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陈国兵命题时间:2017-9-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2分,计80分)‎ ‎1. 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是孔子仍然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 因材施教的原则 B. 有教无类的思想 C. 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 循循善诱的说教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说明孔子不在意弟子的出身,因此体现出的是一种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A.因材施教的原则和D.循循善诱的说教材料中体现不出来;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这一说法错误,故选B项 考点:孔子的教育思想 点评: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较有代表性的有:①教育原则:有教无类;②教育方法:因材施教;③学习态度:实事求是;④学习方法:反复温习; 学思结合; 坚持真理;等等 ‎2. 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其台词的是 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韩非为法家的代表,A体现的是墨家“兼爱”主张,B体现的是儒家“仁爱”主张,C体现的是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符合法家的法治观、集权观,因此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3.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礼”“义”“信”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即指统治者施以恩惠,采取有利于取得民心的政治方略。儒家仁政思想强调统治者用礼、义、信来治理民众,获取民心,故答案为B。A项民本思想是指以民为本,从百姓角度出发,与材料不符,排除;C、D两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内涵,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形成·仁政思想 ‎4.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通过材料中“注重实践的政治家”“把商人和学者看做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可知这一学派注重实践、重农抑商和反对儒家,这与法家思想一致,故选D。儒家重视学者,A不正确;道家消极避世,不是注重实践的政治家,B不正确;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重视商人,C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诸子百家 ‎5.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意思: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体现是墨子的“兼爱”的主张,故选B。C项儒家“礼治”思想和D项墨家“非攻”思想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是孔子主张的“仁爱”,它是有等级性,没有墨子的“兼爱”有广泛性、包容性,故排除。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思想 ‎6. 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不具备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A. 孟子 B. 韩非子 C. 黄宗羲 D. 荀子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孟子、黄宗羲和荀子等都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思想,故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ACD。韩非子是法家重要代表人物,强调加强君主专制和严刑峻法,不符合民本特征,符合设问要求,所以选B。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两步走:一是正确理解选项中孟子、黄宗羲、荀子和韩非子等人思想,二是紧靠设问要求,逐一分析即可知道答案。‎ ‎7.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君主专制,为君主争霸出谋划策的学派是法家, B项正确。儒家主张“仁”“仁政”、道家主张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都不是“专替君主打算”排除A C、D。所以选B。‎ ‎8.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 墨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贤者”指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通过推举可以成为官长;“不肖者”指的是没有才能的人,没有才能的人只能是贫穷的人。联系诸子百家的主张,这是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的“尚贤”思想,故A项正确;B项强调仁政;C项强调无为而治;D项强调建立中央集权。故选A。‎ ‎9. 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上述四家的核心主张: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墨家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强调用“德”教化百姓。通过对祖先功绩的追忆,达到“民德归厚”目的,正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所以正确答案是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主张 ‎10. 论语·八佾》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对此,孔子很是感叹!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其实质是 A. 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B.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C. 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 D. 春秋时期的政治制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孔子对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极端不满,主张恢复周礼,故礼乐制度的实质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排除B,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就是春秋时期的混乱的社会秩序,与设问的实质的不符,排除C。礼乐制度是属于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但与设问的实质的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11.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 神化封建统治 B. 宣扬“仁政”思想 C. 宣扬“民本”思想 D. 反对苛政刑杀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西汉时期,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需求,它的基础是“天人感应”,通过对“人君受命于天”的强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 ‎12.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 A. “大一统”思想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天人感应”‎ D. “三纲五常”‎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A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等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排除B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13.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 “天人感应”学说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 “大一统”的主张 D. “三纲五常”学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这 主意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天人感应 ‎【名师点睛】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思想主张: 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中央集权需要。 ②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加强君权需要。 ③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土地兼并现实。④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标准, 提倡孝道。影响: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14.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这符合君权神授的思想,由此可知D项正确。A项是主张思想领域里的大一统;C项是法家思想;B项是荀子的观点,认为人性本恶。因此ABC均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君权神授 ‎15.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 “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 C.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 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 ‎【答案】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的特点 ‎16.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程颢 C. 朱熹 D. 王阳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心学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即“理”的主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材料中慧能的观点“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和心学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D正确。A孔子的思想与心学无关,排除;BC两人的思想是理学,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 ‎17. 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对材料主旨解读正确的是 A. 缓解家庭内部矛盾 B. 强化纲常伦理观念 C. 剥夺子女经济权益 D. 限制父母分配权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不同身份者的做人规则,反映了纲常伦理观念,故答案为B。材料未提及家庭矛盾,排除A;剥夺子女经济权益,不包含“为妇者”,与材料不符,且这一论断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18.‎ ‎ 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 封建经济的衰退 B. 专制集权的强化 C. 程朱理学的盛行 D. 审美意识的觉醒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宋明理学。唐宋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繁荣,故A项错误;专制集权的巩固主有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与审美观念的改变无关,故B项错误;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在思想上对封建伦理纲常的强调,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时的审美和意识形态,使当时的服饰变得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故C项正确;唐宋只是审美观念不同,所以说宋代审美意识才觉醒是错误的,故D项错误。‎ ‎19.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较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起了积极的影响,故D项正确。A项明显与材料相左;B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而材料说的是积极方面。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影响 ‎20. 有位宋代的儒学大师,在思想上深信“心”是世界的本原,而要了解宇宙的真相,只须向内探索,不必向外格物穷理。这位儒学大师是 A. 程颢 B. 朱熹 C. 陆九渊 D. 王守仁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材料文字“宋代的儒学大师”首先排除D项,王守仁是明朝的思想家。依据材料文字“只须向内探索,不必向外格物穷理”可知该位儒学大师属于心学家,程颢和朱熹属于宋代的理学家,主张向外格物穷理,AB两项均排除。故选C。‎ ‎21. 某派思想家认为:君子要善行,必先要有善心、善德。君主只有心正,才能行正,天下才能大治。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 程朱理学把封建道德放到首位 B. 陆王心学强调了知行合一 C. 凸显宋明理学重礼轻法的弊端 D. 强化了发明本心的认识论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必先要有善心、善德”“君主只有心正,才能行正,天下才能大治”可知,朱熹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正君心才能大治,体现程朱理学把封建道德放到首位,A项正确。题干是程朱理学把封建道德放到首位,而不是陆王心学强调了知行合一、发明本心等,排除BD。题干是程朱理学把封建道德放到首位,而不是凸显宋明理学重礼轻法的弊端,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22.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 “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ACD不对,这三项体现的是伦理道德方面;B符合,体现了朱熹的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 ‎23.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再到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主要原 因是 A.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B. 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 C. 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D. 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思想界出现了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和黄宗羲等人的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故答案为A。BC项符合史实,对这一现象的产生也有影响,但相对而言,A项是更为重要的原因;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背景 ‎24. 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族名士崇尚无关国计民生的清谈,影响一代风气。人们痛陈其害:“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今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思想最接近习近平主席的是 A. 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B.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C. 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D.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可知习近平主席倡导实干,反对空谈,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经世致用思想 ‎25. 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曰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为此,他主张 A.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B. “天下为主,君为客”‎ C.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D.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给予历史事物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可知,题干主旨,即在强调“建立‘天下之法’”“由‘公法’取代“私人之法””。据此,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的表述,均与题干主旨不相符合,排除 。D项符合史实和题干主旨,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黄宗羲的“天下之法”‎ ‎26. 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喜择佳偶”体现赞成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是在反对夫为妻纲,而“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是指反对重男轻女、君为臣纲这类的思想观点,可B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的片面反映,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属于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的内容之一,排除。题干强调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而不是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和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排除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27. 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设问儒学思想具有民主启蒙色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具有民本思想,不是民主色彩,B制天命而用之,具有唯物思想,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君主专制服务,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批判君主专制,具有民主启蒙色彩,因此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黄宗羲思想 ‎28. 关于造纸术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 西汉前期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C. 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前期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但纸质比较粗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造纸术西传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故ABD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蔡伦的主要贡献是“改进”,而非“发明”,在他之前的西汉,已经有纸了,C项符合题意,所以选C。‎ 点睛:本题以造纸术为切入点,理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紧扣设问“不正确”,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9. “神舟”五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追溯历史,中国人最早探索航空事业,在这方面,成果历历可陈。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 A. 汉朝 B. 唐宋 C. 元朝 D. 明朝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答本题主要明确中国的火药发明的时间即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火药在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当时的火器有火箭、突火枪等,因此B符合题意,而ACD均不合题意,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火药 ‎30. 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促进了欧洲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源 ‎③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④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推动了思想的解放;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建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故可知四大发明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社会进步和转型,①③④正确,选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才是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源,排除②,排除AB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以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为切入点,关键是理解四大发明对欧洲影响,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1.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通过比较研究认为:“近代世界赖于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下列于宋朝时传人欧洲且对“近代世界”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发明是 A. 指南针 B. 地动仪 C. 造纸术 D. 火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重点落在材料和题意的理解上。关键词是“宋朝”“传入欧洲”“近代世界”。所谓“近代世界”的建立是指新航路开辟开始以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体。指南针在13世纪传入欧洲后,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故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指南针 ‎32. 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骑士阶层起到直接作用的是 A. 指南针的西传 B. 造纸术的西传 C. 印刷术的西传 D. 火药的西传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当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D项正确。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排除A。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推动了思想的解放,排除B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33.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最早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已经发明辨别方向的司南,北宋时期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排除ACD,所以选B。‎ 点睛:本题以指南针的应用为切入点,熟悉指南针的发展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答案。‎ ‎34. 火箭开始用于军事是在 A. 唐末 B. 五代 C. 宋朝 D. 唐朝初年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记载了制成火药的方法,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排除BCD,所以选A。‎ ‎35.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A. 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 B. 中国古代科技的沦丧 C. 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 D. 指南针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C ‎.................................‎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传统科技的命运 ‎36. 起到马克思所说的“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作用的伟大分明不包括 A. 火药和火器 B. 指南针 C. 活字印刷术 D. 造纸术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建了国民军制,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A项正确,但不符设问,排除。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加速西欧资本主义发展,B项正确,但不符设问,排除。印刷术,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C项正确,但不符设问,排除。造纸术没有起到“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 的伟大作用,所以选D。‎ ‎37. 下图是秦统一后,通行全国使用的“半两钱”。“半两”二字的字体应是 A. 甲骨文 B. 小篆 C. 隶书 D. 楷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秦统一后以小篆为通行全国的官方字体;A是在商代,C不是秦朝的官方字体;D是在魏晋时期出现。因此选B.‎ 考点:中国古代文化 点评:注意中国汉字和书法的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中国书法以魏晋为界限可以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楷书、行书、草书。‎ ‎38. 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A. 《清明上河图》‎ B. 《鹳鱼石斧图》‎ C. 《墨梅图》‎ D. 《步辇图》‎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人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题干中描述的是文人画,该绘画注重表达作者的多种文学素养,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是风俗画,B项描述的是实物 ,D项是人物画,排除即可。‎ ‎39.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 A. 文人画 B. 山水画 C. 花鸟画 D. 油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在创作上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为一体,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其中写意画最能反映文人画的风貌。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的绘画。‎ ‎【名师点睛】文人画自魏晋开始占据中国书画主导地位,在表现形式上,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40.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 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神秘化 D. 逐渐宗教化 ‎【答案】A ‎【解析】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原先代表社会上层的赋、诗等不能满足市民生活的需要,表达形式简单的词、小说的等文学样式逐渐流行,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逐渐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故排除BCD,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由几个小题组成,共计20分)‎ ‎4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宋代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宋词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兴盛的主要原因。‎ ‎(3)宋代的思想文化虽然繁荣,但是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复兴”。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答案】(1)背景:统治阶级忽视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追求奢靡享乐。‎ 进步:崇尚道德;主张力行,务实。‎ ‎(2)特点:平民化、世俗化;具有娱乐艺术性;自由活泼;。‎ 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 ‎(3)原因: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可以概括背景为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根据材料“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崇尚道德;主张力行、务实等方面概括。‎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等信息可从平民化、世俗化;具有娱乐艺术性;自由活泼等方面概括概括宋词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更能表达个人情感、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对文学艺术的创新等方面分析其兴盛的主要原因即可。‎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宋代的思想文化虽然繁荣,但是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复兴”的原因,可以从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等方面思考作答。‎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