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随州市第二中学高二9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随州市第二中学高二9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随州二中2017级高二年级9月起点考试 历 史 试 题 命题人: 考试时间:2018年9月 ‎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 第Ⅰ卷(51分)‎ 本卷共34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论语·微子》记载,原在周王宫中司礼、司乐的士子……乐官挚到了齐国,乐师干到了楚国,乐师缺到了秦国,打鼓的方叔移居黄河之滨,摇小鼓的武移居汉水之涯。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 文化下移引发官学崩溃 B. “学在官府”局面发生变化 C. 私学发展规模相当可观 D. “百家争鸣”潮流已经出现 ‎2. 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这主要说明当时思想界 A. 荀子思想色彩浓厚 B. 儒士治学不切实际 C. 以道家为官方哲学 D. 内儒外法得到强化 ‎3.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由材料可知两位思想家的思想 A. 对天和自然的看法存在不同 B. 在对自然的看法上趋于一致 C. 在神化王权上有共同的诉求 D. 在天和自然关系上相互否定 ‎4.汉代民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特点是多神崇拜,最为流行的当属祖先崇拜。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祭祀祖先成为汉代民间的重要风俗。这反映了汉代 A. 宗法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君权神授被人们普遍接受 ‎5.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赢的这一做法 A.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B. 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 促进儒学的世俗化 D. 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 ‎6.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宋代商业都市繁盛 C. 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 南宋社会相对稳定 ‎7.经书就是儒家学派典籍的总称。在先秦时代,儒家学者们所学习和传承的只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汉武帝时,诗、书、礼、易、春秋遂被立为五经,因为乐是空有其名而无典籍留传。宋代一度扩大到13经。上述变化的实质是 A. 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B. 儒家经典不断丰富 C. 孔孟儒学遭到破坏 D. 历代统治者重视儒学发展 ‎8.《六经》是我国重要的儒家文化经典。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 A. 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B. 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C. 治学研究存在重思想轻学术偏见 D. 均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 ‎9.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 A. 反对君主独裁 B. 反对君主制度 C. 提倡格物致知 D. 提倡尊君卑臣 ‎10.(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按照这一思路,董仲舒最有可能给出的建议是 A. 提倡“大一统”,强化君主专制 B. 充分认识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 C. 减轻人民的负担,积极推行仁政 D. 以“三纲五常”的思想教化民众 ‎11.《中国建筑史》记载:“北宋宫殿布局不如唐代恢廓”。东京宫城是在州级子城的基础上扩张而成,仅2.5公里周长,陵墓建筑尺度趋小也很明显。这反映北宋 A. 践行勤俭爱民的治国理念 B. 国力衰微无力维持经济建设 C. 建筑形式植根于思想传统 D. 建筑风格具有鲜明民族待色 ‎12.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为22.71%。这反映出 A. 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B. 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C.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 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13.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 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了黄宗羲 A.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 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 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 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 ‎14. 某一时期,意大利人对于那种表现追慕上帝的峭拔的建筑风格感到厌倦,便想起了古希腊罗马时代那些建筑,于是“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据此可知,当时的意大利 A. 复古思想盛行 B. 宗教观念淡化 C. 人性得到复苏 D. 生活方式单调 ‎15. 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 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 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16.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 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B. 批判宗教神学 C.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D. 促进思想解放 ‎17.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 社会契约论 B. 人民主权说 C. 自由平等 D. 三权分立学说 ‎18. ‎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 A. 科学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B. 启蒙思想源于科学知识进步 C. 宗教改革推动启蒙运动产生 D. 文艺复兴促进自然科学发展 ‎19.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 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B.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C. 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D. 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20. 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我相信,如果他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他一定会吓昏过去。”伯克口中的“他”‎ A. 发展了人民主权学说 B. 创立了三权分立学说 C. 首倡了社会契约思想 D. 提出了君主立宪主张 ‎21. 龙被中原先民视作神灵,“凤鸟”则是楚地的图腾。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龙”20多次,频率高于凤;《离骚》文中历述尧舜禹汤,夏桀商纣等华夏人物,无一楚人。这说明 A. 战国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 B. 南方蛮夷被中原政权征服 C. 多民族统一在炎黄旗帜下 D. 楚国艺术的夸张奇特想象 ‎22. 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 A.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 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 C. 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D. 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 ‎23. ‎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 A. 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 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 C. 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 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 ‎24. “育”甲骨文写作,(人,指女人),(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字的小篆为,由甲骨文的会意字演变为形声字。这说明 A. 汉字是可读的图画文字 B. 汉字构造音形义相结合 C. 汉字书法独具艺术特色 D. 汉字演变由繁复到简洁 ‎25..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因为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由此可以推断“士大夫画家”和“文人面家”的画风是 A. 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B. 直接反映社会生活、准确刻画人和事物 C. 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 D. 崇尚写实,追求形似,且以工整为特点 ‎26. 下表是《汉书》中对当时医学发展状况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当时 史料 出处 汉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已有“本草待诏”的职位 ‎《汉书·郊祀志》‎ 元始五年(公元5年)曾“征求……本草等教授者来京师”‎ ‎《汉书·平帝纪》‎ 楼护少年时候“诵读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汉书·楼护传》‎ A. 儒家经典为医学提供知识基础B.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条件成熟 C. 政府设有专门机构研究药物学 D. 民间钻研医术的氛围非常浓厚 ‎27. 17世纪,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或编译欧洲科学文化著作,向中国人普及欧洲的科学理念、科学文化。晚明时期的“西学东渐”‎ A. 推动中国人普遍接受先进科学 B. 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 C. 利于中国科学文化与世界接轨 D. 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28. 近代以来,科学家们发现,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还具有波动性,它们的运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用经典力学来说明。这说明 A. 经典力学局限显现 B. 宏观力学亟待发展 C. 微观世界不可知性 D. 量子力学基本建立 ‎29. 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在18世纪,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试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并且他和当时的主要科学家们有着经常的联系,并于1785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这说明 A. 科学家通过仪器实验的方式了解世界 B. 英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活动 C. 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D. 科研技术成果能及时地应用于生产 ‎30. 在山海关某处旅游景点,有一幅奇妙的楹联引起人们无穷的联想遐思:“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下列理论能解释此楹联反映的自然现象的是 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 哥白尼的日心说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1. “将达尔文的学说应用到社会舞台的做法,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适者生存的法则与时代倾向相适应。”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观点的是 A. 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B. 以俾斯麦“铁血政策”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勃兴 C. 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D. 经济生活中资产阶级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2.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据此判断,以下各项最有可能属于“第二次重大打击”的是 A.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D.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定律”‎ ‎33. 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上述现象说明 A. 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B. 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 C. 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 D. 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34. 爱因斯坦曾明确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联系。”他意在说明 A. 古希腊创建了逻辑体系 B. 西方哲学思辨传统悠久 C. 逻辑学催生了近代科学 D. 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别 第Ⅱ卷(49分)‎ 本卷共3个小题,第35题25分,第36题12分,第37题12分.共49分 ‎3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1610—‎ ‎1695年),生于浙江宁波地区一官僚家庭,其父被魏忠贤所害。四年后,黄宗羲进入南京复社,招致阮大铖的彻骨之恨。黄宗羲最后获救全赖清军挺进南京,但不久他即参与抗击入侵者的斗争。抗清斗争失败后,他归隐家乡,潜心研究经史百家、释、道及天文、算术、乐律。他的第一部著作《明夷待访录》(1662年)乃是对明末专制政体的全面批判,他在政治观念上崇尚自由,他认为君主及其臣子应服务于民,而不是相反。他强烈反清,屡受封官之许,皆推辞不就,1695年终老于家。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的思想直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才重放光芒。 ‎ ‎——法]谢耐和《中国社会史》等 材料二:伏尔泰( 1694—1778年),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1726~1728年,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伏尔泰全心投入到火热的启蒙运动中。一方面他用化名写作和印发了大量小册子,他出版的作品多达70卷,此外还有1万多封信。在他的作品中,他用一种风趣、嘲讽甚至是挖苦的语气批判任何不宽容的制度和压迫政策,宣扬个人自由。他讽刺的对象也包括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另一方面他支持年轻一代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百科全书派的斗争,《哲学辞典》就是他为《百科全书》所写的哲学条目的汇编。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成为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 ‎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黄宗羲和伏尔泰的思想来源,并概括二人思想成果的共同点(10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社会影响有怎样的不同? 结合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其原因。(15分)‎ ‎3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学是用语言文字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的巨作。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宋元戏曲考》自序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中国诗词歌赋不但在表达一个世界,更重要的是在塑造一个世界。‎ 评述材料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7-19世纪英国大事年表(部分)‎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1652-1674年,三次英荷战争 ‎1687年,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问世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第一位内阁“首相”‎ ‎1756-1763年,“七年战争”‎ ‎1763,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锭纺纱机“珍妮机”‎ ‎1782年,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1825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30年,托利党一党统治终结,辉格党政府组建 ‎1831年,法拉第证实电磁感应现象 ‎1832年,议会改革,部分“腐败选区”被废除 ‎1840年,挑起鸦片战争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整理自闫照祥《英国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高二历史答案 ‎1-5:BAABC 6-10:AAAAC 11-15:CBDCC 16-20:ABADA ‎ ‎21-25:ABBBA 26-30:CCACB 31-34:ACCC ‎35.答案:(1)思想来源:黄宗羲:以儒、释、道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伏尔泰: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实践、英国哲学和自然科学新成果。(6分) ‎ 共同点: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崇尚自由,都是启蒙性的民主思想。(4分)‎ ‎(2)不同:①黄宗羲:对封建专制起了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革命起到一定的影响。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形成改造社会的强大理论力量。(3分)‎ ‎②伏尔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3分)‎ 原因:中国:①明清之际,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反封建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 ‎②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压制民主思想和人民的反抗。‎ ‎③中国文化传统的束缚。程朱理学、八股取士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科学缺少创新。新的学说无法从根本上突破封建传统学说的罗网。(5分)‎ 法国:①资本主义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统治。‎ ‎②文艺复兴推动思想解放,自然科学的发展成为反封建的有力武器。(4分)‎ ‎36.例一:观点:中国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构建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史。(2分)‎ 论证:春秋战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唐代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两宋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每个史实2分,共8分)‎ 小结: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一条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史发展的见证和象征。(2分)‎ 例二:观点:文学的产生发展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学是时代的产物。(2分)‎ 论证: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出现百家争鸣局面,针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因国家分裂、诸侯纷争、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进入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中外交流频繁,科举以诗取士,促成了唐诗的繁荣。两宋时期虽然多个政权并存,社会矛盾尖锐,但是商品经济更加繁荣,市民阶层的发展,词、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元朝少数民族的统治,元曲使得文化趋向民间。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社会衰落与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使得有反封建专制特点的小说、戏曲走向繁荣。文学更加通俗化发展,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把世俗人情和时代特色反映得淋漓尽致。(每个史实2分,共8分)‎ 小结: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和文明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文学是时代的缩影,时代的产物。(2分)‎ ‎37.评分说明:论题3分,阐述9分。‎ 解读 一等(12—9分)‎ ‎①主题明确;‎ ‎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史实,多角度论证主题;‎ ‎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二等(8—5分)‎ ‎①主题较明确;‎ ‎②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 ‎③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三等(4—0分)‎ ‎①主题不明确;‎ ‎②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主题;‎ ‎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参考论题:近代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近代英国经济工业化的发展 近代英国殖民扩张和称霸 近代英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答案示例: ‎ 论题:近代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3分)‎ 阐述: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对派与专制王权展开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逐渐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1721年,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得到完善;1830年,两党轮流执政;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加强。(7分)‎ 综上所述,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几经曲折和反复,它体现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的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对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