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学科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35×2=70分) 1.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奠定于 A. 夏商西周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B 【解析】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对我国传统文化做出的贡献就有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诸家诸子在春秋战国的大舞台上各展风采,百家的争鸣构成了思想文化上的冲突,正是在这种冲突中百家文化相互交融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故答案选B。ACD三项均不符合历史事实。 2. 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的“礼”确立于 A. 夏商时期 B. 西周时期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克己复礼”的实质是恢复周朝的统治秩序,维护原来的奴隶制度。由此可知,“礼”确立于西周时期。ACD三项排除,故B项正确。 3. 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 A. 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 B. 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C. 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 D. 儒家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这是因为处在我国小农经济的产生阶段,需要加强中央集权;黄宗羲是生活在我国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产生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故选C。A项错误,两者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B项错误,两者都谈不上对社会规律的把握;D项错误,二者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思想的类型,而是是否适应当时的形势的问题。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与韩非子比较。 4. 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 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B. 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 汉唐民本思想的悄然复兴 D.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由此可知他们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他们的思想都反对君主专制,与宋明理学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他们的思想不仅是对民本思想的复兴,还包括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倡导早期的民主思想,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的中国还未产生资产阶级,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仍然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5.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B.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C.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D.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火药在唐代末期开始应用于军事,北宋时代得以推广,故B项正确符合史实;“蔡侯纸”是指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所生产的纸张,目前已发现西汉时期的灞桥纸,排除A;“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排除C;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宋代,排除D。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6. 下图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画面上描绘的是一个路边摊,挂着一个招牌,上写“香饮子”(“香饮子”:当时的一种饮料)。这一细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北宋时期商业的发展 B. 北宋时期的娱乐生活 C. 两宋时期宫廷画的成就 D. 两宋时期文人画的特点 【答案】A 【解析】从材料“画面上描绘的是一个路边摊,挂着一个招牌,上写‘香饮子’”可以看出当时市场上有饮料出售,所以从侧面反映了北宋时期商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材料没有体现。《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故CD排除。 7. 《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 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 “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 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 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答案】C ..............................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元代杂剧、明清小说 8. 费正清认为:“(宋明儒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一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一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 A.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B.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而形成 C. 以“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D. 明确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 【答案】C 【解析】AD都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排除;B项是西汉董仲舒提倡新儒学,排除。理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属于理学对于儒学的全新的创造,故C项正确。 点睛:宋明理学,与汉代董仲舒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9.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它主要强调了 A. 人与万物的关系 B. 人创造了万物 C. 人的价值 D. 人是唯一可以衡量万物的工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智者学派的作用。A项错误在于智者学派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B项和D项的错误在于扩大了人的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主要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故答案选C。 点睛:智者学派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智者学派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10.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反对人们的私欲膨胀泛滥 B. 反对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C.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D. 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答案】C 【解析】由“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得知材料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注重人们现实生活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鼓励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A、B错误;材料鼓励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反对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D错误,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11.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A. 君主制 B. 君主专制 C. 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结合所学,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反对君主专制,希望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统治。伏尔泰、孟德斯鸠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并不反对君主制。故答案为B。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历史事实。 点睛:学生容易混淆这四个概念。君主制和共和制是两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君主制包含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指君主个人独裁,君主立宪制指君主的权利受到宪法的制约。共和制(或称“民主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管理形式。 12. 人们由举起人文精神的旗帜到进入理性时代,其根本原因是 A. 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 B.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 C. 仁人志士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D. 人文主义自身的魅力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人文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答案为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原因 13. 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提出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一思想被称为 A. 因信称义 B. 先定论 C. 因行称义 D. 信仰得救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加尔文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只能通过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去证明上帝的决定。故D项排除,B项正确。A项是马丁·路德的主张,C项是罗马教会宣扬的主张,故AC两项排除。 14.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杰出思想家纷纷涌现,从而带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的时间是 A. 16世纪中叶 B. 17世纪中叶 C. 18世纪中叶 D. 19世纪中叶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在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到60年代达到高潮。故ABD三项排除,C项正确。 15.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动力革命包括 ①牛耕的出现 ②蒸汽机的改良 ③电动机的出现 ④互联网的发展和完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牛耕的出现②蒸汽机的改良③电动机的出现以上都是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动力革命;但是,④互联网的发展和完善并不是动力方面的革命,而是通信领域的革命,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两次工业革命·成就 16. 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应该是 平均时间 1885~1919年 1920~1944年 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30年 16年 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7年 8年 5年 A. 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 B. 财富的追求驱使这人类不断在科技上创新发展 C.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没有科技含量 D.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以表格形式反映了不同时期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5~1919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45~1964年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从生产技术到投入市场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科学技术与生产、销售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17.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的学说是 A. 日心说 B. 进化论 C. 量子论 D. 相对论 【答案】B 【解析】“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是解题关键,根据所学知识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所以B选项正确。日心说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相对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绝对化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故ACD三项排除。 18.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曾谈到他的创作时说:“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为路的东西不过是彷徨而已。”其创作风格属于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理性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风格。卡夫卡(1883——1924)是捷克著名小说家。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结合题干中卡夫卡的话语及其生活年代可知卡夫卡不属于浪漫主义,故A项错误。19世纪30年代以后兴起了现实主义文学,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结合题干可知卡夫卡不属于现实主义流派,故B项错误。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它鼓励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与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风格没有直接关系,近代西方也没有出现理性主义文学,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于20世纪早期,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荒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结合题干可知卡夫卡属于现代主义流派,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 19.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撅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 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 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 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D. 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不识国民之原理…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遮拾泰西皮毛”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D错误;顽固派和洋务派均主张不变革中国的社会制度,故A,B两项错误。 点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不识国民之原理…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遮拾泰西皮毛”,联系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分析。 20. 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不少法则被他们推倒,内容和主题不再重要,关注点转到纯粹的视觉感受上。对他们来说,风景之美不在于名山大川,而在于阳光照射下普通场景的色彩变幻。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A. 荒诞派 B. 浪漫派 C. 现代派 D. 印象派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关注点转到纯粹的视觉感受上。对他们来说,风景之美不在于名山大川,而在于阳光照射下普通场景的色彩变幻”,结合所学,印象主义直接描绘阳光下的事物,注重光与色,故D项符合题意;荒诞派反传统,反理性,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醒世人。故A项不符合题意。浪漫派提倡重感情轻理性,不满现实,追求幻想,B项不符合题意;现代派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表现方法,C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阳光照射下普通场景的色彩变幻”,联系印象派的艺术特点即可得出答案。 21. 观察下图,《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该画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 A. 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 B. 画中人物姿态、表情固定 C. 写意的手法揭示人性善恶 D. 突破宗教题材追求世俗化 【答案】A 【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气息。故A项正确。B项是中世纪宗教画的特征。C项说法错误,达·芬奇用写实的手法揭示人性善恶。D项突破宗教题材说法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仍以宗教题材为主。故BCD三项排除。 22. 在20世纪初的“默片时代”著名的美国电影导演,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的是 A. 格里菲斯 B. 卢米埃尔兄弟 C. 卓别林 D. 贝尔德 【答案】A 【解析】格里菲斯因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进行过重大改革而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故A项正确。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卓别林是默片时代的著名演员。贝尔德发明了电视。故BCD三项排除。 23. 被誉为中国近代放眼世界的先行者、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A. 林则徐 B. 魏源 C. 康有为 D. 严复 【答案】B 【解析】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故B项正确。林则徐也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没有直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康有为、严复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故ACD三项排除。 24. 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是巴尔扎克的 A. 《红与黑》 B. 《战争与和平》 C. 《人间喜剧》 D. 《唐璜》 【答案】C 【解析】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自称是法国社会的“书记员”,要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这部小说集展示了 19 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人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故C项正确。《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唐璜》是拜伦的在作品。故ABD三项排除。 25. 他是音乐史上一位承前启后式的人物,他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他是 A. 海顿 B. 贝多芬 C. 约翰·施特劳斯 D. 柴可夫斯基 【答案】B 26. 《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材料表明 A. 诸侯可以在本国多次实行分封 B. 孔子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C. “假人器名”会危及君主专制 D. 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 【答案】D 【解析】材料“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并结合所学知可知,春秋末期的卫国,仲叔拒绝了国君的分封而要求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说明礼乐制度趋于崩溃,这反映了孔子“正名”主张,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故D项正确,A项比较片面; “专制”制度是秦始皇时期建立的,故C项错误;B项错误,严刑峻法是法家思想。 点睛:材料“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是解题的关键。 27. 有学者认为,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据此可以推断 A. 墨子的爱具有阶级属性 B. 墨子的爱不利于兼并战争 C. 墨子的爱没有等级差别 D. 墨子的爱可消除社会矛盾 【答案】C 【解析】孔子的爱是有阶级差等的,而墨子主张爱所有人,即具有超阶级性,故C项正确。AD两项项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28. 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宣帝下罪己诏)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材料反映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利于 A. 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B. 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阐述了地震山洪后,君主下罪己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联……未能和群生……朕甚惧焉。”由此可看出这表明灾异的思想对君主权力有所限制,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重点在写皇帝,因此不是在于教导百姓积德行善,所以B项错误;从材料来看不曾反映巩固中央集权的内容,因此C项错误;与地方割据无关,所以D项错误。 点睛: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发扬改造之后进一步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其天人感应思想为封建皇权的合法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儒家思想也取得了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所以天人感应思想有利于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29. 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经世实学思潮兴起的根源是 A. 思想守旧与僵化 B.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文化控制有所松动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游谈无根” 谓没有根据信口乱说, 迂谈阔论 犹言高谈阔论。 在这里是指明朝中后期受理学束缚,读书人思维走向僵化,一味空谈心性,于国事无补。而经世致用学说的兴起本源正是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C项正确;思想守旧与僵化是现象不是根源,所以A项错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不能得出经世实学思潮的兴起,所以B项错误;文化控制有所松动与历史事实不符,因此D项错误。 点睛: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正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而产生。所以商品经济的发展才是此思潮兴起的根源。 30.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这表明 A. 汉字有利于国家统一 B. 文字是可以用来记录社会现象的 C. 汉字推动了经济发展 D. 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交流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可知统一的文字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交流。故D项正确。A项国家统一、C项推动经济发展材料没有体现。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31. 邓小平曾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这一理论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A. 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D. 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 【答案】B 【解析】在邓小平南方谈话所回答和解决的许多重大问题中,首要的是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项正确。A项是毛泽东思想;C项是三个代表;D项是科学发展观。 32. 《四洲志》一书,简要介绍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B. 此书开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 C. 该书的编写受《海国图志》的影响 D.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是当时思想主流 【答案】B 【解析】《四洲志》简要叙述了世界大五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书籍,此书实为开风气之先的创举,而作者林则徐也被后人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B正确;《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排除A;魏源受林氏所嘱,以《四洲志》为蓝本,编著成《海国图志》,排除C;林则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不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错误。 33. 19世纪末,康有为曾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康有为提出这一思想学说的主旨是 A. 揭露历史真相 B. 引介西方理论 C. 推动维新变法 D. 否定儒家经典 【答案】C 【解析】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思想进行变法,材料中“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为民主”是为了维新变法寻求理论依据,故C正确;A和B不符合康有为变法目的;D不是否定,是借用。 34.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应出现于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同时宣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各种学说得到迅速传播,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找到支持者”,故D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均未宣传过布尔什维克主义,排除ABC项。 点睛:材料“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35. 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一主张推动了 A. 辛亥革命 B. 国民大革命 C. 五四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等,可知,当时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当时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故B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 ;回忆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此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期间的史实。回忆当时时代背景, 二、材料题(36题15分,37题15分,共30分) 3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的出现,说到底是在城市里发生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鼠疫)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 ——摘编自刘建军《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文化的多重起源》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关于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出现的历史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丰富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 【答案】(1)条件: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现代城市的发展;中世纪教育的发展;瘟疫、黑死病带来的死亡促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古代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影响。 (2)理解:宗教改革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如:提倡人性,主张个性自由;但更进一步强调在宗教信仰上的自由、世俗权力至上、民族自由。 (3)发展: 从人性上升到理性; 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解析】(1)依据材料一“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鼠疫)的发生”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经济、教育、思想以及疾病等角度归纳回答。 (2)本问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只是局限在上层社会,人民大众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解放则是通过宗教改革。因此“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就是反对权威,强调个人主义,这明显带有文艺复兴的“印记”;材料中还提到“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亦即“建立民族的教会”,这是对文艺复兴的“深化”。意义可从宗教改革的性质入手,宗教改革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又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结合宗教改革的主张概括即可:思想上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政治上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从启蒙运动对于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进行批判并提出构建资本主义理想王国的社会框架来回答。 点睛:人文主义在各时期的侧重点 古希腊时期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期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侧重于政治领域。 3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材料二2001年8月1日,从那天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取消公众电报业务中的特急和加急业务,此举预示传统电报业务正在淡出百姓的生活。北京电报大楼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而今天,这座著名的电报大楼里的电报业务柜台“蜷缩”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每天打电报的用户也只有几位。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在哪些领域发生了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电信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出现的状况进行简要评析。 【答案】(1)领域:物质生活(衣、食、住、行)、通讯方式、商业 主要原因:工业文明的冲击。 (2)状况:传统电报业衰落。 评析:示例一:这种状况的出现是正常的。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表现和结果,电报业的衰落不等于电信业的衰弱,电报业衰落以后,新的通讯方式日新月异,并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使生活更加便捷。 示例二:这种状况的出现有弊端。传统电报业的衰落导致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和已经习惯于这种通讯方式的人感到不适应。 要求:(选取任意一个角度或其它角度作答,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言之有理。) 【解析】(1)从材料“房屋多为西式……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可知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生活(衣、食、住、行)、通讯方式、商业这些领域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变化的原因是工业文明的冲击。 (2)从材料“2001年8月1日,从那天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取消公众电报业务中的特急和加急业务,此举预示传统电报业务正在淡出百姓的生活。”可知传统电报业衰落。第二小问评析可以任选一个角度来回答。如认为这种状况的出现是正常的,可以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的通讯方式的出现发展来分析。如认为这种状况的出现有弊端,可以结合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两方面来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