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
江苏省盐城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诗经》所称的“因以其伯”是指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征收赋税、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依旧保留其宗族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央政府实现了对地方直接管理 B.土著邦族崛起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C.分封制的实施促进了邦族的融合 D.土著邦族完全接纳周代礼乐文明 2.晋文公召周天子参加践土会盟,《春秋》记之为“天王(天子)狩(视察)于河阳”。《春秋》这种“记事”特点表明孔子 A.注重对人物的客观评价 B.表达对传统礼乐秩序的维护 C.默认当时时代的变迁 D.寄予对君主专制的政治诉求 3.2010年,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向北京大学捐赠了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简牍。这批简牍出土于同一地点,抄写的字体主要是隶书,只有一小部分是篆书。由此推知该批简牍抄写于 A.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代 4.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综合下列材料结论最为准确的是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西汉《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龙”的节日 闻一多《端午考》考证的结论:五月初五端午节,最早原是“古代吴越民族——一个龙图腾团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 A.端午节起源于西汉时期 B.史料记载均不可信 C.端午节历史的内涵丰富 D.史料愈近愈为可靠 5.《日知录》序言中记载:“朝章国典,民土风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由此可推断顾炎武 A.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 B.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縛 C.具有革命进取的精神 D.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 6.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当下,有学者认为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明清小说 A.满足底层百姓的文化需求 B.反映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 C.充满现代主义的风格色彩 D.满足了统治者的心理要求 7.“两年间,北伐军横扫六省,进逼天津,当时炮声如雷,京师震动,朝中大元家眷及官绅商民无不鸟兽散、正阳门外大市若荒郊无人迹……(咸丰帝)召王公、四辅、六部、九卿等会议,皆涕泣丧胆,眼眶肿若樱桃”。材料中的军事行动 A.震摄了清廷心脏地区 B.撼动了北洋军阀统治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瓦解了北方封建制度 8.面临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洋务派秉持着“中体西用”的思想,用自己的脊梁支撑起没落中的清帝国,使得蓬勃一时的洋务运动,最终只能如同绣在屏风上的鸟儿无法飞翔,随着那个时代一起下沉。以下言论与洋务派思想一致的是 A.庶知所变者,富强之权术,而非孔孟之长经也。 B.圣人之为治法也,随时而变义,时移而法亦移。 C.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D.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9.《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海外办的第一个机关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主张效仿日本,实施君主立宪制。这表明维新派 A.放弃了变法维新主张 B.逐步向革命派转化 C.以开发民智作为终极目标 D.坚持建立近代国家 10.孙中山认为:只有实行节制私人资本的政策,才可使社会分配做到相对公平合理;必须由国家管理资本,所得的利益归人民大家所有。还必须实行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解决广大农民的民生问题。这一思想 A.完全继承了儒家大同思想 B.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C.与中共革命纲领完全一致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11.十九世纪末,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个人主义”一词虽传入中国却遭时人诟病。但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的解放”却广为流传,大行其道。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A.导致个人主义思潮泛滥 B.启迪了中国民众的觉悟 C.促使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D.促进了君主制度的崩溃 12.1922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向中国共产党发出如下指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接短笺后,应根据共产国际主席团7月18日的决定,立即将驻地迁往广州(国民政府所在地),并与马林同志密切配合进行党的一切工作。”材料中的“党的一切工作”应包括 A.讨论组建中国共产党 B.筹划国共两党合作事宜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开辟敌后根据地 13.“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精神穹宇方面的建设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在井冈山创业时期,共产党就结合中国国情完成了精神穹宇基本框架。”材料中的“精神穹宇基本框架” A.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走向成熟 D.克服了王明等人“左”倾错误 14.1937年9月,东京广播电台播出一条爆炸性新闻:“皇军最老的王牌第五师团在山西北部山岳地带遭中国军队的突然袭击,一名高级军官阵亡。” 该事件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粉碎了日军侵占华北的企图 C.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D.揭开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序幕 15.50年代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 的双重角色。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从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转向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在内的更多国家。产生这种转变主要是基于 A.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 B.巩固政权和建设国家的需要 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的需要 16.“两弹城”指的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等杰出科学家都在此留下了足迹。他们的成就 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根本条件 B.改变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C.是新中国走向强国的有力支柱 D.直接促成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7.台湾同胞为祖国改革开放作出重大贡献。从1992年到1997年,台湾与大陆贸易总额增长了124.7亿美元,在大陆投资项目增至20125个,总额约110.34亿美元。这直接得益于 A.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B.“九二共识”促进两岸的经贸合作 C.两岸接受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 18.古希腊智者普罗塔戈拉强调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学生普罗狄克思认为神是想象出来的,并把对人有用的事物视为神。他们的观点 A.倡导人人之间平等 B.摆脱古希腊神话影响 C.更加关注人类自身 D.奉行神权至上的理念 19.在德国哥庭根市公墓内,一块简单的矩形石碑上面刻着一位伟大科学家的名字,他的墓志铭就是一行字:h=6.63×10^-34J·S(普朗克常数),这是对他毕生贡献的最大肯定。他的贡献 A.推动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B.完善了经典物理学的框架 C.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D.促进了相对论的提出 20.2019年4月15日,著名古迹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卡西莫多心爱的钟楼建筑尖塔在大火中倒塌,经典名著《巴黎圣母院》中那令人动容的场景不复存在。与《巴黎圣母院》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A.《唐璜》 B.《红与黑》 C.《约翰克里斯多夫》 D.《等待戈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4分,第24、25题各10分,共计60分。 21.(13分)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参与中枢政要,有时宰相达20多人。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 ——摘编自陆杰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秦设三十六郡(实际略多),郡下为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另一方面,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但在有“封建”传统的中国,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容易产生所谓的“藩镇割据”。 ——摘自罗志田主编《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发展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元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演变的特点,并说明这种演变的意义。(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规律和启示。(3分) 22.(13分)近代科学革命的实质是科学信念和思想的转换。人们的思想从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重视实际和理论,从而促进科学革命的发生,而科学革命通常又会带来新的思想产生。 材料一 为什么这一划时代的发展(科学革命)会出现在西方呢?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学术成就。学者和艺术家……不再希望通过穆斯林和经院哲学家的变形眼镜来看古人,而是直接求助于原始资料,亲自掘起雕像、阅读原文。……若无西欧的缩小匠人与学者之间的鸿沟的有利的社会环境,人类学识上的这些成果独自原不可能引起科学革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学革命”为什么能够在文艺复兴时代发生?(3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运动与科学发展的关系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10分) 23.(14分)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大国,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依靠却又矛盾重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中美在1844年签订了第一个条约即《望厦条约》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在这150余年的时间里,中美两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世界也已经今非昔比。……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摘自《社会科学》(1996年09期) 材料二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20 世纪 60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剧烈变动。美苏争霸态势改变,陷入越南战争的美国实力有所削弱,苏联开始转守为攻。中国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新力量。此时,中国外交机构的正常秩序得以初步恢复。毛泽东看到了美苏联手、南北夹击可能带来的威胁。苏联正通过集结重兵,联络蒙古、印度等从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而美国则在继续越南战争的同时,与日本、韩国、台湾一起,从东部和东南部威胁中国大陆地区的安全。 ——摘自茅文婷《尼克松访华前中美秘密渠道考察》 请回答: (1)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的观点。(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当时中国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中美关系的改善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美关系发展前景的认识。(2分) 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摘自《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摘自《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心理?(4分)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类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有何不同。材料二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合实际?请结合史实予以说明。(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2分) 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詹天佑是中国铁路之父,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1893年,为了修建唐胥铁路需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铁路大桥),詹天佑临危受命,以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实地调查、测量研究,在我国铁路建设中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修筑桥墩基础获得成功,大涨了中国人的志气。京张铁路是国内首条完全由我国自己筹资、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和投入营运的铁路干线。它的工程难度之高在当时的筑路技术条件下堪称之最。在詹天佑的主持下,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胜利通车。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铁路早期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过程。詹天佑将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草拟的毕业生升转“帮工程司”暨递升“副工程司”办法,以及应具备合格之品行及学识的要求,正式规定章程。这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905年,詹天佑大力倡导全国铁路采用1.435米(4英尺8英寸半)的国际标准轨距。1918年在交通部公布的《国有铁路建筑标准及规则》中有明确规定了这一标准。以后中国各时期的政府均以此为据。 ——摘编自刘宁《非凡的詹天佑》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詹天佑在中国铁路事业发展中的贡献,简析其时代意义。(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天佑的优良品质,并指出“人物传记”对史学研究的价值。(4分)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C B B A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A A B C B C A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1小题13分,第22小题13分,23小题各14分,第24、25小题各10分,共计60分。 21.(1)特点:中枢机构组成人员大都为皇帝的亲信近臣;以内制外,集中皇权;官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中枢决策牵制机制逐步严密、完善(4分) (2)特点:县是最稳定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县以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在不断调整;总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断加强。(3分)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3分) (3)规律:在保存原有的旧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需要进行适度调整。(1分) 启示:政治制度的建设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政治需要;政治制度的调整必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分) 22.(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刺激了对科技的需求;人文主义的宣扬促进了思想解放;工匠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3分) (2) 论点(2分) 论据(史实)(4分) 论证(2分)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运动与科学发展相互促进 思想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是近代科学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2分) ①文艺复兴传播人文主义,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直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②启蒙运动倡导科学精神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2分) ①紧扣主题,观点准确、全面;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近代科学的发展丰富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2分) ① 印刷术等科技进步与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 教改革。 ②近代科学特别是牛顿经典力学的提出为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2分) 23.(1)痛苦: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效仿:辛亥革命中孙中山效仿美国,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2分) 合作: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对抗:朝鲜战争(2分) (2)美国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1分)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1分) (3)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1分) 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苏联转守为攻,美国实力有所下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分) 影响:有利于打破外交僵局;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2分) (4)认识:中美两国由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不同,摩擦与冲突在所难免;中美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两个大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互补性,合作共赢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2分) 24.(1)心理:既要防止农民暴动,又不愿解放农奴并给予土地。(2分) 原因:这是由亚历山大二世的地主阶级政治属性决定的。(2分) (2)不同: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拥有一定数量土地及附属地的权利,但还必须履行一定的封建义务;完全自由农民拥有居住的房屋和一部分土地,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2分)不符合实际。(1分)这两类农民仍然要受地主控制的村社的管理,对地主仍然存在一定的依附关系(1分) (3)改革维护地主和贵族的利益,带有封建残余;成为后来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隐患。(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5.(1)贡献:修建重大工程;制订行业标准;培养后继人才。(3分) 意义:培育了创新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国家主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任意3点得3分) (2)精神情怀:爱国精神、实干精神、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自信心、严谨敬业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创新意识(言之有理即可,3分) 价值:人物传记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使历史研究更加丰满、多元(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