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04/8ce6bcb8e23b740b6f2a990cf9577aaf/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04/8ce6bcb8e23b740b6f2a990cf9577aaf/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04/8ce6bcb8e23b740b6f2a990cf9577aaf/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庇西特拉图在雅典建立了僭主政治后,他不仅没有废除梭伦改革的成果,反而把改革推行深入。这充分说明( ) A. 梭伦改革适应了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B. 雅典民主政治已深入人心 C. 庇西特拉图统治从本质上看不是个人独裁 D. 改革促进了雅典社会发展 2.对梭伦改革持完全反对态度的是雅典( ) A. 平民B. 贵族 C. 工商业奴隶主D. 外邦奴隶 3.1096~1291年,教皇先后进行了八次十字军东征,主要是为了( ) A. 扩大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 清除伊斯兰教 C. 扩张天主教会的势力范围D. 维护教皇权威 4.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商业贸易日趋繁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商 ②有些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 ③雅典人从商业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④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为求吉利绝不使用奴隶劳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公元前600年左右,在雅典市场上,一位诗人声泪俱下地朗诵:“起来,到萨拉米斯岛去,为了这美丽可爱的岛屿,为了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战斗吧!”这位诗人是( ) A. 荷马B. 梭伦 C. 克里斯提尼D. 伯利克里 6.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 A. 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 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 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7.雅典执政官梭伦非常重视发挥公民大会的作用。下列有关梭伦执政时期雅典公民大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B. 是城邦的最高司法机关 C. 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D. 能决定战争等国家大事 8.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的影响有( ) ①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②反对农民战争,要求人民服从政府 ③路德教派取得了合法地位④冲击了天主教的统治 ⑤为欧洲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D. ①③⑤ 9.“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 ) A. 商鞅变法B. 孝文帝改革 C. 王安石变法D. 戊戌变法 10.庆历新政夭折后,王安石曾呈送长达万言的《言事书》给谁,倡导变法( ) A. 宋太宗B. 宋仁宗C. 宋神宗D. 宋哲宗 11.范仲淹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予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 B. 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C. 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军队实力 D. 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 12.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为欧洲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B. 促进了德意志语言的发展 C. 16世纪末取得合法地位 D. 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13.1841年,奥斯曼素丹颁布敕令,内容包括( ) ①穆罕默德·阿里家族享有统治埃及的世袭权力 ②准许穆罕默德·阿里管辖苏丹 ③对军队人数、军舰建造等有限制 ④所有军官的任命必须得到素丹的批准 ⑤允许外国商人在帝国各地自由经商 ⑥废除奥斯曼帝国境内所有的专卖制度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D. ①②③⑤⑥ 14.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 ) 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 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D. ③④ 15.下列关于僭主政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僭主政治指用武力夺取政权而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 B. 实行于公元前7~前5世纪 C. 僭主在位时一般都实行独裁统治 D. 僭主政治还鼓励工商业发展 16.对王安石均输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地配合 ②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 ③增加了政府收入 ④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 ⑤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⑤ 17.下列符合穆罕默德· 阿里农业改革措施的有( ) ①努力发展民族工业 ②土地制度和税收改革 ③发展棉花等经济作物 ④强调推广改良农具 ⑤兴修水利 A. ①③④⑤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⑤ 18.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 A. 青苗法B. 均输法C. 免役法D. 市易法 19.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 A. 新思潮涌动 B. 农奴起义不断 C.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D.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20.梭伦任首席执政官后,他所宣布的第一项法律制度是( ) A. 遗嘱法 B. 财产等级制度 C. 解负令D. 建立“四百人会议” 21.下列属于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对俄国产生的影响的是( ) ①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 ②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③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 ④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 22.俄国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最主要体现在( ) A. 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B. 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C. 农民不得不重新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D. 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 23.王安石变法期间,必须轮班为官府充役的河南农民田二得以回乡务农主要得益于( ) A. 青苗法B. 募役法 C. 差役法D. 均输法 24.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与唐代的“庸”相似的是( ) A. 青苗法B. 募役法 C. 方田均税法D. 市易法 25.面对工业革命的冲击,俄日均选择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的根本原因是两国( )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 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 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D. 缺乏民主传统 26.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 ) A. 阶级矛盾B.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 民族矛盾D. 鲜卑族内部矛盾 27.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 A.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 “弱者,道之用” C.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8.雅典卫城的雕像中刻着这样的诗句:“狄腓卢斯之子安塞密翁献这个像给神……他已经变日佣级(收入不及200麦斗者,因他们靠打工为生,故称“日佣级”)为骑士级(收入300麦斗以上者)。”这种转变体现了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 ) A. “解负令”的颁布B. 废除“六一汉”制度 C. 按财产划分等级D. 机构改革 29.对于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基本评价是 ( ) A. 弊大于利B. 利大于弊 C. 利弊相当D. 有利无弊 30.下图是汉族儒生崔浩,是北魏的辅国元老,官至司徒……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了( ) A. 他是汉奸,卖国投敌 B. 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 C. 鲜卑族不断学习汉族文化 D. 鲜卑族与汉族融为一体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材料一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国语·齐语》 材料二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史记·蔡泽列传》 探究思考 (1)材料一中“相地而衰征”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说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3)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要改革?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时代特征?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 ——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 材料二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的统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 (2)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关系?面对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基督教会主张以神为中心,认为上帝是人和宇宙的造物主,全知全能,至高无上;而人生来有罪,卑微渺小,无足轻重,只有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神和教会,才能求得来世“天国”永生,享受自由和幸福……与此相反,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他们颂扬人性的高贵,提高人的权威,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主义者但丁说,就人所完成的业绩而言,人的高贵超过了天神。莎士比亚说,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人的行为像天使,人的智慧像天神。 材料二 基督教会要人们追求虚无缥缈的来世自由和幸福,而在现实世界上则实行禁欲主义……而人文主义者则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和幸福,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人应当追求知识,探索自然,欣赏艺术,享受友谊和欢乐。他们认为人所追求的东西是出于“天赋人性”。他们把发财和享乐的渴望视为美德善行,甚至说这是上帝眷顾其子民的标志。人文主义者薄伽丘和瓦拉等人认为现世的纵情享乐就是幸福,拉伯雷认为追求财富和个性自由就是幸福。 ——上述材料均引自朱寰主编的《世界中古史》 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述基督教会和人文主义者的观点,并说明观点对立的背景和性质。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庇西特拉图实行的僭主政治,这说明他实行的是个人独裁,因此B、C两项不符合题意。题干要求的内容与雅典社会的发展无关,D项也可排除。梭伦改革的成果之所以得以保留,是因为它适应了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2.【答案】B 【解析】在梭伦改革中,平民的权利有一定扩大,工商业奴隶主已分享了一定的政治权利, 因此,他们对梭伦改革是基本赞成的;在梭伦改革中,贵族的利益受损失最多,他们对梭伦改革持完全反对的态度;至于外邦奴隶,他们根本没有丝毫的政治权利,更谈不上对梭伦改革说三道四。 3.【答案】C 【解析】教皇组织十字军东征,名义上是反对异教徒对基督教“圣地”与信徒的蹂躏,实际上是为了扩张天主教会的势力范围。 4.【答案】B 【解析】雅典人的经营活动主要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当时是奴隶制盛行的时代,雅典工商业者的经营活动绝对不可能离开奴隶的劳动。 5.【答案】B 【解析】结合基础知识和题目中的时间“公元前600年左右”,可以排除A、C、D三项。 6.【答案】B 【解析】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部曲:梭伦改革—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民主政治,故选B项。 7.【答案】B 【解析】在梭伦执政时期,城邦的最高司法机关是公民陪审法庭。 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区分主张和影响,②是改革的主张而不是影响,故应排除含②的A、B两项;D项不全面。 9.【答案】C 【解析】保兵即保甲法。 10.【答案】B 【解析】新政夭折后,王安石给宋神宗呈送了《万言书》,要求变法,但没有引起宋神宗的重视。 11.【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北宋时期机构臃肿,财政困难,民族矛盾尖锐,政府统治危机。因此可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12.【答案】C 【解析】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教诸侯签定和约,规定“教随国定”的原则,标志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 1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知识的再现能力。注意④中的限制词“所有”以及敕令的规定之一“接受1838年英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的条约”,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据敕令规定可知①②③是正确的。敕令规定埃及军队上校以上的军官的任命必须得到素丹的批准,所以④是错误的;接受1838年英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的条约,因为⑤⑥属此条约内容,所以⑤⑥也是正确的。 14.【答案】C 【解析】梭伦改革将雅典引向了民主的道路,并不是完善民主制;而且雅典民主并不是所有公民的民主,仍然有财产多少的限制,故选C。 15.【答案】B 【解析】僭主政治实行于公元前7~前6世纪。 16.【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均输法的理解。均输法是为了供应皇帝、贵族和中央政府的消费物资,政府在东南地区设置发运使,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这就限制了不法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增加了政府收入。⑤是免役法的作用。 17.【答案】B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很明显①不符合农业改革措施,排除含①的选项即可。 18.【答案】D 【解析】本题以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评价为载体,体现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解读信息的能力和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市易法平价收购市场上滞销的货物,高价卖出,防止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所以D符合题意。 19.【答案】C 【解析】生产力发展角度即经济角度,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缺乏必需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国内市场。所以答案为C项。 20.【答案】C 【解析】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广大平民经济上处于贫困的境地,沦为债务奴隶,政治上无法真正参与国家政权,故梭伦改革的第一项措施是颁布“解负令”,以保护平民的基本权益,为其享有政治权利提供物质基础,从而缓和阶级矛盾。 2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对俄国产生的影响。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成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直接诱因。 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D项表述不合史实,B项有所夸大,A、C两项正确,比较而言,A项更符合题意。 23.【答案】B 【解析】与徭役有关的只有B和C,而王安石的改革措施是募役法,即免役法。 24.【答案】B 【解析】募役法和唐代的“庸”实质都是纳事物或钱代役。 25.【答案】A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是改革的根本原因。 26.【答案】D 【解析】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同时由于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十分尖锐。但鲜卑族内部的矛盾从属于上述矛盾。 27.【答案】D 【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伏羲、神农实施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据此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2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迁移能力,涉及梭伦改革的基本内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材料中说的日佣级和骑士级与教材所学财产划分等级中的等级对应。根据收入不及200麦斗、300麦斗可知前者是第四等级,后者是第二等级。 29.【答案】B 【解析】可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和结果方面去理解。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长期分 30.【答案】C 【解析】崔浩是汉人,得到鲜卑族重用,但他并未卖国,排除A、B两项,D项融为一体的说法违背当时的史实。题干实际上说明的是鲜卑民族的汉化问题,所以C项符合题意。 31.【答案】(1)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平籴法”。稳定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 (3)①改革: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②作用:促进各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③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的内容和意义。依据教材答题难度不大。 32.【答案】(1)民族矛盾尖锐。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巩固。 (2)因果关系。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3)认识: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第(1)题需要通过归纳材料一,得出问题的实质;第(2)题需要分清逻辑关系。第(3)题注意吸取北魏民族政策的教训,认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33.【答案】基督教会主张以神为中心,宣扬神的权威,其实质是通过宣扬人对神的从属关系,继续维护封建依附关系;基督教会要人们追求所谓来世的自由和幸福,而在现实世界中实行禁欲主义,其实质是要人们忍受现世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从而维护封建剥削和压迫制度。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颂扬人性的高贵,提高人的权威,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制度下人对神的从属关系;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与幸福,其实质是追求现世的政治、经济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正在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性质: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比较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从基督教会和人文主义者的阶级立场去评述观点。从资本主义萌芽及成长去概括其背景;由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分析其性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