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21近代史专题探究(学案)
【高考命题热点一】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并向世界各殖民地进行殖民扩张活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 【知识定位】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14~18世纪 英美率先确立民主政治制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政府建立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三角贸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圈地运动、重商主义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主义的发展) 【知识总结】 1.14~16世纪欧洲社会转型的四大体现 (1)在社会经济和社会关系方面:生产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形成。 (2)在国际关系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导致了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侵略,这些活动又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3)在意识形态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宗教神学思想受到强烈批判,封建天主教势力受到沉重的打击,为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了精神枷锁。 (4)在自然科学方面:由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崛起,冲破了神学蒙昧主义的束缚,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唯物主义科学研究方法得以推广。这些不仅促进了人类科学文化的进步,而且有利于对封建神学的批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阶段 经济及社会根源 历史影响 萌芽阶段(公元前5世纪)智者运动 经济根源: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社会根源:雅典民主制的繁荣 为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创立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复兴阶段(14~16世纪)文艺复兴 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社会根源: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提供了精神动力;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 发展阶段(16~17世纪)宗教改革 社会根源:天主教会的腐朽和黑暗 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成熟阶段(17~18世纪)启蒙运动 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社会根源: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3.启蒙运动推动欧洲近代化的三大体现 (1)政治: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为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政治蓝图,如英国君主立宪制与责任内阁制,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和人民主权思想等。 (2)经济: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科技条件。 例1.一位代表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宣称:“主要的危险来自我们的(州)宪法的民主成分。人民所行使的政府的权力会把其他部门吞没。没有一部(州)宪法规定了足以抑制民主的办法。”这表明( ) A.保守派认为1787年宪法的民主原则会威胁社会稳定 B.大小州之间关于如何分配权力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C.美国独立初期的邦联体制不利于中央政府权力的强化 D.美国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 C 【变式探究】“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把美洲纳入世界家庭 B.为欧洲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C.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D.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答案 D 解析 “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材料“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相符,故D项正确。 【变式探究】伽利略认为,在讨论自然界的现象时不应当从圣经的权威地位出发,而应当从明智、有理性的实验和必要的演示开始。因为,无论是圣经,还是自然界都同样出自神旨。这反映出伽利略( ) A.深受宗教的困扰 B.仍受宗教思想影响 C.对圣经不以为然 D.对科学持怀疑态度 答案 B 【高考命题热点二】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知识定位】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德国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和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巴黎公社 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蒸汽机、火车、轮船 马克思主义、达尔文进化论、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现实主义文学艺术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 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世界市场完全形成、汽车、电影 列宁主义、量子力学、相对论、印象主义画派、现代立体画派 【知识总结】 1.工业革命对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科技发展的影响 (1)政治方面: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健全,法德崛起。 (2)思想方面: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潮。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3)科学技术: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科学和理性日益主宰人类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 2.近代以来文学艺术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1)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美术出现。 (2)工业革命的进行,科技的发展,反映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和借助工业革命的光与色成果的印象派。 (3)工业革命的进行,促使借助工业革命成果的浪漫主义音乐盛行,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弘的歌剧等。 (4)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促使电影和电视艺术产生与发展。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社会发展的特点 (1)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很快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 (2)政治上,与经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德国的政治体制相对保守,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国内极端民族主义盛行,最终使德国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德国的民族崛起严重受挫。 (3)外交上,德国周围强国林立,英国、法国、俄国等大国都高度警惕德国的崛起,德国力图突破大国的封锁,开始争夺海外市场。 (4)科技上,德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物理学方面成就突出,如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5)文化上,哲学成就突出,文学、艺术也得到一定发展。 例2、菲利普·费尔南德茨在《世界一部历史》中提到,“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率先在养老金、医疗服务、教育领域推行福利;英国在进行着对刑法的改革和政府机构的调整,使社会福利好像是国家的职责,这些又常常被认为是在抵御社会主义潮流的冲击。”19世纪晚期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实践 B.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会议决议 C.工业革命后工人收入的大幅度增加 D.欧美主要国家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 答案 D 【变式探究】19世纪最后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社会立法的方式对社会领域进行调整,英国1874年颁布法律禁止10岁以下儿童在纺织厂工作,1878年的整顿法案确立了工厂卫生的监察制度等;德国1890年出台了“青工保护法”等。这反映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A.社会危机的空前严重 B.工人运动推动社会立法 C.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D.已过渡到国家垄断阶段 答案 B 解析 材料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社会立法的方式对社会领域进行调整,并不能说明社会危机的空前严重,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对社会领域的调整而非经济生活进行干预,故C项错误;19世纪最后30年正处于私人垄断阶段,还未过渡到国家垄断阶段,故D项错误。 【变式探究】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治仍“受着封建骑士的子孙和教士的统治”,以普鲁士为例,1910年11个高级行政长官中有10个保持在贵族手中,此外,64%的行政专员和57%的县长也都是贵族。由此可以得知德国( ) A.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缓慢 B.政治现代化充满艰难 C.封建贵族操纵德意志政权 D.普鲁士操纵帝国政权 答案 B 【高考命题热点三】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 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的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加强经济侵略,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艰难、缓慢地发展着。 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丧师失地、赔款并转让主权;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清朝中央机构开始了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 思想文化上:“新思想”的萌发使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在洋务运动期间,近代科技和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变式探究】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19世纪中后期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输出;洋务企业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式服装、餐饮、住宅传入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知识总结】 1.两次鸦片战争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 (1)政治上:一方面中国主权日益遭到破坏,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开始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农民阶级首先站在历史前沿,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一方面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输出资本,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另一方面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诱导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3)思想上: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另一方面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 2.从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看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经济领域:中国的自然经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进一步解体,建立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经济近代化艰难起步。 (2)政治领域: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也是推行洋务运动的国家机关。它的设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治和外交的近代化。 (3)思想领域: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科技等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传入中国,被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是维护统治或救国的武器,“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等思想纷纷登场,但遭到了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新旧观念的冲突体现了强烈的时代印记。 (4)文化领域:新旧并立、土洋并存成为主要特色,思想观念新旧碰撞,也体现了近代化缓慢发展的社会面貌。 3.多元史观认识洋务运动与中体西用思想 (1)从阶级斗争史(革命史)范式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从现代化范式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资现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整体史范式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4)从文明史范式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例3、《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 ) A.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 B.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 D.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 答案 D 【变式探究】据史料记载,1875年,中国的进口平均税率为5.76%,出口平均税率为10.06%;1885年,中国的进口平均税率为5.75%,出口平均税率为12.15%。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自然经济思想根深蒂固 B.推行保护国内市场政策 C.民族工业发展更加困难 D.主动参与资本主义市场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中国的进口平均税率”下降,与自然经济思想根深蒂固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中国的进口平均税率”下降,与保护国内市场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国的进口平均税率”下降,“出口平均税率”上升,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1875年”“1885年”表明是近代西方侵略下关税主权丧失,而不是主动参与,故D项错误。 【变式探究】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乡绅何玉成在其一诗中写道“下以保家室,上以纤国忧”。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 A.初具民族主义观念 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 C.饱读儒家经典著作 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 答案 A 【高考命题热点四】甲午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年) 政治上:列强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中国人民的抗争有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结束。其中,辛亥革命实现了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 经济上:列强经济侵略开始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共和思想、民主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相继出现和并存。 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服饰、礼仪、交通、通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知识定位】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反割台斗争;瓜分狂潮、维新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列强“以华治华” 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实业救国兴起 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近代报刊兴起;上海首映电影(1896);电话传入(1882);科举制度废除(1905) 20世纪 初到 1919年 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四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中山装、剪辫;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知识总结】 1.甲午中日战争对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1)政治上: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并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字后,中国完全陷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经济上:甲午战后,清政府由于允许列强在华设厂,且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 (3)思想文化上: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为康梁维新思想。 2.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 (1)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2)经济上:颁布了一些法令,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4)社会生活: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3.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 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年)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进步力量孕育发展的时期。 (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革命转型奠定了阶级基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经济上:北洋军阀政府奖励实业,列强放松侵略等,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 (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例4、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系根据清末各商会所商讨拟订的《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案,由农商总长张謇邀请原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这表明北洋军阀政府( ) A.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 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 C.经济立法借鉴清政府的经验 D.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出北洋军阀政府对经济立法程序的重视与规范,故选A项。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在材料上不能直接体现,故排除。 【变式探究】 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 A.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 B.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C.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D.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故D项正确。 【变式探究】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有保留地加入了《国际海关税则出版联盟公约》;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应邀参加俄国发起的国际和平会议,并加入相关公约。这一现象表明晚清外交( ) A.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发生重大变化 B.放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 C.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答案 C 【高考命题热点五】五四运动后的中国(1919~1949年) 政治上,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成立,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和工农运动的开展,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思想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社会生活方面,物质生活、交通通信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知识定位】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1919~1924年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 民族资本主义萧条 后期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24~1927年 国民革命时期 国民党一大、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失败 民族资本主义萧条 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927~1937年 土地革命时期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九一八事变、长征、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1937~1945年 全民族抗战时期 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两个战场、四大会战、南京大屠杀、中共七大、抗战胜利 日军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摧残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 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 官僚资本主义压榨使民族资本主义萎缩 毛泽东思想发展 【知识总结】 1.新民主主义革命对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 (1)五四运动具有空前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逐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民党召开“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3)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国内的形势,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4)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2.多元视角看近代中国梦的内涵——近代追求独立、富强的历程 (1)从国家关系的角度:是反侵略、求独立的过程。列强侵略中国,把中国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抗争,最终结束了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革命史观) (2)从政治的角度:是反专制、求民主的过程。中国人民反抗专制统治(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反动政府),追求建立民主政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这一愿望。(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3)从经济的角度:是反压迫、求发展的过程。中国民族工业外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压迫,内受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剥削,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能够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同盟军(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说是为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争取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3.从文明史范式看民国时期中国的变化 政治 列强侵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到日本独霸中国再到美国控制中国 中国革命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革命领导阶级为无产阶级,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走苏联(俄)式革命道路到走中国式革命道路 国际地位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 经济 民族工业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较快发展,但经济危机及列强侵华使中国民族工业到后期逐渐萎缩甚至破产 新民主 主义经济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人民,发展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这就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主义日益膨胀,控制中国经济 思想 思想解放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 思想理论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对社会各领域影响深远;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 例5、1922年,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遭到全国上下齐声唾骂,指责陈炯明“叛道”“悖主”“犯上”。而胡适认为指责陈炯明的人“是旧道德的死尸的复活”。结果人们又众口一词地批评胡适“抑孙袒陈”。材料反映(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孙中山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 C.胡适反对革命主张改良 D.民众的思想并没有得到真正解放 答案 D 【变式探究】某一时期的《广州民国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近有所谓新青年者,好规人过失,不满于民国纪元前之革命运动。徒震惊于俄国革命,认为创举,仅以成败论英雄,完全不把国人崇敬之先烈放在眼内。材料反映的是( ) A.立宪派对革命派的批评 B.儒家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 C.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批评 D.中国对苏联式革命的赞同 答案 C 【变式探究】1939年1月,国民党五中全会认为:“供应军费收买物资,使用多量法币,则筹码之流通,自无不足之虑。”于是正式批准大量增发法币,用日益贬值的法币去“供应军费”和“收买物资”。这反映了国民党( ) A.筹备大量军费用于积极抗战 B.为全面抗战进行经济统制 C.为增强力量损害人民的利益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答案 C 解析 材料未提及筹集军费的目的,除了抗战的需要也可能是增强国民政府实力对抗中共,故A项错误;材料中采取经济措施筹集军费,不属于经济统制范围,故B项错误;筹集军费有利于增强国民政府实力,但法币贬值损害人民利益,故C项正确;材料与一党专制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 【高考命题热点六】立法治国 立法治国是人类永恒的政治智慧。“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例6、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说:“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其连接点就是内阁,内阁本属行政机构,但在职能上亦属立法机构,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密切结合和近乎一体的配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内阁兼有行政权和立法权 B.行政权和立法权通过内阁有效结合 C.内阁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D.英国政治权力的基本架构混乱不清 答案 B 【变式探究】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B.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C.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而不实用的艺术品 D.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创制的 答案 B 解析 “联邦宪法……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充分说明了美国民主的特殊性,B项正确。A项与材料意思不符,C、D两项说法错误。 【高考命题热点七】大国崛起 15世纪以来,一些西方国家依靠武力相继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心。今天,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现实。中国从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鉴,顺应世界大势提出了“和平崛起”。中国的和平崛起将践行“国大未必强—国强未必霸—国强不应霸—国强决不霸—国强贡献大”的“五部曲”与新理念,打破所谓“国强必霸”的“定律”,开创全球化与多极化时代大国崛起新境界。 例7、下表记录了英国人费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 时间 事件 1566年 跟随其表兄霍金斯从非洲贩卖黑人到南美。偶尔袭击葡萄牙商船 1572年 怀揣女王发的“私掠许可证”,在南美和大西洋抢劫西班牙运输队 1588年 协助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舰队,成为当时英国出身寒微青年的偶像 A.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C.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答案 A 解析 英国人费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时间是16世纪,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受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故A项正确。 【变式探究】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曾先后活跃于世界舞台上,但到了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导致英国“后来者居上”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的发展 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的实力 C.葡西荷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D.紧邻大西洋的英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答案 A 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抓住“18世纪下半叶”,英国“后来者居上”,可知最主要原因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的发展有关,故A项正确;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中期,故B项错误;葡西荷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模式和制度的不同,故C项错误;地理位置不足以反映英国整体实力的强大,故D项错误。 【高考命题热点八】共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他认为国际关系发展演变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公认的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例8、《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人欣喜若狂,“人们纷纷谈论我们这次可是一举而要为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需要效劳了”。然而,“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使他们看不见障碍”。英国人之所以估计过于乐观,是因为( ) A.受到过去的殖民“经验”的蒙蔽 B.忽视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力量 C.忽视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决心 D.认为中国人乐意接受他们的效劳 答案 B 解析 A、C、D三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忽视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力量是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 【变式探究】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这些现象反映出( ) A.南方学运注意与工运相结合 B.五四运动实际是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 D.五四运动呼唤了共产党的诞生 答案 C 解析 材料信息“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可见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故C项正确。 【变式探究】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 ) 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 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 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 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 答案 C 【高考命题热点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例9、下图所示为国画《遵义曙光》,该画之所以起名为“曙光”,是因为此次会议( ) A.批判了右倾思想路线的错误 B.彻底清除了“左”倾错误的流毒 C.确立了正确的军事路线 D.对中央右倾错误问题进行了清理 答案 C 【变式探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市场上花贵纱贱,华商纱厂普遍面临生存危机,但在同一市场条件下,在华外资纱厂与华商纱厂境况和赢利状况却颇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 ) A.军阀割据政局动荡 B.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C.官僚资本的挤压 D.民族工业缺乏竞争力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在华外资纱厂与华商纱厂境况和赢利状况却颇不相同”的原因,之所以出现这一差距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等主观因素造成缺乏竞争力,故D项正确。 【变式探究】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这一变化说明( ) A.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 B.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 C.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难以应对 D.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 答案 D 【高考命题热点十】弘扬革命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塑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非典精神”……这些成型化、成熟化、社会化了的革命精神构成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当代形态的主要内容。 例10、“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 C 解析 据“别红都”“强渡湘江”“娄山关”“遵义城头”等信息可知,该诗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故排除A、D两项。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遵义城头赤帜竖”反映的是遵义会议,故排除B项。 【变式探究】《血肉长城》(于江欣等编著,世界知识出版社)有如下记载:“……大战历时三个半月……一共进行了1 800多次战斗,拔除敌人据点约3 000个,击毙击伤日伪军2.58万人。俘虏敌人1.8万多人,并且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同时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 500余公里。”关于该“大战”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C.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确保了国际交通线的畅通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拔除敌人据点约3 000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 500余公里”可知,这是百团大战,它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故选B项。A项说的是淞沪会战,C项说的是平型关大捷,D项与滇缅公路有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