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线上检测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线上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中载:武帝元光元年,初行孝廉之举,不是举孝与廉各一人.而是各郡国各举一人或孝或廉或兼有孝廉二德者。据此可知 A. 汉代选官制度逐渐完备 B. 孝、廉是不同的选官依据 C. 儒学独尊局面的完全形成 D.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不是举孝与廉各一人.而是各郡国各举一人或孝或廉或兼有孝廉二德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推行察举制时期,要求各郡国推举或孝或廉或兼备孝廉的一人,说明当时孝和廉不是同一科目,对孝和廉区分的,即孝、廉是不同的选官依据,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武帝元光元年,初行孝廉之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元光元年时期刚开始实行孝廉之举,无法得出汉代选官制度逐渐完备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推动儒家建立独尊的局面,但不能表述为“完全形成”,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是郡县制的全面推行,故D选项错误; 2.唐代宫廷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促成音乐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唐朝 A. 政治军事实力的强大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加强现实统治的需要 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 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等信息可知,统治阶级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营造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故D选项正确;唐朝政治军事实力强大与音乐出现融合不同地域文化分格没有直接关系,故A选项错误;秦统一后,百家争鸣局面逐渐结束,故B选项错误;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而不是现实统治的需要,故C选项错误。 3. 宋代一部分士大夫提倡日用之学、治生之术,积极参与以往被士大夫讥为“堕落”行为的诸如土地兼并、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市民价值观念的转变 B.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 传统伦理道德的缺失 D. 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土地兼并、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人与人之间经济交流的增多,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受部分士大夫的关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宋代一部分士大夫提倡日用之学、治生之术”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日用之学、治生之术受部分士大夫的提倡,没有体现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故A选项错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三纲五常等思想,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传统伦理道德缺失的现象,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世致用思想在明清时期逐渐提倡,并且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经世致用的思想盛行的现象,故D选项错误。 4.如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可知,北宋四监司 A. 明确各级职责提高行政效率 B. 实行地方分权,完善决策机制 C. 加强对地方机构的制约与监察 D. 健全完善地方权力组织架构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的北宋四监司是路的下属机构,路是北宋的监察区,四监司分化了地方的军权、司法权、财政权等,这就加强了对地方机构的制约与监察,故C正确;北宋采取的分化事权措施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A排除;四监司不是决策机构,B排除;D错在“完善”,故排除。 5.下表是历朝治水活动年平均值统计表,据此可推知从周秦至清代 A. 水利是历朝历代国民经济命脉 B. 农业生产发展受制于治水活动的开展 C. 国家分裂期治水活动比较活跃 D. 国家稳定、国力强盛是治水活动的保障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数据可知,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治水活动年平均值”比较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朝代大多是比较强盛和稳定的王朝,由此可知,国家稳定、国力强盛是治水活动的保障,故D正确;农业是历朝历代国民经济命脉,故排除A;材料中没有农业生产的信息,故B错误;C项说法与材料信息相反,故错误。 6.1912年3月,孙中山发布命令“恶习流传,历千百岁……此等恶习,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国本。”这表明民国放足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 革除陋习,保障健康 B. 救亡图存,复兴中国 C. 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D. 保国、保种、保教 【答案】B 【解析】 材料是辛亥革命时期发出的革除陋习的号召,其根本出发点是“以培国本”,即救亡图存、复兴中国,故B正确;保障健康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根本出发点,故A错误;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不可能是根本要求,故C错误;保国、保种、保教是维新派的口号,故D错误。 7.据统计,《孙中山全集》十一卷本中,谈话及答记者问多达242篇,对报馆杂志致函或题词十数篇。《孙中山集外集》中有演说、致词或谈话374篇,对报纸杂志的题词有10余篇。这主要说明 A. 孙中山掌握时代话语权 B. 舆论宣传助力民主革命 C. 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D. 大众传媒趋向近代转型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的谈话及答记者问、对报馆杂志致函或题词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实质上是孙中山利用报馆杂志来宣传其民主革命思想,故B正确;孙中山掌握时代话语权的说法错误,排除A;民主共和观念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体现不出,排除C;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大众传媒的近代化,故D错误。 8.1936年5月5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明确放弃反蒋口号。这表明当时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深远 B. 国内阶级矛盾已经解决 C.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民族解放 D. 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壮大 【答案】C 【解析】 1936年5月5日,中共明确放弃反蒋口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日之间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明确放弃反蒋。这说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民族解放,故选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1937年正式建立,排除A;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但并未解决,故排除B;此时敌后抗日根据地还未建立,故排除D。 9.如表是50年代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单位:亿元)。对表中数据的变化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 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B. 市场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C. 社会主义改造步履维艰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答案】B 【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50年代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及所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市场在当时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故B正确;数据体现不出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故A错误;材料数据和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故C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故D错误。 10.2017年,全国财政支出首次突破20万亿元,其中教育支出30259亿、社保和就业支出24812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4600亿元,成为“前三甲”。材料旨在说明 A. 经济发展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B. 公民的权利得到法律的保障 C.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 D. 国家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医疗教育和就业在财政支出中占据重要地位,这反映了政府服务型职能的特点,即经济发展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法律保障,故B错误;材料看不出市场的作用,故C错误;社保就业和医疗体现不出科教兴国,故D错误。 11.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这说明 A. 民主政治造就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 B. 古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其它的文明 C. 文化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对外传播 D. 城邦制度促进了公民创造力的发挥 【答案】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的文化十分繁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和城邦制度造成的宽松思想环境有关,故D正确;亚里士多德时期民主政治已经衰落,故A错误;材料未对比希腊文明和其它地区的文明,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人文主义传播,故C错误。 12.有学者指出,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该学者旨在强调 A. 科技创新推动工业发展 B. 企业致力于新技术研发 C. 科学研究以盈利为目的 D. 工业革命促进科技进步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信息“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可以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对科技创新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深刻认识,故A正确;B项只看到表面现象,故错误;科学研究以盈利为目的不是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工业革命促进科技进步,故D错误。 13.1920年底,李达发表《社会革命底商榷》一文,认为社会革命的目的在于推翻有阶级特权的旧社会,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是“非妥协的直接”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的手段,以最普遍最猛烈最有力量的为好……譬如一千八百七十一年法国地方自治团在巴黎干的猛烈运动。”这表明他认为,巴黎公社 A. 历史意义得到广泛认同 B. 引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 造成了社会的极大破坏 D. 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样板和实践 【答案】D 【解析】 “阶级斗争的手段,以最普遍最猛烈最有力量的为好……譬如一千八百七十一年法国地方自治团在巴黎干的猛烈运动”,这表明李达重视巴黎公社的经验,即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样板和实践,故D正确;历史意义得到广泛认同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错误;引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巴黎公社的破坏作用,故C错误。 14.法国总理达拉第在签订《慕尼黑协定》后,心中已经准备好回国时面对国人的嘘声,没想到迎接他的巴黎民众不但没有嘘声,反而一片兴奋,欢迎“伟大”的总理归来。材料主要说明了 A. 法国民众存在背离现实的和平主义情绪 B. 国际联盟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软弱无力 C. 法国与德国法西斯势力利益逐步趋同 D. 法国统治者竭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答案】A 【解析】 《慕尼黑协定》签订之后,法国人民一片兴奋,这实质上反映出法国民众对以牺牲弱小国家换取和平的这种和平主义思想的错误认识,这是背离现实的和平主义,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是说国际联盟的作用,故B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法国与德国法西斯势力利益逐步趋同,故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国人民态度,不是强调统治者,故D错误。 15. 20世纪30年代,美国许多第一流的知识分子,其中有些是罗斯福的朋友和顾问,对于他们的私人企业经济感到失望,开始对苏联的实验发生兴趣,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十分热心:重实效的经济学家、工人领袖、社会活动家和工程师们,都称赞他们访问苏联时看到的东西。这一现象 A. 证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存弊端 B. 是苏联积极推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 使美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说明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敌意消解 【答案】C 【解析】 材料说明在经济危机下,美国知识分子试图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这就促使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人们对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望,不能证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存在弊端,故A项错误;此时新经济政策已经结束,故B项错误;D项中的“消解”说法绝对化,故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冗官”问题在北宋初年就已经出现了。各级政府机构重叠,官吏人数大增。同时,大批高官的子弟、亲戚甚至门客不必经过选举便涌入仕途。此外,太宗以后,又扩大科举规模,每科总有五、七百到一千人被录取做官。因之,官僚队伍迅速膨胀。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期间高度重视冗官问题的解决,政府颁布法令对铨试法(即对荫补人授予差遣的考试办法)进行了改革。首先废除了以前在恩赦等特殊情况下的恩例免试,一律以成绩高下依次授予实职。神宗熙宁二年年,规定宗室子弟出官,也要参加考试;熙宁四年又规定,铨试不再考诗赋而代之以试断公案、时议或律义。但是为推行变法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机构,这就增加了官员的人数,甚至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对有俸无事的“宫观官”也不再限制数量。 ——屈超立《北宋官冗之弊与吏治改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冗官”问题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变法针对冗官问题的改革措施。 【答案】(1)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官僚队伍膨胀;恩荫选官的影响;科举规模扩大。 (2)王安石变法对铨试法的改革,限制了荫补官员的数量,提高了其从政能力,对缓解冗官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解决冗官问题的办法很不彻底,特别是没能从缩减官僚机构和官员设置数量方面进行有效改革,使冗官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解析】 (1)“原因”,依据材料一信息“各级政府机构重叠,官吏人数大增”、“大批高官的子弟、亲戚甚至门客不必经过选举便涌入仕途”、“太宗以后,又扩大科举规模,每科总有五、七百到一千人被录取做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官僚队伍膨胀、恩荫选官的影响、科举规模扩大等角度分析。 (2)“评价”,根据材料二信息“首先废除了以前在恩赦等特殊情况下的恩例免试,一律以成绩高下依次授予实职……铨试不再考诗赋而代之以试断公案、时议或律义。但是为推行变法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机构,这就增加了官员的人数……对有俸无事的‘宫观官’也不再限制数量”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评价。如,积极方面,王安石变法对铨试法的改革,限制了荫补官员的数量,提高了其从政能力,对缓解冗官问题起了一定作用;消极方面,没能从缩减官僚机构和官员设置数量方面进行有效改革,使冗官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17.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大航海事件航路的异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大航海事件对国际关系的不同影响。 【答案】(1)同:都加强了与亚非地区的联系。 异:前者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后者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航行;前者一人多次航行,后者多人多次航行。 (2)不同影响: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同时伴随着殖民扩张,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解析】 (1)“相同点”,通过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都加强了亚非之间的联系角度说明。“不同点”,通过图片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是实现了中国和印度之间亚非海上交通线,而新航路开辟了全球范围内的航行;依据所学知识得出,郑和下西洋是一人多次航行,而新航路开辟是多人多次航行。 (2)“不同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友好往来;而新航路开辟则使世界连为一体,同时带来了殖民扩张等角度说明。 18.近代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公共卫生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海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却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到20世纪初年,地方自治运动兴起,上海租界有关公共卫生的管理条例都被搬至上海华界。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1916年成立中华卫生教育会,先后在北京、杭州等15个城市开展卫生运动。从总体上说,到民国年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都有所发展,但南京等沿海沿江通商口岸较好,内陆城市较差。现代医学的提倡者们主张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他们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紧张。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1)特点:学习西方经验(受西方影响);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由地方政府和民间推动;趋向制度化。 (2)影响:保障民众身体健康;增强公共卫生意识;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否定传统中医是不可取的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信息“到20世纪初年,地方自治运动兴起”、“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到民国年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但南京等沿海沿江通商口岸较好,内陆城市较差”分别得出:由地方政府和民间推动、学习西方经验、趋向制度化、发展不平衡等。 (2)“影响”,根据材料信息“上海租界有关公共卫生的管理条例都被搬至上海华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由材料信息“1916年成立中华卫生教育会,先后在北京、杭州等15个城市开展卫生运动……到民国年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都有所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保障民众身体健康、增强公共卫生意识、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由材料信息“但他们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紧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否定传统中医是不可取的。 19.如表为1912年到1926年《申报》广告中的国货广告则数统计(部分年份),其中选取5月15日至21日一周时间为统计样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向娟《民族主义语境下的国货运动与<申报>广告(1912—1926)》 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有关国货广告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答案】示例一:观点: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国货广告大大增加。 阐述:1914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人通过抵制洋货来反对列强侵略,同时大力提倡国货消费和生产以图自强,1915和1919年的《申报》广告中大量涌现国货广告。 结论:《申报》中的国货广告是国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示例二:论题:《申报》中的国货广告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阐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度出现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申报》中出现大量国货广告。国货广告的出现和发展也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论:国货广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愿望和要求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表格信息,并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有关国货广告的信息;然后,自拟一个论题,该论题必须明确;再次,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从1912年到1926年我国商业广告数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1912年到1919年商业广告数量实现速的增加。而在1919年以后,商业广告数量就大量减少,这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了国货广告大大增加;《申报》中国或广告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要结合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影响因素来进行论证说明。 20.下表是世界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发展变化大事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盛斌、黎峰的《世界格局变迁中的金融体系变革》 采用一个新的尺度,对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答案】示例一: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国际金融体系。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基地、输出国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全球金融体系。一战后,英国的实力削弱,金本位制难以为继。 以美元本位制为标志的国际金融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英国等国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大大膨胀,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1944年夏,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应运而生。它规定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浮动汇率制为特征的国际金融体系。 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示例二:英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基地、输出国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全球金融体系。一战后,英国的实力削弱,金本位制难以为继,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一直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英国等国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大大膨胀,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1944年夏,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主导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立。 多元化趋势下的国际金融体系。 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示例三:19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基地、输出国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全球金融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战后,英国实力削弱,金本位制难以为继。除英联邦国家与英镑形成固定的比价关系外,许多国家都确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国际金融体系处于混乱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冲击了欧洲世界中心地位,英国等国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大大膨胀,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1944年夏,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主导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立。它规定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20世纪70年代至今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对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划分依据。材料主要体现了世界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发展变化,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国际金融体系,也可以选择英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等,结合所学近现代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