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75小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75分) 1.右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 A.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B.牛尊的腿上 C.牛尊的鼻子上 D.牛尊的背部 2.下面图1到图2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3.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 ①刀耕火种 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 ③使用翻车灌溉 ④使用曲辕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5.春秋时期,促使以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国家分裂的影响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器、牛耕的使用 6.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下列哪些历史内容提供了宝贵史料( ) ①艺术 ②手工业 ③军事 ④阶级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2007年1月,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举办的"2007民间寻宝记——走进丹阳”在评选“十大宝物”时发生意外,礼仪小姐展示一面战国青铜镜时不慎失手,古镜当场被摔碎。瞬间,人们都惊呆了。央视工作人员、礼仪小姐和专家都赶紧在地面上捡拾碎片,栏目负责人当场承诺将邀请著名的青铜器修复专家贾文忠修复古镜。该青铜镜之所以受到这样的珍视,主要在于它的( ) ①艺术价值 ②历史文化价值 ③工艺价值 ④文学价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商周时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B.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C.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D.民营手工业一直被官营手工业压制 9.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人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0.唐人张籍《贾客乐》:“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 11.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 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 ) ①商业广告 ②印刷技术 ③商标意识 ④冶金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这则材料说明当时( ) A.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 B.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 C.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 D.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 13.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 )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缄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14.《元史》记载:“至正十一年(1352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逾十倍。”由上述材料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滥印纸币引起通货膨胀现象 B.白银尚未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纸币的发行不利于经济发展 D.滥印纸币造成商品价格下降 15.《清明上河图》在无声的倾诉中折射出了时代的光泽。“时代的光泽”是指( ) ①商业兴盛 ②国家统一 ③城市发展 ④文化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右图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宋徽宗时期,宋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表明宋政府对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地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的现实无可奈何。这说明( ) ①宋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 ②宋代的城市规划已经出现失控的苗头 ③唐代以前的“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④“侵街”的现象在今天的城市发展中仍大量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陈亮( ) A.重视商业的作用 B.提倡重农抑商 C.重视农业的作用 D.提倡农商并重 19.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西方的航海技术远比中国先进 B.明朝的国力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C.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 D.中国人热爱和平,西方热衷海外殖民 20.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21.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 A.地处海路交通要塞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探索新航路 D.居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22.从葡萄牙出发,绕过非洲到达印度,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的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23.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右图是这次世博会的会徽。根据会徽传递的信息,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应该是( ) A.船舶与海洋 B.启蒙与民主 C.科技与进步 D.民族与世界 24.最先完成世界环球航行的船队,走的路线是( ) A.亚洲一非洲一美洲一欧洲一亚洲 B.美洲一欧洲一非洲一亚洲一美洲 C. 欧洲一美洲一亚洲一非洲一欧洲 D.欧洲一非洲一亚洲一美洲一欧洲 25.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了约2倍。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 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奴隶贸易 26.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欧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 ) 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泄界各地区处于隔绝闭塞状态 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27.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宗教思想传播 28.新航路开辟后,先后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下列国家,排列正确的是( ) A.西班牙一荷兰一英国 B.意大利一西班牙一英国一荷兰 C.葡萄牙一英国一荷兰 D.意大利一葡萄牙一荷兰一英国 29.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30.1992年在纪念哥伦布航行500周年时,许多印第安人后裔却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印第安人后裔所说的“苦难”是指哥伦布的航行( ) A.导致了当地部落之间的频繁战争 B.加剧了美洲自然环境的恶化 C.对美洲的殖民扩张、掠夺和屠戮 D.将印第安人掠卖到非洲为奴 31.“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人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意义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32.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冶铁业的发展 B.蒸汽机的推广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33.1915年长春出版社出版《蒸汽机打出的天下——英国工业革命》,在这本书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是( ) A.通信电缆开始铺遍全世界各个主要地区 B.英国确立了自己的世界霸权地位 C.其他国家纷纷从英国引进机器和技术 D.亚非拉地区也开始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34.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35.19世纪前期欧美主要国家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 以上统计说明了( ) ①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②工业化程度越低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③除英国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开始向工业化过渡 ④俄美两国存在的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36.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斑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37.“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 ) A.蒸汽机的发明 B.电的发明 C.蒸汽轮船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38.“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此现象的出现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评价的是19世纪中期的工厂制 C.垄断彻底消除了私人生产 D.垄断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产的无计划状态 39.1911年,英国伦敦的居民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 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人口和资本广泛流动 C.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D.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 40.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1.一五计划后,在市级政府中设有机械工业局、轻工业局、纺织局等经济部门,同时在市党委机构中也相应地设有工业部,实行对口领导。 这反映了( ) A.生产资料实现了优化配置 B.政府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秩序 C.经济工作中加强党的领导 D.经济工作的错误被逐步纠正 42.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 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43. 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决定在1960年底1.29亿城镇人口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同时决定1961年至1962年,城镇粮食销量争取压缩到480至490亿斤,比上年度减少30至40亿斤。 这些政策的实施在当时( ) 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 B.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C.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 D.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 44.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基本建设项目开工12694个,建成455个。1956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基建会议将建设项目追加了745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477个;不久又将建设项目追加了800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500多个。 据此推知( ) 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 B.建国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C.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 D.“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 45. 1952年至1957年,中国的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由37.3% 上升到45%,轻工业的比重由62.7%下降到55%。同期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到43.3%,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25%。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为工业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成果显著 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 D.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 46.1956年,一汽总装线装配出第一辆卡车,毛泽东给新车起了个名字叫“解放”;1958年,根据中国的民族特色改制成了一辆高级轿车,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给轿车命名为“红旗”,毛泽东欣然题字。 这反映了( ) A.社会建设急于求成倾向 B.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 C.工业化的基础得以巩固 D.计划经济下的政治色彩 47. “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48.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 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 谚语或对联 反映的相关史实 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 伏尔泰分权制衡思想 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诉之所在。” 《十二铜表法》灵活使用,重视调节民事纠纷 “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9. 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民明确了方向。 此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进一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对国有企业简政、放权、搞活 50. 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此体系的形成标志着( ) A.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一个新阶段 D.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51.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些传统节庆习俗,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20世纪初,出现了元旦(元月1日)、革命先烈纪念日(3月29日)、国耻日(5月9日)等;二三十年代又有了国际妇女节(3月8日)、儿童节(4月4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等。 节庆日变化印证了( ) ①近代中国发生社会转型 ②国家政治体制出现更替 ③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④民权平等主张得以实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52. 秋瑾(1875—1907)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 据此材料推断,不准确的是( ) 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 B.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女权思想兴起 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 D.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53. 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 这反映出( )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 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 54. “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这表明( ) 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55.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在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 其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 西方文化的影响 B.政府政策的推动 C.民主思想的传播 D.社会性质的变化 56、1929年—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下列哪项最符合你的心态(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57、下列关于右图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们看好股市,抢购股票 B、失业者的人群 C、人们疯狂的抛售股票,股市崩溃 D、中小银行纷纷破产 黑色星期四纽约华尔街 58、右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公开销毁牛奶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 A、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产品过剩 B、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尖锐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D、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的前奏 59、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 ) A、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特别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60、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61、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62、右图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B、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C、通过工业复兴法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63、1933~1936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右图所示的标志,其目的是( ) A、调整农业 B、整顿银行金融业 C、复兴工业 D、实施社会保障与救济 64、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65、罗斯福新政被称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relief、reform”,其中反映“recovery”方面的内容是 A、推出了多项社会保障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 C、大力的调整农业政策 D、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 66、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 A、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67、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68、二战结束后,美国迅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战争的良性刺激作用 D、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 69、“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 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B、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 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70、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矛盾正在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71、下列经济措施中,西欧与日本相比并不相同的是( ) A、大规模国有化 B、发展市场经济 C、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72、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消除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B、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己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D、图示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73、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低收人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扩大了社会消费 74、下图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的轨迹。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19600 195005050 19700701970 198008080 19900090 年份 生产总值 值 值 A、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呈增长的总趋势 B、70年代出现严重的“滞胀”问题,发展缓慢 C、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艰难曲折发展历程 D、国家干预经济是发展的重要因素 75、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5分)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71题10分,第72题15分) 7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君字爱财取之有道。 ——《论语》 材料二 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 ——明朝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孙阳春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 ——《明清史散论》 材料三 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的肚中塞沙,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和家谱等。 ——《明清史散论》 材料四 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请完成: (1)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 (2)归纳概括当时的社会风尚,指出上述两种不同商业经营现象的内容,并从经济和文化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 (3)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及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商业经营活动及其理念的认识。 7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请填写空白部分的答案,共15分) 时间 整体发展状况 原因(背景) 表现 影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3分 3分 使中国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和早期维新思想,促使自然京畿道 进一步解体,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甲午战争后 1分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商办企业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912——1919 短暂的春天 8分 民族资本的投资额大大增加;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物质基础。 历史试卷答案 1-75 CBBBD DBDCB DBAAC DCDCD CCACA BAABC DBABC CBDAD CADAA DBBCD BACBD BCBCA BBCCB ABBBB BABCB 76(1)明代的商业诚信问题。 (2)风尚:追求金钱等财富,并以此来提高社会地位。(答出其他知识点也可) 经营现象:诚实守信,注重声誉。掺假造假,骗取钱财。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财富,一部分知识分子遵守传统道德,合法经营,但有的人为谋取暴利,坑蒙拐骗。 (3)基本特点:商品经济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发展趋势: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 (4)商业活动要遵守诚信,奉行商业道德,取信于民。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树立顾客至上的思想,持续发展。要提高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商业气氛。(答出其他要点也可) 77/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