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历史 Word版
龙海二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5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7小题,每题2分,共5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1.“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这一学说是( ) A.阴阳五行学说 B.大一统学说 C.仁政学说 D.天人感应学说 2.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禅宗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其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学派”“新建设之道学”是指( ) A.道家学派 B.道教 C.理学 D.佛教禅宗 3.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并提出美德一定要践行,孔子提出“礼”与“仁”的道德规范。其共同点是( ) A.重视智慧发展 B.关注理性思考 C.强调道德素养 D.强调等级秩序 4.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5.《德国史纲》写道:教廷的敲诈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路德愤然站在斗争的前列,他采用当时进行学术探讨的习惯方式,……从而发出了公开反对罗马教皇的信号。这个“信号” 直接改变了( ) A.罗马教会神权 B.神职人员权威 C.灵魂救赎方式 D.宗教礼仪程序 6.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表明他主张(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C.天赋人权 D.主权在民 7.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批判神学统治 8.《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9.列作品体现的共同特点是( )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关汉卿《窦娥冤》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杜甫《无家别》 A.“笔墨当随时代” B.“以形写神” C.“人与物者,其多至不可指数” D.“图之工妙入神” 10.下图为中西科技成果比较示意图。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16世纪以前中国科技成就远远领先于世界 B.制度创新决定了科技创新 C.科技发明是影响中国和外国发展的双刃剑 D.新经济因素推动科技创新 11.“(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12.“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孙中山() A.强调国家垄断,反对私人竞争 B.强化国有企业,发展公有经济 C.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D.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13.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加强了根据地建设,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中国革命取得了重大发展。这些史实表明这一历史时期的思想灵魂是( ) A.星火燎原、均贫富、武装斗争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团结一切力量、坚持革命斗争 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自力更生 14.“热词” 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热词应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 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后,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究其原因是( )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 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 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 16.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B.“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D.“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17.“它还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些在过去丧失了机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它”指的是( ) A.恢复“双百”方针 B.恢复高考制度 C.改革开放 D.科教兴国战略 18.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决定的核心主张是( )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 19.陈独秀认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新青年》第6卷1号)这段话( ) A.倡导以民权之说作为政治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B.主张以民主科学精神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C.呼吁尊师重教,倡导认真学习 D.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 20.“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也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亲俄之风”的表现有(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 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国共第二次合作 21.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这里的“办法”是指( ) A.“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C.构建福利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2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点是( ) A.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冲破了“个人崇拜” D.促进了思想大解放 23.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24.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突出成果 B.袁隆平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缓解了“大跃进”带来的经济困难 C.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提高了新旧格局交替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 D.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确立,反映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成就 25.下面材料是毛泽在新中国成立后某次会议上的讲话。他讲话是( ) 领导我们的国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办法,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方针,这就是放和收。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意见。……我们应该采取放的办法,因为放有利于国家巩固和文化发展。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A.以实现言论自由为目标 B.对修正主义进行批判 C.对双百方针进行阐述 D.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路线 26.“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 ) A.学风淡化 B.知识分子地位下降 C.价值观扭曲 D.科学发展滞后 27.“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语文教材中的外国作品首选苏联,虽不乏好的作品,但是政治色彩浓厚。如斯大林的《在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特洛岩若夫斯基的《战争之后》等。”材料表明建国初期我国的教育( ) A.成为苏联教育的附庸 B.借鉴苏联经验中存在极严重问题 C.没有制定自己的教育政策 D.受到“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28.大革命前夕,《独立宣言》在法国畅销,法国读者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这说明( ) A.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B.《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 C.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 D. 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相互影响 29.文学源于生活,有的小说揭露社会黑暗,有的赞美生活,最伟大的作品在于预示社会发展趋势,下列名著属于伟大作品的是( ) A. 《雾都孤儿》 B. 《红楼梦》 C.《水浒传》 D.《儒林外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5分,第28小题15, 共42分) 30.阅读材料并井回答问题。(12分) 伏尔泰 “孔夫子不徽爱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沙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毛泽东 “ 秦始皇比孔于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都欲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论语》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僵。”“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据此,根据材料三,选定孔子思想的一个角度,确定主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判。(12分) (要求:史论结合,逻辑顺畅。 评分说明:主题明确(3分); 分析合理、有论有史、层次分明、逻辑顺杨(6分); 评判准确全面(3分)。) 3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 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捕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9分) 3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牛顿已发现了一个数学上能证实的根本的宇宙规律……实际上,自然界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 因而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且一种身高5尺的小动物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物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所谓的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一片“牛顿被推翻了”的叫喊声中,爱因斯坦说:“……但是,人们不要以为,牛顿的伟大工作能被这一理论或者任何别的理论代替。他伟大而明晰的观念,作为自然哲学领域里整个近代概念结构的基础,将永远保持它独特的意义。”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牛顿物理分析方法的特征是什么,并指出牛顿经典力学产生的影响。(8分) (2)为什么人们认为“牛顿的伟大工作”会被相对论代替?材料二中爱因斯坦的回答展现了他怎样的人格魅力?(7分) 龙海二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答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9小题,每题2分,共5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0小题12分,第31小题15分,第32小题15分, 共42分) 30. 31.(1) (2) 32.(1) 龙海二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29题,共58分) 1-5:DCCCC 6-10:BCDAD 11-15:BCDBC 16-20:ABCBB 21-25:DDBCC 26-29:CDAB 非选择题(共3题,共42分) 30. (3)(答案不唯一) 示例一 : 主题:孔子的道德观(2分) 分析: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6分) 评判: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是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4分) 示例二: 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2分) 分析:①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6分) 评判: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证。(4分) 31. (1)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6分) (2)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中央集权。(9分) 32. (1)、特征:利用数学作完整的推演;注重实验。(4分) 影响:牛顿经典力学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启蒙思想家探求人类社会的法则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4分) (2)理由: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陷入危机;相对论突破了经典力学,揭示了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这一本质属性。(4分) 人格魅力:谦逊、宽容、理性等。(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