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8-2019学年上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30=60分)‎ ‎1.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意在 A. 重建西周礼乐文明 B. 解决现实问题 C. 恢复封建等级秩序 D. 重回远古社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可知孔丘希望重建西周礼乐文明,故A项正确;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不是解决现实的需要,故B项错误。“克己复礼”并非要推翻现有秩序而重建礼乐文明,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克己复礼”并不是要回到远古社会,故D项错误。‎ ‎2.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主要是由于 A. 儒家思想不适应当时各国诸侯的需要 B. 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政治影响力 C. 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 D. 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儒家思想倡导“仁”和“礼”的思想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故A项正确。孔子代表的思想属于百家争鸣思想主要思想,并不是没有影响力,故B项错误。诸侯国都采用适合战争需要的思想,并不是无所适从,故C项错误。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宣传自己的思想,影响力较大,故D项错误。‎ ‎【点睛】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相互关系 ‎3.我国首颗量子通信卫星是以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来命名的。作为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 A. 克己复礼 B. 兼爱非攻 C. 以法治国 D. 无为而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思想,故B项正确。A是儒家孔子思想主张。C是法家思想主张。D是道家思想主张。‎ ‎4.易中天在《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文中的“动机”指 A. 发展工商业 B. 消灭异端学说 C. 统一思想,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 繁荣学术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焚书、尊儒”均是在进行思想上的统一来达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故C项正确;秦始皇的目的是统一思想而非发展工商业,故A项错误。消灭其他学说而非消灭异端学说,故B项错误。焚书坑儒是思想要统一,而非繁荣学术文化,故D项错误。‎ ‎5.董仲舒提出,“立义以明尊卑之分,强干弱枝以明大小之职”,“强干弱枝,大本小末,一指也”。这表明董仲舒主张 A. 以纲常名教为指导思想 B. 文化“大一统”的重要性 C. 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 延续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干”和“本”是指中央、君主;“枝”和“末”是指地方和群臣。材料反映董仲舒主张政治上的“大一统”,这就是要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维护君主的最高权威,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以纲常名教为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实行的是思想大一统,并不是文化大一统,故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是儒家思想发展,不是黄老思想的延续,故D项错误。‎ ‎【点睛】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 ‎6.西汉海昏侯墓西室考古发现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上隶书撰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材料说明 A. 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 B. 西汉建立后有统一文字的举措 C. 孔子的画像与真实情况不符 D. 为研究孔子思想提供实物史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是尊儒的,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是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的,故A项正确;秦建立后而非西汉建立后有统一文字的举措,故项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画像风格方面的信息,故C项错误;孔子画像不涉及孔子的思想,也就不能为研究孔子思想提供实物史料,故D项错误。‎ ‎7.有学者认为,唐宋时期“雅俗两类文化中佛教影响甚广,能够抗衡但无法压倒传统的儒家思想”。这种“抗衡”的最终结果是 A. 形成了佛、儒并行的思想局面 B. 儒学吸收佛教学说获得新发展 C. 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D. 佛教在社会各阶层广泛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唐宋时期佛教思想盛行,冲击了传统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思想吸收佛教思想并发扬光大,形成了新的思想体系——理学。故B项正确。佛教并没有和儒家思想并行,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独尊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故C项错误。佛教在社会各阶层广泛传播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 ‎8.有位宋代的儒学大师,在思想上深信“心”是世界的本原,而要了解宇宙的真相,只须向内探索,不必向外格物穷理。请问他是 A. 陆九渊 B. 朱熹 C. 程颢 D. 王阳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陆九渊认为“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他认为人们的心和理都是天赋的,永恒不变的,仁义礼智信等也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故A项正确。朱熹和程颢都强调理是万物本源,故B和C项错误。王阳明是明朝时期心学家,故D项错误。‎ ‎【点睛】程朱理学、心学都是理学的流派。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发展,只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学”。‎ ‎9.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到国子监行释奠礼(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唐朝初年 A. 思想一统 B. 三教并存 C. 佛道主导 D. 儒学式微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孝经》”“《心经》”“《老子》”分别指的是儒家思想、佛教、道教,说明统治者奉行的是三教并行政策,故B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初期有儒家思想,道家的老子,还有佛经,思想并没有统一,故A项错误;材料看不出佛道主导的特点,只能看出三派思想同时存在,故C项错误。材料中可以看出儒学仍然存在,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儒学在唐朝仍然是官方统治思想,只是受到了冲击,但并没有丧失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点睛】唐以后,是儒释道三教并立、会通的时代.唐朝自高祖李渊开始,令儒官、僧侣和道士聚集一起“三教讲论”,之后渐成风气.是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为宋朝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0.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 研究以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C.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答案】C ‎【解析】‎ ‎【详解】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由题中“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C符合题意;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故AD排除。B不符合宋明理学家的研究方向,故排除。‎ ‎11.他以“异端”自居,“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对这里的“他”的思想的评价应是 A. 张扬个性之美,承担救国责任 B. 抨击传统观念,带有民主色彩 C. 批判儒家思想,力主经世致用 D.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辩证唯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符合明朝末年著名思想家李贽的特征,即李贽评判道学家的伪善,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观念,李贽的这一思想特征被称作“离经叛道”,故B项正确。李贽并不是弘扬个性之美,故A项错误。李贽不主张经世致用思想,主张经世致用的是顾炎武,故C项错误。李贽并不倡导辩证唯物思想,主张唯物思想的是王夫之,故D项错误。‎ ‎12.有人认为,黄宗羲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掘墓人”。得出这一见解主要是因为黄宗羲 A. 始终将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B. 对传统的程朱理学进行了批判与继承 C. 反对专制暴君政治,倡导早期民主 D.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 ‎【答案】C ‎【解析】‎ ‎【详解】“传统政治体系”是指封建君主专制,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被称为“传统政治体系的“掘墓人”,故C项正确。黄宗羲代表的是封建士大夫,并不是始终将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故A项错误。黄宗羲并不是批判传统程朱理学,故B项错误。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是梁启超归纳顾炎武思想,故D项错误。‎ ‎13.顾炎武强调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所谓亡国是“易姓改号”,所谓亡天下则是“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这表明顾炎武 A. 强调民本思想 B. 反对理学权威 C. 强调文化认同 D. 否定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把改朝换代当作亡国,把丧失了人类社会基本秩序、进入“人将相食”的状态,称之为亡天,故强调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强调民本思想对于统治者的重要性,A项正确。B项的强调文化的认同与材料中强调统治者要行仁政,以民为本的思想不符,排除B。材料体现顾炎武强调统治者行仁政,以民为本的思想,而不是利用传统儒学思想反对理学的权威,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相关信息,排除D。所以选A ‎14.黄宗羲说:“夫唯通市以无所隐,而视敌国之民犹吾民,敌国之财皆吾财也。”这反映了黄宗羲的主要思想是 A. 主张发展国际贸易 B. 主张以战争促生产 C. 主张进行社会变革 D. 主张工商皆本 ‎【答案】D ‎【解析】‎ ‎【详解】“夫唯通市以无所隐”说明了发展商业重要性,材料说明是工商皆本的思想,故D项正确。国际贸易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战争促进生产不是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论述发展商业重要性,不是社会变革思想,故C项错误。‎ ‎15.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A. 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C. 和宋明理学完全背道而驰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已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背景经济上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阶级上是新兴市民或城市工商业者阶层的壮大,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主体是传教士,因此其不可能传播民主启蒙思想,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民主思想既有“不脱儒家思想理路”的一面,又有创新和突破的一面,故C项错误。因为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几乎没有实践,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 ‎16.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思·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 A. 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B. 对道德观念的重视 C. 对人权应用的创新 D. 对人类自身的探索 ‎【答案】D ‎【解析】‎ ‎【详解】智者运动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突出对人和人类社会的探究,属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起源,故D项正确。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是智者运动突破性研究,故A项错误。智者运动不重视道德观念,故B项错误。对人权应用的创新是启蒙运动研究范畴,故C项错误。‎ ‎【点睛】人文精神的含义:充分肯定人的意义、价值,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其包含三个元素:一是人性,即尊重人,强调人的尊严;二是理性,即对科学的思考和追求;三是超越性,即对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实质上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17.苏格拉底曾说过:“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下列最能印证这句话的名言是 A.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无知即罪恶 D.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可见教育是通过精神方面引领,而不是通过灌输实现,“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复合材料主旨,故D项正确。A是强调理性和思想自由,排除;B是强调通过教育提高道德修养,C是B的反面表达,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18.柏拉图说:“我认为一种适当的教育,只要保持下去,便会使一国中的人性得到改造,而具有健全性格的人受到这种教育又变成更好的人。”柏拉图心目中“适当的教育”应该是培养人的 A. 人性 B. 美德 C. 信仰 D. 理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的意思是说合适的教育会导致人变的更好,可见柏拉图心目中“适当的教育”应该是培养人的自我思考力和创造力,属于理性教育方式,故D项正确。人性不是材料教育方式,故A项错误。美德不是柏拉图教育主张,故B项错误。信仰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 ‎19.亚里士多德有许多名言,如“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这能反映出他 A. 思想中有进化论的成分 B. 比较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 C. 注意了对自然界的探讨 D. 哲学思想中含有理性内容 ‎【答案】D ‎【解析】‎ 根据“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可知,亚里士多德强调人的思考,体现出理性,故D正确;材料信息与进化论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排除B;材料强调人的思考的价值,无法体现对自然界的探讨,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结合所学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即可。‎ ‎20.薄伽丘的《十日谈》因充满“可怕的人欲”而为教会所不容,该书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是 A. 讴歌自然的人性 B. 追求伦理道德 C. 批判古典主义 D. 反对专制王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薄伽丘的《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著作,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人文主义,讴歌自然的人性,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思想并不是追求伦理道德,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并不是批判古典主义,故C项错误。反对专制王权是启蒙运动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点睛】人文主义在各时期的侧重点 古希腊时期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期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侧重于政治领域。‎ ‎21.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这一现象说明 A. 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得以凸显 B. 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 C. 创作的主要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 D. 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人文主义,主张个性解放,所以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会把作品署名,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个体创作走向集体创作,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创作题材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故D项错误。‎ ‎22.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说主要是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他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刘非不太听命于中央,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应该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故选C。A项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学说;B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属于法家的学说;D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北宋时“二程”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23. 《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其表述的观点是 A. 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 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 C. 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 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中提到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等信息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可以判断材料表述的观点是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A一定程度上有约束君权的意义;B也与民族性格无直接关系;C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故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24.《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些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墨家学派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学派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重农抑商,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联系本题材料的思想主张“军事力量清除旧的奴隶贵族”“强迫人民群众生产劳动”“商人和知识分子被歧视”等符合法家学派,这些主张应属于法家学派,C项正确,ABD三项均排除。故选C。‎ ‎25.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A. 孟子的民本思想 B. 荀子的政治思想 C. 董仲舒的新儒学 D. 二程朱熹的理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其目的是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礼法并用”,二程朱熹的理学把儒学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 ‎26.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 法家思想的衰微 B. 黄老之学被推崇 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 程朱理学的盛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本题信息是“汉代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黄老之学被推崇”和士人政府无关,因此B项错误;D项出现于宋朝,故错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这为士人政府的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27.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旨在强调 A. 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 B. 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 C. 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 D. 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旨在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因此选C项。AB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28.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体现了该言论主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主张内心的反省,这属于心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守仁是心学的代表人物。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守仁 ‎29.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A. 否定孔孟权威 B. 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C. 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 强调知行合一 ‎【答案】C ‎【解析】‎ 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达到良知,突显了人的主体地位,带有人性觉醒的意味,被后来追求平等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所利用和发展,故C项正确。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以儒学为基础,并未否定孔孟权威,故排除A项;其仍然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儒家伦理纲常规范行为,并未否定“存天理,灭人欲”,故排除B项;知行合一强调道德实践,并不包含具有思想启蒙的内核,故排除D项。‎ ‎30.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睐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因此C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D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出题思想很明确,儒者直接点明本题的考点——儒家学派。作为思想领域中的翘楚,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不断传承与发展。作为儒家思想的载体,儒者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现实状况。儒者的复古思想传达出的是一种治国理念,提倡仁政、德治。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只要抓住儒家思想的最本质的内容,本道题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到正确答案。‎ 二、非选择题(20*2=40分)‎ ‎31.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 ‎——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荀子·王制》‎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有哪些局限性?‎ ‎(2)据材料二,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据材料三,分别概括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主张。‎ ‎【答案】(1)发展:提出民权,批判君权。局限:没能提出新制度的建设方案;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仍属于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2)关键:薄敛、节俭。标准:百姓的忧乐。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3)孟子:民贵君轻;民心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统治者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荀子:君舟民水;君主要施“仁爱”。‎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批判君民”“批判君权”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局限性结合所学从没有跳出儒家思想藩篱以及没能提出新制度的建设方案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厚敛于民”“必先于节用”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而在万民之忧乐”归纳回答;第三小问依据所学从“天下为主,君为客”观点回答。‎ ‎ (3)依据材料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的信息归纳孟子思想主张;依据材料““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的信息归纳荀子思想。‎ ‎【点睛】依据材料概括型材料题解题方法 ‎(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32.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问,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精神导师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信燃起火焰。自此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田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力量。”‎ ‎——摘编自卡尔·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解读材料,提炼论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或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点,阐述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l:论点: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等思想流派的兴起,构成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轴心时代构筑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对各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着深刻而急剧的变化,一大批思想家面对着社会的变革,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对社会的变革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学派的“仁”、“仁政”,“礼”及道德教化等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及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如答法家思想,则应体现法治观念和改革精神;如答道家思想,则应反映道家思想构筑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其它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论点:宋明儒学“复兴”,程朱理学顺势而生。(轴心时代思想的苏醒或复兴,为人类文化发展提供了精神源泉)‎ 阐述: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厂为传播,儒学遭遇困境;两宋时期,二程、朱熹,汲取和消化佛、道文化,把儒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构建起新儒学体系—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儒学文化圈”形成。‎ 说明:也可选择“西汉董仲舒复兴儒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人性复苏,文艺复兴崛起”“启蒙运动的兴起”等论点。‎ ‎【解析】‎ 首先应该根据材料“在轴心时代里,精神导师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田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力量”概括出其观点。然后结合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或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来论证观点即可。‎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