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惠来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文科)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孟子“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的性格,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C和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孟子 2.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春秋》是儒家经典著作,凭借儒家经典可以做到三公这样的高位,可以封侯,这使得儒家学说成为民间学习的主要对象,儒学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 3.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 本质是善 B. 本质为恶 C. 非善非恶 D. 本善习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性问题,人性本质是善是孟子的主张,人性本质是恶是荀子的主张,A.B两项均不是宋明理学家的主张,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非善非恶不是正确的人性观,C也是不能选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存天理,灭人欲”意在强调人性的不足,是在强调本善习远,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人性 4.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 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 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答案】C 【解析】“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大意是说先要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才能推行教化,移风易俗,说明顾炎武主张在改造社会风俗上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因此选D。材料中没有体现经世致用的信息,排除A;BC三项都与题干意思不符。故选D。 5.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民为邦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 【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学校教育(或人民大众)有判断是非的权利,天下事不再是天子个人的事,是天下人的事。故答案为C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属于顾炎武的思想,排除A项;本题材料没有强调君民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地位),排除BD项。 点睛:本题考查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公的思想。与材料精神实质最为接近实际上也就是对材料主题的概括提炼,故本题可通过对材料中的“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等信息的分析得出。 6. 当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文化枷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他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这样一个导师,这就是他们热爱古典文化的原因。这说明 A. 商品经济催生了人文思想的复兴 B. 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人文主义 C. 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核心内容 D. 古典文化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巨匠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一个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所以他们热爱古典文化,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人文主义,B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是文艺复兴发生的根本原因,但与材料不符,排除A;人文主义反对天主教神学对人的束缚,排除C;D项古典文化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表述错误,排除。所以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原因 【名师点睛】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1)“文艺复兴”一词的原意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实际上指的是“人文主义”的兴起,艺术风格的更新;(2)“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伟大的转折。它是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7. 1517年10月,路德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腾堡城堡教堂门上以供讨论,不幸此事将他推上了欧洲政治和宗教变革的历史舞台。其深层次的原因是 A. 教会改革的迟缓 B. 神学信仰的更新 C. 路德个人的品质 D. 民众思想的解放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引发宗教改革,宣称售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教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依靠信仰就能得救,体现了神学信仰方式的更新,B正确;A项教会改革的迟缓与材料无关,排除;路德个人的品质是宗教改革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深层次的原因,排除C;文艺复兴推动了民众思想的解放,为宗教改革的产生作了思想准备,而宗教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民众思想的解放,排除D。所以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原因 【名师点睛】宗教改革运动首先起源于德国,以马丁·路德为代表。15世纪末,德国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为教会的剥削提供了方便。由于罗马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德国不得不进行改革;德国向教徒兜售赎罪券则是导致这场改革的直接原因。宗教改革起源于德国,风靡全欧,用人文主义挑战了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推动了西欧社会思想的解放。 8. 法国启蒙运动的“源”,当然是法国18世纪的现实生活,以及整个欧洲文化发展的具体背景。材料认为启蒙运动 A. 师承了人文主义先驱们的思想 B. 是法国特殊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C. 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产生 D. 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发展环节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法国启蒙运动的‘源’,是法国18世纪的现实生活”可知,18世纪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资产阶级力量强大;但法国又是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堡垒,专制主义、等级制度,教会特权盛行;所以启蒙思想家把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形成了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故启蒙运动是法国特殊的历史条件的产物,B正确。A项启蒙运动继承了人文主义先驱们的思想,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但与题意不符,排除C;启蒙运动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但与题意不符,排除D。所以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 【名师点睛】启蒙运动背景 (1)经济基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3)政治基础: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束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4)思想基础:文艺复兴的推动,思想解放。 (5)斗争武器: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挑战教会的权威。 9. 绘画以独特的方式记载着古老的历史,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绘画风格也不断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南宋偏安江南——残山剩水 B. 宋代重文轻武——文人山水画兴起 C. 明清时代变革、社会动荡——画风雍荣华贵 D.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和文化普及——民间风情画盛行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对妇女的束缚也相对减少,唐代的女性以丰腴的体态为美;唐朝的画风雍荣华贵,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均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故排除。 10.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 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C. 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 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不同的文学形式是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的特点,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但不能说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色·形势变迁 11.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A. 亁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 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 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D. 四大徽班康亁京化独领风骚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国粹京剧发展沿革历程的理解。京剧北京化应该是在乾隆年间,嘉庆、道光年间又和进京的汉调艺人合作,使西皮、二簧两种声腔合流,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北京市民承认,成为人民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很快风靡全国,A说法正确。昆曲是戏曲之祖,京剧取各种戏剧之长而成,京剧不是“戏剧之祖”,排除B项。京剧的形成是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班进京后,并非是元末初创,也非在康乾鼎盛,故排除CD两项。故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等剧种的展发与地位 【名师点睛】京剧的艺术特点: (1)主要内容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装都有一定的谱式。 (3)表演艺术上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 (4)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 (5)演奏器乐上用锣鼓、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 (6)“字正腔圆”的唱腔、念白中渗透着诗、词的文学情韵,亮相和定型给人以雕塑的美感。 (7)兼容并蓄、融会贯通、不断融合。 (8)逐渐程式化、大众化、世界化。 12.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应选C。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是毕昇发明的;B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 13.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故C正确。皇帝好恶不是社会对艺术的评判的决定因素,故A排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过于绝对,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王羲之 14.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沈之兴、张幼香《西方文化史》)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是 A. 自由落体定律 B. 经典力学体系 C. 生物进化理论 D. 细胞研究成果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C正确;ABD三项重大科学理论成果对于人类思想的解放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非直接针对教会,排除。所以选C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达尔文与进化论 15. 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而是力图以经验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系统能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道德、美学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由此可见,“他们”是要 A. 用理性主义证明旧秩序的不合理 B. 强调凡事都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 C. 用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抗专制暴政 D. 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非理性的时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以宗教为辅助的,所要复兴的文学艺术即古希腊罗马文化,而“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可知是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用理性主义去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A正确;B项强调凡事都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表述过于绝对,排除;用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抗专制暴政是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主要观点,但与材料中“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的意思不符,排除C;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非理性的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所以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易错警示】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16.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 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可知,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B 项正确。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与题干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不符,排除A。题干强调军机处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没有涉及“高效政府”,排除C。近代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民主制度是在戊戌变法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7.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以上规定反映了该法的实质是 A. 很残酷但按律量刑 B. 极力保护私有财产 C. 保护了罗马人民利益 D. 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答案】B 18. 美国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指出:“梭伦的平衡被破坏,优势被赋予大众……此时雅典人变得越来越民主”;“人民”迫使其“最睿智的人”和“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为此他主张美国应实行 A. 直接民主 B. 人民民主 C. 法律至上 D. 分权制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可知,亚当斯认为古代雅典之所以遭到毁灭,主要原因在于权力赋予大众后,没有了制约,因此亚当斯主张在美国应实行分权制衡。故答案为D项。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和人民民主,但亚当斯认为它们带来了很大危害,排除A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点睛:美国1787年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分权与制衡学说来自洛克和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美国人把思想、理论转变为实践和制度。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指出:“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可以看出,美国宪法所体现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包括两种类型的分权:①纵向的分权,即中央政府(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州政府)的权力划分。这种权力划分是通过联邦制来实现的。②横向的分权,即国家权力机构或州权力机构内部的分权。这种权力划分是通过三权分立体制来实现的。 19.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 禁烟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洋务运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民族主义”表现了以中华民族为中心的情感;“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说明该历史事件具有较大的盲目性;“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说明最终失败的结果。综合上述分析,能够论证题干观点的是义和团运动。故答案为C项。禁烟运动是理性的,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不存在被利用,排除B项;洋务运动同样是理性的、不存在被利用,排除D项。 20.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 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 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答案】D 21.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 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B. 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C. 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 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答案】C 【解析】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故答案选C。题干没有把北方经济和其它地方的经济进行比较,排除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22. 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荣氏兄弟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1896年开设广生银庄,业务兴旺,但他们认为“钱庄放账,博取微利”,不如投资实业。1902年与人合伙创办了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这反映出 A. 中国传统金融业的日益衰落 B. “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广泛 C.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 D. 商人投资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题干中没有提到中国传统金融业衰落问题,排除A项。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实业救国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材料“与人合伙创办了保兴面粉厂”说明D项正确;所以答案为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的最突出特征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但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中国经济自发发展的结果而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被迫开始的,由于逐步卷入西方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中国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浓郁的半殖民地色彩。 23. 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A. 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B. 要实现合作化,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C. 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 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左倾错误的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所以,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公社 24. 学者在《第三次浪潮》中谈到:“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 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C. 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 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材料“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可知,20世纪初,公司的投资规模发展迅速。这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电的发明和使用,重工业得到发展并且企业的规模扩大,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所以本题选D。A、B、C项都与题中时间不符。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公司制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25题16分,26题12分,27题22分,共50分) 25.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三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2)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解析】(1)第一小问,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小问,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宋应星科技成果是在“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基础上的,是传统科技的集大成者,但总结多,创新少。背景上,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这为他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再加上他“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其科技成果是科举落第后的发愤之作。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牛顿的成果是在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创新性强,是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上,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也因为他“自幼喜欢钻研科学”,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题材的(这种题材特别多),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才子和佳人之间,发生故事是没问题的。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不仅才子佳人的故事如此,就是那些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之类的,才能实现。 ——摘自张鸣《从科举制到市场经济转型》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答案】观点一:宋代以后读书人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 论述: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确立为读书人进入政权领域提供了机遇;宋代科举制的完善使大批无家庭背景的知识分子进入政治领域;中国古代官本位盛行和知识分子政治地位的提高使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 观点二:科举制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论述:宋代以后民间戏曲小说以知识分子为主体说明了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提高;科举制广泛实行后知识分子有了公平进入政权领域的途径;尤其是平民知识分子大量进入政治领域,使政治地位提高的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也就成为了民间戏曲小说的主角。 (注:答案只是示例,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如示例:根据材料“宋代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题材的(这种题材特别多),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現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可提炼出观点为宋代以后读书人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然后结合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及科举制的特点进行阐述即可,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最后总结升华:戏曲小说源于生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7. 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上帝已经赐给我们一位品质高贵、方在青年的君主(指查理五世)作我们的领袖。这便引起了许多人的新希望。……所谓教士们,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至于用来保护弱者,惩治坏人的宝剑和鞭子,那是掌握在世俗权力的手中的。……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时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它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制度性因素,也包括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文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与经济政治活动关系的认识。 【答案】(1)观点: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旧秩序受到冲击。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主张:世俗君主应起而领导宗教改革;信徒间平等;教皇及神职人员不应掌握世俗权力;世俗权力高于罗马教会的精神权力。 意义:促进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解放了民众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3)特点:思想近代化起步;思想的多元化;传统思想的束缚。 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思想的传入;崇实致用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4)认识:思想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它又影响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促进或制约社会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一“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得出,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根据材料一“礼法模式”,得出提倡礼治,根据“‘义’成为第一追求”,得出重视道义,根据材料一“真诚待人”,得出倡导诚信。第二小问,背景:结合百家争鸣知识,从社会转型、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分析。 (2)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二“君主(指查理五世)作我们的领袖”,得出世俗君主应起而领导宗教改革;根据材料二“无论……高于其他教徒之上”,得出信徒间平等;根据材料二“掌握在世俗权力的手中的”,得出教皇及神职人员不应掌握世俗权力;根据材料二“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得出王权高于教权。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宗教改革、解放思想和促进人文主义的传播等方面来分析。 (3)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三“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它近代化的历程”,得出思想近代化起步,根据材料三“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得出思想多元化,根据材料三“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得出传统思想的束缚。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思想传入、经世致用思想发展等方面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