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5*2=50分) 1.“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3.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4.西方有一句谚语:“如果你住在玻璃房子里,就不要朝别人扔石头。”当今,各国好比住进了“玻璃房”,国际关系不再是“你死我活”、“此消彼长”的关系,对话与合作是大势所趋。材料现象说明( ) A.国际间的各国矛盾正在消除 B.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分歧消失 C.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利益联系 D.多极化格局促进了国际合作 5.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6.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 的世界格局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已经形成了单极化格局 B.当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后向世界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 D.鉴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国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计划 7.《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苏联解体 8.2019年是我国干支纪年体系中的猪年,为了迎接猪年的到来,人们创作了很多跟猪年有关的艺术字。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纪年方法根源于( ) A.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B.西方文化的传入 C.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D.农耕文明的影响 9.《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10.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11.《宋会要辑稿·食货·营田杂录》载:“人户交易田土,投买契书,及争讼界至,无日无之。”朱熹说:“人家田产,只五六年间,便自不同。”这两段材料说明宋代( ) A.社会混乱,争讼不断 B.土地买卖盛行,土地流转频繁 C.法律意识浓厚,以法维权 D.宋代贫富分化严重 12.《景德镇陶录》记:“ 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13.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 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 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16.《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17.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8.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对以下图文中白银流向和世界贸易地位解释正确的是( ) A.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美洲从欧洲购买工业用品 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吸引力 C.英国占据了世界贸易支配地位,将欧洲贸易扩展到全世界 D.中国和印度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成为白银主要的流入国 19.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 ) A. 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 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 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 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 20.“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B. 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 C. 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D.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1.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22.“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23.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24.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主要是因为( ) A.美洲的发现 B.商业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C.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D.殖民扩张的开始 25.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技术革新的开始领域不同 B.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同 C.动力机器的发展阶段不同 D.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意义不同 二.非选择题(12+14+24=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是,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后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是指哪一个国家?(1分)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4分) (3)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出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7.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选段歌词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称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生产经营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特点。(4)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6分) 2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其中既有殖民扩张的腥风血雨,也有工业革命的蓬勃繁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和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兹为增加本国船运和鼓励航海,本届国会及其权力机关规定:自公元1651年12月1目起及从这以后,亚洲、非洲或美洲,或该三角洲的任何部分......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生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爱尔兰共和国,或所有的任何其他地方、岛屿、殖民地或领土。 ——引自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 材料二 英国的物质生存是建立在商业和工业基础之上的,英国人担当了在全世界传播文明的伟大使命。因此他们的商业精神驱使他们遍历四海五洲,同各野蛮民族相接触,创造新的欲望;提倡新的产业,而且是首先使他们(这些野蛮民族)放弃不法横行的生活方式,知道尊重私有财产,接待外人友善礼貌,成为了这些为商业所必须的条件。 ——引自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三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四 探讨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 1、英国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 2、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3、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引自英国议会颁布的《航海条例》,其直接目的是什么?(2分) (2)结合黑格尔的思想和所学知识重新评价英国的海外殖民行为。(5分)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英国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8分)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概括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9)。 高一下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5*2=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C A C D D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D C B D B B A D 21 22 23 24 25 A B C C C 1、【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的概念,材料当中没有提到“热战”,故ABC三个选项都错误;“冷战是指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故选D。 【答案】D 2、【解析】扣住材料关键词时间“20世纪50年代”即可解决问题。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发表,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开始实施,“特种战争”1961年发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B、D三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形成于1955年,同时说明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故选C项。 【答案】C 3、【解析】此题考查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相对比较容易选出B。 【答案】B 5、【考点】新中国外交 【解析】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 取得成就,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苏联解体之后才有一超多强的格局,排除B,不结盟运动兴起于60年代,排除C,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排除D。 【答案】A 12、【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 【解析】从材料“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唐代景德镇瓷器比较出名,但是景德镇成为瓷都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从材料“ 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说明陶玉身份是“镇民”,“且贡于朝”,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景德镇产品销往海外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陶玉通过进贡朝廷,使得瓷器闻名天下,故D项正确。 【答案】D 13、【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清代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材料意思是关东大约今天东北每年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每年载三次豆、麦、杂粟等货物,从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当时商品经济繁荣,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关东到上海,路途遥远,体现长途贩运发达,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关东每年有三次货物运输到上海,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乾隆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闭关锁国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14、【考点】古代的城市 【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C 15、【考点】古代商业 【解析】本题与其说考历史,不如说考语文文言的阅读理解,“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材料没有体现谁重谁轻的问题。 【答案】B 16【解析】题干意思是“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了。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一般官吏所鄙视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 这清楚地表明,政府的反商政策没有收到效果,实际上反而使本来打算防止的局势更加恶化。故选D项。A项的朝廷重农对应的是材料中的“尊农夫”,但百姓并不抑商,从材料“俗之所贵”得之;B项的百姓重农抑商同样与材料意思不符。C项百姓皆重商轻农说法太绝对,材料只是反映比较普遍的现象。只有D项才符合材料的意思。 【答案】D 17、【解析】此题考查论从史出,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有涉及到水路交通,但未能反映发达,其意图还是反映商品在流通而矣,故排除A;;要反映成为全国经贸中心必须要有全国范围内的横向比较,材料显然没有,故排除C;要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就要有雇佣关系,材料显然没有体现,故B。材料主要反映的就是福建商品经济活跃。 【答案】B 21、【考点】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结合时间“17世纪上半叶”可知,当时荷兰称霸,控制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故A项正确;英国打败法国是在18世纪“七年战争”,故B项错误;17世纪上半叶当时中国处于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是在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故D项错误。 【答案】A 23、【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工业革命加剧贫富悬殊,拉大城乡差距,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推动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阅读材料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把农村人口抛进城市之中,反映工业革命推动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说明推动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而不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14+18+18=50分) 26.(1)苏联(1分) “冷战”政策(1分) (2)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答道任意两点即可得分,每点2分,共4分) (3)“冷战”政策导致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缓和,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既有合作,也有摩擦。(每一点2分,共6分) 27、(1)生产经营方式: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2分) 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2分) (2)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2分) 因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2分) (3)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缺乏资本积累;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不足;国家政策不利(6分) 28、(1)目的: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优势。(2分) (2)英国的海外行为(殖民活动)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的进步。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但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5分)。 (3)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条件:①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扩大了海外市场(②圈地运动的进行提供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手工工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积累(任答3点8分) (4)社会影响: ①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工业化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工业化社会促使人们时间观念改变。 ③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④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答出其中的任何三点即可得 9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