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广东省联考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解析版)
广东省联考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考试范围:必修三 一、选择题 1.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这显露出 A. “尚同”的治世理想 B. 专制统治的特征 C. 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 D. 百家融合的趋势 【答案】A 【解析】为了避免出现“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墨子开出的治世良药叫“尚同”,其作法是,里之万民皆尚同于里长,去己不善言,学里长之善言;去己不善行,学里长之善行;里长之所是,必皆是之;里长之所非,必皆非之。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专制统治的特征,排除B项;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D两项。 2.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A. 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B. 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 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D. 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太学的设立是推崇儒学的结果,它扼制了各派思想自由竞争的局面,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故D符合题意;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肯定儒学,重用儒生,儒学正统地位由此确立,故A不符合题意;太学是儒学教育制度化和官方化的标志,属于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并非世俗学校,故B不符合题意;太学以儒学教育为主,并非是培养实用人才的近代学校,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国扶命。这表明 A. 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B.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C. 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D. “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可以知道,道教的改革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但不能说明儒道出现了融合,所以答案选C,排除A;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儒学正统地位的问题,所以排除B;修身齐家治国是儒家所奉行的理念,排除D。 4.下图是我国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杰作,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其作品的字体 A. 笔画圆匀,富于图案 B. 字体方正,规矩严整 C 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D. 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属于天下第一行书,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的特点,C项正确。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属于小篆的特点,排除A。字体方正,规矩严整属于楷书的特点,排除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是草书的特点,排除D。综上所述,故题正确答案为C 。 5.据《旧唐书》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这一历史现象 A. 表明唐代放松了思想控制 B. 为后代词曲产生奠定基础 C. 说明唐代以世俗文化为主 D. 反映了唐代开明的民族政策 【答案】B 【解析】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使词曲更加深入民间,为后代词曲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材料信息与思想控制并不相关,排除A项;“胡夷里巷之曲”是世俗文化,但无法体现成为主流,排除C项;唐朝虽有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但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D项。 6.王学(王即王阳明)在明中后期广泛传播,其中“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不仅给士大夫大开眼界,也受到庶民百姓的欢迎。这表明王学 A. 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B. 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 C. 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 D. 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可知,王阳明认为庶人百姓也都拥有良知良能,有利于庶人百姓意识的觉醒,故选择D选项;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维护了封建伦理纲常,故排除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自由思想,故排除B选项;程朱理学是明清的主流思想,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选项。 7.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 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 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答案】C 【解析】 “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大意是说先要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才能推行教化,移风易俗,说明顾炎武主张在改造社会风俗上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因此选C,ABD三项都与题干意思不符。 8.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曾宣布科举一律废八股,改试策论;1901年清廷又下诏,乡会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八股文的废除 A. 有利于读书人脱离思维固化 B. 直接导致新式学堂的普及 C. 使中国实现了教育的近代化 D. 标志着中国科举制的废除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股文文体有固定格式,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束缚读书人的思维,八股文的废除有利于读书人脱离思维固化,故A项正确。1904年癸卯学制颁行后才出现新式学堂,这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故BC项错误。中国科举制的废除是在1904年,故D项错误。 9.19世纪60—90年代,恭亲王奕䜣、曾国藩、李鸿章佐宗棠等新兴官僚,应用发展“经世致用”学说,开展了洋务运动。这里的“经世致用”学说在当时表现为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救亡图存,变法改制 D. 变革政体,收回利权 【答案】B 【解析】经世致用学说在洋务运动中表现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选B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19世纪40年代魏源的思想,排除A项;“救亡图存,变法改制”是维新变法的思想,排除C项;洋务运动并没有“变革政体”,排除D项。 10.新文化运动认为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强调的是( ) A. 推翻儒学传统地位 B. 批判封建礼教本质 C. 树立科学思维方法 D. 倡导西方普世价值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强调的是要敢于冲破迷信,树立科学思维方法,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改变旧的逻辑,不是旧文化传统,与推翻儒学和礼教等无关,AB两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提倡的是新逻辑、新方法,而不是西方的价值观,D项错误。 11.毛泽东曾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毛泽东意在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 A. 具有高度的国际普适性 B. 需以科学态度理解运用 C. 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D. 植根于中国的特殊国情 【答案】B 【解析】题干主旨马列主义能够在中国发挥作用,主要因为中国的需要、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被中国人民掌握,而这正是科学理解运用马列主义的结果,选项B正确;材料中认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才能发发挥作用,选项A排除;材料未指出马列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胜利,选项C排除;马列主义产生于欧洲,而非中国,选项D排除。 12.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弾,随即,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体现了 A. 中国时中苏关系恶化的应对 B. 中美关系缓和影响国防政策 C. 国内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 D. 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答案】D 【解析】我国成功试爆原子弹后立即承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体现了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故选D项;我国研发原子弹是出于国防的需要,并不为应对中苏交恶,排除A项;此时中美关系还未出现缓和,排除B项;当时我国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 13.苏格拉底通过与学生循循善诱的对话,使学生明白了在特定情况下,盗窃和欺骗手段也可能是善行。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 A. 善恶之间可以相互的转化 B. 教育能助推人们明白道理 C. 社会环境影响人们认知 D. 社会进步推动人们向善 【答案】B 【解析】化简本题读出大意,就是苏格拉底用“对话”使学生明白了一个具体的道理。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教育理念使然,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本题材料没有指出善恶“相互转化”,A项错误。材料中也没有提及“客观环境”对认知的影响,C项错误。苏格拉底没有让学生从“社会进步”中学习“善”,D项错误。 14.17世纪,欧洲贵族们形成了收藏古代雕像的嗜好,例如英国绅士到意大利旅游时逐渐带上了一种“发现”古代美术作品,并将它们运回国内以使自己的花园、居室四处生辉的期望。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欧洲的社会生活风尚发生了变化 B. 资产阶级新贵族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C 经济变革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 D. 欧洲上流社会对古典文化重新审视 【答案】D 【解析】根据“17世纪,欧洲贵族们形成了收藏古代雕像的嗜好,例如英国绅士到意大利旅游时逐渐带上了一种‘发现’古代美术作品”,通过“意大利”“古代美术作品”,结合所学,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17世纪启蒙运动开始,人文主义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故材料反映了欧洲上流社会对古典文化重新审视,D正确;AB反映的是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欧洲贵族们,不是民众,排除C。 15.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说:“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据此可知,阿伦·布洛克 A. 赞赏启蒙思想家抨击专制统治的腐朽 B. 认为批判的理性能够应用于所有领域 C. 指出英国启蒙运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D. 肯定启蒙思想家敢于挑战权威和政府 【答案】D 【解析】材料肯定启蒙思想家“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敢于挑战权威和政府,故D项正确;材料肯定启蒙思想家“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而非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材料只肯定启蒙思想家“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而非所有领域,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启蒙运动的积极作用,没有体现出其局限性,故C项错误。 16.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安排了人类与整个动物生活有关的证据,断定“如果有谁不愿意像野蛮人那样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支离破碎的,那他就不再能相信人类是一个单独的创造行为的成果”。达尔文旨在 A. 否定神创造世纪的理论 B. 论证自然选择法则的科学性 C. 强调生物界各物种的联系 D. 反映了生物学取得显著成就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不能再相信人类是一个单独的创造行为的成果”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否定了神创论,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然选择法则,故B项错误;达尔文的论断并非强调生物界各物种的联系,故C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也不能说明生物学取得显著成就,故D项错误。 17.质能公式是狭义相对论最著名的推论,它导致了原子弹的诞生。而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引力透镜和黑洞,也相继被引力观测所证实。这表明相对论 A. 受到核武器研发的影响 B. 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C. 开阔了人们认识的视野 D. 是唯一正确的科技理论 【答案】C 【解析】相对论突破了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观念,从根本上动摇了建立在旧观念基础上的牛顿引力理论,起到了开阔人们认识视野的作用,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核武器研发受到了相对论的影响而非相对论受到了核武器研发的影响,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相对论是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相对论并非唯一正确的科技理论,因为还有非常多的正确的科技理论,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8.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二战后的英国出现了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随后,在美国出现了‘垮掉的一代’文学。”这些文学流派 A. 重点批判工业化带来的危害 B. 反映青年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C. 均带有反社会反传统的色彩 D. 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的结果 【答案】C 【解析】“愤怒青年”“垮掉的一代”属于二战后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是反传统,反理性,故选C项;A、B是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D项与材料表述无关,排除。 19.观察下面绘画作品 这些作品体现的共同艺术风格是 A. 浪漫主义 B. 印象主义 C. 现代主义 D. 现实主义 【答案】D 【解析】三幅绘画作品分别是《石工》、《拾穗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都是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故选D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20.20世纪美国好莱坞电影开始在全球攻城略地。2018年上映的《头号玩家》除了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据此可知好莱坞电影 A. 科技主导电影事业发展走向 B. 有助于美国霸权地位确立 C. 运用科技手段渗透美国精神 D. 推动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 【答案】C 【解析】根据 “除了……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可知,好莱坞电影运用科技手段渗透美国精神,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强调科技“主导”,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好莱坞电影……美国文化精髓”并非分析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B项错误;材料重在分析美国电影的发展和特色,不是分析其影响,说好莱坞电影推动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不符合题意, 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程颢)生千四百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斯道觉斯民。 ——【宋】程颐《明道先生墓表》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土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三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材料中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颢思想的实质体系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一说材料中的哲学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此哲学观的根本性质是什么? (3)据材料三,归纳材料主张的思想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理学”的历史影响? 【答案】(1)①观点:人欲盛而天理亡,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理学思想继承孔孟思想。②实质体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的新儒学体系。 (2)①哲学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是天下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②根本性质:唯心主义观。 (3)①观点:通过接触事物,在体会知识的基础上体验“理”。②影响:理学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对后世科举考试影响甚大。 【解析】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理学形成特点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唯心主义角度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封建等级制度辩护角度回答。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而否定了统治西方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 布鲁诺(1548-1600),意大利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继承并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先驱。可以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徐光启(1562-1633),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负责的修历工作乃是“熔西人之精算,入大统之型模;正朔闰月,从中不从西;定气整度,从西不从中。” ——据曹顺仙《世界文明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原因或影响”,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 论题: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在西方有其社会和历史的渊源。 阐述:西方古代科学遗产为其提供了学术基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自然科学的兴盛创造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即文艺复兴使西方社会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变革,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诞生,宗教改革打破教会的精神独裁,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勇于探索的科学家辈出。成果累累,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答案示例二: 论题: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推动了西方文明结构与走向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阐述: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基础;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哲学的变革与发展,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对资本主义社会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此人类的思维更加科学化,文明发展呈现加速度;西学东传,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发展。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均对西方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原因或影响”拟定具体论题进行阐述,因此可以确定“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在西方有其社会和历史的渊源”的论题,然后从西方古代科学传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方面来论述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背景;也可以拟定“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的论题,然后联系所学,从对启蒙运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文化,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来阐述。本题的解答首先要明确写出论题,阐述过程必须有史实依据。 23.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共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种为宗教宣传品,占总数的69%。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1%。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来到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馆,一批先前己经入教、粗通医学的人,如梁发、梁柱臣、卢挺善、周励堂等人供职其中。同年,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办起学校和医所。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校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三 下表为近代中国留学俄(苏)情况统计表。 时间 在俄(苏)人数 学习内容 1896年 4 俄语 1899~1911年 28 俄语、矿业、商业 1921~1927年 约1400 马列主义基础、俄国革命理论与实践、联共(布)党史、国际工运史、武器性能、战略战术 1927~1930年 约1100 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西方革命史、唯物史观 ——根据张泽宇《留学与革命》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的主要途径。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7年后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其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1)途径:出版书籍;设立医院;传播宗教;开设学校。 (2)社会现象: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时尚崇洋媚外(趋洋附西)。主要原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及社会思想、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文明;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特点:重视俄国革命经验和理论(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斗争为主)。积极影响:提高党的理论素养(提高党员素质)。消极影响:照搬苏俄革命模式,犯了教条主义(“左”倾)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一定损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解析】 (1)途径:根据“传教士在广州共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种为宗教宣传品”“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办起学校和医所”,得出他们通过出书、办报、办医院、建学校、建教堂传教等方式,使西学在中国传播。 (2)社会现象:根据“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得出受西方影响,社会时尚崇洋媚外。主要原因:可从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和思想的影响、先进的中国人倡导、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因素分析总结。 (3)特点:从材料信息看出,1927年后中国留学俄(苏)学生要以学习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西方革命史、唯物史观为主要内容,说明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重视俄国革命经验和理论。其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结合史实分别概述,积极影响可从提高党的理论素养回答,消极影响可从照搬苏俄革命模式,犯了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一定损失总结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