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北省天门、仙桃、潜江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天门、仙桃、潜江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天门、仙桃、潜江联考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 1. 殷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封建亲戚,以屏藩周”到“布衣卿相,礼贤下士”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  )‎ A. 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B. 官僚社会已经形成 C. 等级制度遭受冲击 D. 王权影响不复存在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布衣卿相,礼贤下士”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正确, A明显错误,排除。 官僚社会形成在秦朝,排除B。 D说法绝对,不合史实,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有:布衣卿相,礼贤下士。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 2. 东汉豪强地主经营的田庄,组织大规模的多样化生产。既种植谷物、蔬菜、经济作物,又从事纺织、酿造、制药等生产。此类田庄的增多(  )‎ A. 顺应了豪强地主垄断农业的要求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C. 直接导致了商品交换范围的缩小 D. 提供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答案】C ‎【解析】A.豪强地主并没有垄断农业。 B.从材料可以看出,田庄既发展手工业生产,又发展农业生产,抑制手工业发展是错误的表述。 C.从材料可以看出,田庄实际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营单位,它会减少商品交换的范围。 D.中国古代是自然经济为主的,田庄生产的很多的物质都是自己消费的,不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3. ‎《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息,尽收天下劲兵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 ……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治兵得其道也。”据此可知,北宋制度设计(  )‎ A. 分化兵权铲除了地方割据基础 B. 保证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 C. 制定的政策与措施具有针对性 D. 实施效果符合宋初君臣构想 ‎【答案】C ‎【解析】A.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应该是小农经济,而不是兵权。 B.材料不一定能保证机构合理,并发挥作用。 C ‎.从材料可以看出,主要是针对藩镇割据的局面,而采取的收缴地方精兵的现象,体现了当时制定的政策措施具有针对性的特征。 D.材料没有体现出宋朝初期的构想。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要求学生结合宋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宋朝强化君主专制措施的背景,还要搞清楚产生的影响。 ‎ 1. 明代黄仲昭说:“闽虽为东南僻壤,然自唐以来,文献渐盛。至宋大儒君子,接踵而出,仁义道德之风,于是乎可以不愧于邹鲁(文化昌盛之地)矣。”这说明(  )‎ A. 唐代学术文化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B. 学术文化发展源于政治中心南移 C. 朱代福建地区学术文化迅猛发展 D. 福建地区始终引领学术文化潮流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至宋大儒君子,接踵而出,仁义道德之风,于是乎可以不愧于邹鲁(文化昌盛之地)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正确。 A夸大其词,排除。 此时政治中心并未明显南移,排除B。 D项“始终”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至宋大儒君子,接踵而出,仁义道德之风,于是乎可以不愧于邹鲁(文化昌盛之地)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 2. 明中叶后,西方殖民主义者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相继东来,他们各以马六甲与吕宋为根据地,逐渐伸展势力于中国沿海一带,破坏了亚洲各国与中国之间那种朝贡关系下的通商。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 民间海外贸易遭受打击 B. 国内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C. 官方贸易呈现衰落迹象 D. 闭关锁国局面已被打破 ‎【答案】C ‎【解析】“西方殖民主义者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相继东来,他们各以马六甲与吕宋为根据地,逐渐伸展势力于中国沿海一带,破坏了亚洲各国与中国之间那种朝贡关系下的通商”表明当时官方贸易呈现衰落迹象,故C正确; AB材料未体现,排除; D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西方殖民主义者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相继东来,他们各以马六甲与吕宋为根据地,逐渐伸展势力于中国沿海一带,破坏了亚洲各国与中国之间那种朝贡关系下的通商”。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海禁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与西方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发展生产力进行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3. 乾隆时期,军机处职责几乎无所不包,所承担的职权,已使它超出内阁之上。这说明乾隆时期的军机处(  )‎ A. 能够顺利贯彻各项职责 B. nangkuo内阁六部机构 C. 掌握全国最高决策权力 D. 成为全国政事中枢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军机处职责几乎无所不包,所承担的职权,已使它超出内阁之上”,说明在贯彻职责上不受限制,能够顺利贯彻各项职责,故A 正确; 材料说明军机处职权超过内阁六部,而当时内阁六部的机构仍存在,故B项错误; 最高的决策权力在皇帝,不在军机处,故C错误; 军机处成为清朝一切全国军政中枢,不仅仅是政事中枢,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专制主义加强。主要根据军机处的特点和材料信息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对军机处职责的理解。军机处是清雍正帝设立,是清最高行政机构。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但无决策权,对皇帝旨意,负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机处有官无吏,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机处的设立,一切大权集皇帝一身,标志着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 1. 下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该表反映了(  )‎ ‎1830-1833年 ‎1868年 ‎19世纪70年代末 茶叶 年平均328000‎ ‎1440000‎ ‎2000000‎ 生丝 年平均8000‎ ‎57000‎ ‎80000‎ A. 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 B. 种植区扩大促进丝茶出口增加 C. 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 D. 中国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可知,1830-19世纪70年代末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均在增长,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故A项正确。 丝茶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列强的侵略,故B项错误。 仅从表格数据不能说明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 D项是表现现象,应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需要掌握自然经济解体。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自然经济解体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1913年以后,和其他地方的纺织企业一样,大生一厂、二厂连年赢利,兴旺一时,仅1919年两厂赢利就高达380多万两,创下最高纪录。这主要是因为(  )‎ A. 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B. 西方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 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大解放 D. 五四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答案】B ‎【解析】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给了我们民族工业发展的机会,故B正确; A是甲午战争后,排除; 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仅1919年两厂赢利就高达380多万两,创下最高纪录”。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 3. ‎20世纪20年代末。针对学生的婚姻调杏报告显示。无论已婚、订婚还是未婚的在校学生,对婚姻自由的支持度都呈压倒性优势,多数学生中已订婚,婚约多数是父毋指定的。这表明(  )‎ A. 传统婚俗仪式仍占社会主流 B. 婚姻观念与事实的落差较大 C. 如早姻自有恋爱观念得不到承认认! D. 婚姻习俗融合程度有限 ‎【答案】B ‎【解析】A.材料看不出传统婚俗占主流。 B.从材料可以看出,学生在观念上强调自由婚姻,而在现实中多由父母包办,这体现了观念与现实的落差。 C.材料不是强调早婚早恋的现象。 D.婚姻习俗融合的程度。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生活习俗的变迁,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婚习俗变化的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1. ‎1950年。刘少奇和华北局针对山西省委解决农村互助组消沉涣散的问题指出:巩固互助组的主要问 题足充实互助组的生产内容。而不足去动摇其私有的从础、,这说明刘少奇和华北局(  )‎ A. 主张开展农村土地改革 B. 强调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反对实施计划经济体制 D. 质疑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D ‎【解析】“巩固互助组的主要问题足充实互助组的生产内容。而不足去动摇其私有的基础”表明刘少奇和华北局质疑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D正确; AC材料未体现,排除; B是1958年,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解题的关键是“巩固互助组的主要问题足充实互助组的生产内容。而不足去动摇其私有的基础”。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三大改造,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 2. ‎1984年3月-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处和国务院联合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同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沿海部分城市座淡会纪要》的通知。这说明当时的中国试图(  )‎ A. 总结沿海经济开放的经验 B. 加快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步伐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开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答案】B ‎【解析】“1984年3月-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处和国务院联合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同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沿海部分城市座淡会纪要》的通知”表明当时的中国试图加快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步伐,故B正确; 沿海城市开放是在1984年,故A错误; C是在21世纪初,排除; 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解题的关键是“1984年3月-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处和国务院联合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同年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沿海部分城市座淡会纪要》的通知”。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对外开放,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追随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选择。 ‎ 1. 西方著名哲学家怀特海说:“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脚注而已。”这说明(  )‎ A. 西方哲学思想的原创性相对薄弱 B. 西方哲学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C. 古希腊行学对西方析学影响深远 D. .古希腊哲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答案】C ‎【解析】“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脚注而已”表明古希腊哲学对西方哲学影响深远,故C正确; AD材料未体现,排除; B太过绝对,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古希腊哲学,解题的关键是“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脚注而已”。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古希腊哲学,早期希腊哲学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从未间断,从早期穆斯林哲学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和现代的普通科学。 ‎ 2. 在梭伦改革前的贵族政治下,能够参加公民大会的,除贵族外,只有少数与贵族有关系的平民。梭伦 则规定,所有雅典公民均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拥有同等的表决权。这一规定(  )‎ A. 调动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B. 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C. 利于制约和抗衡贵族权力 D. 促使贵族统治走向瓦解 ‎【答案】D ‎【解析】“所有雅典公民均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拥有同等的表决权”表明这一规定促使贵族统治走向瓦解,故D正确; AC材料未体现,排除; B太过绝对,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所有雅典公民均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拥有同等的表决权”。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梭伦改革,梭伦的价值观以及改革中创造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 3. ‎1804年《法III民法典》、1 90年《德国民法典》均以罗马法体例为蓝本,后来两国的民法体系,又为瑞士、愈大利、丹麦、日本等众多国家直接或间接的加以仿效。据此可知罗马法。(  )‎ A. 具有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价值 B. 有助于近代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 ‎【答案】A ‎【解析】罗马法在实践中形成的自然法思想,倡导法律之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有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价值,成为近现代法律的渊源,故A正确;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受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和启蒙思想的影响,与罗马法律关系不大,故B错误; 罗马法是奴隶制下的法律,不是维护民主制度,故C错误; 罗马法对后来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更不能改变人类发展的方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动力,故D 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需要掌握罗马法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罗马法的影响对材料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罗马法的作用影响的客观认识。罗马法对人类历史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但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对历史评价要实事求是的态度。 ‎ 1. 下表描述了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  )‎ ‎16-18世纪 形成了以牛顿经典物理学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体系 ‎19世纪 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 ‎19世纪末以来 科学深入到微观世界和物体高速运动领域 A. 16世纪工业文明的科学化时代已经来临 B. 16-18世纪系统化的实验科学成就突出 C. 19世纪出现经典科学向现代科学的飞跃 D. 19世纪末以来探讨了社会科学发展规律 ‎【答案】A ‎【解析】“形成了以牛顿经典物理学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体系”表明16世纪工业文明的科学化时代已经来临,故A正确; 系统化的实验科学成就突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故B错误; 经典科学向现代科学的飞跃是16-18世纪,排除C; “科学深入到微观世界和物体高速运动领域”并不是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科技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近现代科学的发展,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现代科学技术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以及各交叉学科所形成的新学科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简称为大科技。 ‎ 2. ‎18世纪中叶,英国国王的权力已经消退。任何政府要想存在就必须取得议会多数的支持,政府与议会的关系出现敏感的局面。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 A. 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B. 行政权与立法权基本对等 C. 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D. 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衡 ‎【答案】D ‎【解析】A.行政权高于立法权,不符合历史事实。 B.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不是对等的。 C.立法权高于行政权也是错误的。 D.在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下,立法权与行政权是相互制约的,所以会出现材料的现象。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政体,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发展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3. ‎1787年,费城制宪“不是创造一个十全十美的、正义民主的、能流芳百世让后人和他人景仰的政治体制,而是为了寻求一种现实的、有效的、能够及时挽救正在走向失败边缘的美利坚联邦的政治途径。”这说明费城制宪的目的是(  )‎ A. 抛弃邦联体制的重要内容 B. 创造正义和民主的政治体制 C. 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 D. 建立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 ‎【答案】D ‎【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宪法制定的目的是要为了挽救美利坚联邦,与抛弃邦联政体无关。 B.材料中具体涉及到不是为了追求真正的正义。 C.材料没有体现出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 D.从材料中的现实的,有效的挽救美利坚联邦可以看出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有限的联邦政府。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宪法,要求学生结合美国宪法制定的过程特征背景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美国宪法制定的背景,还要搞清楚美国宪法的内容特征。 ‎ 1. 下表中“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表明(  )‎ 时间 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1789年5月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革命成了癖好。法国长期陷入政治动荡之中 ‎1875年1月 支持共和的修正案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获得通过。史称“一票共和”‎ ‎1875年7月 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内容和形式极不完善,最终成为法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宪法 A. 革命的方式难以建立宪政体制 B. 共和派无可奈何地接受共和制度 C. 制宪政治过程出现制度性妥协 D. 保王派拒绝赋予总统一定的权力 ‎【答案】C ‎【解析】A.最后建立了宪政,选项表述是错误的。 B.接受共和制度不是无可奈何。 C.从材料中的一票共和,体现出政治妥协的特征。 D.没有体现出保皇派的特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法兰西共和之路,要求学生结合法兰西共和之路的曲折历程来进行分析。 解答题要搞清楚法兰西共和道路曲折历程,还要搞清楚影响法兰西共和道路的因素。 ‎ 2.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由22个邦和自由城市组成,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  )‎ A. 仅是形式上的统一 B. 各邦政治地位相对平等 C. 具有专制主义性质 D. 各邦失去原有的独立性由此可见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德国统一后,颁布了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实际上实行中央集权专制的统一国家,故A错误; 在联邦制下,实际上各邦国地位并不平等,普鲁士邦地位最高,故B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政治体制,故C错误; 宪法中规定成立邦联议会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各邦的原有独立性削弱,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需要掌握德国联邦制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材料解读能力。德意志统一和帝国宪法的颁布,开始确立君主君主立宪制,尽管带有封建专制残余,但德国从此走上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 3. 下表反映了英国圈地运动中土地圈占的进程。(  )‎ 时间范围 圈地面积(万英亩)‎ ‎1455-1607‎ ‎51.67‎ ‎1700-1760‎ ‎34‎ ‎1760-1790‎ ‎298‎ ‎1798-1820‎ ‎331‎ A. 工业革命加快了农业资本主义的进程 B. 圈地运动是工业革命兴起的主要因 C. 圈地运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D. 工业革命进一步拉大了城乡间的差距 ‎【答案】C ‎【解析】A.材料看不出农业资本主义的进程。 B.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不是圈地运动。 C.从材料可以看出,圈地运动发展是越来越迅速,规模越来越大,说明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D.材料看不出城乡差距的拉大。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过程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工业革命的背景,还要搞清楚圈地运动的影响。 ‎ 1. ‎19世纪50年代前半期,俄国、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普鲁士等将英国输出的许多商品的关税降低,法国则大大降低钢铁和五金器材的关税。这反映出当时(  )‎ A. 贸易保护主义不复存在 B. 英国工业霸权地位面临冲击 C. 自由贸易已成时代潮流 D. 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相对平衡 ‎【答案】C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许多国家纷纷降低关税,但并不代表贸易保护主义不存在。 B.材料体现不出英国的工业霸权受冲击。 C.从材料可以看出,欧洲主要国家都纷纷降低了许多关税,说明当时自由贸易的潮流非常明显。 D.当时欧洲国家经济发展并不平衡,选项是错误的。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产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2.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取得了国内战争的彻底胜利,国内经济却处于瘫痪状态。这种情况说明(  )‎ A. 农业集体化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 苏俄政府必须继续推行余粮征集制 C. 新经济政策加剧了战争破坏的后果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取得了国内战争的彻底胜利,国内经济却处于瘫痪状态”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故D正确; A是斯大林实行的,排除; B材料未体现,排除; 此时新经济政策尚未实行,故C错误。 故选:D ‎。 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题的关键是“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取得了国内战争的彻底胜利,国内经济却处于瘫痪状态”。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 ‎ 1. ‎1963年,经互会成员国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19%,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占12%.到,世纪80年代,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27-33%,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占1 4%一17%.内部贸易占48%一52%.这一变化表明(  )‎ A. 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完成重建 B.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C. 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已经扫清 D. 东西方国家关系逐步趋向缓和 ‎【答案】D ‎【解析】材料“经互会成员国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19%,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占12%.到,世纪80年代,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27-33%,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占1 4%一17%.内部贸易占48%一52%”表面上体现的经互会成员国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加强,实际上是体现东西方国家关系逐步趋向缓和,故D正确。 A说法错误,排除。 B与题干无关,排除。 C说法绝对,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考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 2. 如图反映了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据此可知,在此期间(  )‎ ‎ A. 国际贸易逐步淘汰了初级产品 B. 国际贸易的增长刺激了生产的增长 C. 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D. 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了出口贸易发展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知,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并且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在1950年中期以后超过初级产品,表明国际贸易的增长刺激了生产的增长,故B正确; A太过绝对,排除; 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由于世界各国在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明理学将伦理-政治型文化模式及礼义至上的传统价值观念发展到极端,使伦理纲常 与现世人生、世俗生活割裂并相互对立,从而偏离了正统儒学追求伦理道德与现世人生相协调的实用精神。这就使理学走上物极而弊、隙漏毕现的境地。因而,就在理学盛行之时,反理学的异端思想也 开始出现。特别是明中叶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起而抨击理学,公然倡扬“人欲”、“日用”、“私”、“利”,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相时杭。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二:早在1895年前后,康有为便已取法西方基督教的先例,提出“孔教”之主张,并倡议以孔子生 年作为中国历史纪元之始。及戊戌年间,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动员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 治、文化秩序之张本。一时之间,“保教、保种、保国”之说,风行草僵,信从者众,甚至连日后以“排满”著称的章太炎,也曾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写就《客帝论》一文,提出“以素王(孔子)为共主、以清廷为霸 府”的主张。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叶以后有识之士反理学的原因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答案】(1)从材料可以看出,宋明理学自身发展存在巨大的缺陷,有漏洞,另一方面,又是明朝时期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反映人性要求的思想逐渐迸发出来,当时出现了反儒学思想一方面适应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对专制思想和文化以及制度产生了冲击。 (2)康有为之所以利用孔子,主要是为维新变法和维新思想传播服务,它一方面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故答案为: (1)原因:理学自身的缺陷,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给专制制度构成一定的冲击,也促进了儒学的进步。 (2)原因:为维新变法作思想宣传。评价:康有为利用孔子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一方面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另一方面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要求学生结合明朝时期的社会现实特征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维新思想,要求学生结合近代维新思想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对宋明理学的特点以及明朝的社会现实准确把握,还要对近代维新思想的内容和清朝后期的社会政治环境特征准确把握。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29年,在大危机时英国政府撤销了救济机构,实行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工人自己举办的自助机构,是由工人自愿建立,为其成员提供保险津贴的一种组织。1945年,英国工党逐步推行贝弗里奇计划,先后颁布了《家庭补助金法案》《保险法》《工伤福利法》《医疗保险法》等。1948年,艾德礼宣称英国已经是福利国家。后来,保守党也将社会福利当做“竞选礼物”取悦民心。1970-197 1年度统计,在英国的财政支出中住宅、环境服务、科技、保健,个人社会服务、社会保障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共占59.93%。 -摘编自高德步王班编著《世界经济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可知英国的福利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然后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产生的情况、制度的完善、政治目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示例如下: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英国开始实行新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通过相关立法进行完善。“福利制度”逐渐与政治结合。到1970-1971年,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占英国财政支出的59.93%,福利制度已经相当完善,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其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观点:英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论述: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英国开始实行新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通过相关立法进行完善。“福利制度”逐渐与政治结合。到1970-1971年,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占英国财政支出的59.93%,福利制度已经相当完善,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其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相关知识。本题属于小论文形式的考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开放性,总体难度偏高。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西晋王朝建立后,长期战争所形成的土地荒芜局面尚未根本扭转,社会上还有不少劳动力;而另一方面,由于屯田的破坏,屯田土地相继为世家大族所吞侵,屯田兵民沦为私家佃客。只有部分屯田农户转为国家编户。……于是西晋王朝颁布了占田课田令,其内容是: “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四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料,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文。” 课田就是督课、劝课的意义。正如唐长孺所主张的:“课田制的颁布就规定了男女耕田的数字。这个标准是给予地方官的,按照每郡每县应课的人口数应该共垦田若干,地方官必须负这个责任。”就是说,课田一般是实际耕种的土地,也是地方官征收田租的依据,而占田只是鼓励每个农户耕种百亩土地,两者作用不同。 -摘编自郑学檬等著《简明中国经济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王朝颁布占田课田令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晋王朝颁布占田课田令的意义。‎ ‎【答案】(1)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当时大量的土地荒芜,而且屯田遭到破坏,所以国家的财政收入会减少,西晋实行的田课田令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巩固统治。 (2)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材料中的税收措施有利于恢复农业生产,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有利于限制地方土地兼并的现象。 故答案为: (1)目的:增加国家收入,巩固统治。 (2)意义: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国家收入,制约土地兼并。‎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西晋时期土地改革,要求学生结合古代土地制度内容和材料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西晋的土地改革,要求学生结合古代土地税收制度的特征和材料内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封建土地制度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的中国抗日战争,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 940‎ 年底,崔可夫率军事代表团启程来华,行前斯大林指示他:“”您的任务。我们全体驻华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束缚日本侵略者的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从6月25日到了月l日连续召开了6次政府和大本营的联络恳谈会,就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外相松冈力主先北进而后南进。但多教人反对,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日本之所以未能配合德国,夹击苏联,固然由于中国军民的强大使日本不敢轻举妄动。但中国抗战的影响显然也是十分巨大的。苏联得到日本放弃北进的情报后,便从远东调兵到西部。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日本北进、南进战略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抗战的意义。‎ ‎【答案】(1)日本北进战略的目的抓住“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日本之所以未能配合德国,夹击苏联”概括即可;日本南进战略的目的结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背景迁移作答。 (2)抓住“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且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外相松冈力主先北进而后南进,但多数人反对,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兵力正用于中国, 北进实际上办不到。日本之所以未能配合德国,夹击苏联,固然由于中国军民的强大使日本不敢轻举妄动”“苏联得到日本放弃北进的情报后,便从远东调兵到西部,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等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目的:北进一一配合德国,夹击苏联;南进一一抢夺南方的丰富资源;切断英美援华的补给线,迫使中国投降。(2)意义:牵制日本的大部兵力,迫使日本放弃北进战略;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能集中兵力对付德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北进、南进战略的目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抗战的意义,需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来解答。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