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统考 高二历史 命题: 审题:‎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单选题:共30题 每题2分 共60分 ‎1.有学者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A.民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2.明朝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属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 重农抑商下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观察隋朝大运河图(见下图),从中可得到的信息是 ‎①统治者开凿大运河,顺应了民意、解决了民生问题 ②南方得到开发,江南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④经济中心在北方(洛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坊市,总一百一十区,万年、长安以朱雀街为界。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皇城之东尽东郭,城之西尽西郭。南街一十四坊,取《周礼》王城九逵之制。”材料所描述之现象应是 A.西汉 B.唐 C.宋 D.明 ‎5.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A.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6.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 A.断绝中西贸易的往来 B.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C.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 D.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7.“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8.买办原意是采买人员,指清朝末期的1800年—1910年,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经理人。买办是外国资本家认为忠实、得力的人物;买办为外国资本家服务,受到外国资本家的“培育”;买办违法犯罪,因受雇于外商企业,可以在治外法权庇护下,逃避中国法律的制裁。据此可知买办 A.大大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B.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工具 D.在政治、经济、法律上都是独立的 ‎9.下图所示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在市场上流通的由中央银行发行的金圆券,这说明 ‎ A.人民拥有巨额财富,衣食无忧 B.金圆券贬值惊人,通货膨胀严重 C.币制改革成功,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D.政府经济改革颇见成效,市场繁荣 ‎10.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上海达吴淞……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最初自设电报线时需要外国人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B.近代中国最早的有线电报是由外国人创办的 C. 近代中国最早在上海出现了有线电报 D.近代中国最早的有线电报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 ‎11.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实际完成大型项目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地区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地区。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抗美援朝 D.中日两舒中高二统考历史 第1页 (共6页)‎ 国关系发生变化 ‎12.“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材料反映的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13.1928年的《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 B.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 C.乡村传统文化渐趋衰落 D.近代中国社会新旧习俗并存 ‎14.1985年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来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实行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主要是因为 A.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B.村民委员会实行正确管理 C.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 D.土地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 ‎15.“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 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 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16.小明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找到以下几幅图片,你认为适合该研究性学习的题目是 ‎ A.合理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 C.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壁垒的最终消失 D.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17.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下列英国的举措中能很好地诠释此话的是 ‎①直接掠夺美洲的金银②组建大型商业公司③进行黑奴贸易④殖民掠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18.“最信仰基督的国王陛下将对下列各地的全部权利割让并保证交给不列颠国王陛下,即加拿大及其所在属地,以及布雷顿角岛和圣劳伦斯河。”根据上述和约内容判断该和约签订于 ‎ A.新航路开辟后 B. “无敌舰队”之战后 C.英荷战争后 D.英法殖民战争后 ‎19.1839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的一项报告指出:“我们调查发现,大面积的犯罪,其根源在于财产问题,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任何可考虑到的抢劫财物的犯罪,其根源在于万恶的贫困和匮乏。”又据英国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从1805年到1848年,英格兰因盗窃和抢劫财产等犯罪交付法庭审判的人数从4605人增加至27816人。有历史学家说,19世纪上半叶是英格兰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导致当时英国犯罪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拜金主义盛行 B.工业革命迅速推进 C.法律制度不健全 D.城市化进程加速 ‎20.19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政论家曾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说明 ‎ 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1.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苏俄(联)在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符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农业集体化时期 C.工业化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22.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功的自我调节,也是一次体制创新,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其借鉴意义有 ‎ ‎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②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 ‎③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宏观调控 ‎④倡导企业建立诚信机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24.在经济全球化全球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舒中高二统考历史 第3页 (共6页)‎ 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25.如果说美国的政府干预是摆脱1929年经济危机的良方,那么,美国能够保持90年代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方法是 A.继续政府干预 B.寻找新的海外市场 C.吸引投资 D.寻找提高生产力的知识力量 ‎26.荀子说:“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主要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27.顾炎武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思想,主要是为了 A.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 B.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C.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D.通过继承和创新来发展儒家学说 ‎28.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B.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D.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29.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0. 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当时中国哪种思潮 A.经世致用之学 B.王阳明心学 C.唯物主义 D.程朱理学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岳麓版《必修Ⅱ》‎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根据材料三说明在城市出现了怎样的新经济现象?分析促成其出现的主要因素。(10分)‎ ‎(2)材料二就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怎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8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6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0分)‎ ‎(3)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怎样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6分)‎ ‎ ‎ 舒中高二统考历史 第5页 (共6页)‎ 参考答案 ‎ ‎ ‎1-5: ABCBA 6—10: CACBA 11—15:ACCCB ‎16—20: DDDBB 21—25: ADDAD 26-30:BADCA ‎ ‎ ‎ ‎ ‎ ‎ ‎ ‎ ‎31、(1)特点: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现象: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或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 原因: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10分)‎ ‎(2)政策:重农抑商 影响: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从而巩固封建统治;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后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的落后。(8分)‎ ‎ ‎ ‎ ‎ ‎ ‎ ‎ ‎ ‎32、(1)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以流通领域的交换为主要形式,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国际化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出现国际垄断同盟。(4分)‎ ‎(2)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鸿沟的加深。‎ 因素: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加深;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10分)‎ ‎(3)融入:1978年,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991年和2001年中国分别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6分)‎ ‎ ‎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