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21/03/45/25499581ecc11ac0c19c2a8ac7906d39/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21/03/45/25499581ecc11ac0c19c2a8ac7906d39/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21/03/45/25499581ecc11ac0c19c2a8ac7906d39/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 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 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 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2.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现“REPUBLIQUECHINOISE(中华共和国)”,实现“LIBERTE,EGALITE,FRATERNITE(自由,平等,博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 B.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 C. 《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 D. 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可以追溯于旧秩序下贵族为主的社会结构??旧制度统治的半封建社会结构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之上的,这种为法律所认可的社会不平等使法国的阶级矛盾处于紧张状态。”材料表明法国大革命( ) A.以贵族为革命的唯一对象 B.追求社会平等的实现 C.缺乏革命所需的经济基础 D.破坏了近代法治精神 4.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材料中所说的“收效”最主要体现在( ) A. 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B. 使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 奠定了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基础 D. 英国的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下来 5.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由此可见( ) A. 国民党开始以游击战作为对日作战的主要方式 B. 在抗战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引起了国民党的重视 C. 游击战适应了当时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 D. 国共两党已经对如何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策略达成了共识 6.太平天国《资政新篇》的下列内容说明了( ) 《资政新篇》内容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A. 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 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 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7.英国海军司令伯麦说:林公(则徐)自是中国好总督,有血性,有才气,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伯麦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 A.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 B.清朝政府坚持闭关锁国 C.林则徐断绝与英商贸易 D.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 8.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发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 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9.八七会议决议中指出:“工人阶级应时刻的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材料主要表明八七会议( ) A.继续在执行“城市中心道路” B.明确开展土地革命为总方针 C.仍然犯了右倾主义思想错误 D.将革命的矛头指向国民党 10.雍正年间,为筹划西北军事,特设军机房,后更名为军机处。嘉庆十年,有大臣上折称“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停止)武之隆”。这表明清代军机处( ) A. 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 B. 已成为综合性的政务机构 C. 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 D. 已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 11.下表是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我最喜爱的十六抗战歌曲”的网络投票结果(节选)。由此可知,入选歌曲( ) 曲目 创作年代 《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 《黄河大合唱》 1939年 《大刀进行曲》 1937年 《游击队歌》 1937年 《毕业歌》 1943年 A. 都创作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 B. 表现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精神 C. 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必胜信心 D. 鼓舞了所有中国居民的抗日热情 12.孙中山认为“袁氏可为善,勿逼他为恶”,“他不承认共和则已,即已承认共和,若是一朝反悔,就将失信于天下,外国人也有不能答应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本原因是( ) A. 革命派在政治上还不成熟 B. 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 C. 幻想帝国主义制衡袁世凯 D. 革命派缺乏足够的实力 13.有学者认为,废除了中书省,朝廷大权均集中于皇帝,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而告终。这种胜利意味着( ) A. 丞相完全成为皇帝的附属品 B. 皇帝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 C. 皇帝取得了直接对六部的发令权 D. 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14.针对联邦法院在1935~1936年间判决《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令违宪,罗斯福总统提出了司法改革法案。虽然改革法案最终夭折,但却迫使最高法院转变了态度,随后几年罗斯福新任命了5位最高法官。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 A. 制衡机制的失灵 B. 新政改革的缓慢 C. 行政权力的膨胀 D. 司法部门的僵化 15.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出版了《新经济学》一书。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强调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是苏维埃经济中的基本规律,要求尽一切可能吸收国营经济之外的物质资源,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以“超工业化”的高速度发展。这一理论( ) A. 是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 B. 与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相似 C. 有利于巩固的工农联盟的建立 D. 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形成 16.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资本家的赎买由分配利润制度改为定息制度,每年领取5%的定息。在实行定息制度后,企业的生产资料完全由国家统一使用和支配,企业的管理完全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国家计划进行。这说明( ) A. 企业归国家所有,资本家得到部分利润 B. 企业归资本家所有,向国家缴纳税收 C. 企业归全体员工所有,平分企业利润 D. 企业归国家和资本家共有,均分企业利润 17.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促进市场恢复 B.增强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C.保障美国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18.下图是洋务派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的照片,关于其中“内”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四种解释:①资金全靠湘军内部供应;②产品全部供给湘军内部使用;③技术力量完全来自中国国内;④相对于外洋器物和洋人而存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企业由合肥人李鸿章首先创办 B.它拒绝用来自外国的机器和技术 C.它主要是为了对付侵略者而创办的 D.它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19.清朝梁廷枏《粤海关志》记载:“凡外洋夷船到粤海关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这主要反映出( ) A. 清政府禁止对外贸易 B. 十三行专门经营对外贸易 C.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清政府严格管理对外贸易 20.有学者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这说明此时中国( ) A. 经济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在增长 B. 经济总量在世界处于落后地位 C. 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实现 D. 经济类型和总量实现新的突破 21.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一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 ) A. 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 总路线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 通过多种所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2.《申报》1907年9月:“在他处则欲俭尚易,在沪上则欲俭尚难。沪上各业中于勤俭二字全无体会,不独上等者不能俭,即降而于车夫亦且不知俭;商人讲究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相互攀比,斗富争雄。”材料最能说明( ) A. 商人追求奢华目的是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 B. 西学东渐影响下人们经济观发生变化 C.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发生巨变 D. 沪上不知勤俭说明社会财富有了极度增加 23.“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下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述,正确的是( ) A. 互联网完全取代其他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大众传媒 B. 互联网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在二十一世纪才开始接入互联网 C. “互联M+”将消灭中国一切传统行业 D.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 24.据中华民国档案记载:国民政府财政部、实业部发行“民国二十一年江浙丝业短期公债”300万元,以便江浙两省丝业收购蚕茧,改造设备。国民政府铁道部降低蚕丝业运价40%至79%,大力支持蚕茧业的发展。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 ) A. 实践战时统制经济措施 B.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 D. 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2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提高了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图是这一时期“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 发达市场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B. 计划经济国家进行深刻的改革 C. 发展中国家更深地融入世界市场 D. 石油输出国极大推动“南南合作”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是复杂的。在国际上,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但是,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在政治上,采取不承认政策;在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的政策;军事上对我国大陆实行军事封锁和包围,1950年6月发动朝鲜战争……派第七舰队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并积极策动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另一方面,由于战争仍在进行,军费开支巨大,这就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加之投机资本的破坏活动,使国家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困难。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政权还不稳定,急需国际上的承认和支持,迫切需要国际援助。另外,毛泽东始终认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以后的外交政策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一政策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1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就暂时给了中国这样一个安全的保证。新中国刚成立,苏联就在外交上给予积极的支持。……“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制定在当时来讲是正确的,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国的发展。……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保持一定的距离;一些中立国家和正在从事民族民主运动的国家也对新中国敬而远之,不敢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客观上加剧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意。……新中国不被国际组织所接纳的后果,就是越来越走向了自我封闭,与世界的发展潮流相脱节。 ——据人民网 (1)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 (2)简要分析“一边倒”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的东西,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 ——《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 年5月)》 材料三: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比较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做了哪些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做出这一调整的原因。概括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特征。 (3)材料三中“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含义指什么?毛泽东在这方面的理论上有什么独特贡献?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至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材料二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 材料三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材料四 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2.D 3.B 4.C 5.C 6.D 7.C 8.D 9.A 10.B 11.B 12.B 13.D 14.C 15.D 16.A 17.D 18.D 19.D 20.C 21.A 22.C 23.D 24.B 25.A 26.(1)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决定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策,妄图扼杀新中国;国内战争扔在继续,投机猖獗,经济百废待兴,财政困难,急需国际承认和经济援助;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必须成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 (2)一边倒的政策解决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成果、捍卫和平及维护独立主权等方面不被孤立,有了暂时的安全保证.但从长远来看,一边倒政策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保持距离,一些中立国家和正在从事民族民主运动的国家也对新中国敬而远之,客观上加剧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意,使中国走向了自我封闭. 27.(1)主题:民主与独立。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调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因:日本侵华;国民党倡导三民主义。特征:在革命政党的领导和革命纲领的指导下进行;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革命政策进行调整(革命纲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3)含义: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国民党独裁统治等,言之成理即可)。独特贡献:形成毛泽东思想(或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8.(1)影响:美洲开始沦为欧洲殖民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传播(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或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人类走向整体世界。 (2)特点:人口增加迅速;城市人口比例上升。 影响:为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 问题:贫富悬殊,下层民众生活条件差等。 (3)表现: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流动。 主要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