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 专题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分层作业 人民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练] 1.《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导学号:97372013】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D [材料的主旨是反映汉朝时期的商人有专门的户籍,并且还不能拥有田地,否则没收。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人占有田地,以免影响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是从保护小农经济正常发展的角度去颁布该禁令的,故选D项。] 2.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C [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抑制私商而发展官商,这样的“重农抑商”必然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重农”未提高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抑商”也未完全抑制古代工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的确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但并未揭示材料的主旨。综上所述,C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3.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 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A [商人富裕后之所以买田置地,是因为传统观念“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故本题应选A项。] 4.“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物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5 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C [题干材料中 “可谓中国不缺耶”的认识束缚了对外交流,这是由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封闭性特点所决定的。] 5.“推动这个王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更主要原因是它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17世纪的大约前半个世纪里即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所怀抱的不满情绪。由于这种原因,外国人才被禁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马克思)这一政策是指( ) 【导学号:97372014】 A.重农抑商 B.抑农政策 C.八股取士 D.“海禁”政策 D [清初,统治者担心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和西方殖民势力相勾结,给统治秩序造成威胁,便长期实行“海禁”政策。] 6.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C [“近代的前夜”意即当时中国已出现近代经济的部分因素。C项表达的是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这与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是不同的,是中国经济新的因素。] 7.从西汉初年开始,汉政府常常把一些豪强和富人迁徙到长安诸陵。其主要是为了( ) A.扩大统治阶层,巩固统治 B.实现黄老思想,安抚人心 C.借用豪强和富人的经济力量 D.抑制豪强和富人的势力 D [西汉时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采取各方面措施加强“抑商”,其中一项即是迁徙富商和豪强到都城,加强对商人和商业的控制。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与统治阶级无缘,故A项错误;汉初实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生产,与抑商无关,故B项错误;西汉时“重农抑商”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认为商业为末业,因而不可能借助富人和豪强的力量,故C项错误。] 8.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有( ) ①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使封建经济长期延续,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③成为中国与世界隔绝,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④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A.①②④ B.①②③ 5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故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冲A挑战练] 9.《唐会要》记载:“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如有犯者,科违敕罪,兼须重罚。”《唐律疏议》载:“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亦同城主之法(即徙一年)。”这反映出唐代 ( ) A.律法内容十分严苛 B.商业的发展冲击了社会习俗 C.抑商制度已经废弛 D.仍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 D [材料的主旨不是律法严苛,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习俗,故B项错误;唐代维护坊市制度的目的就是抑商,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兼须重罚”“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亦同城主之法(即徙一年)”说明唐代仍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故D项正确。] 10.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订货”的生产形式。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 ( ) 【导学号:97372015】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 [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特征是存在雇佣关系。民间机户生产的丝织品由中间包揽人收购,再转手给织染局,中间包揽人与民间机户存在雇佣关系,故D项正确。] 11.政府的决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5 ——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三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四 清代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 (3)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对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消极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可知商鞅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第(2)问,根据“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得出家庭棉纺织业发达;根据“计日受值”可分析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俱以蚕桑为业”可看出丝织业发达;根据“南浔镇烟火万家”得出市镇发展;概括“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分析出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商品经济发展。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是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两个角度分析其消极影响。 【答案】 (1)政策:“重农抑商”。 理由:有利于发展农业,赢得战争;有利于治理人民。 (2)家庭棉纺织业发达;丝织业发达;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市镇发展。 (3)政策: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消极影响:强化了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如答“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和社会进步”亦可) 12.明初实行朝贡贸易政策,后日渐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形势,于明朝中后期瓦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推行朝贡贸易政策,外国使节前来“朝贡”,中国则给予优厚“回赐”。入贡时还可以“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在这种朝贡贸易体制下,首使来华的贸易活动必须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民间的商船往来则是不合法的。1567年(隆庆元年),明朝准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私人海外贸易得到发展,此后朝贡贸易名存实亡。 ——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5 材料二 隆庆元年开放海禁,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濒海地区致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之谣。到了万历年间,“自大江以南,强半用银……则钱之所行无几耳”。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商人足迹遍及全国,这在徽商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以贾而儒”,时人评价:“今为学者,其好则贾而已矣”。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贡贸易体制的含义,分析朝贡贸易瓦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朝开放海禁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朝贡贸易和海禁的关系。 【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一“贸易活动必须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民间的商船往来则是不合法的”可知,朝贡贸易指官府主持对外贸易,禁止民间海外贸易。结合材料一“外国使节前来‘朝贡’,中国则给予优厚‘回赐’”说明朝贡贸易厚往薄来,不讲经济法则,政治色彩浓厚。私人海外贸易得到发展必然冲击朝贡贸易,而明末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也冲击了朝贡贸易。第(2)问的第一小问,由材料“五方之贾,熙熙水国……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自大江以南,强半用银……则钱之所行无几耳”和“今为学者,其好则贾而已矣”可知,开放海禁促进了海外贸易兴盛;刺激了商品生产的发展;白银成为广泛流通的货币;国内商业资本趋于活跃;传统的贱商观念改变。第二小问,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相辖而行;朝贡贸易实质是海禁政策的一部分。 【答案】 (1)含义:官府主持对外贸易;禁止民间海外贸易。 原因:厚往薄来,不讲经济法则;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西方殖民势力的冲击。 (2)积极影响:促进了海外贸易兴盛;刺激了商品生产的发展;白银成为广泛流通的货币;国内商业资本趋于活跃;传统的贱商观念改变。 关系: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相辖而行;朝贡贸易实质是海禁政策的一部分。 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