事件。背景:日本执行南进战略,在东南亚扩张;引起美国制裁,日美矛盾激化。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4)先“中立”后参战。 (5)孤立主义。 (6)以国家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无限制的潜艇战”主要针英法俄等协约国,这是基本识记点。“无限制的潜艇战”是美国参加一战的借口,所以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联系主要突出是因果关系即可。 (2)美国“加入欧洲战争”(一战)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即一方面为了夺取世界霸权和战利品,另一方面是保证战争贷款能够收回,发战争财。 (3)“美国遭到了日本蓄意的猛烈攻击”是指日本偷袭珍珠港即珍珠港事件,背景主要突出美国制裁等因素致使日美矛盾激化,所以日本才偷袭珍珠港。影响主要突出美国也卷入了二战,从而使二战达到了最大的规模之类的答案均可。 (4)美国在两次大战爆发后的基本对外战略均是先保持“中立”同交战双方后做生意卖军火等,后来均又参战捞取战争的胜利品等。 (5)华盛顿的外交传统是指美国一直所推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6)任何一个国家对外政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均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这是基本历史常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①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②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③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④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材料二下面漫画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四句话依次是哪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存在着哪些矛盾?请指出矛盾所在。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的漫画中五头怪兽和猎物分别指的是什么? (3)列宁指的两个大国分别是哪两个国家?列宁所作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1)四句话依次是美、英、法、德的代表说的。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美国与英法,争夺世界霸权;美日争夺亚太地区霸权。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法国与德国,两国宿仇,并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英德争夺欧洲霸权。 (2)五头怪兽指的是操纵巴黎和会的英、法、美、意、日五巨头,猎物指的是一战的战败国——德国。 (3)国家:美国和日本。判断:正确。依据: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压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霸,引起日本的不满,因而日本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会议的束缚,所以说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火种。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指的是美国,因为美国最有钱,“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指的是英国,因为英国认为美国当老大还嫩了点儿,“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指的是法国,因为法国主张最大限度的限制德国,“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指的是德国,因为德国要复仇。反映的是巴黎和会上存在的战胜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以及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2)漫画中五头怪兽指的是英、法、美、意、日,而猎物指的是德国,此问其实是考查巴黎和会所涉及的主要国家。 (3)材料三反映的是华盛顿会议埋下了美国和日本之间矛盾的种子,所以列宁指的两个大国分别是美国和日本,首先应该明白列宁所作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华盛顿会议的很多问题都引起了日本的不满,而日本是要报仇的,所以说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火种。 点睛: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中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那只狗知不知道?” 材料二照片中英国首相张伯伦自慕尼黑回国,声称已赢得“我们时代的和平”。 (1)材料一中的狗代表哪一个国家?这只狗为何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吠叫? (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那只“狗”不会咬人的证据。 (3)请你对这只“狗”的行为作一评述。 【答案】(1)英国。德意的侵略扩张行径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2)英、法对德国吞并奥地利表示不干预,事后仅以一纸抗议,不久又承认了这一事实;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了《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3)英国采取的是绥靖政策。它企图牺牲小国利益,以达到“避战求和”、“祸水东引”的目的。它纵容了法西斯的扩张,加深了苏联同英、法之间的隔阂,同时又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加速了德国的战争步伐。不久,英法自食其果。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只会吠而不会咬人”暗指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所以材料一中的狗代表的是英国,为何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吠叫主要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侵略损害了英国的利益,所以必然会吠叫。 (2)那只“狗”不会咬人的证据主要回答出慕尼黑会议,因为慕尼黑会议是纵容侵略达到顶峰的标志。 (3)对这只“狗”的行为作一评述其实就是对绥靖政策做出评述,主要突出对法西斯的影响、对英国自身的影响、以及对苏联等国的影响等多角度分析即可,例如,绥靖政策对英国来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引火烧身遭到了侵略等。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中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 1:28 德国 1:32 英国 1:57 俄国 1:107 材料二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已经让位给美国,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英国的黄金储备量从1913年的2亿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亿。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四它(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荷、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由于德国实施潜艇战,协约国船只遭到打击,日本海运业首先发展起来。海运业又带动了其他行业,工农业生产空前活跃起来,兴办企业投资越来越狂热化,公司利润成倍激增。大战期间,日本对外贸易增加4倍,银行资产增加2倍,各项生产平均增长1倍。1914~1919年,工业总产量实增1.8倍,其中尤以造船和海运最为突出。短短几年内,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不过其工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仍不高),由外贸长期入超变成出超,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1914~1919年,日本国际收支顺差额累计30多亿日元,除抵偿日本战前所欠外债17亿日元外,还购买英、法、俄战时公债和贷给外国27.7亿日元。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带来了的后果。 (2)据材料二、三分析一战对英法的影响。 (3)据材料四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及结果。 (4)据材料三、四概括一战对美日的影响。 【答案】(1)造成人员的巨大伤亡和生产的巨大破坏、物资的大量消耗。 (2)一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实力,英法从债权国沦为债务国。 (3)日本工农业、航运业及对外贸易得到了发展。日本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 (4)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大战使日本经济获得了发展,一跃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欧洲城市变成废墟”等字眼足以证明一战造成人员的巨大伤亡和城市建设生产等的巨大破坏,主要突出一战带来的灾难。 (2)“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等字眼足以证明一战对英法的影响主要突出使两国经济实力削弱、使两国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等之类的答案均可。 (3)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及结果按照材料四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日本海运业首先发展起来、工农业生产空前活跃起来等均是可以作为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的,而“外贸长期入超变成出超,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等均是可以做为结果的答案的。 (4)据材料三、四概括一战对美日的影响要分别概括及可,例如,材料三主要强调了一战对美国的影响,“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等字眼足以证明一战对美国的影响主要突出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即可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