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8.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48分;第I卷为非选择题,5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请将第I卷的答案填在答题卷上,第I卷答案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某学派提出:“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这一思想在当时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推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 C.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D.维护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2.墨子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这一思想 A.继承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B.否定了西周的等级制度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D.借鉴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3.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统治者对需家思想的敬仰 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 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4.汉武帝时,《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据此可知,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 A.否定了先秦以来以法治国的理念 B.标志着需家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 C.使法律丧失调整社会矛盾的作用 D.有利于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 5.宋代之前儒家经典主要是指“五经,”宋代以后“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五经”。其原因主要在于 A.社会主流思想演变 B.政府选官的需要 C.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D.八股取士的实施 6.王阳明认为,“良知”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良知论 A.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B.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 C.融合了佛道等理论 D.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 7.顾炎武指出:“诚以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今之贪纵者,大抵皆才吏也,苟使之惕于法而以正用其才,未必非治世之能臣也。’这表明顾炎武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君主制是天下之大害 C.用法律制度防止腐败 D.贪官都是有才干的人 8.王夫之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他,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拒不接见,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下一副对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这表明王夫之 A.严格自律,注重名节 B.坚持反清复明活动 C.学说得到清政府尊重 D.对政治腐败深恶痛绝 9.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艺术手法的传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的“美人”是屈原借以表明心志的臂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屈原通过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追求小康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 D.渴望国家富强的情愫 10.宋代出版中心散及全国四面八方,形成官刻坊刻及私刻的印刷局面,印刷品内容也扩展到儒释道及诸子百家所有领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来代 A.活字印刷术得到普及 B.印刷术的进步和推广 C.《农政全书》的畅销 D.市民文化的广泛传播 11.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官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样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这些优秀作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C.元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 12.京剧的前身即为微剧,原来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扬州的三庆微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到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C.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13.1840年8月初,林则徐上折指出:英军仅恃船坚炮利,而“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尽足以制其死命”。这表明此时的林则徐 A.尚未摆脱传统思想桎梏 B.认清了英军弱点 C.找到了正确的御敌方略 D.最早开眼看世界 14.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这表明《海国图志》 A.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 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D.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15.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花大把的金钱制造军舰、购买大炮,这种表象的文明化,只要砸钱便可以办到,而恰恰改革政治法律和国民气质是相当不容易的事。在他看来,洋务运动 A.指导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B.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 C.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 D.对传统中国改造有限 16.康有为指出:“民之立君者,以为己之保卫者也。盖又如两人有相交之事,而作中保也。故凡民皆臣,而一命之士以上,皆可统称为君”。与康有为这思想最为接近的是 A.自由平等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说 17.1916年李大钊号召青年:“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这反映出此时的李大钊 A.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文明 B.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 C.号召青年抵制西方文明 D.主张有选择的吸收西方文明 18.1924年8月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指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这表明孙中山 A.奋斗目标是实行社会主义 B.与中共在民生问题上认识完全一致 C.没有超出民主主义的范畴 D.把民生问题作为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19.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在此强调的是 A.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B.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 C.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D.多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20.邓小平认为,探索中国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中国发展模式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某种经验,但也不能照搬到其他国家。据此可知中国模式 A.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模式 B.只能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 C.可能被其他国家成功复制 D.是中国实际和世界经验的融合 21.表1 时期 特点 状况 1950~1959年 指数增长期 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59~1962年 非常时期 呈困难的饱和增长 1963~1965年 指数增长期 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66~1975年 非常时期 几乎呈零增长 1975年以后 指数增长期 增长率基本与世界水平相近 表1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五个时期,其中两个非常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A.教育发展水平落后 B.经济发展缓慢 C.“左”倾错误的发展 D.中苏关系恶化 22.1964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要求纠正外语教育语种严重偏向的问题,注重各外语语种的比例,确立英语为第外语。这一政策 A.顺应了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引发了中苏关系的严重恶化 C.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D.有利于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23.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两人的政治理念有惊人的相通之处。这主要表现在 A.挽救民主制度 B.强调人的价值 C.重视道德和教育 D.恢复旧的礼仪 24.亚里士多德有许多名言,如“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这能反映出他 A.思想中有进化论的成分 B.比较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 C.注意了对自然界的探讨 D.哲学思想中含有理性内容 25.有学者指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这些思想家“心中的块垒”是想 A.挣脱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束缚 B.恢复古代人们的传统生活习俗 C.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 D.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更大的突破 26.马丁·路德说:“基督教世界,尤其是德意志的各个阶层正备受煎熬,祈祷上帝降灵于某人,并引导他向这个可怜不幸的民族伸出援助之手。上帝已赐予我们一位出身高贵的年轻君主(查理五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上帝恩赐的时机”。这反映了他 A.倡导人的自由和解放 B.宣扬信仰《圣经》而得救精神 C.否定封建神学创世说 D.提倡王权,否定天主教的教权 27.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这表明 A.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 B.信仰得救思想已深入人心 C.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D.教民已有成为教士的权利 28.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说:“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据此可知,阿伦·布洛克 A.赞赏启蒙思想家抨击专制统治的腐朽 B.认为批判的理性能够应用于所有领域 C.肯定启蒙思想家敢于挑战权威和政府 D.指出英国启蒙运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9.西方科技史专家丹皮尔指出:伽利略“把吉尔伯特的实验方法和归纳方法与数学的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因而发现、并建立了物理科学的真正方法。”这里的“真正方法” A.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 B.为“日心说”的提出提供了依据 C.奠定了近代科学实验的基础 D.成功对自然界的规律进行了总结 30.“他为20世纪的科学思想撒下了种子,为现代的科技年代开辟道路。……不但对科学界造成巨大震撼,对人文主义、史化和政治也带来重大影响。从此以后,无人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东西。”材料中的“为现代的科技年代开辟道路”是指 A.弥补了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B.准确预见到海王星的存在 C.创立实验科学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31.1907年7月,普朗克在致爱因斯坦的信中说:“相对论原理的倡导者仅仅形成了一个不大的圈子。”这反映了 A.普朗克不接受相对论 B.相对论不符合时人固有的思维观念 C.相对论遭到众人抵制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存在重大缺陷 32.20世纪60年代,美国流行着一个小说流派。 该流派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象征等形式表现扑朔迷离的情节,打破理性化的时间顺序,加速节奏的跳跃,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回忆混合起来。下列作品与该文学流派的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www.zx1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3题~第3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5题~第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后,在英国社会各阶层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此之前,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被看作。上帝的杰作,一经创造出来,便永远不变。达尔文以充分的事实向人们说明,上帝造物是一种荒谬的神话。许多敌对者、保守派分子和宗教界人士对达尔文发起了激烈的攻击。著名的天文学家赫舍尔称达尔文的理论为“胡闹定律”。达尔文的朋友、地质学家塞治威克也写信给达尔文,说他读了达尔文的书后感到很痛苦。连一直支持他的菜伊尔也感到“人由猴子进化而来”这句话伤害了人类的自尊心。而英国教会更是气急败坏,叫嚷要“拯教心灵和打倒进化论”。尽管进化论在英国遭到诸多非议和质疑,但在德国受到学者的热烈欢迎。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严复根据中国社会需求,对原作进行了再创造,从而使《天演论》具备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成为适应当时中国需要的宣扬社会进化论的载体。以《天演论》为代表的进化论思想。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康有为认为,自然界的进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道理是相通的。他把公羊三世说加以现代化的解释,并描绘了“大同” 世界的理想蓝图。孙中山以进化论为依据,宣传民权和民主共和的历史必然性,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思想。“世界万物皆由进化而成”,实行民权和民主共和制是符合自然进化规律的。陈独秀把达尔文进化论看作是近世三大文明之一,“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的理论武器。 ——蒋慕东《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德两国知识界对进化论不同态度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知识界宣传进化论的特点,并予以评析。(13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近代以前的14个世纪里,中国对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和用以造福人类的技术方面远远胜过欧洲,可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起来呢?这一问题随后被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对于中国明清时期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探索,但至今仍然难以有定论。 ——摘编自邵军鹕《从“李约瑟难题”到文化自信》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35、36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3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由于科技体制存在权力高度集中于行政机关、科研单位没有按照科研规律行事的自主权、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相脱节等弊端,阻碍了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因此,对科技体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1983年国务院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开始领导科技体制改革试点。1985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改革科研机构拨款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变科研机构与企业相分离,研究设计与生产相脱节;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1988年3月,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提出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促使科研机构自主面向经济开发实体,国家在科研机构推行承包责任制,使科技体制改革获得重大进展。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7分) 36.【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王韬(1828—1897年)早年因同情太平军而见疑于清廷。1862年,他逃到香港,担任外国人主办的《香港新闻》的编辑。1867 年,他前往苏格兰,旅居欧洲两年,看到了西方的文化和制度。1870年,他返回香港,任《循环日报》编辑。凭借这一有利地位,他抨击清政权内部的腐败,建议开发矿产、兴建纺织厂、制造汽船铁路、电报线和发展海军。他警告,不要过分依赖肤浅的西方制造技术;并且说,西方的强大在于其法律、公正,政治体系、民主选举和立宪政府。但是,他不是一个激进者,并不急切地要求中国古老制度的全盘西化,而是主张逐渐使西方有用的东西同中国的基础相结合。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韬主张效仿西方政治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韬向西方学习的主张。(7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1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D A D C A D B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B A B B C A D 题目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C D A D B C C A 题目 31 32 答案 B D 二、非选择题。 33.(25分) (1)冲击了教会的宗教信仰;神学观念仍然禁锢着人们的头脑;科学思想尚未完全普及;进化论尚未得到科学的验证。为德国统治者推行铁血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应了德国殖民扩张的需要。(12分) (2)特点:对原著进行再加工的成果;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侧重于社会领域。(7分) 评析: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应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近代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把自然界的进化规律引入人类社会并不科学。(6分) 34.(12分) 论题一:中国缺乏产生代近科学的土壤 阐述:政治上的封建专制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上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推广;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文化上科举考试忽视实际应用的学问;明清八股取士,钳制思想,摧残文化;儒家正统思想视科技为“淫巧奇技”。 论题二:明清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阐述: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隔了对外贸易往来,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无法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剥夺了国内工商业开拓国外市场的机会,制约着手工业规模的扩大,不能为科学技术提供发展的推动力。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35.(15分) (1)逐步深入,不断推进;设有专门的领导机构;先试点后推广;不断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实行承包责任制。(8分) (2)旧的科研体制不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管理部门权力高度集中,科研机构缺乏自主权;科研与生产脱节严重;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7分) 36.(15分)答案要点: (1)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显现;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专制制度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西方政治制度的亲身体验。(8分) (2)批判洋务派思想,有利于西学和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为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先导作用;学习西方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值得肯定。(7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