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崇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崇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

崇义中学2017年上学期高二月考(二)‎ 历史试卷 时量:100分钟 分数:100分 考试时间:2017.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 A.具有民主色彩   B.以血缘为纽带 C.权力高度集中  D.神权王权结合 ‎2.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3.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4.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设置了军机处 C.扩大了六部权限 D.推行了行省制 ‎5.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战争追梦”主要是指 A.北伐西征,军事全盛 B.金田起义,建号天国 ‎ C.干王理政,颁行新政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6.某年7月,八国联军组成“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俗称都统衙门,负责管理天津城厢事务。右列款项是该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这批款项可能是用于履行下列哪一条约的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8.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9.瞿秋白指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便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工农革命”,“用民众的革命战争推翻新旧军阀国民党政权,建立工农贫民兵士代表会议的政府……创造尽可能的大范围内的工农政权胜利的局面”。只有走这条“新道路”,方“可以挽救中国”。这条“新道路”的起点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D.“八七会议”‎ ‎10.“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11.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唯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 A.战略决战节节胜利B.揭开战略反攻序幕C.彻底消灭国军主力 D.顺利渡江占领南京 ‎12.《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③“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①③ ‎ ‎13.有史家评论:“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顺势而动”的学者最有可能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韩非子 ‎14.就中国古代的物理学而言,力学知识是与农耕技术、都邑建筑、铁制工具、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等紧密相连的,光学知识则与古镜研制、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天然晶体的考察等息息相关。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A.寻求物理规律 B.重视实用性 C.是经验的总结 D.领先于世界 ‎15.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 ‎16.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观察胡适下列言行,思考其出现的原因是 A.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占主导地位 B.当时中国社会的婚俗习惯尚未发生变化 C.封建儒学在当时中国社会已不占主导地位 D.既受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又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17.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相同点:‎ ‎①思想源泉都来自于西方 ②都包含改造社会的内容 ‎ ‎ ③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都反对封建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18.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 ‎19.战国时期,随着秦对外征战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东方六国惊呼“夫秦,虎狼之国”也,使秦国成为虎狼之国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B.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不断提高 C.秦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快 D.秦国的旧制度被根本废除 ‎20.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21.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   ‎ B.沉重打击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 D.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2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能证明这一结论的依据有 ‎①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 ‎ ‎②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③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④通过改革俄国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专政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D.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24.明治维新后,日本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最先侵略的国家或地区是 A.台湾 B.朝鲜 C.菲律宾 D.琉球群岛 ‎25.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社会经济 C.推动政治改革 D.促进思想启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27题17 分,28题15分,共计50分)‎ ‎26.(18 分)选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诸候和官员的任命,实行“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情”的世官制。 ——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被堵塞了,于是大家都要争当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因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在科举废后不久即称赞科举的伟人孙中山。民国刚成立,他就说:“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唯考试。”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和讲究人情与关系的民族性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后来在看到民国建立以后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强权决定官员选任的状况之后,一再对科举制作出赞美的评价。 ——刘海峰 《重评科举制度》‎ ‎(1)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时期官员产生的主要途径。(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它形成于何时?有何弊端?(6分)‎ ‎(3)据材料三,孙中山为何“赞美”科举制?(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古代中国政治的积极影响。(6分)‎ ‎27.(17分)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二 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民众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10分)‎ ‎(3)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1分)‎ ‎ 2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起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6分)‎ 崇义中学2017年度上学期高二月考(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CBAA 6-10 DABCD 11-15 ADDBD 16-20 DABAA 21-25 CACDD 二、非选择题 ‎26.(1)途径:血缘;世袭(世官);等级。(任答1点,2分)‎ ‎(2)制度:察举制。(2分)形成:西汉(或汉武帝时)。(2分)弊端:名额少;请托舞弊。(2分)‎ ‎(3)原因:科举制的优点(选贤任能、公平公正);中国社会注重人情与关系;北洋军阀拥兵自重, 强权选任官员。(任答2点,4分)‎ ‎ 积极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任答3点,6分)‎ 变化:由“天朝上国”到平等外交的理念。(2分)‎ ‎27.(1)原因: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的反思;西学东渐。(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变化:由“臣民”到“国民”。(2分)‎ 原因: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8分)‎ ‎(3)趋势: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近代化)。(1分)‎ ‎28.(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9分)‎ ‎(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