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5 欧洲的宗教改革(讲)-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选修1)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重难点“精讲”】 一、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1.历史渊源 (1)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会利用各种手段最终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2)中世纪发生的宗教“异端”运动,说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已阻碍了欧洲工商业的发展;宗教“异端”思想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愿望和要求,表明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2.现实动力 (1)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 (2)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特权,要求结束分裂割据。一些国家的君主也希望摆脱天主教会束缚,加强中央集权。这些都促进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3)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 (4)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二、哪些因素促进了14~16世纪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1.14~16世纪,资产阶级兴起,封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人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参与海外竞争。 2.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削弱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他们得到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 三、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的异同 1.相同之处:都坚持《圣经》的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不同之处 (1)在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通过个人的虔诚信仰与上帝直接沟通,而恢复了人的尊严和自主性;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则通过上帝的先定,重新把人的一切又奉献给了上帝。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人是为了上帝而活着,人在现世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彰显和荣耀上帝。 (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把人的职业工作、日常生活以及一切世俗劳动,都看作是为了荣耀上帝,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从而为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神学根据和宗教动力。 (3)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已,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四、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历史作用 1.内容 (1)各国改革主张的相同点 ①反对教皇的权威,坚持《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 ②强调国家权力,认为世俗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③主张建立本民族的教会,脱离罗马教廷的控制。 ④马丁·路德、加尔文还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等。 (2)加尔文改革和亨利八世改革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①加尔文改革的思想核心是“先定论”,鼓舞了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实行共和式的长老制,并建立政教合一的日内瓦共和国等。 ②亨利八世改革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通过“至尊法案”,强调英国国王在教会中的权力与地位,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等。 2.历史作用 (1)政治上: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上:宗教改革运动中,资产阶级获得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很大一部分财产,加尔文派又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这些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 ①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加尔文派成为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为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及联系 比较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不 同 点 现实条件 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条件 德意志是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运动范围 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波及欧洲各国,16世纪达到高潮,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 开始于16世纪的德意志,是一场社会各阶层都广泛参与的社会运动 主要内容 文艺复兴弘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 改革教会 不 同 点 运动形式 借助古典文化批判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 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群众基础 贵族运动 民众运动 运动实质 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不仅是一场思想运动,更是一场政治运动 不 同 点 指导思想 本质是热爱人和自然,把宗教放在次要地位,肯定人性,反对神权 以来世观念为基础,将灵性置于物质之上,强调信仰和自由,承认神的存在 历史作用 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宗教自由盛行;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 同 点 社会背景 都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在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反映;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斗争矛头 都是反封建,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运动性质 反封建秩序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兴起后波及整个西欧 区域范围 历史结果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联系 (1)文艺复兴是宗教改革的理论准备。没有文艺复兴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条道路上对封建神学世界观的冲击就不会有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实际行动 (2)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实践和深化。它集中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为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促进近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素质拓展】 1、史料与史证(1) 史料主题: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史料一 第5条 教皇除凭自己的权柄或凭教条给予惩罚以外,既无意也无权免除任何惩罚。 第6条 教皇不能赦免任何罪债,而只能宣布并肯定罪债已经得到了上帝的赦免。那留下归他审判的,他当然可以赦免。他若越过此雷池,罪债便仍然存在。 第21条 所以那些宣讲赎罪券者,说教皇的赎罪券能使人免除各种惩罚,而且得救,乃是犯了错误。 ——《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 史料二 但当上帝看见我们以他为真实的,用我们心里的信来照他所应得的大大尊敬他,他就因我们的信也大大尊敬我们,以我们为真实的、公义的。因为信把上帝所应得的归于上帝,所以信就生出真实与公义来;因这缘故,上帝也把荣耀给予我们的义。上帝原是真实的、公义的,而这样看他,这样认他,乃是真实的、公义的。所以他在《撒上》二章说:“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 ——马丁•路德《基督徒的自由》 2、史料与史证(2) 史料主题:欧洲宗教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一 比较一般的历史的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起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据恩格斯的评论 史料二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据材料二:注意史料第二句话中分号前后的关键信息。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组织出现;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 【解题技巧指导】 “实质”类选择题解题技法 实质就是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变化的根本特性。本质隐藏于事物内部,比较稳定而深刻,它是通过现象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表现来体现的,而有时现象中也有假象(用虚假的、歪曲的、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体。 此类选择题的解答思路和规律是:①必须要明确本质(实质)的准确含义;②要弄清题目中所给现象“是什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设问“其反映了什么”,再结合其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目的(或任务)等方面去思考;③运用定性分析法,即分析历史现象的阶级性质、社会性质。 揭示本质(实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本质,是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②阶级社会里阶级利益的本质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③ 阶级社会中,每个人、每个集团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活动和观点,都表现和反映出他们的阶级属性。历史上许多现象,统治阶级都是站在本阶级立场上记录下来的,对此,必须从阶级分析角度着眼。 技巧体验:1.16世纪,欧洲掀起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一场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答案】D 【解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欧洲的宗教改革·实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