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教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教案1

‎ ‎ 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掌握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并认识其根源,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认识世界的能力。‎ ‎(3)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发生重大转折,取得革命性进展的原因;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宗教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时代背景去分析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观点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联系生物所学内容去归纳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通过学生预习(围绕胡克、拉马克、达尔文等生物学家,自制小课件)、课堂展示本课主要内容,促进同学的互相学习。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家的顽强探索和不懈努力赢得了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学习理解生物学的巨大进步,了解进化论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树立继承和发展科学的信念。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培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进化论确立的历史条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难点:分析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本课介绍了人类探索生命起源的历程,重点介绍了近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对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本课内容重点介绍生物进化论,上承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下启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科技革命)”,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采用谈话法询问学生关于生命起源方面的知识大家知道多少?然后向学生介绍除“神创论”外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天外胚种论”即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天外飞来的;“自然发生说”即地球上的生命亘古就有;“化学起源说”即生命的起源是通过化学途径实现的等。以此激发学生兴趣。‎ 由此导入新课。‎ 一、教会的禁锢:‎ ‎1、神创说:‎ ‎(1)内容: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至高无上的创世神创造的。‎ 8‎ ‎ ‎ ‎(2)原因:①生产力落后,对自然界的认识非常有限;②生物知识缺乏;③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宣扬神秘主义,推行愚民政策;④宗教盛行,推行精神独裁。‎ ‎(3)影响:‎ ‎①成为基督教会的精神支柱,被视为天经地义。‎ ‎②打击异端,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备课资料】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传说:‎ ‎●女娲造人 盘古开辟了天地,用身躯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那残留在天地间的浊气慢慢化作虫鱼鸟兽,替这死寂的世界增添了生气。‎ 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在这莽莽的原野上行走。她放眼四望,山岭起伏,江河奔流,丛林茂密,草木争辉,天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奔驰,水中鱼儿嬉戏,草中虫之豸跳跃,这世界按说也点缀得相当美丽了。但是她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便颓然坐在一个池塘旁边,茫然对池塘中自己的影子。忽然一片树叶飘落池中,静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涟漪,使她的影子也微微晃动起来。她突然觉得心头的死结解开了,是呀!为什么她会有那种说不出的孤寂感?原来是世界是缺少一种像她一样的生物。‎ 想到这儿,她马上用手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捏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把这些小东西叫作“人”。女娲那寂寞的心一下子热乎起来,她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闹,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人,于是不停工作,捏了一个又一个。但是世界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她想这样下去不行,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与用手捏成的模样相似,这一来速度就快多了。女娲见新方法奏了效,越洒越起劲,大地就到处有了人。‎ 女娲在大地上造出许多人来,心中高兴,寂寞感一扫而空。她觉得很累了,要休息一下,到四处走走,看看那些人生活怎样。一天,她走到一处,见人烟稀少,十分奇怪,俯身仔细察看,见地上躺着不少小人,动也不动,她用手拨弄,也不见动静,原来 这是她是最初造出来的小人,这时已头发雪白,寿终正寝了。 ‎ 女娲见了这种情形,心中暗暗着急,她想到自己辛辛苦苦造人,人却不断衰老死亡。这样下去,若要使世界上一直有人,岂不要永远不停地制造?这总不是办法。结果女娲参照世上万物传种接代的方法,叫人类也男女配合,繁衍后代。因为人世间是仿神的生物,不能与禽兽同等,所以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使之有别于禽兽乱交。后世人就把女娲奉为“神媒”。‎ ‎●上帝造人说 ‎《圣经》里说,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还创造了男人,后来看这男人独居十分寂寞,于是趁他熟睡时拨下他的一根肋骨,做了个女人来陪伴他。所以女人是男人的骨中骨,肉中肉,每个男人的一生都在找他的那根肋骨,只有找到了它,他才不会感觉到胸口疼痛。‎ 兴许男人和女人的最理想境界是如胶似漆无话不说;而最悲惨的境界,也许一秒钟前认识一秒钟后又陌生,两条平行线,似乎永远也不可能相交。‎ ‎●埃及呼唤说:‎ ‎《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自古以来,埃及一直是个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国家中最自我封闭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难对她发生影响,因此她的人类起源的说法也和别的民众不同。‎ 埃及人认为远在埃及於世界上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努 (NU)”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安和繁荣景象。‎ 8‎ ‎ ‎ ‎2、打击和迫害“异端”:‎ ‎(1)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为了进行血液循环的研究,违反教会不许解剖人体的禁令,被教会以异端罪判处死刑。(参见教材“历史纵横”P58介绍)‎ ‎(2)17世纪被罗马教皇处死的布鲁诺:(教师向学生稍作介绍,不必花过多教学时间)‎ 乔达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出生于意大利诺拉城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受时代的影响,15岁时被家人送进了那不勒斯修道院,22岁时,他成为一名牧师,并获得了哲学博士的学位。然而爱好钻研和探究事物本原的布鲁诺在读到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之后,他对上帝创造世界的传统说法发生了怀疑,尽管他是一个教徒,相信上帝,但是当宗教、上帝与科学、真理发生矛盾时,布鲁诺便毅然抛弃了前者,于是他便写出了对《圣经》的质疑。他的文章被教会发现,立刻对他提出了警告,为示警诫,还把他从修道院开除了。如果此时布鲁诺表示反悔,他完全可以保持自己的教职,甚至可以步步高升。然而布鲁诺一旦发现了真理,便坚信不疑。教会自然不允许一个否定上帝、批判上帝的人存在于自己的教会中,更不允许这种叛逆者宣传他的主张,于是便下令通缉布鲁诺。‎ 从27岁起,布鲁诺便开始过上了逃亡的生活,他先在意大利境内,然后又到罗马和威尼斯,但皆不容他安身。29岁时他不得不离开祖国逃到瑞士,在那里他因坚持维护自然科学的真理受到当局的逮捕,又遭驱逐,他就又逃亡到法国和英国,在各大学里宣讲自己对世界和天体的认识。写出了《论原因、本原和统一》、《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等一系列论著,不仅批判了上帝创造世界,而且对一千多年来统治天文界的地球中心说进行了批判。‎ 布鲁诺沿着哥白尼所开辟的学说继续前进,经过他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太阳中心说的不足,指出宇宙是无限的,时间是永恒的,太阳中心不过是宇宙无数星系中的一个,这就防止了人们对太阳中心的崇拜,极大地扩展了人们对宇宙无穷奥秘的探求,推动了人们对天体宇宙的研究。后来,罗马教会宗教裁判所的密探,以和布鲁诺的“友谊”为名,私下邀请布鲁诺到威尼斯讲学。然而当他高兴地到了威尼斯,便被关进了监狱,宗教裁判所给布鲁诺限定了“仁慈”的40天反省期,让他宣布放弃自己的观点,然而布鲁诺却坚持“异端”。 1600年2月17日,在意大利罗马的鲜花广场上,宗教裁判所奉教皇克莱门特八世之命,向众多虔诚的基督教徒宣布了布鲁诺亵读神圣宗教的“罪行”,宣判了将布鲁诺处以火刑的决定,熊熊烈火吞噬了一个杰出科学家的生命。‎ 二、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1、生物进化论思想诞生的条件和原因(背景):‎ ‎(1)思想基础: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对基督教神学的冲击;‎ ‎(2)物质基础: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人们思想和视野更加开放。‎ ‎(3)理论基础: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细胞学说的确立:‎ ‎(1)发现:17世纪,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片时发现了细胞;‎ ‎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胡克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片,发现有许多小孔,状如蜂窝,他便称之为细胞(细胞的英文名cell,原意是小房间)。细胞里还有什么?罗伯特·胡克没有进一步说明,只是十分简单地说其中还有空气或液汁。现在知道,胡克在软木组织中看到的仅仅是死细胞的细胞壁。胡克的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对细胞学的研究。‎ ‎(2)发展与完善:‎ ‎①1838年德意志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植物细胞学说;‎ 施莱登(1804.4~1881.6),德国植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始人之一。生于汉堡,卒于法兰克福。1824~1827年在海德堡学习法律,并在汉堡作过律师。因对植物学有浓厚兴趣而攻习植物学,于1831年毕业于耶拿大学。1850年任耶拿大学植物学教授。1838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植物发生论》一文,提出:在任何植物体中,细胞是结构的基本成分;低等植物由单个细胞构成,高等植物则由许多细胞组成。1883年,施莱登提出了一个关于细胞的生命特征、细胞的生理过程以及细胞的生理地位的理论,它标志着第一个较为系统的细胞学说的建立。‎ 8‎ ‎ ‎ 在细胞的生命特征方面,施莱登认为,细胞的基本生命特征是它的生命的两重性:即细胞具有主要生命特征——自己的生命的同时,还具有作为整个机体的组织结构的生命特征。‎ 在细胞的生理过程方面,施莱登提出了新细胞是从旧细胞产生出来的理论。他认为细胞核是产生新细胞的母体;一个新细胞起源于一个老细胞的核,接着便成为老细胞的球体中的一个裂片,然后分离出来又形成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新细胞:一代代的新细胞就这样不断从老细胞中产生出来。细胞是一切植物机体生命的基本单位,是一切植物体借以生存和生长的根本实体。‎ ‎②1839年德意志动物学家施旺把这一学说从植物学扩展到动物学,并进而建立起统一的细胞学说。‎ 施旺于1810年11月7日生于德国诺伊斯,父亲是一名金匠。1826年,施旺告别家乡,进入科隆著名的耶稣教会学院。1829年,施旺进入德国波恩大学,在那里他读完了医学预科的全部课程。1831年,他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833年4月,施旺又回到了柏林大学专门听弥勒讲授解剖生理学。1834年5月31日,施旺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柏林,施旺有幸结识了施莱登。尽管两个人性格不同,宗教信仰也有差异,但他们在某些科学观点上完全一致,使他们成为好朋友。1838年10月,施莱登向好友施旺讲述了有关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胞核在细胞发育中的重要作用的基本知识,使施旺大受启发。1839年,施旺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的论文,他从细胞的形成机理与生命的发育过程两方面,进一步地完善了由施莱登建立起来的细胞学说。‎ 在细胞的形成机理方面,施旺认为:细胞形成靠两种力量起作用,一种是有机细胞的代谢力,通过新陈代谢把细胞间的物质转化为适合于细胞形成的物质;一种是有机细胞的吸引力,通过浓缩和沉淀细胞间的物质而形成细胞。这两种内在的力量使细胞具有生命,并使它在机体里具有自立性。   在生命的发育过程方面,施旺认为:“无论有机体的基本部份怎样不同,总有一个普遍的发育原则,这个原则便是细胞的形成。”他认为:一切动物的个体生命发育过程,都从受精卵这个单细胞开始的,无论这些卵细胞是大如鸡蛋还是小于哺乳动物的卵,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一切动物都是从单一细胞开始自己的个体发育史。就细胞本身的发育而言,他认为个体生命形成之后,在个体生命内仍然进行着从老细胞内发育出新细胞的过程,并以此构成个体生命的基础和条件。‎ ‎③19世纪50年代,德国医生德马克等人把细胞学说和胚胎学结合起来研究,发现了细胞分裂,进一步完善了细胞学说。‎ ‎(3)意义:细胞学说的确立与发展,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细胞学说一经确立,马上显示出其生命力,大大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十几年里迅速被推广,并日臻完善。‎ 细胞学说的提出对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恩格斯说:“有了这个发现,有机的有生命的自然产物--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胚胎学才获得了巩固的基础。”细胞学说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学被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而实际上可以说细胞学说又是后两者的“基石”。‎ 细胞学说在哲学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具有细胞结构这个共同的标准特征而统一起来。同时有力地证明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为生物进化理论奠定了基础。恩格斯认为细胞学说的建立是最令人信服地检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他把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列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 ‎ 此后,在细胞学说的基础上,人们对生物界进行了更深人的研究,发现了细胞的全能性,即任何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发展了组织培养、克隆技术等高科技的生物技术。‎ ‎3、拉马克——进化论的的倡导者和先驱 ‎(1)生平简介:拉马克(Jean-Baptiste de Lamarck,1744-1829)生于皮卡第,卒于巴黎。是法国伟大的博物学家,较早期的进化论者之一。,生物学一词是他发明的,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提出了高等动物是由低等动物演变而来的。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他还是一个分类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 1707~1778)的继承人。‎ 8‎ ‎ ‎ 幼时就读于教会学校。1761-1768年在军队服役,当他在里维埃拉驻屯时,对植物学发生兴趣。于1778年出版了3卷集的《法国植物志》,这时,他已是一位有成就的植物学家。1783年被任命为科学院院士,为《系统百科全书》撰写植物学部分,并担任皇家植物标本室主任。1820年他双目失明,以后的著作都是由他口述、经他的女儿记录整理出版的。在动物分类方面,他第一个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1794),首先提出“无脊椎动物”一词,由此建立了无脊椎动物学。他也是现代博物馆标本采集原理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无脊椎动物系统》(1801)和《动物学哲学》(1809),在这两本巨著中拉马克提出了有机界发生和系统的进化学说。‎ ‎1909年,在纪念他的名著《动物学哲学》出版100周年之际,巴黎植物园为他建立了纪念碑,让人们永远缅怀这位伟大的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 ‎(2)主要成就:‎ ‎①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19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思想,大胆鲜明地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学说。可以说,是他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唯物主义的生物进化的理论。‎ 拉马克作为进化论的先驱者,在《动物学哲学》书里阐述了生物进化的观点。他认为:所有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进化来的,进化所需要的时间是极长的;复杂的生物是由简单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具有向上发展的本能趋向;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继续生存,物种一定要发生变异;家养可以使物种发生巨大变化,和野生祖先大不相同等等。‎ ‎②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著名的进化原则。‎ ‎1809年65岁高龄的拉马克出版了《动物学哲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被后人称为“拉马克学说”),提出了两个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遗传。前者指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用会退化,比如长颈鹿的长脖子就是它经常吃高处的树叶的结果。后者指后天获得的新性状有可能遗传下去,如脖子长的长颈鹿,其后代的脖子一般也长。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他提出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种的稳定性只有相对意义。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对生物机体的直接影响。认为生物在新环境的直接影响下,习性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增大,不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退化。认为物种经过这样不断地加强和完善适应性状,便能逐渐变成新种,而且这些获得的后天性状可以传给后代,使生物逐渐演变。并认为适应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他第一次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方面探讨了生物进化的动力,为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当时生产水平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拉马克在说明进化原因时,把环境对于生物体的直接作用以及获得性状遗传给后代的过程过于简单化了,成为缺乏科学依据的一种推论,并错误地认为生物天生具有向上发展的趋向,以及动物的意志和欲望也在进化中发生作用。‎ 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者:‎ ‎1、创立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备课资料】进化论创立者达尔文 达尔文(1809—1882) 查尔斯·达尔文与美国总统林肯同于一八零九年二月十二日诞生。他父亲是个有名的医生,母亲是陶工威治伟勒的女儿。他的祖父伊拉斯莫斯·达尔文更是个有名的医主兼博物学家,同时又是一位诗人。‎ 8‎ ‎ ‎ 少年时代的达尔文并非优等生,虽然他很热衷于植物及昆虫的采集,但对学校所教的希腊语及拉丁语却一点都不感兴趣。本来想让达尔文学习法律的父亲,看到他这种情形只好改变主意,将他送到爱丁堡去学医。可是他对学医一样不感兴趣,尤其在见习外科手术时,更是吓得魂不附体。加上他知道自己将来可以继承一笔能让地安享一辈子的庞大财产,不必为生活去行医,于是他便毅然地放弃了学医。‎ 他父亲最后又将他送到剑桥大学,指望他学做个牧师,可是他到剑桥大学后也没照他父亲的意思去做。就在这时,潜藏在他心中很久的对博物学的爱好完全地爆发出来。他在汉斯洛教授的指导下,阅读了许多动植物的书籍,使他在博物学领域上的知识大增。‎ ‎22岁那年,经朋友推荐,达尔文以博物学者的身份登上了“贝格尔”号远航考察船,随船进行为期5年的科学考察。那时候,达尔文还相信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每到一个地方,达尔文都要仔细考察当地动物、植物资源。许多实例引起他的思考,并使他对“上帝造物论”产生了怀疑。‎ 在南美洲,达尔文发现了古犰狳的化石。它们与现代生活的犰狳十分相似,但又有不同。这是否说明现代的动物是由古代的动物发展而来的呢?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达尔文发现,这里不同岛上的地雀各有其特点。这种现象使达尔文想到物种可能在不断地变化着。‎ 各地的所见所闻,都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是在逐渐进化的。但是,当时达尔文还不能说明引起生物进化的原因。考察归来,达尔文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达尔文耐心地收集资料和证据。他访问过农夫、种子供应店店主和家畜、家禽饲养人。他还亲自饲养鸽子,观察家鸽在人工饲养下所产生的变异。‎ 经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达尔文终于成功地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引起极大的反响。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情境创设】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物种起源》。初版1250本书在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空。……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动摇了禁锢人们思想许多个世纪的特创论。‎ 设问1:《物种起源》一书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热情?什么观点震撼了世界?‎ ‎(提示:书中阐述的观点极大地冲击了特创论,生物进化论的提出震撼了全世界。)‎ 设问2:结合上述背景材料和教材有关达尔文科学探索过程的资料,达尔文的科学探索过程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提示:达尔文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在达尔文的自传中,他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最重要的是,爱好科学──不厌深思──勤勉观察和收集资料──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 ‎2、理论观点:‎ ‎①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②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③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之所以能在19世纪中期产生,主要是由于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洗礼,基督教神学思想遭受重创,人们开始面向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为进化论的产生提供了政治和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也为进化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核心的进化论,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凡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的机会,那些有利的变异,经过世代的传递,逐步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形成生物新种。‎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核心的进化论,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进化论在欧洲的科学界、宗教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曾被19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作为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 ‎3、影响:‎ 8‎ ‎ ‎ ‎(1)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情境创设】人类起源大论战 ‎1860年的英国牛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刚刚在上一年出版并引起广泛的注意和争论,学术界内部亦有分歧。达尔文主义的著名斗士赫胥黎坚定地捍卫进化论,遭到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的讥讽,他责问道:我要请问一下坐在我的旁边,在我讲完以后会把我撕得粉碎的赫胥黎教授,请问“与猴子发生关系的是你祖父这一方,还是你祖母这一方?”面对这恶意中伤,赫胥黎从容不迫地先从科学事实方面进行驳斥,然后说:“我过去说过,现在再说一次,一个人没有理由因为猴子作他祖父而感到羞耻。在我的回忆中叫我感到羞耻的倒是这样一种人:他惯于信口雌黄,并且不满足于他自己活动范围里的那些令人怀疑的成就,却要粗暴地干涉他根本不理解的科学问题。所以他只能避开辩论的焦点,而用花言巧语和诡辩的辞令来转移听众的注意力,企图煽动一部分听众的宗教偏见来压倒别人。这才是真正的羞耻啊!”‎ 投影显示:赫胥黎(1825——1895)‎ 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早年的赫胥黎因为家境贫寒而过早的离开了学校。但他凭借自己的勤奋,靠自学考进了医学院。1845年,赫胥黎在伦敦大学获得了医学学位。毕业后,他曾作为随船的外科医生去澳大利亚旅行。也许是因为职业的缘故,赫胥黎酷爱博物学。1859年11月3日,达尔文的科学名著《物种起源》出版后,引起全世界的恐慌,许多学者反对进化论观点。‎ ‎  1860年6月30日,关于进化论大论战的第一个回合,在牛津大学面对面地展开了。这是英国科学促进协会召开的辩论会。以赫胥黎、胡克等达尔文学说的坚决支持者为一方,以大主教威伯福士率领的一批教会人士和保守学者为另一方,摆开了论战的阵势。面对威伯福士之流的恶毒攻击和挑衅责难,赫胥黎镇定自若。当威伯福士以胜利者的姿态,大摇大摆地走下讲台时,赫胥黎从容不迫地走上了讲台。‎ 设问:赫胥黎认为真正羞耻的是什么事情?(提示:没有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使人猿同祖论进一步得到确立,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 ‎(2)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3)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和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1853—1921年)译述了赫胥黎的部分著作,名曰《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他们还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合作探究】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拉马克的进化观之比较 达尔文是现代进化论的奠基人,而拉马克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先驱者。达尔文进化论与拉马克的进化观的基本相同点在于:‎ ‎(1)他们都认为地球有很长的历史地球包括生物在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进化之中;‎ ‎(2)他们都是渐变论者,认为生物的变化是逐渐的;‎ ‎(3)他们都承认在生物进化中,环境起了主导作用;‎ ‎(4)他们都承认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拉马克进化观的主要区别在于:‎ 8‎ ‎ ‎ ‎(1) 达尔文广泛地研究了变异,把变异分为一定变异(定向变异)和不定变异,认为微小的不定变异是进化的主要材料;拉马克认为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定向变异、器官用进废退为进化提供了材料。‎ ‎(2) 达尔文认为环境是通过自然选择而起主导作用的即不同生物具有 的不定变异,通过生存斗争,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并传留后代,有害的变异则被淘 汰。如此逐代汰劣留良,微小的变异会逐渐积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由此形成新的物种;拉马克认为,生物在适宜变化的环境中产生的性状(即获得性)会遗传给后代,生物是通过获得性的遗传而逐渐改变了旧类型,转变成新类型,即形成新的物种。‎ ‎(3) 达尔文认为所有的生物有共同的起源;拉马克认为不同系统的生物 有不同的起源,而且认为物种可以自然发生。‎ 总之,拉马克学说主要是从定向变异和获得性遗传出发提出的理论在实践中未得到证明;达尔文进化论则主要从不定变异出发,通过生存斗争而进行自然选择,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取得了胜利。‎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近代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使学生对进化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课堂上从历史条件、确立标志、主要观点、社会影响、完善发展等五个方面展开,比较有效地突出重点内容。科学与宗教的认识分歧是本课难点,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讨论总结的方式取得较好的突破。本节课在设计上有四大亮点:学案导学、情景设置、观点质疑和作业探究。‎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围绕着达尔文的进化论,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那么产生这些分歧的原因是什么?‎ ‎(2)你如何评价这些观点?‎ 答案提示:(1)达尔文进化论打破了基督教神学的上帝创世说,给神创说以致命一击。基督教会不甘心失败,拼命进行还击。‎ ‎(2)达尔文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给上帝创世说以致命一击。‎ ‎⊙本课测评 生物进化论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提示:生物进化论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进化论的提出,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话,直刺神创说的要害;它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使人们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进化论思想在欧洲科学界,特别在宗教界引起轩然大波,达尔文的支持者和保守势力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进化论思想在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著书翻译,宣传进化论,促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 ‎⊙学习延伸 翻一翻生物教科书,查一下其中的哪些内容与本课有关,以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的理解。‎ 答案要点提示:略。(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查阅生物教科书,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