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季延中学2017年春高二年期中考试 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 10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 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地改革 B. 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 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2.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周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世袭制 D. 世官制 3.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迫求。”这段话意在说明 A. 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 B. 雅典公民具有自由平等精神 C. 当时的雅典不其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 D. 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 4.对现在英国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和政府首脑特蕾莎·梅表述正确的是 ①梅的权力受到伊丽莎白二世的制约 ②如果现在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梅为首的内阁就一定要下台 ③议会通过的议案,伊丽莎白二世基本无权否决 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梅为首的内阁可以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A. ②③④ B. ③④ C. ④ D. ①③ 5.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辛亥最大的启示是妥协》中写道:“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贏。”下列有关各方的“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清政府:获得优待条件,其统治得以延续 B. 袁世凯:获得各方认可,成为第一任总统 C. 革命党: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政治实现 D. 立宪派:投机革命时获取的权益得以维护 6.下表为抗战期间我国部分地区新设高校分布情况,其主要作用是 A. 提升西部科研水平 B. 保存国内教育资源 C. 防止教育质量下滑 D. 发展少数民族教育 7.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简图,数字处填入内容对应的分别是 A. 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B. 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C. 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D. 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8.“同志们!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这份传单最有可能出现在 A.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中 B. 巴黎公社期间 C. 二月革命期间 D. 十月革命期间 9.“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1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存在合理逻辑关系的是 材料 结论 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都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两国革命的性质相同 B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揭开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序幕 C 1953年12月,我国5.7亿人参加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669144人 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的地位得到加强 D 1956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1.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 A.是“一边倒”政策的延续 B.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是基于“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判断 D.与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一致 12.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的外交目标是 A. 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B. 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C. 加强与美国的合作 D. 组建经济区域集团 13.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14.“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李贽的这一观点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②清代前期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③作者否定帝权的主张 ④作者反对盲从孔子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5.朱熹批评《资治通鉴》时说:“ 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潜称王而不正名。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此类非一,殊不可晓。”下列选项与上文观点一致的是 A.“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 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天下为主,君为客” 16.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据材料分析,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 A.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B.保证列强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权利 C.攫取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特权 D.确保能够在议定通商口岸倾销商品 17.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这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18.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19.英国著名学者罗素评价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的标志性理论是 A.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B.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D.人是万物的尺度 20.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A.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的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 B.人们在签订契约时让渡了属于自己的权利 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 D.签订契约以后,每个参与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21.19世纪末,有的物理学家表示:“19世纪已经将物理大厦全部建成,今后物理学家只是修饰和完美这座大厦。”文中“物理大厦全部建成”是建立在下列哪一理论基础上的 A.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 B.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C.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 D.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 22.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A.拜伦 B.巴尔扎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23.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 B.实行改革开放 C.坚定不移地走民主革命道路 D.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任务 2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的评价,哪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是进步的和爱国的思想 25.爱因斯坦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相对论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全新认识。其实,早在我国春秋战国事情,就有类似的思想。以下哪家思想最类似他的相对论思想?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庄子) 2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30年便能达到第三个10亿人”。世界人口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时的中国人口 A.大幅度增长 B.下降 C.增长乏力 D.不增不降 27.唐代《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制定的水利法,其中规定:“著灌溉大渠,有水下地高者,不得当渠造堰,听于上流势高之处,为斗门引取。”“凡浇田,皆仰预知顷亩,依次取用,水遍即令闭塞,务使均善,不得偏并。”这实质上表明唐代( ) A. 重视上下游水资源的使用 B. 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C. 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水利网 D. 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8.下面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从中反映的问题,你认为合理的是 A. 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北宋时期农业生产受到削弱 B. 赋税收入不断增加使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C. 非农业税的激增反映了北宋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动 D. 土地兼并严重直接导致了北宋时期农业税的变化 29.要证明“荷兰在17世纪被称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这个结论,下列史实能够成为直接证据的是 A.1588年,荷兰联省共和国宣布成立 B.经由好望角前往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发现 C.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D.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 30.有学者说,15世纪欧洲大航海的主要成就,一是“发现了新航路”,二是“发现了新大陆”。这两个“发现” A.都导致了政治革命的发生 B.都体现了对欧亚贸易垄断 C.都结束了欧亚的隔绝状态 D.都加速了商业革命的形成 31.某中学高一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2.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 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33.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文革”时期也从欧洲、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据统计,至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这一现象反映出新中国前30年 A. 农业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 B.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 C. 农村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 D. 关注农业建设并取得成绩 34.2015年7月8日,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拿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标志着该省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意味着 A. 我国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B. 市场经济体制在小岗村已经确立 C. 这18户农民已经拥有土地所有权并可以进行土地买卖 D.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35.《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约会时事、新闻两门”。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 A. 该报使用白话文 B. 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 C. 维新派曾关注此报 D. 该报因内容的通俗性受民众欢迎 36.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A. 世界经济多极化冲击了发达国家工业 B. 低收人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 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 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继取得民族独立 37.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 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表明英国( )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度过经济危机 C.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 D.认识到了只有放弃贸易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38.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贸易自由化 B.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39.马歇尔计划要求受援助的欧洲国家应建立共同市场。1948年,有16国参与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这说明马歇尔计划 A. 促进了西欧一体化进程 B. 促成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现 C. 缓解了欧洲的经济困难 D. 实现了美国对苏联的经济封锁 40.历史上第一个商品经济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诞生的第一天起,资本就在寻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谁掌控资本流动的方向,谁就掌控有效的话语权。话语权,已成为经济软实力乃至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二战后,美国通过哪些措施来掌握全球化的话语权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③欧共体的成立 ④倡导成立亚太经合组织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今境内之民皆曰:‘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是故豪杰皆可变(本)业,事商贾,为技艺,为避农战……民以此为教者,其国必削”。“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为国者,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于农”,“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 ——摘编自《商君书》 材料二 “民不外务当敌斩首,内不急力田疾作,民皆欲行货财、事富贵……不亡何待?”“故明主之治国也,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使民贫,则民喜农而乐战……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以均贫富……此帝王之政也”。 ——摘编自《韩非子》 材料三 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人物,为维护秦国官僚政治体制及相应的军功爵制,极力主张国家对经济领域实行超经济干预政策,反对秦国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希望通过由国家全面控制、垄断经济资源的举措,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李禹阶《法家开启重本抑末先河》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和韩非相同的经济思想。(3分)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其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6分) (3)概括指出商鞅和韩非的经济思想在历史上的消极影响。(6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l765年,潘恩发表了《常识》,公开提出美国独立革命问题,竭力强调革命之后建立共和政体才是该书的宗旨所在。《常识》一出,立刻席卷北美大陆,成了美国独立革命的教科书。战争中美军屡败,士气低落,战局危急。前线作战的潘恩于膝上写下数篇战斗檄文,取名《美洲的危机》,华盛顿命人于军前朗读,士气大振。 1787年,潘恩到英国作短期旅行,受到法国大革命鼓舞而写了歌颂大革命的《人权》,潘恩说,每一代人都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政治制度,其先辈无权代其决定。选择政治制度是英国人生而就有的天赋人权,英国人为保卫这个权利应该战斗到底,潘恩进而推论说,每一个人都有权行使政治权利,但在现行制度下,劳动者却被剥夺这个权利,结果就造成劳动者普遍的贫穷,因此,只有恢复人民的权利,他们才能从贫穷中解脱出来。《人权》出版后在劳动人民中间引起巨大反响,这本小册子在英国遭到查禁,潘恩被英图政府追捕,被迫旅居法国,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潘恩认为“宗教里的基督教体系是对常识的一个侮辱”、“至于称为《圣经》的书,说成是上帝的话,是一个亵渎。那是一本充满谎言和自相矛盾的书,记录很坏的时代和很坏的人的一段历史”。其强硬的反宗教立场,不幸被这个国家遗弃,受尽奚落、侮辱和攻击,其于1809年死去,由好心的法国房东太太将其埋葬,葬礼仅六人。 (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的思想主张。(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潘恩的思想和活动。(9分) 43.(15分) 材料 明初朱元璋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 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在运转过程中,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巡抚制度应运而生,明朝中后期,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并逐步扩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嘉靖年间,进一步规定:“凡徭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厅巡抚处置”。景泰以后,随着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赦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 ——摘自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以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建立巡抚制度的作用。(6分) 44.(15分) 材料一 1911年10月30日,蔡锷与革命党人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1913年10月,蔡锷被袁世凯调至北京,蔡锷对袁世凯抱有幻想,他认为袁氏“宏才伟略,群望所归”。1915年袁世凯卖国、复辟帝制的活动使蔡锷气愤至极,他决心以武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同年底,蔡锷秘密离京赴津,旋以治病为名东渡日本,后辗转抵达昆明,与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锷为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袁军,迫袁取消帝制。 ——摘编自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 材料二 1916年11月8日,蔡锷因喉癌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次年4月12日,中华民国为举行国葬典礼,孙中山题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闯关马伏波。” ——摘编自邓江祁《护国元勋蔡锷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锷对袁世凯的态度的变化及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为蔡锷举行“国葬”的原因。 (6分) 季延中学2017年春高二年期中考试 历史科参考答案 1-5 BAABD 6--10 BBCBD 11--15 DBDDA 16--20 DDDDC 21--25 BBABD 26--30 BDCCD 31--35 BDDDD 36--40 CBBAC 41.(1)重本抑末(重农抑商);国家控制经济(国家干预经济);富国弱民。(3分) (2)“民避农战,事商贾”(百姓躲避农战而从事工商业会导致国家削弱甚至灭亡);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生;官僚政治体制及相应的军功爵制的建立(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6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3)重农抑商限制了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富国弱民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进步。(6分) 42.(1)主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反对专制,主张民主平等,提倡共和制;抵制宗教信仰与宗教制度。(6分) (2)评述:是坚定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自由平等民主的坚定捍卫者;是革命的斗士,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持强硬的反宗教立场,遭到了宗教势力的激烈反对。(9分) 43.(1)相同:处理地方事务,受制于中央。 不同点:三司制:鉴于历史教训而设置;中央部门领导;分掌地方事务。 巡抚制:鉴于三司制在运转过程中存在弊端而设置;皇帝直接派遣;统领地方事务。(9分) (2)解决了地方三司分权下协调不一,效率不高的问题;维持分权的基础上,通过集中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的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统一。(6分) 44.(1)态度:由欣赏、拥护到反对并推翻其统治。(3分) 原因:袁世凯玩弄两面派手腕,表示拥护民主共和,蒙蔽了蔡锷; 袁世凯卖国求荣、复辟帝制的行径激起蔡锷的强烈反对;蔡锷的爱国主义精神; 民主共和思潮的影响。(6分) (2)原因:响应武昌起义,加速清王朝的灭亡,推动中华民国的建立;发动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维护共和政体,推进民主化进程。(言之成理即可) (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