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湖北省天门、仙桃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湖北省天门、仙桃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2017

天门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近300年,大小战争约500场,会盟数十次。周初号称八百诸侯,到春秋末期,虽然还有一些小国存在,但基本上已经是七大国的天下了。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分封制不利于政局稳定 B.宗法观念在春秋荡然无存 C.春秋争霸促进局部统一 D.七国是指鲁齐燕魏宋晋楚 ‎2.“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材料主张 A.按现实需要进行变法革新 B.君主应维护广大平民利益 C.统治者实行“仁”和“礼” D.推行法治,加强君主集权 ‎3.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常理,治国要道。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必须先实行思想的大一统。为此他主张 A.君权神授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三纲五常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美国学者查尔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中国“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因素”。其依据是 ‎ 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 C.早市夜市普遍且昼夜相连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5.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抑商政策的松动 ‎6.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描写太守的女儿杜丽娘,梦中爱上少年书生柳梦梅,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赴试,杜丽娘的鬼魂与之见面,并获再生。杜父反对他们结合,经杜丽娘一再坚持,加上柳梦梅被点中状元,由皇帝做主,二人终于成婚。材料反映了 A.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B.婚姻自由成为了社会时尚 C.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 D.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7.下图是“车、马”二字在不同时期的字体,符合汉字演变顺序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8.某时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婚姻“不问阀阅”,科举“不闻世家”,教育“广开来路”,社交“‎ 不限士庶”,文学从“雅”到“俗”,绘画从宗教画、政治画为主到山水画、花鸟画为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壮大  ‎ C.统治者开明的政策  D.资本主义的萌芽 ‎9.下表可以看出,中西方科技相同之处是 中国 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九章算术》《算法统筹》‎ ‎《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西方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A.注重实验 B.以应用为主 C.实践经验的积累 D.理性思考 ‎10.奕訢驳斥顽固派反对增设天文算学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学如此,其余亦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借以减少变法改革的阻力 B.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C.西学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D.有力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 ‎11.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一变革的三个历史环节的主要事件是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B.《南京条约》——《资政新编》——《马关条约》‎ C.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扶清灭洋 D.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12.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认为,古文经是西汉刘歆为帮助王莽篡汉而伪造出来的,非孔子之经,是“伪经”。它是王莽新朝之学,故称“新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考证有理有据,观点可信 B.减少了变法改革的阻力 C.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D.成为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 ‎13.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听任陈腐的君主专制思想泛滥,将导致“人格丧失,异议枉绝”,使“民德、民志、民气”扫地以尽。导致这一认识的直接原因是 A.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C.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D.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4.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九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持这一观点的是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 C.资产阶级激进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5.齐涛在《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中说:“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作用”。材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C.工农红军接受国民政府改变 D.全国性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16.《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 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 ‎17.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核心任务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决定民众习俗变化       D.民众观念的进一步解放 ‎18.一位老工程师回忆文革时说:“由于当时批判反动学术权威,报章上连篇累牍地严厉指责各种管卡压和专制学阀作风,因此,几乎没有什么人敢于以权威和老子自居,在研究队伍内部形成高度民主的风气。”当时这种现象推动科技突破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C.发现天然杂交水稻优势 D.“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的主要意义在于 A.代表了人类社会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D.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0.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他们都 A.以小说创作著称于世 B.对教会丑恶进行鞭挞 C.系统提出“人的学问” D.用意大利方言进行写作 ‎21.与下列绘画作品的风格所属时代对应的是 ‎ A.18世纪末19世纪初     ‎ B.19世纪中期 ‎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 D.20世纪30年代 ‎22.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 会矛盾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流,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下列作品最能说明上述材料的是 A.《人间喜剧》   B.《百年孤独》 C.《等待戈多》   D.《巴黎圣母院》‎ ‎23.下表为某一届世界博览会中美展品表,它的共同之处表明 国家 ‎ 代表性展品 ‎ 中国 ‎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 美国 ‎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 A.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           B.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 C.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                 D.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 ‎24.下列选项与右图关系最密切的是 A.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B.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C.减轻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    D.使输变电技术日趋成熟 第Ⅱ卷(非选择题 52分)‎ 本卷包括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 ‎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康天意《文明的狂飘疾进时代》‎ ‎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二 使我数千年历史以脓血充塞者谁乎?专制政体也。使我数万里土地为虎狼窟穴者谁乎?专制政体也。使我数百兆人民向地狱过活者谁乎?专制政体也。‎ ‎——摘编自梁启超《拟讨专制政体檄》(1902年)‎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 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经济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点。(8分)‎ ‎(2)根据材料二,比较陈独秀与梁启超关注的领域有何不同。(4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启蒙之路与近代西方启蒙之路的不同及原因。(13分) ‎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一般来说,历史概念应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该历史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要素;②该历史事物的背景和发展演化过程;③该历史事物的特征或影响。‎ 要求:结合历史概念的相关要求和特征,对“理学”进行概念表述。‎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赋役不均,导致清代的赋役征收相当混乱。因为清初赋役的征收是按地亩、人丁双重标准进行,而随着土地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税成为广大百姓极为沉重的负担,从而不断引起流亡和反抗。为了稳定税收额数,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宣布,以前一年的全国丁银数为准,以后额外增加的人数,不再多征。但这只是不再增加丁银,却没有免除丁银。…… 由于每户人丁的子孙情况各不相同,很容易发生以多承少、以少承多的现象,所以,康熙末年,四川、广东等地已有实行将人丁摊入地亩的征收办法,到雍正时,清政府进一步实行了“摊丁入亩”,即,把康熙五十年固定下来的丁银数,摊入天赋银中,一并征收,称为“地丁银”。从此,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的人头税,基本上被废除了,这有助于削弱农民对国家的依附性地位。‎ ‎——摘编自倪端《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说明清初赋役制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赋役制度改革的作用和实质。(6分)‎ 天门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A D B B C D A D A D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C D B D D A B D A C A 二、非选择题 ‎25.(25分)‎ ‎(1)指导思想不同:前者是人文主义;后者是理性主义;涉及的批判对象:前者思想文化领域;后者政治领域。(8分)‎ ‎(2)梁启超:政治领域;陈独秀:思想文化领域。(4分)‎ ‎(3)西方:从思想解放到提出“理想王国”的蓝图。(2分)原因: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逐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人文主义宣传思想解放、理性主义宣传建立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6分)中国:从提出改革政体到思想启蒙。(2分)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最迫切的任务;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弱小这三者使思想解放滞后。(3分)‎ ‎26.(12分)‎ 要求说明理学的基本要素(时间,国家,人物),背景,措施,影响。‎ ‎(1)产生背景:佛道的广泛传播,儒学出现危机;三教合一盛行;唐宋一些儒学家进行思考、探究,形成宋代新儒学。‎ ‎(2)含义: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了佛道思想,确立了一套更为精密的,以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3)代表:程朱理学:理是万物本原;体现到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到人身上是人性;‎ 方法是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南宋成为官方哲学,元朝,朱熹的《四书章句集著》为科举考试内容。‎ 陆九渊:南宋心学代表人物 主张:心即理也,理是万物的本原 方法:发明本心,内心反省;‎ 王阳明:‎ 思想核心: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途径:克己私欲,回复良知 评价:重视人的道德修养 ‎(4)评价:积极: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消极: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27.(15分)‎ ‎(1)情况:从按地亩、人丁双重标准征收到征收地丁银。(4分)原因:土地高度集中,人口不断增长,赋役不均,百姓负担沉重,社会动荡不安。(5分)‎ ‎(2)作用:基本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人头税,有助于削弱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地位。(3分)实质:保证国家的税收来源,巩固封建统治。(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