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昆明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罗练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答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下列思想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有 ‎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⑤“天下为主,君为客”‎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儒家思想中的孔子的“德治”、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都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④项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故排除。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家的民本思想 ‎2.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于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A. 经世致用思想 B. 君主批判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D. 重农抑商思想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君主批判思想,故B 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没有反映自由平等思想,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思想,也不符合“实事求是、国计民生”,故D项错误。故选A。‎ ‎3. 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的竹简奏章需两个人抬进宫。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 A. 活字印刷术 B. 雕版印刷术 C. 造纸技术 D. 制墨技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竹简作为书写载体的不便,因此为改变这种现象应首先得益于发明了造纸术。故选C。AB项是印刷方式的进步,和材料无关;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考点:四大发明:造纸术 点评:造纸术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书写的材料,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社会。与此相关的四大发明其他各项的具体情况和传播的情况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4.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彦:“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 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来桥梁的作用 C. 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科技 D. 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人的头”指的是中国人民依靠智慧,创造了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诸如四大发明;“阿拉伯人的口”是指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桥梁的作用;“法兰西人的手”是指欧洲人吸收和借鉴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ABD三项说法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中外科技对比 ‎5. 鲁迅说:“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当神魔小说盛行的对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下列作品符合该时期的有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解答此题关键是时间“明代嘉靖前后”。依据所学《西游记》属于这个时期的“讲神魔之争的”的小说,其他三部出现在清朝。所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明清时期的小说 ‎6. 请阅读下面的精美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①是楚辞,节选自屈原的《离骚》,②是唐诗代表作,作者杜牧,③是元曲的马致远代表作,④是宋词,李清照的代表作,以时间为序排列应该是①②④③,故答案选A。BCD排序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不同时期的文学体裁 ‎【名师点睛】准确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学形式是高考大纲中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同时还应关注。某种主流文学形式与其产生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具体说就是促使这种文学形式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牢记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7.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 A. 魏源《海国图志》‎ B.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 林则徐《四洲志》‎ D. 洪仁玕《资政新篇》‎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反映了学习西方才能抵抗西方侵略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有关,故A 项正确。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借孔子托古改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与材料不符,排除B。《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与材料不符,排除C。《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与材料不符,排除D。‎ ‎8.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包括:‎ ‎①开始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 ‎②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③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④使“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为社会思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该主张的提出,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冲破了“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故①项正确。该主张向西方学习的观念,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故②正确。该主张的提出,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故③正确。该主张的提出,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思潮,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排除ABC,所以选D。‎ ‎9.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 李贽笔下的孔子 C. 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进行戊戌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董仲舒笔下的孔子与材料“西装”不符,排除A。李贽笔下的孔子是受到批判,且与材料中“西装”不符,排除B。陈独秀猛烈批判孔子,不可能为孔子换上西装,排除D。‎ ‎10.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进入了哪个阶段?‎ A. 物质技术 B. 政治制度 C. 思想文化 D. 实业教育 ‎【答案】B ‎【解析】由“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以看出此时期向西方学习进入到了政治制度的阶段,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洋务运动时期的;C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D项不是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 ‎11. 下列中国近代社会思潮成为主流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共和 ‎②师夷制夷 ‎③民主科学 ‎④维新变法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③①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变化,所以首先的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因此②应该排在首位,所以排除A.D选项。民主科学和民主共和先出现的是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先出现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思想观念的变化 ‎12.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 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洗礼 B. 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推动 C. 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D.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凡尔赛的调停人”“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等信息,可以判断“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在于民众民族意识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A项正确;B项是表面现象,与题干“深层次原因”不符,排除;CD两项都是外因,不是深层次原因,故排除。‎ 点睛:本题的有效信息是“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反映的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正义要求被无理拒绝,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13. 陈独秀号称是“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①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 ‎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 ‎③首先高举社会主义大旗,为运动指明方向 ‎④是文学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文化伟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故①正确。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这是“政治名人”的体现,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②,排除ABC。③首先高举社会主义大旗,为运动指明方向,也是“政治名人”的体现,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所以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两步走:一是正确理解陈独秀的相关内容,二是紧扣设问要求“文化伟人”,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4. ‎ ‎“孙中山国际基金会”章程明确规定基金会活动的目标是建立慈善机构,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这说明 A. 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B. 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主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C. 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D. 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民主义。材料“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这一系列信息传达的是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所以答案选D。‎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内涵 ‎15. 被称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和“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的分别是 A. 《论十大关系》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 D.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会议决议》‎ ‎【答案】C ‎ ‎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内容 ‎16.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这三大理论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哪些会议上?‎ A. 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B. 七大、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 C. 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六大 D. 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分别在十五大、十六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组合不符合史实。‎ 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17. 阅读框内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A. “东方红Ⅰ号”发射成功 B.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中国人进入太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成就,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内容 ‎18.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A. 邓稼先 B. 袁隆平 C. 李四光 D. 杨利伟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粮食问题可以知道这是要求的农业方面的成就,所以B正确,其水稻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大量增加,C是地质学家D是航天员A是科研人员。‎ ‎19.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在三大改造的背景下提出的 ‎②强调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学术上的“百家争鸣”‎ ‎③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的繁荣 ‎④涌现出《定军山》,《渔光曲》等优秀电影作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须根据题干的时间信息:1956年,以及“双百”方针的含义、意义与成果分析。①述说的是背景,说法正确,②述说的“双百”方针的含义,说法正确,③述说的是“双百”方针的意义,说法正确,④应要述说的是成果,但说法错误,因为《定军山》、《渔光曲》是民国期间的艺术成果,故A项正确。‎ 考点:“双百”方针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双百”方针知识点,“双百”方针知识点 ‎1.背景:(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动辄打棍子、扣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伤害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3.内容:文学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影响: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5.成就:(1)作品:老舍——话剧《茶馆》;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等 ‎(2)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18种 ‎(3)电影:1959年 35部优秀影片 ‎20. 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②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初步形成国民教育体制是在1965年,故排除②,①是在1983年,③是在1986年,④是在1995年;故排除ABC,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 ‎21. 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观点应该是起源于 A. 意大利 B. 古希腊 C. 德意志 D. 法国 ‎【答案】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22.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 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 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 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彼得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观点“我不想变成上帝…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故A项正确。B项不够全面,应排除;CD两项表述错误,应排除。所以答案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皮特拉克 ‎23. “他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这里的“他们”应该是指 A. 启蒙思想家 B. 人文主义者 C. 智者学派 D. 宗教改革者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叙述的内容来看,他们反对的是封建制度,使用的武器是理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强调的是人文主义;C选项强调的是人本主义;D选项强调的是因信称义。‎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提取。本题中的关键词主要是“欧洲的封建制度”和“理性”这两个词,基本上可以确定答案是启蒙思想家,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24.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 牛顿的经典力学 B. 达尔文进化论 C. 爱因斯坦相对论 D. 李四光地质力学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中世纪到近代初期,科学依附或受制于基督教神学,人们无法科学地认识与把握物体运动的相关问题;破解这一难题的科学家是牛顿,他第一次把上帝从无生命领域驱逐出去,将自然界物体运动的规律概括到一个理论体系当中,认为宇宙中一切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作用的力,故A项正确。达尔文进化论推翻了神创论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巨大变革,但与材料不符,排除B。爱因斯坦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经典力学理论,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但与材料不符,排除C。材料强调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与李四光地质力学无关,排除D。‎ ‎25. 20世纪初提出的时间、空间和物体的质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著名理论被称为 A. 落体定律 B. 万有引力定律 C. 相对论 D. 量子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初的相对论,根据课本所学,题目中给予的是相对论的内容,所以C正确,BDA错误。‎ ‎26. 2010年,瑞典皇家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称他们通过实验表明石墨烯具备非凡的特质,这些特质来自不同寻常的量子物理学世界。而在20世纪初,量子论刚诞生和发展之时在该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是 A. 伽利略 B. 牛顿 C. 普朗克 D. 达尔文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是普朗克的科技成果,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伽利略的科技成果是提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量子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牛顿的科技成果是牛顿力学体系而非量子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达尔文的科技成果是进化论而非量子论,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熟记科学家的具体的科技成果是解决此道试题的关键点。‎ ‎27. 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 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B. 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 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理论指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论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有力冲击了神创世说,故A项正确;B项是量子理论的影响;CD项牛顿力学的影响;所以答案选A。‎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进化论的影响 ‎28. 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当时中国老百姓知道这些事件主要是通过 A. 电视 B. 报纸 C. 电影 D. 互联网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上述图片反映的事件都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那时候电视不普及,互联网尚未诞生,电影远不及报纸报道新闻及时,故人们主要是通过报纸来了解时事。‎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影视、互联网 ‎29. 1885年法国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举行国葬。他的作品以情节的离奇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这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是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本题考查近代的世界文学成就。材料是对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作品的描述,雨果的作品是《巴黎圣母院》;B是海明威的作品;C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D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30. 朱铭在《外国美术史》中说:“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中体现他们这种“追求”的有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可知是印象主义画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向日葵》和《日出·印象》都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作品,②④正确,《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画派的作品,《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画派的作品,故①③错误。综上所述,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排除ACD。所以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结合印象派美术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正确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李贽反对那些道学家为了抬高自己,故意把孔子吹捧为神圣,甘愿冒着“非圣无法”的罪名,自称“民端”。他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中国思想通史》‎ 材料2: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女子,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3: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应当“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才能大治,还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他反对道学家疏浮泛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得真理。‎ ‎——《中国思想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思想的进步性,说明其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2,找出最能体现黄宗羲思想观点的两句话,并说明这是对中国古代哪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根据材料3,提炼顾炎武的思想观点。‎ ‎(4)上述思想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揭露道学家的虚伪,破除对孔子的迷信。反封建的先驱。‎ ‎(2)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民本思想。‎ ‎(3)反对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 ‎(4)影响:为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解析】(1)根据材料1“李贽反对那些道学家为了抬高自己,故意把孔子吹捧为神圣,甘愿冒着‘非圣无法’的罪名,自称‘民端’。他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可从揭露道学家的虚伪、破除对孔子的迷信等方面概括其思想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反封建的先驱方面说明其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2可知最能体现黄宗羲思想观点的两句话是“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由这两句话可知,黄宗羲的思想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根据材料3“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可概括为反对君主专制;根据材料3“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可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根据材料3“他反对道学家疏浮泛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得真理”可概括为经世致用。‎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材料1体现李贽的思想、材料2是黄宗羲的思想、材料3是顾炎武的思想,他们同属于明清进步思潮,为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明清进步思潮的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32.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3:‎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邀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材料4:“神七”太空行走一小步,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大步。‎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1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2,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 ‎(3)根据材料3,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4“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的重大意义。‎ ‎【答案】(1)正确。理由:瓦特改良蒸汽机及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人类逐渐进入“电气时代”。‎ ‎(2)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到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为科技智能型。‎ ‎(3)新特点: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空间(航天)技术突飞猛进。‎ ‎(4)意义: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了人类空间技术的发展。‎ ‎【解析】(1)解决本问首先表明态度,根据材料可知材料1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该观点说法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方面作答、可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方面作答。‎ ‎(2)根据材料2“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 “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等信息逐一概括即可 ‎(3)根据材料3“‎‎1961年4月12日 ‎,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邀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等信息可从人类探索扩展到太空、空间技术突飞猛进方面概括。‎ ‎(4)关于“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的重大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经济、科技、国家地位、民族凝聚力、空间技术发展等角度思考作答。‎ ‎33. 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有哪些政治主张?‎ ‎(2)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20世纪2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业已形成的两项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什么?概括指出它们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哪些重大问题?‎ ‎【答案】(1)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变法图存。‎ ‎(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 ‎(3)两项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重大问题:‎ ‎①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②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问题; ‎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主要是指君主立宪,因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其实是走英国的君主立宪之路,保留光绪帝作为君主,然后制定宪法限制君主的权力。‎ ‎(2)新文化运动核心思想是民主和科学,这种答案是固定的。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的影响主要从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以及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两个角度进行分别论述。‎ ‎(3)中国共产党人业已形成的两项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要从20世纪20‎ 年代末到90年代这个限定时间进行把握,即20世纪2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以及20世纪90年代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邓小平理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毛泽东思想解决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问题既包括革命道路的指出又包括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