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辞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孔子不能决也”。孔子的做法 A. 表明百家争鸣激化 B. 符合现代科学原则 C. 反映人们关注自然 D. 鼓励儿童探索科学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孔子不能决也”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符合现代科学原则,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百家争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思想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体现孔子对自然的关注;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并未体现孔子对科学探索的鼓励。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的最大成果是“挟天子以令士人”。荀彧、孔融、钟繇、司马懿等一批名士都围绕在他周围,为他“镇静地方,稳定局势”。这表明当时 A. 儒学正统地位比较牢固 B. 曹操军事实力最强大 C. 孟子“仁政说”得宣扬 D. 汉献帝利用曹操势力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文化得到强力推广,其意识形态在两汉三百年获得了官方和民间普遍认可,“忠孝仁义”成为人们共同信仰和行为准则,变成了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而“忠君”这一条,在所有行为准则中占据最高的地位。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士人”,使一大批名士围绕在他周围为其所用,恰恰说明当时儒学正统地位比较牢固,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用,与其军事实力是否强大无关;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对孟子“仁政说”的宣扬;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非汉献帝利用曹操势力。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3.《隋书·刑法志》载:东晋成帝时庐陵太守羊聃一次冤杀近二百人,激起民愤,但羊聃因属议亲(八议之一,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规定)之列免死。这体现了当时 A. 严格实行“仁政” B. 制度规定很随意 C. 法律庇护普通人 D. 刑法原则儒家化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八议”是中国封建刑律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裁决或依法减轻处罚的特权制度。“八议”包括议亲(宗室外戚)、议故(皇帝故交旧友)、议贤(有大德行者)、议能 (有大才艺者)、议功(有大功勋者)、议贵(高官显爵)、议勤(有大勤劳者)、议宾(前朝皇族等),这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刑法的影响,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刑法的影响,并未强调对“仁政”的严格实行;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按照“八议”制度处理羊聃,不能说明制度规定很随意;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当时法律庇护特权阶级,不是普通民众。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4.北宋程颐说:“耳闻目见,饮食男女之欲,喜怒哀乐之变,皆其性之自然。今其言曰:’必尽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可见,他主张 A. 约束帝王的贪欲 B. 不排斥正常人欲 C 守儒家纲常伦理 D. 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皆其性之自然……吾多见其丧天真矣。”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程颐认可道德范围内的正常人欲,因此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程颐对正常人欲的认可,并未涉及对帝王贪欲的约束,也没有体现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守护和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5.梁启超的著作《新民说》一书是由他于1902年至1906年间以“中国之新民”的笔名在《新民从报》发表的系列文章摘录而成。《新民说》主要围绕核心概念——道德来展开,体现他“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的思想。可见他 A. 为新民主主义说造势 B. 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C. 反思戊戌变法失败 D. 继续鼓吹君主立宪制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维新吾国”指的是变法立宪,救亡图存。“维新吾民”指的是启发民众智慧,提高民众觉悟。梁启超认为中国欲图振兴,必须从“新民”下手,体现了其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反思,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梁启超的“新民说”与新民主主义并不相同,两者没有直接关系;B 选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其前期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后期主要宣传马列主义,与梁启超的主张不符,不能得出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梁启超对君主立宪制的鼓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6.如下图是某画家宣传画《怎能受那许多人的吸吮》(1927年),这一作品 A. 表明作者引导人们关注农民健康 B. 受西方立体派绘画的影响 C. 反映作者意在鼓励农民进行革命 D. 体现印象主义绘画的特征 【答案】C 【解析】解读漫画信息可知,画面中间那个被捆着双手的人被明确地标识为“一个骨瘦如柴的农民”,一个被剥削、被损害者的形象非常突出;而那“许多人”的身份也是十分鲜明:地主、土豪、帝国主义者、劣绅、贪官、污吏、军阀。这幅漫画以控诉剥削为主题,反映了作者鼓励农民起来斗争、进行革命的意图,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当时农民受到残酷剥削,不是健康问题;B选项错误,立体派绘画一反传统绘画的特点,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由于画面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所以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与该漫画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印象主义绘画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光与色的有机结合和运用,与该漫画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7.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党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中国百姓喜欢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此话意在 A. 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 扩大抗战的阶级基础 C. 批判形式主义的危害 D. 提高抗战胜利的力量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目的是破除将苏共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提高党内的思想水平和认识水平,最大程度的实现党内的团结与巩固,从而提高抗战胜利的力量,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具体化的要求,并非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选项错误,毛泽东此话主要是针对党内,其目的并非是扩大抗战的阶级基础;C选项错误,批判形式主义是毛泽东此举的内容,不是毛泽东此举的最终意图。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8.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党中央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老一代科学家和广大研制人员最终光荣地完成了任务。在研制过程中,他们培育和发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可见“两弹一星”精神 A. 承载了民族的价值诉求 B. 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 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D. 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体现,它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了整个民族的价值诉求,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两弹一星”精神对中国经济崛起的作用;C选项错误,“两弹一星”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不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影响;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两弹一星”精神对地区和世界和平安宁的维护。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9.古代罗马传统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罗马公民,在于培养良好的士兵和丈夫。为此,儿童应学习 A. 陶片放逐法 B. 《十二铜表法》 C. 《论法的精神》 D. 《汉漠拉比法典》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古代罗马”等信息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49年,其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是古代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古代罗马传统教育应该学习的内容,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不是古代罗马传统教育的学习内容;C选项错误,《论法的精神》是法国思想家查理·路易·孟德斯鸠创作的政治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48年,不是古代罗马传统教育的学习内容;D选项错误,《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不是古代罗马传统教育的学习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0.公元前5世纪,希腊思想家主张以捍卫个人利益为主。文艺复兴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与伏尔泰同时期的一些思想家也持类似观点。由此可见,启蒙思想家关注的主题变为 A. 批判神权统治 B. 反对封建神学 C. 主张社会契约 D. 反对封建特权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我不同意你说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也持类似观点”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权利平等、反对封建特权的主张,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批判神权统治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反对封建神学的内容;C选项错误,伏尔泰在政体上主张开明君主制,并未主张社会契约,这不是启蒙思想家关注的共同主题。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1.列宁、斯大林时期,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马列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革命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赫鲁晓夫及其后继者,在意识形态上都采取了“非斯大林化”的思潮,最后苏联亡党亡国。这告诉我们 A. 马列主义必须一成不变 B. 牢牢掌握国家舆论工具 C. 意识形态关系党运国运 D. 加强思想工作的目的性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从“非斯大林化”思潮开始,苏联政治意识发生变化,最后亡党亡国。所以社会意识形态在苏联的变异和崩溃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它与党运国运息息相关,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马列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并非一成不变;B选项错误,意识形态崩溃是苏联剧变的重要原因,并非没有牢牢掌握国家舆论工具;D选项错误,意识形态崩溃是苏联剧变的重要原因,并非其思想工作没有目的性。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2.欧洲社会福利思想有其自身的历史演进过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关于最优良的政体……必须是能使人人尽其所能而得以过着幸福生活的政治组织。”中世纪,统治欧洲的基督教会,主张男女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这表明欧洲社会福利思想 A. 具有久远历史传统 B. 重视宣传传统文明 C. 具有完整救助体系 D. 完全采纳教会主张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欧洲社会福利思想有其自身的历史演进过程。”信息可知,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主张建立一种人人都能实现幸福的理想政体。中世纪时期,早期基督教原始民主主义和平均主义的这种特征也明确表达了下层人民群众追求平等、追求福利普遍性的愿望,这表明欧洲社会福利思想具有久远的历史传统,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欧洲社会福利思想悠久的历史传统,并未体现其对传统文明的宣传;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欧洲社会福利思想的救助体系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欧洲社会福利思想对教会主张的完全采纳,该表述过于绝对。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现代中国航空航天成就简表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论题:近现代中国人民勇于进行航空航天探索。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进而在全球掀起了航空探索热潮。冯如不畏艰难,在资金技术等缺乏情况下,勇于创新,研制成功飞机,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1970年,在美苏等国的技术封锁与经济制裁下,为了增强国力保卫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在成功研制“两弹”的基础上,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党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支持下又把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这即增强了国力,又鼓舞了全国人民加快建设的信心。 2003年,由于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科技实力大增,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成功把杨利伟送入太空,证明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得到了大发展,展现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决心与勇气。 由此可知,中国人民勇于进行航空航天探索,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论题或为近现代中国人民为世界航空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也行)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例如依据材料信息可得出近现代中国人民勇于进行航空航天探索的论题。然后结合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冯如在艰难的条件下研制中国的飞机、20世纪70 年代在外部技术封锁和经济制裁的情况下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等相关所学史实进行论述即可。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4.1982—1987年,中国进行了行政体制改革。改革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政府部门及其人事制度改革。在中央和地方以精兵简政为原则,裁并了一批业务重叠或相近的部门和机构。二是推行“市管县”体制改革。以经济相对发达的市作为上一级政权来管辖周边临近的县级行政区城。首先在江苏试点,1983年起在全国试行。三是事业单位改为配合商品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的需要,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整,并恢复了职称评审制废。四是行政法制建设。1982年领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法》,通过并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相关法律。五是改革政企关系。以放权让利为重点,通过利改税,扩大了国营企业自主权。 这一阶段的改革,通过精兵简政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使干部队伍结构更加趋于合理。遗憾的是,改革不久就出现了反弹迹象,机构膨胀、人员猛增。 ——摘编自丁志刚、王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四十年:历程、成就、经验与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 【答案】(1)以放权让利为重点;先试点,然后逐步推行;覆盖面广;重视行政法制建设。 (2)精兵简政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使干部队伍结构更加趋于合理;调整事业单位,使社会事业建设更具活力;加强法制建设,保障改革顺利推进;放权让利、利改税,扩大了国营企业自主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 (1)依据材料中“首先在江苏试点,1983年起在全国试行。”、“以放权让利为重点,通过利改税,扩大了国营企业自主权。”、“四是行政法制建设。”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改革重点、先试点后推行、覆盖范围和重视行政法制建设等方面概括20世纪80年代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中“事业单位改为配合商品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的需要,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整,并恢复了职称评审制废。”、“行政法制建设。”、“以放权让利为重点,通过利改税,扩大了国营企业自主权。”、“通过精兵简政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使干部队伍结构更加趋于合理。”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提高行政效率、使干部队伍结构更加趋向合理、激发单位活力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分析说明20世纪80 年代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