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结合下 图“先天弊病”是指( ) 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 C.尊卑有秩 D.代远情疏 2.钱穆先生认为,春秋时期的战争“可说是一种艺术化的战争”,而战国时期则是“真赌生 命之剧烈战争也”。春秋时期,“礼”至少在形式上并没有被完全毁弃,尊礼轻诈,重信 慎杀。而战国时期的战争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其惨烈程度和战争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种变化表明了( ) A.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期遭到了进一步破坏 B.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C.战国时期儒家发展缓慢,法家崛起 D.贵族政治文化被精英政治文化取代 3.“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 材料描述的是唐代哪一机构的职责(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 4.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 使后无功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 5.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移风濯俗,结果激起了东方社会的反抗。这 就要求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为此, 刘邦( ) A.分封一批异姓王 B.采用郡国并行制 C.实行中外朝制 D.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6.南北朝时期,某官员负责管理骑兵,有人问他管多少马匹,他答道:“不知马,何由知数。” 又问他近来马死了多少,他答道:“未知生,焉知死。”对此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理解有 误的是( ) A.士族子弟不必凭借才能就能成为高官 B.九品中正制弊端显露 C.高门子弟熟知儒家经典 D.士族子弟不屑于处理实际事务 7.在唐代,进士的取录标准,不仅取决于应举人的试卷成绩,主考官还会考虑应举人平日的 文学名声。考生为了加深主考官对自己的印象,纷纷将自己的文章写成卷轴,献给当时的 达官贵人,请求他们为自己播扬美誉。对这种“行卷”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主考官了解考生 B.容易成为权贵把持科场的温床 B.犹有前代推荐制度的遗风 D.说明唐代科举考试舞弊现象突出 8.唐朝初年,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 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甚至于皇 帝想把女儿嫁给士族却遭到拒绝。这个案例说明了 ( ) A.皇权政治遭到冲击 B.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C.门阀政治影响深远 D.贵贱通婚尚难接受 9.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 是(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清代学者储大文说:“元代分省建制,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对元代 的行省制解读有误的是( ) A.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地理环境之险 B.打破了山川河流自然疆界 C.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D.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11.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 年),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在内政事务方面创立了“考成法”, 督促公务,考核办事人员。严格期限完成来往公文事务,每月考查,每年总结。凡有拖 延积压公文,违期不报结果者,都要论罪处之。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提高了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内阁成为法定一级行政机构 D.军政大权高度集中于内阁 12.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 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 15 年的斗争, 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说明( ) A.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 C.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 D.历朝历代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13.天命十一年(1626 年)八月努尔哈赤死。九月,作为四大贝勒之一的皇太极被议政诸贝 勒推为汗位继承人。由努尔哈赤时期一人南面独坐接受贝勒大臣的朝拜改变为四大贝勒 共同面南而坐。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 A.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 B.限制了君权 C.结束了皇帝的权威统治 D.使清朝皇权空前强化 14.《大清相国》一书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康熙朝大臣群相,下列有关此书主人公 陈廷敬的表述,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陈廷敬在军机处处理政务 B.陈廷敬在文渊阁以大学士身份当值 C.陈廷敬在朝中通过密折制向康熙上书 D.陈廷敬被任命为丞相统率六部 15.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说“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 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 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 A.英方发展海外贸易 B.民众尚未形成国家民族意识 C.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D.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16.《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 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 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为《资政新篇》( ) 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17.留学生秦力山“只身至天津,求见拳党大师兄”,使改扶清灭洋标帜为革命排满,结果, “拳党斥力山为二毛子,命牵之出”。义和团因反洋人、反洋教而旁及洋务派、改良派 和革命排满者,一概视为异类。对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义和团仇视一切外洋事务 B.反映出民族矛盾激化 C.义和团抵御外侮的愿望是同陈旧的天朝观念连在一起的 D.义和团有着强烈的理性的爱国情感 18.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 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 造货,夺我生产。”黄遵宪信中的“新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1921 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 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 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 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 ) 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 的支持 20.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革命口号中,最早明确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在一起 的是( ) A.“扶清灭洋” 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打倒列强,除军阀” 2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我党纲领如下:1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 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2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 的——消灭阶级;3 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对材料分析 有误的是( ) A.取于十月革命,却超越了中国革命 B.是一个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 C.否定了资本主义 D.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 22.1927 年春季,与武汉政府对峙的蒋介石和上海商业联合会中富有财力的江浙资产阶级结 成了一种政治经济的联盟。商业联合会代表团表示只要他和共产党决裂,就给予经济支 援。对该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反映出蒋介石得到了全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 B.揭示了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C.说明蒋介石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利益 D.江浙财团的支持是蒋介石叛变革命的主要原因 23.从下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抗战前期正面战场是抗击侵华日军的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正面战场一直是抗战的主战场 D.中共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24.1940 年 9 月 7 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铁路 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 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 A.国共两党争夺抗战的主导权 B.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 C.在正面战场开展全面游击战争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趋于一致 25.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 700 天》一书中这样描述:“1947 年……(强渡黄泛区以后)最 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 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 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 件( ) 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50 分) 26.(15 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 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 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 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 怒,以为拒捍(藐视)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 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 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请回答: (1)中国古代设置了哪些官职行使监察权,试举两例说明。(2 分)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 识,对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进行评价。(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宰相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2 分)宰相刘祎之被赐死说明了什么?(2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 权力关进牢笼”的?(3 分) 27.(20 分)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材料一 当时的人对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 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治外法权,在道光时 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至于协定关税, 他们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的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 执……总而言之,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 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 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 中思考,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 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 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 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蒋廷黻先生所说“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分别是什么? (3 分)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蒋廷黻先生这样说的原因。(4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中英两方面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6 分)并指 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中又昏昏睡去”分别是什么? (4 分) (3)请对材料三中该学者的观点进行评价。(3 分) 28.(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 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 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 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 年 6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 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 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 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 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 年) (1)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当时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4 分) (2)材料三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2 分)结合材料三有关内容加以说明理由。 (3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民主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简述中共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D 11 A 21 D 2 A 12 C 22 B 3 A 13 B 23 A 4 B 14 B 24 B 5 B 15 B 25 B 6 C 16 C 7 D 17 D 8 C 18 C 9 C 19 C 10 C 20 B 材料题: 26.(15 分) (1)秦代御史大夫;汉代御史大夫、刺史;宋代提点刑狱司等等。(任答 2 点给 2 分) 评价: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3 分)。 然而,监察官员只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3 分)。 (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不合程序。(2 分)宰相被赐死说明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下不可能形成对皇权的有效 制约。(2 分)(或答三省六部制度设置的目的是分化相权,强化皇权,而宰相刘祎之挑战 了皇权。) (3)措施: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3 分) 27. (20 分) (1)争所不当争:五口通商;(1 分) 放弃所不当放弃的:治外法权,协定关税(2 分) 原因:五口通商标志着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通商口岸以及附近地区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受到西方的影响。(任答一点给 2 分) 而治外法权和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和关税主权。(2 分) (2)失败原因: 政治:中国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 外殖民扩张;(2 分) 经济: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方式落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方 式先进;(2 分) 军事:中国武器装备落后,战斗力低,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2 分) 日本因炮声而震撼: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 分) 中国昏昏睡去:中国没有认真分析失败原因,仍然闭目塞听,妄自尊大,直到第二次鸦片战 争失败之后才开始了洋务运动。(2 分) (3)评价:费正清只是站在西方国家的立场上,把战争爆发的原因单单归罪于清政府;他 没有指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侵略 性的非正义战争。(任答一点给 3 分) 28(15 分) (1)不同:材料一认为中心城市的工人斗争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2 分),材 料二则认为农民运动才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2 分) (2)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 分) 理由: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仅靠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 (3 分) (3)中共二大制定了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现国共合作;开辟 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答工农武装割据);召开遵义会议,独 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则解决党内问题(任答三点给 6 分)。 (6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