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2018届文科历史期末考试卷 一、 选择题(1*48=48分)‎ ‎1.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右图的齐鲁大地之处(今山东),鲁国应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2.《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知西周时期 ‎ A.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B.实行森严的等级制 C.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D.形成皇权专制制度 ‎3.秦灭六国后,奏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刺史 D.监察御史 ‎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6.“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7.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三省六部,分散相权 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8.比较下列两图,两种制度的最本质区别在于 ‎ A.左图反映了中国的民主,右图反映了美国的民主 B.左图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主,右图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 C.左图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右图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左图的官员都是任命的,右图的官员都是民选的 ‎9.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废除了丞相职位,但又导致从杂事务集于一身的烦恼。为解决这一烦恼,他设立了什么机构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A.宣政院    B.殿阁大学士  C.参知政事    D.内阁 ‎10.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削弱贵族势力 C.加强专制皇权 D.完善中央机构 ‎11.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既无官署,又无专官,更不许设书吏和办事人员。其成员都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指定,均为兼职。该机构是 A.军机处 B.内阁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南书房 ‎12.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        B.封建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D.封建君主越来越不开明 ‎13.我国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 A. 国家统一安定的需要 B. 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C.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4.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 世官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15.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16.秦朝能达到“一法制,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的前提条件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统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实行了法治 ‎17.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政策的引导 B.家庭手工业的出现 C.国家统一的完成 D.生产工具的进步 ‎18.“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 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19.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20.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 ‎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这些文学形式演变的主要因素是 A.统治政策的调整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主流思想的演变 ‎22.清朝乾隆年间“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则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C.重农抑商 D.抑商和禁海 ‎23.清初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 A.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B.清政府鼓励发展小机户 C.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24.唐甄在《潜书》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具有与唐甄这种政治思想相似的思想的是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 ‎25.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自由主义 C.重商主义 D.农商并重 ‎26.朱熹从《礼记》中选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这主要因为 A.“四书”皆为孔子所著 B.“四书”的思想一脉相承 C.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7.“在这种制度下,有文才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而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它)……而同样步入上层……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往往也表示拥护。”这种“制度”是指 A.分封制度 B.科举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 ‎28.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 ‎29.著名学者余英时曾指出:“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此说的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格物致知 B.先理后气 C.存天理,灭人欲 D.理气同源 ‎30.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这些看法产生的根源是 A.中国古代以民为本的思想传承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吏治腐败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D.经世致用思潮导致的严谨学风 ‎31.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3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33.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A.君主意志 B.“爱人”之心 C.内心自省 D.礼乐规范 ‎34.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了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5.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A.儒学正统地位不断受佛道冲击 B.为了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的需要 C.唐朝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 D.统治者要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36.普鲁塔克在《希腊罗马英豪列传》中说到雅典政治时说“这个国家有许多对立的党派如同形形色色的地貌:山地的居民倾心于民主政体,平原偏向寡头统治,生活在海滨的人民向往一种混合的政体。他们都在防止另外的党派占优势……”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雅典政治派别众多 B.地理环境对政治影响巨大 C.雅典的民主政治面临威胁 D.雅典人不团结,导致了国家的衰落 ‎37.伯利克里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的演讲中说:“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文中的“雅典人”是指 A. 可参加公民大会的所有雅典人 B.除贵族外的所有雅典成年男性 C.除外邦人以外的全体雅典人 D.除奴隶外的所有雅典成年男性 ‎38.《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一规定主要维护了 A.法律的权威 B.私有财产权 C.平民的利益 D.债务人权益 ‎39.“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和他的奴隶遗留给任何他喜爱的人。假如一个人死后没有遗嘱,也没继承人,就该在父系亲族中找一位最亲近的亲属作为继承人。如果没有任何亲属,遗产应交给他那一族的人。”该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十二铜表法》 B.《权利法案》 C.1787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 ‎40.罗马法强调“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如“希望箭头伤害被害人而不是将其杀死”)但不幸发生事件的杀害行为的区别,对前者处予死刑,对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罗马法的这一区别 A.是为贵族逃脱罪责而设置的 B.体现了只对故意犯罪行为人刑罚的原则 C.大大增加了司法制裁的随意性 D.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41.克利斯提尼时期,开始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实际上这些新部落就是城邦的选举区, 仅袭用部落之名而已。由于雅典政坛上早有平原、山地、海岸三派之分,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减轻平民疾苦、缓和社会矛盾 B.基本铲除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C.兼顾了平原、山地、海岸三派的利益 D.为工商业奴隶主开始掌权准备了条件 ‎42.面对法庭的判决,苏格拉底在申辩词中追问道:“人中最高贵者,雅典人,最雄伟、最强大,最以智慧著称之城邦的公民,你们专注于尽量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想到智慧、真理和性灵的修养,你们不觉得惭愧吗?”。他所追求的“希腊精神”的核心是 A.民主与法治 B.平等和自由 C.财富和荣誉 D.智慧和真理 ‎43.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有些学者理解世界的角度开始从宗教神话和自然转移到“人”本身。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这一学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生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希腊城邦的兴起 D.希腊城邦工商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繁荣 ‎44.前415年,雅典发生了毁坏神像案。报案者称,虽然没有目睹神像被毁的过程,但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被判有罪。材料表明在古代雅典城邦 A.私人生活空间不被尊重 B.众人都生活在城邦集体之中 C.每个人都有参与城邦管理的权利 D.集会只能在市政广场举行 ‎45.罗马法不仅是维系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而且影响深远,它 ‎ ‎①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 ③直接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6.从《十二铜表法》一直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古罗马在债务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表明在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中 ‎ A.重视维护帝国统治 B.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C.力图缓和民族矛盾 D.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47.“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强调——所有这些都是古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材料说明 A.古希腊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先河 B.小国寡民的政体不适合古希腊 C.古希腊文明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D.古希腊城邦民主值得各国学习 ‎48.苏格拉底较之智者学派的进步之处主要表现在 A、 “知识即美德”的观点比“知识就是感觉”的表述更准确 B、 教育方法更科学、合理 C、 不仅仅是从“神”转向人,更关注人自身 D、 教育学生不收取报酬 二、材料解析题(49题15分;50题21分;51题16分,共计52分)‎ ‎4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太宗认识到虚怀纳谏的重要性,从谏如流,他在位20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中切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太宗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他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 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 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执法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考虑,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鉴于此,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在他统治期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 ‎ ——摘编自张新国《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即位后采取的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所采取措施的主要影响。(7分)‎ ‎5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二 (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 ——《华夏货殖五千年》‎ 材料三 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 ——《台湾外记》‎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3分)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3分)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一政策?(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3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 ‎51.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三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1) 据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4分)‎ ‎(3)据材料三,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何在?(4分)‎ ‎(4)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导的传统文化?(4分)‎ ‎2018届文科历史期末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48=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B C B B A B C B C A C C C D B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D C D A C D C B D C B B A B C C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D B A B A B A B B D D A A D C C 二、材料解析题(49题15分;50题21分;51题16分,共计52分)‎ ‎49【答案】‎ ‎(1)措施:强调以民为本,轻徭薄赋;重视纳谏,从谏如流;完善科举制,注重人才的选拔;重视法制,量刑慎重。(8分)‎ ‎(2)影响:缓和了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减少决策失误);促进了农耕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7分)‎ ‎50【答案】(1)经济现象: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分);‎ ‎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3分)。‎ ‎ (2)政策:重农抑商(3分);‎ ‎ 体现内容:表现在设立关卡和加征商税(3分)。‎ ‎ (3)政策:闭关锁国(3分);‎ ‎ 影响: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分),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3分)。‎ ‎51【答案】(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 (2)看法: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4分)。‎ ‎ (3)原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4分)。‎ ‎ (4)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