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8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作业(天津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8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作业(天津专用)

专题提升训练8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专题提升训练第16页  ‎ 一、选择题 ‎1.(2019广东佛山二模)道光帝询问参与《南京条约》谈判的耆英:“逆夷接仗之际,所带夷兵,何以能使有进无退?”耆英答曰:“武官四十以内不娶妻室,兵丁亦然,是以无所顾瞻,临敌争先。”这反映了(  )‎ A.道光帝认识到英国国力强盛 ‎ B.清朝官员囿于“天朝上国”观念 C.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 D.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军事力量强盛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武官四十以内不娶妻室,兵丁亦然,是以无所顾瞻,临敌争先”,可知耆英没有从主观方面分析原因,仍然以“天朝上国”的心态自居,故选B项;根据材料“道光帝询问参与《南京条约》谈判的耆英”,可知道光帝对英国国情不了解,排除A项;材料“逆夷接仗之际,所带夷兵,何以能使有进无退”没有提到主权的丧失,排除C项;材料“武官四十以内不娶妻室,兵丁亦然,是以无所顾瞻,临敌争先”与西方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 ‎2.(2019四川百校4月联考)林则徐在查禁鸦片过程中,主持翻译国际法的工作,因其被撤职而中止。1864年总理衙门指示从船钞中支银500两,刊印《万国公法》译本。这一变化说明清政府(  )‎ A.彻底放弃传统外交观念    B.支持地方开办洋务运动 C.认同早期维新思想 D.调整了与西方交往策略 答案:D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再次战败,逐渐认识到西方的强大和国际交往规则的重要性,逐渐重视对西方事务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国家权益,“总理衙门指示从船钞中支银500两,刊印《万国公法》”表明清政府调整了与西方交往的策略,故选D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并未彻底放弃传统外交观念,排除A项;改变了对待西方的策略并不能说明就是支持洋务运动,故B项错误;材料与早期维新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 ‎3.(2019湖南长沙三模)从1896年开始,日本在中国的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反映出(  )‎ A.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 B.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 C.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 D.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 答案:C 解析: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中并没有“建立专管租界”的内容,故A项错误;日本在中国的杭州、苏州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并不能说明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故B项错误;建立租界的特权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已经存在,日本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故C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排除。‎ ‎4.(2019陕西宝鸡三模)清末新政时期,四川等省下令废止民间自制的婚帖,要求购买官方统一的婚书,并用白话文广为宣传,紧急印制5万份,要求各地三个月内售完。这一政策的出台(  )‎ A.得益于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是为了解决日趋紧张的财政危机 C.实现了婚姻制度的现代化 D.开始了向近代化探索的新模式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三个月内售完”来看,这一措施以敛财为主要目的,一定程度上会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困难,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与清末新政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单从官方统一印制婚书,不足以说明这一政策的出台实现了整个婚姻制度的现代化,故C项错误;政府制定统一的婚书并强制购买,体现不出向近代化探索的新模式,故D项错误。‎ ‎5.(2019山东青岛调研)“辛亥革命使无所不包的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后,不但没有产生出一个现代型国家,而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扶植代理人 ‎ B.社会结构未分化组合 C.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 ‎ D.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答案:D 解析:“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是帝国主义国家扶植的直接结果,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可知社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包含着思想统治的危机,故C项错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上小农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故D项正确。‎ ‎6.(2019广西南宁模拟)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特辟《国内劳动状况》专栏,先后报道了北京男女佣工、河南修武煤矿工人、唐山煤厂工人、山东东平县佃户等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该报道表明(  )‎ A.民族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加强 B.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深远 C.知识分子始终关注民众权利 D.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答案:D 解析:五四运动前夕新闻报道关注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说明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且影响日益增强,人们逐渐关注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故D项正确。材料中讲述的是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关注了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并未提到民族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相关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了《每周评论》关注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与实业救国思潮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报道了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但并未体现始终关注,故C项错误。‎ ‎7.1926年1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明确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使正在挺进的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发展到工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农村要进行土地革命,城市要准备没收外国在华大企业,并将铁路、交通等收归国有。这一指示(  )‎ A.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埋下隐患 B.推动了国民革命向农村发展 C.使中国革命重心发生了转移 D.直接导致了国民革命失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的错误指导。共产国际指示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与国民党合作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相矛盾,为国共两党合作埋下隐患,故A项正确;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无产阶级革命,且指导革命在城市和农村推行不同举措,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革命重心依旧在城市,故C项错误;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直接导致国民革命失败,故D项错误。‎ ‎8.(2019湖北4月调研)毛泽东在1926年9月提出,不是土豪劣绅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的革命只有这种形式,没有第二种形式。”毛泽东的观点(  )‎ A.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与中共中央对革命形势的判断一致 C.强调了农民在革命运动中的地位 D.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教训的反思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中国的革命只有这种形式”,可知毛泽东强调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于1927年,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当时中共中央对革命形势的判断仍是城市中心论,故排除B项。国民革命运动于1927年失败,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9.(2019河南4月适应性考试)抗战爆发以后,面对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在残酷艰难的苦痛中,反而使中国人“深深地感觉祖国的可宝贵,也都能深深地感觉到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是每一个中国人所不得不负起的重要责任”。这反映出(  )‎ A.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觉达到新高度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起来 C.中国抗战的持久性和艰苦性 D.争取民主自由运动推进抗战胜利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也都能深深地感觉到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是每一个中国人所不得不负起的重要责任”,可知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觉达到新高度,故选A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但材料不能体现这一内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抵抗精神,而不是抗战的持久性和艰苦性,排除C项;材料强调了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与个人息息相关,而不是争取民主自由运动,排除D项。‎ ‎10.1941年5月11日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辖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辖区行政之管理。”这一规定(  )‎ A.体现国共合作的诚意 B.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 C.违背了民主革命纲领 D.保证了抗日战争胜利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按照“三三制”原则来进行政权建设,这体现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服从于抗日大局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故B项正确。题干中不仅强调国共两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强调全民族抗战的统一战线,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规定是为了反帝的需要,符合民主革命的纲领,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规定有利于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 ‎11.(2019湖南六校4月联考)随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不断扩大,国内阶级矛盾的上升和解放区群众运动的发展,中共中央1946年5月4日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通称“五四指示”),该“五四指示”可能明确的是(  )‎ A.“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B.支持农民的土地要求,彻底废除土地私有制 C.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反奸清算斗争获得土地 D.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答案:C 解析:A项属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故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还存在大量土地私有的现象,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随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不断扩大,国内阶级矛盾的上升和解放区群众运动的发展”“1946年”,可得出这一时期发布相关的批示是为了发动群众,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反奸清算斗争获得土地,故C项正确;D项实施于土地革命时期,排除。‎ ‎12.(2019天津文综,10)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材料“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可以看出这是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土地改革已经在一些地方完成,但是并未在全国完成,故B项正确。中共七大是在抗战时期召开的,此时并未进行土地改革,也不可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故A项错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召开的,此时土地改革已经结束,故C项错误;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开的,此时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四川成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战以前,“以主张仿效西洋文明者为新,而以主张固守中国习惯者为旧”,之后一变而为“以主张创造未来文明者为新,而以主张维持现代文明者为旧”。到1919年底,谈论、使用“新文化运动”一词才成为一种时髦。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以及“恋爱自由”的口号,都开始普遍出现于社会。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逐渐进入了“主义时代”。1920年,‎ 毛泽东明确提出改造中国需要有一种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新文化运动究竟是一个西潮冲击下的反应,还是一个更多带有自我意识的“觉醒”?如果从戊戌维新起中国人就在寻求根本性的改变,则那一系列阶段性转变,应是对何为文化之“根本”的认识在步步深入,最终形成一种整体文化的认知。‎ ‎——据罗志田《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 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等整理 材料二 自从五四运动发生以来,一年一度的五四纪念就形成了。1930年,国民党一方面认为五四运动是“本党数年来植于社会中革命思想所促成的救国救民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认为五四运动使多数青年“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要求学生“专心求学,努力教育建设”。而共产党人以继承五四传统、五四精神为己任,指出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开辟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新方向。与此同时,胡适一再将“五四运动”阐释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他的阐释影响了其他自由主义者和后来的研究者,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不同的话语系统。‎ ‎——摘编自《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新进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关于五四运动的不同观点,并分别指出其立场。‎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阐释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参考答案:(1)新进展: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主张得以流行与普及;新文化的内涵发生变化(不再视新文化等同于西方文化),致力于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分化,从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主到多元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文化的整体转型加快。原因: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和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崛起;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民族危机的严重;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国人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持续探索。‎ ‎(2)国民党的观点:既抽象肯定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又具体否定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和新文化运动的批判精神(回答“五四运动是国民党促成的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学生参加政治运动不利于教育发展”亦可)。立场:独裁专政的立场。‎ 中国共产党的观点: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立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胡适观点: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立场:自由主义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3)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放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考察;全面、多角度;比较的方法;联系的方法;揭示因果关系;阶级分析法。‎ ‎14.(2019江苏海门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二 到抗战结束时,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起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在政治上、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南京。‎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 ‎(2)根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 ‎(3)根据材料三,概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政治角度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1)事件:国民革命。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理解: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人民军队的增加;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主战场。成果:百团大战。‎ ‎(3)原因: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士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