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南充市白塔中学高2018级文科高二(上)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题 注意:1.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规定的位置。‎ 一.选择题(下面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汉武帝时期,政府设立了乐府机构,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故《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这表明乐府诗(  )‎ A.对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一定意义 B.助推了汉赋的兴起与发展 C.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 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2.“神农无制令而民从”这句话出自《淮南子》,该书系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的政治变革。从治国思想看,与这句话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3.《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周先生的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 ‎4.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 A.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B.一切历史都可以思想史来阐述 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思想史是人类历史最主要的构成因素 ‎5.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  )‎ A.兵广粮足 B.重视百姓,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 ‎6. 有学者指出:“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  )‎ A.孔子 B.墨子 ‎ C.庄子 D.韩非 ‎7. 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 A.“君权神授”思想 B.“大一统”思想 ‎ C.反专制思想 D.理学思想 ‎8.“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 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 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9.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10.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  )‎ A.重视人的内在完美 B.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 C.强调对物理的探究 D.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11.“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  )‎ A.朱熹 B.陆九渊 C.王阳明 D.李贽 ‎12. 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指(  )‎ A.知行合一 B.天人感应 C.先气后理的思想 D.存天理,灭人欲 ‎13. 萧公权(1897-1981年)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这表明他 (  )‎ A.推崇儒家仁义学说 B.抨击清代考据学派 C.批判理学空谈误国 D.首倡经世致用思想 ‎14.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 A.“天人感应” B.“工、商皆民生之本” ‎ C.“存天理,灭人欲”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15.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 ‎ 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16. 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了“秦汉—罗马文明展”,右图是其中的一幅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推测为家书的残片。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上介绍和图片说明东汉时(  )‎ A.造纸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 B.中国的造纸术已经由罗马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欧洲 C.普通百姓享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有文化的人很多 D.纸已经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17. 徐渭在画上自题诗: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由此可见,他的画属于(  )‎ ‎ A.文人画 B.风俗画 ‎ C.宫廷画 D.山水画 ‎18.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  )‎ 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 C.凶猛残暴 D.刚直果敢 ‎19. 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 A.明清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 B.“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庶民文化作为下层民众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明清时期的小说、京剧和文人画等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20‎ ‎.曾国藩十分推崇王夫之和魏源的思想,曾全力支持《船山遗书》的大规模刊刻,又多次研读魏源著作,并于1868年专折奏请魏源入祀江南名宦祠。由此推断,曾国藩主张(  )‎ A.经世致用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世道必进 ‎21. 有学者认为:1840—1895年,用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以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这里所说的“中国近代观念”的代表人物有(  )‎ ‎①林则徐  ②洪秀全  ③张之洞  ④严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 与康有为同为“救亡”人物的王照,曾在三十多年后回忆说:“戊戌年,余与老康讲论,即言‘……我看只有尽力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一天的改变,再行一切新政。’老康说:‘列强瓜分就在跟前,你这条道路如何来得及?’迄今三十二年矣。来得及,来不及,是不贴题的话。”这说明(  )‎ A.康有为推行激进变法 B.维新派存在严重分歧 C.救亡图存是时代主题 D.开启民智是救亡前提 ‎23.1916年2月,胡适与陈独秀通信,表示有“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之意。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这场文学革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改变了民国政府教育的旧体制 B.清除了封建主义的文化残余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促成了白话语体的广泛应用 ‎24. “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该评论意在说明(  )‎ A.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的进步影响不大 ‎ B.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指导思想骇人听闻 C.文学革命是一个历史错误 ‎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造成了消极影响 ‎ ‎2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①辛亥革命的爆发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27.毛泽东指出:“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割据”理论形成于(  )‎ A.中共创立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8.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一系列谈话。他说:“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  )‎ 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2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30.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  )‎ ‎①是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制度保证 ②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总和 ③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大成果 ④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义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6分) ‎ ‎(2)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6分)‎ ‎(3)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4分)‎ ‎32.(12分)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 材料一图一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4分)‎ (2) 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4分)‎ (3) 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 ‎33.在近代中国各阶级、各派别分别进行了不同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鸦片战争 师夷长技以制夷 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实业救国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从上面表格中选取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南充市白塔中学高2018级文科高二(上)期中历史试题 ‎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A A D C B D C A C D C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A A A B A D D B D B D C D 二. 非选择题(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共40分)。‎ ‎31. 32(1)仁;克己复礼。(4分)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2分)‎ ‎(2)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2分)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4分)‎ ‎(3)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2分)‎ 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2分)‎ ‎32(1)潮流:民主共和(或发展资本主义)。(2分)思想: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2分)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2分)‎ ‎(3)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分)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 ‎33. 【答案】(示例一)主题: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程。(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 关键词: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列强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示例二)主题: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现代化探索之路。‎ 关键词: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 ‎(示例三)主题: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之路。‎ 关键词: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马克思主义。‎ 中国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也在不断通过向西方学习而寻找救国救民之路。地主阶级为维护统治,开展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历程;在民族危亡之时,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依赖光绪皇帝进行的维新变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可以多角度提炼主题,言之有理即可,主题和关键词要明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