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巢湖市柘皋中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客观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即“宗”本义是指宗庙,由此可见宗法制的纽带是 A. 财产 B. 血缘 C. 信仰 D. 地域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宗法制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故B项正确;AC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郡县制。‎ ‎2.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主要掌握分封制的对象,根据基本知识,A项属于先代贵族,是分封对象。C项是功臣,受分封,如姜尚。D项是王族,是分封的主体。B项平民不是分封对象。故选B项。‎ ‎【名师点睛】分封制也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在此,学生要将它与宗法制作比较。分封制是一种权力分配,而宗法制是一种分配制度和原则。高考中,可能会将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度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或者以古文的形式来考查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的破坏等知识。‎ - 18 -‎ 示例:《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简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还实行班爵制度规定诸侯的等级,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王以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与“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3.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严格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B. 旨在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C. 西周金属冶炼业发达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A ‎【解析】根据天子、诸侯、大夫、士在用鼎制度上的层层递减的差异,揭示出西周奴隶社会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故A项正确。B、D与材料无关,C项表面现象。‎ 点睛:解题关键是紧扣“本质问题”这个关键信息点。‎ ‎4.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轿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王朝完成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 权力的高度集中 B. 中央政府各部门间互相配合牵制 C. 郡县制的推行 D. “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概意思为: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像老虎一样雄视各路诸侯!挥剑斩断浮云,各路诸侯都要朝拜。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立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和中央手中,因此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为正确答案。‎ - 18 -‎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 ‎5. 秦始皇构建强大封建王朝时,曾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其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皇帝通过控制郡守和县令任免权,加强中央集权 B. 皇帝可以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 缺乏优秀军事人才可以担此重任 D. 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尉管军事,职位非常重要,秦朝刚刚实现全国的统一,秦始皇从巩固国家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考虑,由自己兼任,可以直接控制全国军队,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材料。‎ ‎6. 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项不可能是真实的 A. 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成阳的苏某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 B. 公元前228年某月,一官员称赢政为大王,未受谴责 C. 公元前218年,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并享有皇帝赐给的一块封地 D. 公元前219年,太仆(负责宫廷车马)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故A项正确,排除;公元前228年时秦国还没有统一六国,故B项正确,排除;公元前221年后,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秦朝太仆(负责宫廷车马)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故D项正确,排除。‎ 点睛:首先明确秦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然后结合这个时间来判断四个选项是否正确。‎ ‎7. 2007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l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 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 B. 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C.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 D. 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 - 18 -‎ ‎【答案】C ‎【解析】古代本来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汉武帝封的是少子,从中可以看出,汉武帝为了削弱分封王侯的势力而推行的推恩令政策,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错误,分封制威胁了西汉的统治;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8. 在沈阳二中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②皇帝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 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 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 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类别交给六部中的一个部去办理。‎ 请回答:剧本①、②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A. 秦朝、汉朝 B. 汉朝、宋朝 C. 秦朝、唐朝 D. 元朝、唐朝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①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负责监察百官)。②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所以选C,A、B、D三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9. 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它所反映的实质是 A. 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 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C. 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 - 18 -‎ D. 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魏征生前以敢于直谏著称,竭诚辅佐皇帝,受到唐太宗的高度赏识;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危及君主的统治,故又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反映的实质是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10.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D.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答案】C 点睛:首先要明确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11.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加强 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秦朝皇帝直接任命郡县长官 ‎②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③北宋派文臣做地方长官 ‎④明朝废丞相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18 -‎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秦朝皇帝直接任命郡县长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③北宋任用文臣做地方长官,是为防止武将专权,加强中央集权;④明朝废除丞相也属于加强皇权的措施,因此①②③正确;所以答案选B。‎ ‎12.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主要措施。下列官职或机构具有监察职权的有 ‎①御史大夫 ‎②通判 ‎③按察司 ‎④军机处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主管秘书兼管监察;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刺史制度,刺史“位卑权重”,可以监督诸侯王和地方高官,故①正确。北宋在地方上设通判,用以牵制监督知州,故②正确;按察司是中央 监察机关-都察院在地方的分支机构,对地方官员行使监察权,故③正确。清朝军机处为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构,不属于监察机关,故④排除。所以答案选B。‎ ‎13.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夏商周:世袭→秦: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科举制 A. 血缘→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 血缘→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D. 血缘→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夏商周世袭制依据血缘关系,授予官职;秦授爵制是依据的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汉代察举制是依据的品德,如孝道等授予官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是依据的门第的高低授予官职;隋唐科举制是依据的考试成绩来授予官职,故选C。‎ - 18 -‎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复习备考时,注意理解先秦世袭选官、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概念,分析归纳选官制度演变历程、特点及规律性认识;从当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反腐倡廉等热点角度理解古代选官制度的启示。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任用德才兼备的人则国兴,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国衰。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知识和人才。‎ ‎14.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平民社会”“十年寒窗”“跃登上第”等信息可知,这一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是隋唐及以后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故D项正确;A项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的;B项是以品行为依据的;C项是以门第的高低位依据的。‎ 点睛:“平民社会”“十年寒窗”“跃登上第”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15. 明成祖设内阁,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可以看出 A. 明成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 B. 明清重视翰林院学士 C. 翰林院学士享有特权 D. 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成祖设内阁、康熙皇帝设南书房并不是由于明成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恰恰相反,二者都是由于皇帝的地位的稳固才设立的,二者都是进一步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BC两项是不能反映材料主旨的,其实不论是内阁还是南书房、军机处均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南书房 - 18 -‎ ‎16.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像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首描写清朝军机处工作的诗从根本上表明 A. 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 清朝官员善于见风使舵 C. 清朝军机处的工作无足轻重 D. 清朝统治矛盾尖锐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军机处只是跪受笔录,军机处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产物,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见风使舵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清朝军机处的工作并非无足轻重,因为掌握着很多军机大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统治矛盾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7. 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正确的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 ‎②宰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④①②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知政事的设置,属于宋代;丞相制度的废除,属于明朝;军机处的设立,属于清朝;三省六部制的创立,属于隋唐,故④①②③组合正确,故D正确。①②③④组合错误,故A错误。④②③①组合错误,故B排除。②④①③组合错误,故C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特点 ‎18. 秦始皇若生活在古代雅典,且参加每年举行的特别公民大会,其命运是 A. 被选为至高无上的皇帝 B. 被选为执政官 C. 当选为元首 - 18 -‎ D. 被判流放国外十年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做为民主的敌人,专制的秦始皇会被陶片放逐,判处流放国外十年,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点睛:首先明确秦始皇是专制皇帝,与雅典的民主制相对;然后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19.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故A正确。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过于绝对,且希腊民主不等于个人主义,故B排除。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过于绝对和片面,故C排除。政治文明完全受制于地理环境,也过于绝对,故D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背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础;殖民活动,海外贸易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形成古希腊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利的观念,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较多的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权利,君主专制始终发展不起来;城邦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是民主政治的人文因素。‎ ‎20.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指 A. 中国 B. 希腊雅典 C. 罗马帝国 - 18 -‎ D. 东罗马帝国 ‎【答案】B ‎【解析】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更是现代所有民主制度的源头。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等。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雅典人创立的这种公民自由平等、主权属于全体公民的政体形式对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产生重大影响。B符合题意。‎ ‎21. 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 全体国民 B. 全体成年国民 C. 所有的成年男子 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答案】D ‎【解析】在雅典有大量的奴隶和外来移民,他们都没有公民的权利,妇女也没有政治权利,所以答案为D。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公民,因为雅典的民主毕竟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民主,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名师点睛】‎ 雅典民主仅仅是对成年男性公民群体的,而非每个人,如外邦人、奴隶、妇女等不能享受民主权利。‎ ‎22. 把雅典引上民主制轨道的是 A. 梭伦 B. 克里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希罗多德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可知,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民主制的轨道,故A项正确,排除D项;B项使雅典最终确立;C项使雅典民主走上了繁荣。‎ ‎23. “陶片放逐法”的实行,对威胁雅典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这一方法创始于 - 18 -‎ A. 雅典城邦的初步形成时期 B.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时期 C.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时期 D. 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城邦的初步形成时期,不可能出现维护民主政治的工具,因为其当时不是民主制度,排除A。梭伦改革奠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但陶片放逐法与他无关,排除B。陶片放逐法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克里斯提尼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故C项正确。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但陶片放逐法与他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24. 下列说法最能体现雅典的民主制具有“轮番而治”特征的是 A. 国家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 B. 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雅典公民都是大会成员 C. 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用抽签方式决定 D. 任何公民都有权讨论发言与投票表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制具有“轮番而治”特征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用抽签方式决定,体现了“轮番而治”,故C正确。国家各级官职不是向一切公民开放,而是分等级,故A排除。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无法体现“轮番而治”特征,故B排除。任何公民都有权力讨论发言与投票表决,也没有体现“轮番而治”特征,故D排除。‎ 考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 ‎25. 下列有关雅典公民亚哥斯的叙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①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 ‎②他抽签成为公民陪审法庭审判员 ‎③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④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①②‎ - 18 -‎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亚哥斯是雅典公民就有权参加公民大会,而不需要被推选,所以①项不对。女性没有公民权不能参加公民大会,所以③项不对。根据雅典的民主制度,公民通过抽签产生民众法庭审判员,同时还可以领取津贴,所以②④两项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B。‎ ‎26. 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 A. 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 “光荣革命”的胜利 C.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两党制的形成 ‎【答案】C ‎【解析】“克服专制王权”即限制国王的权力,为此提供法律性保障的是《权利法案》,故A正确;A、B 两项只能说明推翻了前任国王的专制统治,但无法为实现永久性限制国王的专制权力提供保障,克伦威尔的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便是例证;两党制是议会政治发展的产物,与是否“克服专制王权”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 ‎27. 《大国崛起》中写道:“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候,议会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材料中的“变化”是指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B. 君主立宪制政体建立 C. 国家权力中心开始转移至议会 D. 王权从此开始受到限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由材料“新国王……议会……英国国王……”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英国的“光荣革命”。材料所说的“变化”指的是由国王的议会变成议会的国王,国王是由议会请来的,即国家权力中心开始转移至议会。所以答案选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 ‎28.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实行联邦共和政体,下列宪法的规定体现了联邦制原则的是 - 18 -‎ A. 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 总统和国会议员由民选产生 C. 实行两党制 D. 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 B两项是中央权力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C项是政党政治;D项体现了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所以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故选D项。‎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787年宪法·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 ‎29. 很多人称赞美国的民主,说它的政治体制比较完备,1787年宪法通过多次修订也表现了较强的民主色彩。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民主性,确切地说主要在于 A. 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B. 确立了共和政体,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C. 确立了权力的制衡机制,防止了独裁的出现 D. 认为人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答案】B ‎..............................‎ ‎30. 对美国“三权分立”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形成三权分立 B. 各部门都通过某种方式牵制其他部门,以防止其中任何部门滥用权力 C. 总统的权力最大,受到的制约和限制最小 D. 基本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答案】C - 18 -‎ ‎【解析】试题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法院,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故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考点:美国的联邦共和制。‎ 点评:1775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787年宪法的颁布,使美国确立起联邦共和制的国家政体,体现了制约平衡、三权分立的原则,开创了西方共和政体的先例。‎ 第Ⅱ卷主观题(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个朝代分别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 ‎(2)根据材料二叙述,说出唐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主要职责。‎ ‎(3)材料三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三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答案】(1)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 - 18 -‎ ‎(2)唐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主要职责:起草诏令、封驳审议、负责执行。‎ ‎(3)具体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禁军的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由皇帝直接控制。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失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地方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等方面来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从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看,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财政:设转运使,转运地方钱粮。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说明明者认为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了“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要看一百二十斤奏章,不看完不休息。‎ 请回答:‎ ‎(1)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曾发挥过积极作用B.都注重民众参与政治 C.都不重视妇女的地位D.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古希腊政治制度 中国秦朝政治制度 - 18 -‎ 政治体制 决策机构或决策者 积极作用 ‎【答案】(1)B ‎(2)中国封建社会权力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3)‎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中国秦朝的政治制度 政治体制 民主政治 君主专制 决策机构或决策者 公民大会 君主 积极作用 极大地发挥了人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促成政治经济文化繁荣(言之有理即可)‎ 权力集中,对广大国土实行有效的管理 ‎【解析】(1)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不注重民众参与政治,故B项正确;ACD项是其共同点,排除。‎ ‎(2)材料“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封建社会权力集中,皇权至高无上的特点。‎ ‎(3)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很容易得出此题的答案。‎ ‎33.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 18 -‎ 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答案】(1)相似: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 ‎(2)不同: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 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 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 ‎(3)阐释:法律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随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领土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罗马法逐渐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 18 -‎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的内容分析其相似点为政府垄断立法;根据材料一中“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的内容分析其相似点为立法形式多样化;根据材料一中“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的内容分析其相似点为保护私有财产。‎ ‎(2)根据材料二中“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的内容可分析出中国法律的保护对象是地主阶级;根据材料三中“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可分析出罗马法律的保护对象是公民;根据材料二中“‘刑不上大夫’”,“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的内容可分析中国法律注重等级观念;根据材料三中“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的内容可分析出罗马法律注重平等理念;根据材料二中“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的内容可分析出中国法律重农抑商;根据材料三中“罗马法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的内容可分析出罗马法保护商业。‎ ‎(3)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根据题意对黑格尔观点进行阐述,然后结合罗马法言败你的史实进行简单解释。如法律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随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领土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等等。‎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发展 ‎ ‎ - 1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