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2)

牡一中2017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每当白鹿原上发生大事件,族长白嘉轩都会召集原上所有的成年男子到宗祠议事,有权对触犯族规者进行责骂、鞭笞甚至驱逐出原。电视剧《白鹿原》的这些剧情,主要反映了(  )‎ A.宗法制的影响   B.分封制的影响   C.世官制的影响   D.郡县制的影响 ‎2.周礼确立了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如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据此可知 (  )‎ A. 西周确立了三纲五常的礼仪制 B. 周王借礼乐制强化专制统治 C. 宗法关系有利于调和诸侯冲突 D. 周礼强调的是“差别”的特征 ‎3.“王”本是夏商西周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历代大王上位之后表示自己功德不足与上古帝王媲美,故只称王,不称帝)舂秋时始有诸侯称“王”,到了战国时诸侯纷纷称“王”。这实质上反映了(   )‎ A.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B.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C.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D.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4.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 )‎ A.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 B.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 C.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 D.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 ‎5.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 A.相权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皇权不断加强         D.中枢机构不断完善 ‎6.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这表明 ( )‎ A. 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 B. 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 C. 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 D. 科举制度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 - 10 -‎ ‎7.明朝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表明 (  ) ‎ A. 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 B. 明朝政治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 C. 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一些约束 D. 官僚政治制度是明朝混乱根源 ‎8.有学者认为:“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行省制的实施威胁了中央集权       B.行省设置主要偏重于其经济职能 C.行省在地方上拥有极大的权力       D.行省与中书省相互制衡以确保皇权独大 ‎9.《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 ‎①孟子 ②荀子 ③韩非子 ④苏格拉底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所属学派是 (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1.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这一思想对中国社会心理的主要影响是(  )‎ A. 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B. 糅和各家思想的新儒学诞生 C. 大一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君主注重儒家思想教化功能 ‎12.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这主要反映了( )‎ A.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   B.道士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 C.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合之势   D.佛教已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 ‎13.“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要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14‎ - 10 -‎ ‎.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 A. 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 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 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15.京剧脸谱在中国戏剧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曹操是建安时期的文学家,曾统一北方,可谓文武双全。由于与“正统”有背离之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京剧曹操脸谱是个“白脸”奸臣。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对历史人物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艺术成就的评价 C. 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完全是虚构的 D. 中国传统社会评判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 ‎16.1869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出现了一个特殊司法机关叫做会审公廨(xie),它规定适用西方律师陪审辩护制度。这一机关得以出现的最早依据是 (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7. 台湾彰化县绅民在县署门口张贴檄文,指出:“我台民之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此檄文的历史背景是 ( )‎ A. 《南京条约》五口通商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辛丑条约》的签订 D.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8.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开展的主要动因是 ( )‎ A.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潮流 C.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 康、梁具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思想 ‎19. 1908年梁启超著的《王荆公》是20世纪评议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以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这表明梁启超 ( )‎ A.希望从历史中找到救亡图存的精神资源  B.期待光绪皇帝能以宋神宗为改革的榜样 C.为戊戌变法宣传维新思想提供历史依据  D.把王安石打扮成追求民主政治改革先师 ‎20.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这一课题,收集了以下相关历史史料。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史料有 ( )‎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中共诞生 D.国民大革命运动 ‎21.下表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部分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 ) ‎ - 10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的曲折历程 B. 国共两党合作到对峙再到合作的历程 C. 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 D.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22.1937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集各省军政长官举行国防会议。会后,除已在前线作战的地方部队外,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均奉命开赴抗日前线。这反映了当时(  )‎ A. 国民党确立全面的抗战路线 B. 国民政府民族责任意识增强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 国民党坚定了全国抗战的决心 ‎23.汪鸾翔先生创作于1923年前后的清华大学校歌中有一段歌词:“识器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问西东”一语也被用作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同名电影。“无问西东”主要体现了 ( )‎ A. 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 B. 救亡图存的时代呼声 C. 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D. 教育转型的创新引领 ‎24.七七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此时倭寇无与我开战之利”因此,“惟我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收敛,收藏)其野心。”这表明蒋介石 ( )‎ A. 对日本的意图不清楚 B. 决心抗战到底 C. 对日本的阴谋十分明晰 D. 准备积极备战 ‎25.传统的经世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变化,“经世思想不仅包涵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的振兴实学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据此,以下思想可以归入鸦片战争后经世思想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26.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最突出的是( )‎ A.《共同纲领》的贯彻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D.基层民主选举的普遍推行 ‎27.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 A.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 B.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 C.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 D.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 ‎28‎ - 10 -‎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 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B. 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C. 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 D. 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 ‎29.美国学者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中认为,苏格拉底死得并不冤枉,因为他质疑传统和民主的价值而犯了冒犯之罪。何况,在雅典如果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要发生冲突,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 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 雅典民主忽视公民个体权利 C. 雅典民主强调集体利益 D. 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的不满 ‎30.某历史课堂正在探究“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下列材料不能作为其有力证据的是(  )‎ A.古希腊地理环境的材料          B.爱琴海地区贸易图 C.古希腊城邦的分布图           D.刻有被放逐人员名字的陶片 ‎31.罗马法是对世界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是因为它(  )‎ A. 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B.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C. 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D.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2.罗马共和国晚期,程式诉讼逐渐成为主要诉讼形式。程式内容包括案情要点和审判原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这一变化体现了罗马法(  )‎ A. 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B. 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 C. 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3.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可以用来说明(   )‎ A. 教皇和教会失去了作用 B. 新教信仰不再需要宗教仪式 C. 新教信仰方式发生变化 D. 无论天主教、新教,信徒地位没有变化 - 10 -‎ ‎34.1701年,英国某法案规定,接受政府差遣的人不得为国会议员。此举意在防止国王的亲信进入议会。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国王有权任命内阁首相      B.议会的立法权相对独立 C.人民主权原则遭到破坏      D.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君主 ‎35.德国近代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有的只是虚荣和满足于权力的假象……霍亨索伦王朝(当时统治德国的王朝)只知道操练军士型的权力——发布命令、听从指挥、立正和吹牛皮。”这反映了德国 (  )‎ A. 专制主义的传统 B. 联邦制的组织形式 C. 不具有民主特征 D. 军国主义的危害性 ‎36.为应对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更有强度的经济管制,但被联邦最高法院判定违宪。罗斯福采取增加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数等方式施压,最终扫清了新政实施的司法障碍。该事件说明(   )‎ A.总统权力高于联邦法院     B.三权分立体制动摇 C.总统的行政权有所扩张     D.联邦法院无法制约总统 ‎37.在罗马教会的裁判下,伽利略被监禁在水牢;在英国社会转型中,牛顿荣膺皇家学会会长; 在法国大革命狂潮中,拉瓦锡在断头台上痛苦挣扎;在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专利;在德国纳粹迫害中,爱因斯坦被迫背井离乡。这些科学家的命运说明(  )‎ A.科学发展需要几代人的自我牺牲 B.科学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 C.科学家要有献身真理的斗争精神 D.近代欧美国家对科学家缺乏尊重 ‎38.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诗体小说《唐璜》均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 A.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 B.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C.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D.人性解放的渴望 ‎39.在冷战过程中,美国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由于越战的拖累和旷日持久的冷战,美国经济日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由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在资金和市场等方面对其亚洲盟友以支持,促成了“四小龙”的腾飞。从中可以看出 (  )‎ A. 亚洲经济发展冲击两极格局 B. 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发展 C. 亚太经济合作前景广阔 D. 两级格局影响世界经济 ‎40.冷战结束后,“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材料主要说明了 ( )‎ - 10 -‎ A.美国霸权地位已完全丧失 B.世界局势出现了动荡局面 C.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 二、材料解析(共40分)‎ ‎4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 材料二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 材料三 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 ‎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欧洲近代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思想核心分别是什么?(4分) 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哪些重大事件产生了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4分)‎ 并说明时代赋予先进知识分子的新的历史使命。(2分)‎ - 10 -‎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 材料一 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律法制度,包括制定了《中华民国的法》、《中华民国民法典》、《中华民国智行新刑律》等重要法律共241件,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巴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到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民国时期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为此后中国法律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线图。 ‎ ‎——摘编自许克江、马烈《试析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法制建设》 ‎ 材料二 英国宪法是一种不成文的宪法,它由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惯例组成。由于它建筑在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成文的”宪法更牢国。……用议会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一一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限制了君主制的权力,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英国还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政党。总而言之,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一定意义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一一现代文明。 ‎ ‎——摘编自李少玉《17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 材料三 一个国家制度的成熟完善和执行、监督的坚决有力,这是现代化对国家治理体系提出的基本要求。……站在现代化的角度看问题,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毋庸置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重在加强国家制度建设。 ‎ ‎——摘自许耀桐《北京日报》‎2017年3月13日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法制改革的特点。(4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国时期实行法制改革的原因。(4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并对照材料一,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在法制改革中的不同之处。(4分) ‎ - 10 -‎ ‎(3)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并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制建设的史实加以说明。(6分)‎ - 10 -‎ 牡一中2017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A‎ 2D 3B ‎4C ‎5C ‎6C ‎7C ‎8C 9D 10B ‎11C ‎12C ‎13C ‎14C 15D ‎16A 17B ‎18A ‎19A 20B 21D 22B ‎23A ‎24A ‎25C 26B 27D ‎28A ‎20C 30D ‎31 A 32B ‎33C 34B ‎35A ‎36C 37B ‎38C 39D 40D ‎ ‎41(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2分);肯定人,突出人的价值和地位。人是自由的,自由是天赋人权,并由法律保障(2分) 。 冲破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人的思想,有利于资本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革命作了舆论准备(4分)。‎ ‎(2)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分)‎ ‎(3)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4分)。 使命:思想启蒙(2分)。‎ ‎42(1)特点:确立了法制化发展方向,形成了法律体系,奠定了法律近代化的基础;以西方法律体系取代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不足。(4分) ‎ 原因:民国政府维护自身统治的要求;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法律制度的优点对民国政府维系统治的启示。(4分,任答2点即可得分) ‎ ‎(2)表现:确立君主立宪制;构建法治的传统;议会下院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行政大权赋予首相;确立政党政治。(4分,任答2点即可得分) ‎ 不同:中国的法制改革注重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而英国则重视继承传统;中国的法制改革没有摆脱专制体制的束缚,而英国则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4分) ‎ ‎(3)观点: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2分) ‎ 说明:1954年宪法,法制建设发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推动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推动了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4分)‎ - 1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