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 1.《明太祖宝训》指出,“我国家赋税制度已有定制,樽节拥堵,自有余饶。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尔户部政当究心,毋为聚敛,以伤国体”。明朝政府推行的这一政策 A. 有利于培植明朝政权的经济基础 B. 适应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推动了全国统一税制的形成和长期稳定 D. 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市场的兴旺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政策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培植明朝政权的经济基础,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这一措施固化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赋税思想,但没有触及赋税制度本身的发展和稳定;D选项错误,这一措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农村市场的兴旺。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 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格局 B. 诸强争霸的世界多极格局 C. 美苏称霸世界的两极格局 D. 多极力量兴起的两极格局 【答案】D 【解析】 材料强调了两极格局之下多极力量已经兴起,所以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多极力量兴起的两极格局,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实力并不相当,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两极格局而非多极格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单纯的美苏称霸世界的两极格局而是多极力量兴起的两极格局,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由多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由院长提请国民政府任命,后改为选举产生。2016年我国决定建立“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监察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 B. 监察官选任演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 C. 君主严格地控制着监察官选任权 D. 监察制度的权威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后改为选举产生”和新中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表明监察官选任越来越民主,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故B正确;A表述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选项C不符合民国和新中国监察官的选任,排除。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错误。 4.1961年6月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 ①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 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由此可见不结盟运动 A. 是不结盟的区域集团组织 B. 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 C. 是新中国的坚定盟友 D. 形成了美苏之外的第三世界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不以国家所在区域为条件,不是区域集团组织,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说明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不结盟运动是新中国的坚定盟友,中国也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故C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不能说明不结盟运动形成了美苏之外的第三世界,故D项错误。故选B。 5.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 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问存异”的外交方针 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③担任黄捕军校政治部主任 ④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A. ①②④③ B. ③②④① C. ④③①② D. ③②①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上此题是在考查史实,联系所学可知,20年代周恩来参与了国民大革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30年代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40年代,参加重庆谈判。50年代代表中国参加多次国际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所以答案为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潮流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 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 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D. 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可知人口膨胀导 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口的膨胀带来的影响,材料中没有ABD三项,故排除。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都市人口膨胀 【名师点睛】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 2、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5、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互相促进。 6、国内贸易、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7、古代金融业与商业互相促进。 7.下表是新中国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人员与比例情况。以下各项是对此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届数 第一届 第二届 代表总人数 1226 1226 中共党员 68(占比545%) 708(占比57.7%) 民主党派 274(占比22.3%) 284(占比23.2%) 无党派 284(占比23.2%) 234(占比19.1%) A. 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B. 代表包括各党派与无党派代表 C. 体现了社会主义多党制原则 D. 反映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代表由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广泛参与,充分体现出民主,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得到巩固,A项正确;B项说法绝对化,且图表信息体现不出,故排除;C项“多党制”的说法本身错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人员与比例,反映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广泛的民主,D不符合图表核心主旨,故排除。故选A。 8.在1871年3月,张德彝与清政府出使团到达巴黎,张德彝目击了巴黎公社战士的惨烈巷战,在《三述奇》中记载:被俘的巴黎公社战士们“皆黑布包头,以枪鋳之”,“由楼下解判勇一千二百余人,中有女子二行,虽衣履残破,面带灰尘,其雄伟之气,溢于眉宇”。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部分官员认为资本主义文明比中国封建制度更优越 B. 该史料认为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是未建立工农联盟 C. 有助于中国人了解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 真正地理解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答案】C 【解析】 题干所述是清朝人对巴黎公社起义的理解和评价,有助于中国人了解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C正确。材料所述是巴黎公社,并非资本主义制度文明,A错误。材料只是对巴黎公社被俘战士的描述,并没有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探究,B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运动,材料中并没有涉及,D错误。 9.图1是一幅名为《毕竟,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漫画,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最有可能是 A. 20世纪70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潭,急欲改善中美关系 B. 1972年,日本受中美关系改善的刺激微,积极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C. 20世纪80年代,苏联为缓和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境地,希望改善中苏关系 D. 1950年,新中国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而与苏联结盟 【答案】C 【解析】 北极熊代表的是苏联,熊猫代表的是中国,“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意在强调苏联希望改善中苏关系,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漫画反映的是改善中苏关系而非中美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漫画不涉及中日邦交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漫画不涉及中苏结盟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0.“1917年的工人实际工资只有1913年的57.4%,莫斯科战时主要食品价格涨了8倍半,日用品涨了11倍。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政策和反人民的行动,激起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愤恨。”上述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 广大工人群众所处的境遇每况愈下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使劳动人民获得了解放 C. 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越来越激起劳动人民的愤怒 D.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形势已经成熟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分析,广大工人群众所处的境遇每况愈下只是当时出现的社会现象,不能体现材料的本质,故A 项错误;材料中“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政策和反人民的行动,激起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愤恨”可见劳动人民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放,B项错误;C只是反映了材料的现象,不能体现材料的本质,排除C;材料从根本上体现了临时政府的政策不符合当时人们的愿望,当时的俄国需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D项正确。 点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917年”“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政策和反人民的行动,激起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愤恨”,联系1917年彼得格勒装起义的背景分析解答即可。 11.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论战,在“要不要推翻清政府”的问题上,革命派认为,必须坚决推翻“蔑弃我国家权利之异族专制政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满洲去,则中国强”。革命派此立论的缺陷在于 A. 斗争目标不够明确 B. 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C. 斗争方式脱离国情 D. 忽视国内民族平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满洲去,则中国强”,可知其把斗争矛头指向了满族,这一做法不正确,有着浓厚的大汉族主义色彩,当时反对的应该是腐朽的清王朝,即满族贵族,而不是所有满族人,此做法忽视了民族平等,所以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革命派与立宪派论战 12.宋元时期,福建的青白瓷和青瓷一般较厚重,硬度大.据说是”陶工们必须把这类易碎的商品作的厚一些”,在产品中,也多具有实用价值,很少是精美的艺术品.上述特色的形成,原因在于 A. 工匠创作激情消退 B. 当地制瓷技术局限 C. 市场长途贩运需要 D. 政府抑商政策影响 【答案】C 【解析】 材料“福建的青白瓷和青瓷一般较厚重,硬度大”说明了由于瓷器是“易碎”商品,不利于长途贩运,所以为了长途贩运就做的比较厚重些,故C项正确;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1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提到:“1689年,英王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议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虽然这些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直到19世纪后期确立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这说明《权利法案》 A. 使议会权力居于国王之上 B. 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C. 废止了英国社会的世袭制 D. 彻底否定了英过年君主政体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了国王行使权力要经过议会的同意,这就使议会权力居于国王之上,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832年议会改革才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社会的世袭制未废除,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权利法案》仍然保留了君主政体,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14. 1978年5月2日到6月6日,在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带领下,一个由包括6个部级干部在内的20名成员组成的考察团出访了瑞士、联邦德国、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对这次出访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 B. 出访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束缚 C. 出访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 D. 中国同欧盟国家建立了良好关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再认和再现能力。A错误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九已经打破意识形态的限制了,C错误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是在1978年底,D错误欧盟是1993年才成立的,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故选B。 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15.罗马共和国初期的法律,许可债权人把长期拖欠的债务人逮捕,关在私设的地牢内,把他卖充奴隶,甚至杀掉他。平民要求废除这些法律,并减轻他们的债务负担;……“公元前494年,为数颇众的平民退出罗马,移到城外3英里的阿尼奥阿河畔之圣山,发表宣言,除非他们的要求获准,他们不再替政府打仗及工作。最后元老院满足了平民的要求。由此可知 A. 这次斗争的方式是非暴力不合作模式 B. 直接导致罗马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C. 这时期的罗马法己经是成文法 D. 双方的妥协使罗马的社会矛盾得以消除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平民通过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迫使元老院同意 “废除这些法律,并减轻他们的债务负担”,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平民反对“许可债权人把长期拖欠的债务人逮捕,关在私设的地牢内,把他卖充奴隶,甚至杀掉他”这些法律,没有体现废除了债务奴隶制,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是否是成文法,排除C。D项错在矛盾的消除,应该是缓和矛盾,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16.(2018年百校联盟高三联考)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况 B. 牛耕方式以二牛抬杠为主 C. 曲辕犁结构相对比较完备 D. 豪强地主的田庄规模巨大 【答案】A 【解析】 画像砖内容是一家三口在田间劳作的场景,一人挽犁,操作灵话,适应向个体化发展的趋势,便于在小块农田上耕作,有利于装备小农户,故A项正确;图中反映的是“一牛一人”犁耕法,B项错误;曲辕犁出现在唐代,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田庄规模巨大,D项错误。 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图片信息,从“一牛一人”犁耕法、一家三口在田间劳作的场景来确定答案。联系所学可知,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这种生产方式是农具和生产技术进步的结果。 17.史载,罗马法规定的婚姻有两种,即“有夫权婚姻”和“无夫权婚姻”。结婚后,妇女没有财产权,其身份、形式也都依丈夫而定,这是“有夫权婚姻”。“有夫权婚姻”在罗马帝国时期被废止,“无夫权婚姻”成为民间流行的唯一婚姻形式。材料体现了古代罗马 A. 公民法逐步被万民法取代 B. 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民事纠纷 C. 立法规范对后世影响深远 D. 追求自然法提倡的基本理念 【答案】D 【解析】 从“有夫权婚姻”到“无夫权婚姻”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的基本理念,故D项正确;ABC项材料中没体现。 18.《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属下设有各种主管,如典作兵器铠甲的考工令、主管炼染的平准令、掌管婢缝制衣服及洗补的御府令、造作刀剑及其他器物的尚方令等。……仅就少府监来说,就有工匠19800人,将作监有15000人。据此可知 A. 民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巨大 B.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 C. 民营手工业受到政府的压制 D. 官营手工业工艺传承的封闭 【答案】B 【解析】 根据“少府属下设有各种主管”说明材料反映是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设置官职直接经营,故B正确,A、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工艺传承的封闭”,排除D。 19.西周以来王位继承制度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清朝 A. 强化了王族家天下制度 B. 封建专制统治危机严重 C. 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 D. 皇位继承制度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皇位继承制度应该是非常固定的,即“嫡长子继承制”,但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其实也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危机已经严重,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危机而非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是“主要反映”,不是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混乱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危机。 20.“夫漳、泉之通番也,其素所有事也,而今乃及福清。闽人之下海也,其素所习闻也,而今乃及宁波。宁波通番,于今创见。又转而及于杭州。杭之置货便于福,而宁之下海便于漳。以数十之货,得数百金而归,以百金之船,卖千金而返,此风一倡,闻腥逐膻,将通浙之人,弃农而学商,弃故都而入海。”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 漳州等地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 B. 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C. 明朝政府官员纵容走私行为 D. 江浙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了海外贸易的高利润引发商人走私猖獗,这是海禁下商品经济发展的体现,但材料不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明朝官员纵容走私、江浙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等内容,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21.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该制度 A.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B. 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 C. 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 D. 减少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秘密立储制度化……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故A 项错误;秘密立储制并不能避免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故B项错误;秘密立储制也没有完全摆脱宗法观念,故C项错误;秘密立储制立储而不公开,这减少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故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秘密立储制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容易错选B项,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是封建时代不可避免的现象,故秘密立储制并不能避免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2.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无论是在质的方面还是量的方面,它大大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于它可以名之为 ‘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的……这个成就并没有被反秦的农民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真正的革命。”这个革命( ) A. 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 B.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C. 极大地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D. 有效的解决了专制政治的决策弊端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材料中所论述的革命指的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B正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打破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A错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C错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有效地解决了专制政治的决策弊端,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得出此项革命指的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并没有被反秦的农民政权所转移”,说明是秦朝;“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的”,说明是秦朝政府推行的制度;“它才是古代中国真正的革命”说明这项革命在整个中国古代有非常大的影响,即可得出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23.春秋初期,黄河沿岸各国往往“壅防百川,各以为利”。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主持诸侯会盟,盟约中有“无曲防”的规定,即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A. 各诸侯国之间争霸非常激烈 B. 各诸侯国以农立国 C. 齐王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 D. 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壅防百川,各以为利……诸侯会盟……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堤防修筑由各自为政变为盟约统一规定,对堤防修筑的统一管理有利于经济的和谐发展,而且从春秋时期的客观发展趋势看,国家统一也有利于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诸侯争霸一般表现为争霸战争,材料未涉及此类信息,故A项错误;堤防修筑虽然有利于农业发展,但“以农立国”无法解释盟约统一规定堤防修筑的问题,故B项错误;“齐王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也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壅防百川,各以为利……诸侯会盟”,学生应该正确认识春秋时期的历史特征,即国家分裂走向国家统一,结合堤防修筑的统一管理的变化,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分析,即可得出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24.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送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康熙六十一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这措施成为常例。这说明清代 A. “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名存实亡 B. 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 C. 注重推动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 D. 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答案】B 【解析】 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船只减税,对运米船只免税,说明清代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B项正确;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A、C两项错误;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是在鸦片战争之后,D项错误。故答案为B项。 25.《明史》载:“洪武三年(1370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於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一种商业凭证)。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材料表明,明初商人从开中法的实施中得到的最大经济利益是 A. 获得边境军需物资的垄断性经营权 B. 获得政府给付的高额运输费用 C. 获得政府特许日常必需品专卖权 D. 获得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的机会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召商输粮而与之盐”和所学史实中国古代从汉朝时期开始一直是盐铁官营,到了明朝初期允许商人进入,说明政府允许私商进入特许的日用品专卖,C正确;A、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走向多极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尼克松在任美国总统期间制订了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被称为尼克松主义。主要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论尼克松均势外交战略构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后美国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当时影响这一战略意图实现的不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列举美国在外交上实行尼克松主义的具体表现。 (3)对两极格局解体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攫取世界霸权。不利因素:苏联的崛起;社会主义力量和人民民主力量的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或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与独立) (2)历史背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泥潭;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欧洲、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兴起。 表现:从越南撤兵;承认与欧洲的伙伴关系;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3)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 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解析】 (1)攫取世界霸权。不利因素:苏联的崛起;社会主义力量和人民民主力量的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或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与独立) (2)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地位、侵越战争影响、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第三世界兴起和欧洲、日本的崛起等角度分析解答。 表现:根据“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利用中国制约苏联”“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3)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如果认同,理由应当从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分析回答。 如果不认同理由应该从一下角度分析,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在昔日广州商馆时期,一般贸易品的走私是没有的。后来,许多特权由条约获得,世界上的注意力转向中国。与此同时发生的就是鸦片走私,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就导致了一般的走私。俟后太平天国的叛变产生了混乱,在这混乱之中,广州完全被“叛军”包围,上海也从帝国官员的手里被夺去。外国在广州和上海的周围维持着中立……上海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自由港,从1854年5月起,中国政府从它的对外贸易方面就没有收到关税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普遍走私的那种“自由的”制度必须觅得另一种制度来代替;所宣布过的那种中立化的严格执行必须放弃。作为让步,阿礼国建议用外国人监督的方法去实现,人员由领事推荐,但是为中国服务,由中国付给薪金,并且在中国长官的节制下工作。……新的税务机构在1854年7月12日成立……新章程的实施受到了领事们的欢迎,因为他们的目的是要终止那时存在的无政府状态;它也受到商人大众的欢迎,因为它结束了只对他们当中诚信较差的那些人有特殊利益的那种情况;再者,它使这个口岸的税务长官,能够获得除此之外并无别法取得的一项国税。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成为“自由港”的原因和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1)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原因: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的走私活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帝国主义的中立政策。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导致上海经济秩序的混乱。 (3)影响:稳定经济秩序,受到各方欢迎;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上海海关管理权丧失,中国海关半殖民地化。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要从地理位置、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的增加等多方面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主要从棉纺业发达的松江等专业化城市出现、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以及明清时期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等。 (2)从材料二的具体内容来看上海成为“自由港”的原因要从多方面分析,例如,《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太平天国运动的进行、鸦片等严重的走私活动均是上海成为“自由港”的原因。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材料二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例如,中国政府从它的对外贸易方面就没有收到关税即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等。 (3)这些措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上的积极影响,例如,新章程的实施受到了领事们的欢迎也受到商人大众的欢迎即受到了各方的欢迎,二是消极影响,主要突出这些措施使上海海关管理权逐渐丧失,中国海关开始了半殖民地化进程。 28. 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遗……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 材料四: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牲;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蝎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中国和希腊古代政治制度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秦朝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相同点:皇帝决定政令的内容。不同点:明朝政令是公开发布;清朝的重要政令是秘密发布。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3)局限:就范围而言,仅为“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就形式而言,是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原因:经济基础不同:中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去凝聚。而希腊以商品贸易为主,需要一个自由平等的制度去维护。 【解析】 试题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可知西周的政治制度一是按血缘关系形成政治结构,二是地方分权,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结合所学可知为宗法制和分封制。“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可知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者的差别可从地方与中央的关系、管理的任免等角度分析: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根据“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皇帝军机处”及其跪受笔录的特点可以得出相同点是:都是由皇帝决定政令的内容。“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说明明朝发布上谕是公开的,而清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旁人谁也不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可以说是清朝的重要政令是秘密发布。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立和材料中皇帝发布政令的秘密性可以得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3)根据所学可知雅典民主制度有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雅典民主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就范围而言,仅为“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只能适用于古代小国寡民的城邦;就形式而言,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民主形式,不同政治素养的人参政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关于中国和希腊古代政治制度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可以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进行分析:中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去凝聚。而希腊以商品贸易为主,需要一个自由平等的制度去维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