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高二第一次月考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Ι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第Ι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深受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家学派思想影响(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这段言论的实质是( )‎ A. 宣扬君权神授 B. 批判无道君主 C. 主张克己复礼 D. 提倡君臣平等 ‎3.西汉宣帝年间曾发生一次日食,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4. 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儒学成为五经博士研究与教授的经学。在长安的太学里,五经博士对学生的教育,把“通经”(精通五经及其标准注释)作为进入官场的途径。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①汉代儒学以经学为特征 ②关注社会现实为治学的基本思想 ‎③儒家学术体系日臻完善 ④儒学成为政治色彩浓厚的正统学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阳明( )‎ A. 反对穷理格物 B. 教人明辨善恶 C. 主张静心无为 D. 阐发禅宗学说 ‎6.‎ ‎ 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其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学派”、“新建设之道学”是指( )‎ A. 道家学派 B. 道教 C. 理学 D. 佛教禅宗 ‎7.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 A. 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8.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 A. 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 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C. 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D. 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 ‎9.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 A.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10. 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 ‎②矛头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 ‎③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 ‎④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对这一言论,符合这一言论的观点是( )‎ A. “人生而平等” B. “美德即知识”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与上帝直接对话”‎ ‎12.‎ ‎ “随着战争的结束和雅典唯一可以运用自己的威信来调节贵族和民众之间的伯里克利的去世,国内的矛盾逐渐开始变得无法控制,苏格拉底和普罗塔哥拉的冲突,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爆发的”这样的社会境况指的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达到空前繁荣 B. 人民的道德价值观重新建立 C. 片面追求功利导致道德沦丧 D. 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 ‎13.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 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 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14. 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 )‎ A. 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本框架 B. 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 C. 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 D. 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 ‎15.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导致“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 B.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 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 D. 人们追求世俗生活的享乐 ‎16. 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 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 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 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17. 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文艺作品大都描绘了修士和修女们在野宴中纵情声色的情景。这些作品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 A. 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黑暗 B. 宣扬了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 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 成为革新文艺创作的主流 ‎18. 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B. 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C. 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D. 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19.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 A. 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20. 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 2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成果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B.闭关锁国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自然经济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22.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B. 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 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以形写神 D. 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23.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  )‎ 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24.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 )‎ A.赞美古代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25.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 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 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的进步之处和其产生的社会背景。(4分)‎ ‎(3) 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2分)‎ ‎ ‎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 材料1: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2: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3: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1中的“个人主义”指的是什么思想?据材料1,概括解决“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4分)‎ ‎(2)根据材料2,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6分)‎ ‎(3)根据材料3,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3分)‎ ‎ ‎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 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与发现,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材料二 中外重大发明所占比重的发展趋势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的两个显著变化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年后中西重大发明所占比重出现巨大反差的原因。(6分)‎ ‎29.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8分)‎ ‎(2)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3分) 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 ‎1-5BBCDA 6-10CCBAC 11-15CCDBB 16-20DBDCA 21-25DBDBB ‎26、(1) 进步之处: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6分) (2)进步之处: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2分) 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2分) (3认识:儒家思想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思想文化反映现实社会存在.(2分)‎ ‎27、(1)个人主义就是人文主义。重要意义:冲破神学传统的束缚,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开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进程。(4分) (2)“印记”——其主张明显带有一种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深化”——主张由各国政府管理教会,要求实现民主自由。意义:弘扬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6分) (3)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 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和建立社会契约。(3分)‎ ‎28.(1) 特点:公元1世纪到明朝前期,中国科技发明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明朝中期以后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6分)‎ ‎(2)明朝中期以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专制皇权钳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理性主义的确立促进了科技的迅猛发展。(6分)‎ ‎29.(1) 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8分)‎ ‎(2)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5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