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第6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6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学案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 通史体系建构 ‎ 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完成统一(1912-1928年)主要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临时政府创建、北洋政府改革、国民大革命)、经济工业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短暂春天)、思想科学化和理性化(新文化运动)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政治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加强了民主制度建设,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迅速发展。‎ 经济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尤其是在一战期间(被称为“短暂的春天”)。‎ 思想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深入人心;激进民主派高扬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大旗,在社会上推动了思想解放。1924年,孙中山更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 社会生活上,民国时期的物质生活、交通通信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真题典例 深挖考情晰方向 ‎1.(2019·全国卷Ⅰ)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15-1918年”到“1919-1922年”,“民主”“革命”,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由提倡民主科学到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十月革命,符合材料中“民主”与“革命”变化情况,故选A项。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1924-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错误;当时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部分知识分子否定,C项错误;当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未发生改变,D项错误。‎ ‎2.(2019·全国卷Ⅱ)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的群众运动,反映了当时各界群众的爱国热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对社会改造道路的认识,且“趋于一致”的说法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群众运动和爱国热情,并未涉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D项错误。‎ ‎3.(2019·全国卷Ⅲ)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可知,陈独秀反对中国的封建道德,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并不是说国家至上,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陈独秀肯定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C项错误;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广泛传播,与题干时间1916年不符,D项错误。‎ ‎4.(2018·全国卷Ⅰ)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论。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有人反对……有人主张……”说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 ‎5.(2018·全国卷Ⅱ)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孙中山认为法、美革命实践“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即“组织之方法”。结合所学可知,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孙中山强调的便是学习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方式,故C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不会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排除A、B两项;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组织方法,而非斗争目标,故排除D项。‎ ‎6.(2018·全国卷Ⅲ)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一些人认为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根据材料时间“192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增强,材料即反映了这一点,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7.(2017·全国卷Ⅱ)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艾罗补脑汁”广告号召“思想日新”“谋卫生”“图一国之进步”等,反映出当时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改良社会风俗,C项错误;材料所述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广告已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排除D项。‎ ‎8.(2015·全国卷Ⅰ)《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答案 D 解析 太平天国时期,除太平天国政权控制区域外,并不存在中央政府对地方失控的现象,而且直隶、云南、四川也不是太平天国政权控制的范围,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时期不存在地方互相争斗,B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只存在南北对抗,不存在地方政权之间相互争斗,C项错误;材料“南北相攻,皖直交斗”反映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之间的割据混战,故选D项。‎ 回归基础 主干知识再回顾 ‎1.辛亥革命 ‎(1)过程:1911年10月10日,发起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意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1)袁世凯“善后大借款”和宋教仁遇刺后,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2)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并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引发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和护国运动。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状态。‎ ‎(3)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孙中山又发起反对段祺瑞专权的护法运动,但最终失败。‎ ‎3.五四运动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3)意义: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4.中国共产党成立 ‎(1)背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运动的发展、共产国际的帮助、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2)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3)影响: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5.国共合作 ‎(1)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意义:国共两党第一次实现了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6.北伐战争 ‎(1)进程: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发动以消灭北洋军阀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发展到高潮。‎ ‎(2)失败: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最终破裂,大革命失败。‎ ‎(3)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 ‎7.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2)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3)国民政府派系混杂,军官拥兵自重的局面长期存在。‎ ‎1.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背景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②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表现 ‎①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②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3)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4)结果: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2.社会生活的变迁 ‎(1)辛亥革命时期:“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的革命色彩。‎ ‎(2)民国时期 ‎①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②民国政府颁布法令,革除结辫陋习。‎ ‎③大城市中婚丧仪式变得简约文明。‎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上冲破封建思想牢笼。‎ ‎(2)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3)袁世凯倒行逆施,尊孔复古。‎ ‎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前期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后期内容:传播马克思主义。‎ ‎5.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胡适等。‎ ‎6.意义 ‎(1)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2)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3)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5)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7.局限性(前期)‎ ‎(1)新文化运动局限于知识界,没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不能给中国人民指明正确的出路。‎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开始传播: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进一步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的帮助。‎ ‎(2)国内:孙中山等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相继失败;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内容 ‎(1)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3.评价 ‎(1)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2)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3)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四、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了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要点深化 潜心研磨思关键 ‎1.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1)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革命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主权在民”思想彻底否定了“君权神授”思想,促进了法制现代化。‎ ‎(2)经济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辛亥革命一结束,中国就出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高潮。‎ ‎(3)思想上: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整个民族的觉醒。‎ ‎(4)生活习俗上:人们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语言习俗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5)国际上,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2.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精英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 ‎3.民国前期中国近代经济法制体系的初步建立 ‎(1)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实业,开始着手经济法制的建设。‎ ‎(2)北洋政府成立后,经济法制体系的建设得到继续。袁世凯当政时期,尽管在政治上倒行逆施,但是在推动民族经济发展方面还是推行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顺应工商界的要求,制订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据不完全统计,北洋政府颁布的主要经济法规有76项之多,内容涉及工商矿业、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银行金融、权度、税则、经济社团等方面。如著名的《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矿业条例》《森林法》等。这些法规体系颁布后成为北洋政府时期经济法制体系的基本框架,虽然未必各项法规条例都得到完全遵照执行,但是毕竟使工商实业的发展有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 ‎(3)总体而言,民国成立后的经济法制体系建设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在法制管理下的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也较多地考虑和保护了资本所有者及从业者的利益诉求。对于当时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些法规条例有些还为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修订沿用。‎ ‎4.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不利因素 ‎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自身力量薄弱。‎ ‎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发展艰难。‎ ‎(2)推动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受时代潮流的冲击,为巩固统治的需要,当政者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家实业救国的思想和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5.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比较 ‎6.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 ‎7.多角度认识三民主义 ‎(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清朝统治。‎ ‎(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8.国民大革命中的马克思主义与三民主义 ‎(1)两大思潮并存: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同时成为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这是由当时中国国情和国共两党历史使命共同决定的。‎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必然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而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自然成为民主革命的主要承担者。‎ ‎②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继续肩负着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 ‎③俄国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送到中国,五四运动使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明中国革命道路增加了新的选项。‎ ‎④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共同领导前所未有的国民大革命。‎ ‎(2)新三民主义为主导 ‎①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也代表工人、农民阶级的利益,它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各阶层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旗帜。‎ ‎②国民党的力量和影响力比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大。‎ 通史视角 纵横贯通明逻辑 全面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 ‎1.北洋军阀统治的概况 ‎(1)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主要事例有:控制内阁,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解散议会和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复辟帝制,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与俄国签订《中俄声明》,导致外蒙古实际上成为俄国的殖民地。‎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发动一系列革命运动。主要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3)帝国主义趁中国政权交替之际,大肆侵略中国,主要有俄国对外蒙古的侵略、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日本侵占山东并欲独霸中国。‎ ‎(4)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派,交替控制中央政权,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5)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如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以及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发动的新文化运动等。‎ ‎(6)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通过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北洋军阀活跃于历史舞台的三大因素 ‎(1)根本因素: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国内因素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②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袁世凯及时抓住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3)国际因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政策发生了改变,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世凯以有力支持。于是袁世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并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 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年)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进步力量孕育发展的时期。‎ ‎(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革命转型奠定了基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经济上:北洋军阀政府奖励实业,列强放松侵略等,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 ‎(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高效预测演练 考向 新文化运动 ‎(2019·湖南衡阳二模)晚清时期,“个人主义”一词随西学东渐的浪潮而入中国,时人“多引以为诟”。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见(现)”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导致个人主义思潮泛滥 B.启迪了中国民众的觉悟 C.促使启蒙思想在华兴起 D.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巩固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个人主义”在传入时期被诟病到大行其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使“个人主义”受到欢迎,排除A项;启蒙思想在华兴起是在戊戌变法时期,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时正处于北洋军阀时期,明为民主,实为专制,排除D项。‎ 考向 五四运动 ‎(2019·山西三模)1920年,孙中山说:自北京大学学生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社会遂蒙极大之影响。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无可疑也。这表明(  )‎ A.孙中山决计要进行思想领域的革命 B.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主力军作用 C.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D.孙中山已认识到改组国民党的必要性 答案 C 解析 孙中山此段话讲的是五四运动。材料“社会遂蒙极大之影响”“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等,表明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故C项正确。孙中山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但并没有要进行思想领域的革命,A项错误;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是主力军,B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考向 中共早期建设 ‎(2019·河南新乡三模)中共二大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少数绝对服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这说明中共(  )‎ A.实现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 B.高度重视党内组织建设 C.避免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开始受到国际因素影响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少数绝对服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等内容是组织建设的表现,故选B项。“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不能体现其自己的思想和能力,不算成熟,排除A项;“右倾机会主义”‎ 在大革命中正是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产生的,排除C项;中共二大不是“开始”,中共就是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诞生的,排除D项。‎ 考向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019·湖北八市联考)下图为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海关两)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一战”后中国对西方工业品依赖加剧 B.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C.“一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双重作用 D.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列强的商品撤出中国市场,中国本土工业开辟广阔的生存空间成为可能,但从材料看,一战期间中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进口也较为困难,实际上又制约了本土工业的扩张,故C项正确。“一战”后中国机械净进口值快速上升,这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将会减少中国对西方普通工业产品的依赖,A项说法错误,故排除;中国半殖民化指中国在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列强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而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整体上呈上涨趋势,意味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B项错误;由材料1912-1914年中国的机械净进口值呈上升趋势可知,辛亥革命后新政权的建立刺激了工业投资的热潮,D项错误。‎ 通史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河南六市二模)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而备受国人推崇。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 B.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以适应时代 C.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 D.国人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普遍认同 答案 B 解析 A项是对材料现象的概括,无法体现其“反映”的根本原因,故排除;材料中在晚清以前郑成功形象有褒有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郑成功形象以正面示国人,且备受推崇,结合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深重而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统治摇摇欲坠可知,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儒家思想式微,C项错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1905年时是一种狭隘的大汉族主义,且没有被普遍认同,D项错误。‎ ‎2.(2019·河北唐山二模)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民主政治在中国得到基本确立 B.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 C.共和政体成为世界政治的主流 D.专制制度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众认识到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故选B项。材料并未涉及政治制度确立以及在世界的地位,排除A、C两项;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排除D项。‎ ‎3.(2019·河南郑州检测)如图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徽,又称“嘉禾国徽”,由鲁迅等人设计。图案参考了近代西方纹章的布局,采用了中国古代礼服的十二种吉祥纹章的图样,据材料判断国徽的设计(  )‎ A.主要体现儒学与封建帝制等元素 B.促进了民主共和制在中国的实现 C.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 D.引发了先进分子的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嘉禾国徽”的设计形式上采用了西方纹章的布局,内容上采用了中国古代礼服的纹章图样,体现了中西合璧,带有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故选C项。“嘉禾国徽”图案虽采用了中国古代礼服的十二种吉祥纹章的图样,但并不全是儒学与封建帝制等元素,A项错误;“嘉禾国徽”虽是民国的象征,但并没有力量促进民主共和在中国实现,也没有力量引发先进分子的思想解放运动,B、D两项错误。‎ ‎4.(2019·云南昆明诊断)俗称“袁大头”的一元银币由中央银行根据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国币条例》统一发行。新币发行后,很快风行全国,“袁大头”逐渐成为市场流通的主币。此举(  )‎ A.统一了全国流通的货币 B.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C.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导致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袁大头”“北京国民政府”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近代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春天”,故选C项。根据材料“逐渐成为市场流通的主币”可知,当时的国家内有多种货币,“袁大头”并未统一全国货币,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开启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经济统制政策,导致官僚资本不断膨胀,排除D项。‎ ‎5.(2019·山东日照二模)20世纪初,国货运动兴起。翻开1915年的报纸,到处可见宣传国货的广告:“中国人应用中国货”“提倡国货,立在一条战线上”“欲图挽救,提倡国货”。《国货月刊》杂志还受到政府的立案保护。这表明(  )‎ A.民族危机促使国民意识觉醒 B.近代中国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C.实业救国思潮成为社会主流 D.国民革命运动形势空前高涨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结合材料宣传标语可知,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经济建设成效,排除B项;材料侧重于国货运动,未提及实业救国,排除C项;国民革命运动是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6.(2019·河南洛阳一检)‎ 民国初年,教育部下令将各地孔庙学田归公,有人悲愤地质问“不谓今之毁孔者,……或罢其祀,或欲废其经,或欲拆其庙,或欲夺其产……是而可忍孰不可忍”,呼吁政府收回成命。这说明当时(  )‎ A.重建人们价值观的迫切性 B.孔教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 C.无政府主义思想日益盛行 D.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面性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不谓今之毁孔者,……或罢其祀,或欲废其经,或欲拆其庙,或欲夺其产……是而可忍孰不可忍”可知,人们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急需重塑人们的价值观,故选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材料强调民众对孔学的态度而非无政府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 ‎7.(2019·山东泰安二检)20世纪初,章太炎、刘师培等学者严厉谴责当时“醉心于欧化”的风气,力图在古籍中挖掘出民主乃至社会主义的内容,掀起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思潮。该思潮(  )‎ A.是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B.本质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 C.阻碍了新文化运动发展 D.体现挽救民族危机的意图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我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在此背景下,章太炎、刘师培等学者主张“研究国学,保存国粹”,力图在古籍中挖掘出民主乃至社会主义的内容,用先进的思想唤醒国民,挽救国家,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思潮力图在古籍中挖掘出民主乃至社会主义的内容,不是尊孔复古,也不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排除A、B两项;该思潮纠正了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偏颇,C项错误。‎ ‎8.(2019·河北唐山三模)李大钊将十月革命理解为“庶民的胜利”,并呼吁中国的青年“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李大钊意在说明(  )‎ A.中国革命需要民众的支持 B.农业落后急需青年去发展 C.应该效仿苏俄的革命道路 D.青年代表中国革命的未来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庶民的胜利”“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意在倡导中国青年深入农村,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唤醒民众觉悟,让民众参与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故选A项。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中国效仿苏俄的革命道路是在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排除C项。‎ ‎9.(2019·中原名校联考)1920年初,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开始深入京郊的农村、工厂,向农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尝试建立工会。这一现象(  )‎ A.由俄国十月革命导致 B.开启青年学生参政先河 C.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 D.暴露北洋政府黑暗统治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符合材料,故选C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不单是十月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五四运动就是青年学生参政的表现,排除B项;材料与北洋政府黑暗统治关系不大,排除D项。‎ ‎10.(2019·江苏南京、盐城三调)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指出:“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很深,家乡观念也很深,用这两种观念和家族宗族团体来联合成国族团体,比较外国用个人为单位,更为实在和容易联络。救中国危亡的根本方法,在自己先有团体,用三四百个宗族的团体来顾国家,便有办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借传统观念实现民族主义 B.民族主义观念呈倒退现象 C.主张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强化家族和宗族传统观念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用这两种观念和家族宗族团体来联合成国族团体,比较外国用个人为单位,更为实在和容易联络”可知,孙中山主张借传统观念来实现民族主义,故选A项。材料中的民族主义观念是与国情相结合的,不是倒退,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主张,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孙中山借助传统观念来实现民族主义,不是强化家族和宗族传统观念,排除D项。‎ ‎11.(2019·江西新余二模)据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关于绅士阶层的集体记忆如天渊之别,如下表所示 时代 戊戌时期 大革命时期 评价 绅士为人民之代表 绅士为全民之公敌 地位 绅士为救亡图存之中坚 绅士为列强、军阀之基础 作用 绅士为社会进步之动力 绅士为革命之保障 目标 兴绅权以兴民权 打倒绅权以实现民权 关于绅士的“历史记忆”形成如此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中国社会舆论主导力量的转变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在进行社会舆论宣传时联合绅士阶层;大革命时期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进行社会舆论宣传时绅士阶层成为革命的对象,所以中国社会舆论主导力量的转变成为对绅士阶层的“历史记忆”形成了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民族资本主义在戊戌变法时期就已经获得发展,故不是变化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1912年,B项错误;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与对绅士阶层的历史记忆形成了巨大反差无关,C项错误。‎ ‎12.(2019·宁夏银川一中二模)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  )‎ A.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 B.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D.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 答案 D 解析 材料“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表明,毛泽东对传统的革命理论进行了补充,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故选D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的重心是工人运动,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还未提出,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与“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时空上不符合,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9·湖南岳阳一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头巾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至爱,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尤其是以某一名士所戴头巾命名者,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宋代理学创立人程颢曾戴此巾,故名。……宋代士大夫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浓郁的文化意识带进服饰天地,如林景熙诗曰:“爆竹声残事事新,独怜临镜尚儒巾”。在《历代名臣像》中抗金英雄岳飞就是头束幅巾、身着圆领斓衫的儒将形象。因此所谓“儒将”和“儒帅”,便成为宋人品藻军事将帅的一种审美风范。‎ ‎——摘自竺小恩《论宋代服饰文化 的儒雅化趋向》‎ 材料二 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民国服饰习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服饰文化出现儒雅化趋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民国初服饰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服饰文化变迁的认识。‎ 答案 (1)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实行文人治国、重文轻武的国策;儒学的复兴,理学的形成;实行科举制,书院的兴盛,教育的普及。‎ ‎(2)特点:服饰变化与政治、经济发展联系紧密;服饰多元化、自由化;中西融合,传统与前卫、时髦并存;涉及社会各阶层。‎ 积极影响: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冲击了等级秩序,改变了旧的社会习俗,促使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利于西方平等、民主、自由等思想的传播;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认识:服饰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存在的反映;服饰文化的变迁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表现;服饰文化的变迁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时代的创新。‎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 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浓郁的文化意识带进服饰天地”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特别是文人治国,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加之理学形成,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书院盛行,教育普及,由此造成了宋代服饰文化出现儒雅化趋向。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并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初服饰变迁的特点是服饰变化与政治、经济发展联系紧密;服饰多元化、自由化;并且体现了中西融合,传统与前卫、时髦并存,涉及社会各个阶层。第二小问,在于推动社会风气变动和近代化,冲击等级制度,促使思想观念变化,有利于西方民主、平等思想传播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3)问,根据材料可知,服饰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存在的反映;服饰文化的变迁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表现。‎ ‎14.(2019·西南名校联盟4月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敬告青年》。这篇文章以进化论的观点,论证“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陈独秀寄希望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提出青年应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敬告青年》一文是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在“五四”运动和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均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罗祥凤《陈独秀在 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阐述你对《敬告青年》一文的感想。(要求:围绕材料中的内容展开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感想:《敬告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阐述: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1915年的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之下,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同年,袁世凯称帝,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使得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反思辛亥革命,这促成了新文化运动的爆发。‎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惊醒了当时的中国青年。文章体现了作者寄望于青年又要改造青年国民性的深刻认识,表达了他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愿望。《敬告青年》的发表,促进了近代中国青年的觉醒,对五四运动的爆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使命。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使命,才会主动地在自己的人生中,用学习来充实自己,用工作来证实自己,用奉献来诠释自己。‎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解答时首先读取材料,明确一个观点,从材料“《敬告青年》一文是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在‘五四’运动和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均有重要的影响。”确定观点即《敬告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然后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做到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