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制 A.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 B.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 C.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D.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 王国维《观堂集林》载:“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其所肯定的周王朝崭新政治制度有 ‎①立嫡立长之制 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③封建子弟之制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 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稣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道:“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 A.朝觐述职 B.镇守疆土 C.出征作战 D.缴纳贡赋 ‎4. 有学者认为:“既然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味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的认识反映了西周时期 A.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B.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C.分封制不利于稳定政治局势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5. 王国维认为“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的观点是 A.大宗、小宗是相对的 B.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 C.周朝形成嫡长子继承制 D.周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6. 中国古代某机构的职责是“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及一应不公不情等事”,为“天下耳目风纪词”。该机构可能是 A.中书省B.枢密院C.宣政院D.都察院 ‎7.‎ ‎ 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该材料最能反映出 A.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 B.当时科举考试中存在着舞弊现象 C.考试内容在朱熹注解的《四书》之内 D.北方比南方更重视科举考试 ‎8.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对此理解符合事实的是 A.成祖罢相,高度集权 B.监察御史,监察百官 C.权分六部,内阁统帅 D.废除丞相,政治清明 ‎9. 秦朝、隋朝均二世而亡,然而汉承秦制,唐袭隋规,汉唐都出现盛世。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主要是基于 A.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B.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C.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D.维护专制集权统治 ‎10. 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 A.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 B.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 C.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 D.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11.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①三公九卿制 ②内外朝制度 ③三省六部制 ④军机处 A.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通过这条运河,从巴蜀一带出发的粮船被送到战争前线,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秦军在百越战场上兵锋凌厉、势如破竹,攻克了岭南。这条运河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井渠 ‎13. 下图所示为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所作的评价,该制度应是 A.秦朝的郡县制 B.汉代的刺史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 ‎14. 《后汉书·献帝纪》中记载:曹操“自为丞相”;曹操“自立为献公,加九锡”;“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而《三国志·魏记》中记载:“汉罢三公,置丞相,以公(指曹操)为丞相”;“天子使郗虑策命公为魏公,加九锡”;“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使张音奉玺绶禅位”。这说明 ‎ A.两则都属于一手史料,因此都可以作为论据加以引用 B.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历史的书写却需要合理的想象 C.历史学追求的是史实的纯粹与客观,而非细节的毛发毕具 D.受作者立场的局限,历史记载与历史事实间存在一定背离关系 ‎15. 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下列与“地方政治受压抑”相关联的是 A.汉铁业官营制 B.唐三省六部制 C.元代省官互迁 D.清设立军机处 ‎16. 有学者指出:“世宗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在该学者看来,军机处的作用在于 ‎①强化君主专制 ②体现开放决策 ③提高行政效率 ④协调满汉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 《续通志·职官四》这样描述古代某中央机构:“起于唐末,五代特重其职,至宋而专掌财赋,皆以重臣领之。”该中央机构是 A.尚书省 B.门下省 C.枢密院 D.三司 ‎18. 中国历史上某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 A.“三代” B.春秋战国 C.秦汉 D.唐宋 ‎19.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20.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凡居此官者,大率皆以督察藩国为事”;“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为百代不易之良法”。顾炎武所说的这一“良法”指的是 A.先秦的分封制 B.汉代的刺史制 C.隋唐的科举制 D.元朝的行省制 ‎21.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 ‎22. 清人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歌颂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功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1885年设立行省以加强管理 B.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 C.阿古柏曾出兵强占伊犁地区 D.左宗棠入疆旨在镇压地方武装叛乱 ‎23. 一座城市的口号,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史。有一座城市提出的口号是“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它曾在《南京条约》中开埠,1984年被列为沿海港口城市。这座城市是 A.宁波 B.厦门 C.天津 D.大连 ‎24. 爱国诗人邱逢甲率绅民上书清政府:“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如倭酋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以下符合邱逢甲践行其誓言的行动是 A.驾舰撞向“吉野”,不幸中鱼雷与舰同沉 B.率领黑旗军,在台中附近的大甲溪伏击日军 C.组织领导义军,新竹、台南等地痛击日军 D.淞沪抗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迫使其三易主帅 ‎25. 《(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 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26. 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的结果是 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列强获得在京津地区驻军的权力 C.列强势力开始渗透到中国的内地 D.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27.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下列条款与此意思相符的是 A.“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B.“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 C.“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D.“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28. 陈旭麓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9.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其中有悖历史事实的镜头是 A.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英国旗在飘扬 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D.码头上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海关税额 ‎30. 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C.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 D.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 二、主观题 ‎31.(20分)钱穆认为,每一项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灭亡)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柳宗元《封建论》[来源:学科网]‎ 材料二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它)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6分)材料一论述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一反映出该制度实施产生了什么后果?‎ (2) ‎(6分)材料二中秦始皇设置的“若干行政区”主要指哪一制度?同材料一的制度比较,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 ‎(4分)材料三中钱穆论述的是哪一制度,钱穆认为该制度的缺点是什么?‎ (4) ‎(4分)依据上述材料,指出秦以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本源精神”是什么?‎ ‎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照估价则例若干,‎ 每两加税,不过某分。——《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 材料二 初八日(1842年9月12日)……至局阅江南钞寄合同,令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忽有此蹉跌,至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且约中如赎城、给烟价、官员平行、汉奸免罪,公然大 书特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不得为在事者宽矣。‎ ‎——李兴沅《李兴沅日记》‎ (1) ‎(8分)材料一所示条款应出自哪一条约?指出这些条款所反映的英国本质需求。‎ ‎(2)(12分)概括材料二中李兴沅认为“合同”带来的危害,并简要谈谈你对其观点的看法。‎ 永年二中高二历史期中试卷答案 ‎1---5 CBCDB 6---10 DBBDC 11---15 ACCDC ‎16—20 CDCAB 21—25 DBACB 26---30 BCCBC ‎31.(1) (6分)分封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最终导致周王朝的灭亡。‎ ‎(2) (6分)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3) (4分)行省制;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有中央无地方)。‎ ‎(4) (4分)加强中央集权,防范地方割据势力。‎ ‎32.(1)(8分)条约:《南京条约》需求:在中国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12分)危害:有辱天朝的尊严,对后世产生不良影响。看法:可以看出他对英国侵略的愤怒,对清廷交涉者退让的不满,也可以看出其仍然坚持天朝上国观念,无法适应近代外交转型的无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