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命题:高二历史备课组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题)两部分,共13页。‎ ‎2.请把第Ⅰ卷、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方、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 C.男耕女织 D.自给自足 ‎2.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 A.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铁制农具运用广泛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3.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发展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 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出现最早的纸币 C.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 D.近代工业的出现 ‎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D.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5.公元前817年,周宣王立鲁武公的少子为鲁国嗣君,鲁人不从,宣王起兵伐鲁,终使鲁屈服。这表明当时(  ) ‎ A.分封制走向瓦解 B.礼乐秩序受到挑战 C.兼并战争日益频繁 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6.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但历代皇帝“‎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这一现象说明(  )‎ A.分王子弟是封建专制的体现 B.周代制度在后代得以延续 C.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宗法体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7.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务,甚至成为闲散机构,名存实亡。“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尚未统一 B.官员队伍的冗杂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中央集权的强化 ‎8.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在北京东安门内建立了东厂,设掌印太监一员,掌班、领班、司房无定员。贴刑二员,“掌刺缉刑狱之事”。东厂的设置从本质上反映出(  ) ‎ A.中央机构的进一步完备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监察体系的进一步完备 D.宦官权力的扩大 ‎9.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  ) ‎ A.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B.争夺学术霸主地位 C. 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D.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 ‎11.经过汉儒加工的“天人感应”理论。以“天道”为基本,使政治理论神学化,使政治管理具有神秘主义色彩。汉儒加工这一理论的主要目的是(  ) ‎ A.推进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形成 B.批评当政者以修正政治得失 C.促进宗法血缘关系更加紧密 D.加强思想控制统一民众意识 ‎12.唐到北宋,养老院基本上由政府筹建。宋金对峙后期,金国汉人刘厢遣散家中奴婢,拿出全部财产建“孤老院”。此后,宋祠集资的民间养老院在宋金多地兴起。民间养老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 A.等级观念的淡泊 B.儒学复兴的影响 C.经济中心的南移 D.政府强制的结果 ‎1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该思想家应该是(  ) ‎ A.王阳明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 ‎14.“虽然(雅典)公民大会的权力受到一定的法律限制,但由于它又是立法机构,所以它可以变更法律,让法律为其现政服务。”这说明古代雅典(  ) ‎ A.实际上是“人治”政治 B.确立了以法治国理念 C.公民大会缺乏行政权 D.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15.史载:公元前6世纪中叶,罗马第六代王塞尔维乌斯将原来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3个氏族部落分为4个城区部落和15个(或16)乡村部落,规定凡在地域部落登记入册的自由民都获得公民权。这一改革 (  )‎ A.汲取了雅典梭伦改革的精髓 B.是罗马国家法制建设的开端 C.刺激了罗马国家的对外扩张 D.增强了罗马国家公民的力量 ‎16.文艺复兴前欧洲人“为了信仰而生活”,文艺复兴后欧洲人“为了生活而信仰”,这句话表明了(  )‎ A.文艺复兴前后,人神主导地位的变化 B.文艺复兴让人们有了真正的现世生活 C.文艺复兴第一次把人放到世界和社会中心看待 D.文艺复兴后,人在反对神的存在以及对人的束缚后的人性自由 ‎17.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B.引发启蒙的原动力不同 C.中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同 D.中西方的文化政策不同 ‎18.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论出(  )‎ A.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B.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交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19.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大型商业公司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三者对应的分别是(  )‎ A.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B.葡萄牙、英国、美国 C.英国、意大利、德意志 D.意大利、法国、荷兰 ‎20.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法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赢家的是美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21.13世纪,英国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局面。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  )‎ 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使英国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 C.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 D.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 ‎22.美国1787年宪法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言论自由等权利,到1791‎ 年才通过修正案将其补充进去。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充分说明了美国民主的阶级性和局限性 B.当初制定该宪法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C.为了防止出现“多数暴政”‎ D.严重违背了《独立宣言》的精神 ‎23.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各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最高机构 ‎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24.在19世纪欧洲思想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分别是《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的发表,这两者(  )‎ A.对当时不公的社会问题的态度完全相同 B.都从根本上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 C.都与宗教思想桎梏直接相关 D.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完全一致 ‎25.“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公社”成员的这些主张(  )‎ A.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国家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C.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 D.认可了“一票共和”的宪政 ‎26.《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这说明(  )‎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B.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 D.封建伦理纲常被自由思想取代 ‎27.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28. “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从19‎ 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五四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 ‎29.有学者用“依靠体制内军事力量推翻体制的制度革命”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秋收起义 ‎30.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后在台湾政界任职的官员在回忆和评价五四运动的文章中说:“大陆赤祸蔓延,政府迫迁台湾,五四运动为其主因,应负绝大责任。”这从反面说明了五四运动的影响是(  )‎ A.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31.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 实 结 论 AA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BB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 BC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BD ‎1972年尼克松访华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32.观察并分析下表,从表中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年代 阵亡人数(人)‎ 年代 阵亡人数(人)‎ ‎1937‎ ‎125130‎ ‎1940‎ ‎339530‎ ‎1938‎ ‎249213‎ ‎1941‎ ‎144951‎ ‎1939‎ ‎169562‎ ‎1942‎ ‎87719‎ A.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B.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力量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保证 ‎33.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表明俄国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于是,布尔什维克党召开代表大会,及时改变策略,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这表明(  ) ‎ A.科学理论对革命具有指导作用 B.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中起领导作用 C.暴力夺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手段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开始被确定为革命对象 ‎34.列宁指出:“今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35.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现象是(  )‎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 B.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 C.对西方的和平演变放松 ‎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36.布哈林说: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对布哈林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B.强调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均衡 C.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 D.强调货币供应量要与实体经济相适应 ‎37.‎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类似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材料主要说明(  )‎ 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C.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D.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38.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并实现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 ‎39.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 ‎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40.为了抵制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苏联从1947年开始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由于这些协定主要由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操作产生,因此一般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以下关于该计划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东欧各国的经济快速恢复和高速发展 B.苏联防止了所有东欧国家的“离苏倾向”‎ C.继承该计划的经互会有利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D.加剧了美苏争霸的紧张局势 ‎41.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境联系起来的是(  )‎ A.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42.两极格局解体后,政治经济趋向多极化,同时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趋势也日趋加强。观察分析下面的示意图,下列对其表明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 ‎ ‎ ‎①美国签订反导条约企图取消苏联的军事优势 ②苏联签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军事优势压制美国 ③美国退出反导条约是美苏两极格局瓦解的必然结果 ④美国退出反导条约表明其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野心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43.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 ‎ A.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 ‎ 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C.该组织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D.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 ‎44.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可以说明(  )‎ A.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促进政治一体化 C.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 ‎45.自2008年1月初以来,疲于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各国政府先后实施了诸多贸易壁垒措施,竞相保护本国重要产业,为此,世界贸易组织于‎2009年2月9日召集各成员举行特别会议,以图遏制不断上涨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这说明(  )‎ A.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面临挑战 B.世界贸易组织客观起到保护成员国的民族产业 C.各国正想办法规避金融风险 D.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调节贸易纠纷,维护贸易自由化 ‎46.有论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推翻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统治政权”的运动,“本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由此判断,新中国的成立(  )‎ A.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C.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    D.只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4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48.有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这体现出(  )‎ A.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 B.国家政治制度决定人们婚姻 C.意识形态制约人们生活 D.个人崇拜已影响人们的生活 ‎49.‎ 浙江大学陈剩勇教授指出,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材料可以表明(  )‎ A.新中国民主政治逐渐与时俱进 B.政治协商制度独具中国特色 C.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协商民主 D.政治协商制度适合中国国情 ‎50. ‎1979年1月1日,祖国大陆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祖国大陆此观点(  )。‎ A.表明了盼望两岸实行“一国两制”政策 B.发布后两岸即实现了通航和通商 C.为和平收复香港和澳门提供了方法 D.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51.1958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人民公社的未来几年做出估计:虽然会因遇到许多困难而“调整公社体制”,采取一些“可能会更实际、更符合地方条件”的措施,但中共“肯定会继坚持公社的方针,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结合人民公社的有关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中情局对人民公社的预估不符合史实 B.三年困难后中共被迫放弃了人民公社体制 C.六十年代后公社内部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 D.1992年深化改革后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 ‎5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5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89年,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改革模式。这表明(  )‎ A.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还很混乱 B.计划经济地位逐步被政府淡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企业认可 D.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深化 ‎53.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C.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54.1979年3月,“瑞士雷达表”这条外企商业广告在“出卖主权”的非议声中,经过上海广告公司的代理在上海播出了。这反映出(  )‎ A.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B.我国的重工业将面临冲击 C.“左”倾思想被彻底清算 D.中国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5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56. 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0年1月2日,一名塔斯社记者问毛泽东将在苏联逗留多久,毛泽东回答道,‘我逗留苏联时间的长短,部分地决定于解决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益的各项问题所需的时间’”.毛泽东访问苏联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 A.实现中苏建交 B.同苏联结盟以打破美国的封锁 C.共同抗美援朝 D.学习苏联模式以建设社会主义 ‎57. ‎1971年10月27日蒋介石说:“本届联合国大会,竟自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置公理、正义不顾,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此次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决不承认其任何效力。”材料中所谓的“非法决议”(  )‎ A.纵容了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B.否定了台湾的主权国家地位 C.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肯定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58. 1972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尼克松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C.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 D.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 ‎59.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 C.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 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60.下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漫画的内容反映出(  )‎ A.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 B.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 C.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 D.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61.(14分) ‎ 材料一 公元前554 年,郑国于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变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时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 材料二 在改革第一年,有人做歌谣:“子产计算我的家产,征收财务税,丈量我的耕地,征收田税,谁杀死他,我助其一臂之力!”面对各种阻力,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到了三年,又有人歌唱道:“我有子弟,于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裁培。子产若是死了,谁来继位?”子产执政二十六年后死去,当时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子产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啊?”‎ ‎——上述材料译编自《左传》《史记·循吏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目的。(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对改革态度的变化并归纳其原因。(5分)‎ ‎62.(8分) ‎ 材料:(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熟图之也!”使者以报。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鄢;微社稷之神灵,则鄢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鄢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资治通鉴·周纪·胡服骑射》‎ ‎(1)根据材料,概括胡服令出台的目的。(4分)‎ ‎(2)根据材料,分析胡服令出台前后体现哪些思想观念上的冲突?(4分)‎ ‎6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 材料二 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徙贵就践,用近求远。‎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 材料三(苏)辙曰:“以钱货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捶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续资治通鉴》‎ ‎(l)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中哪几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效果。(9分)‎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政府经济工作的看法。(3分)‎ ‎64.(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 时间 礼物说明 ‎1405—1433年 郑和代表皇帝,“赏赐丝绸、金银、瓷器等珍贵礼品”;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夷归附、万国来朝”,“贡品”包括象牙、宝石、珍禽异兽等 ‎1793—1794年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乘坐“狮子号”等炮舰携带贺礼:天文地理仪器、蒸汽机模型、战舰模型等500多件,蒸汽机模型等贺礼被清政府束之高阁;乾隆帝赏赐丝绸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逾3000件。‎ ‎1853—1867年 ‎1853年,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将徐继畲《瀛环志略》中赞美华盛顿的文字刻碑送到美国,镶嵌在华盛顿纪念塔内。1867年美国政府将一副华盛顿画像作为官方礼物送给总理衙门大臣徐继畲。‎ ‎1941年11月 宋氏姐妹代表国民政府将熊猫赠与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 ‎1943年2月 宋美龄将国宝邮票一册作为礼物送给罗斯福,并在美国发表精彩演讲 ‎1949—1950年 毛泽东访苏,准备了山东大葱、江西金桔、西湖龙井、湘绣被面等礼品;苏联回赠了吉斯轿车等礼物 ‎1957年11月 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带去了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项目的模型,以及青花瓷等礼品 ‎1972年2月 中国赠送美国白玉提红釉大瓶、苏州双面绣等礼品,还表示将向美国赠与两只熊猫;尼克松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 ‎1986年11月 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在京举行,邓小平会见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赠送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对方则赠送了纽约证交所证章 ‎2014年9月 习近平将国产品牌中兴手机作为国礼送给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与会代表 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10月月考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A B B D C B C A B B D A D A B A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B B B C A B B C C A A B D A C D D B C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B C A C D A B D D D C D D A A B C C C D ‎61. ‎ ‎(1)历史背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私田大量出现;新兴地主阶层与贵族间的矛盾逐渐上升;大国争霸,小国生存艰难;思想上,百家争鸣,治国主张多元化。(8分)‎ 目的:富国强兵,缓和社会矛盾。(1分)‎ ‎(2)态度变化:对改革的反对和阻挠到大力支持和赞扬。(2分)‎ 原因:子产的信念坚定;改革措施顺应社会变化趋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众受益。(3分)‎ ‎62.‎ ‎(1)目的:报中山之怨;抵御外来入侵;谋求称霸;富国强兵。(4分)‎ ‎(2)儒家和法家理念;华夷观念;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改革与保守观念。(4分)‎ ‎63. ‎ 措施:市易法;均输法;青苗法。(3分)‎ 成效: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和流通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6分)‎ ‎(2)政府不能垄断市场;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关注民生。(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3分)‎ ‎64. (6分)‎ 示例1 ‎ 趋势:从性质看,从赏赐品、贡品逐渐转变为国家间交流的媒介。 ‎ 原因:近代列强侵华,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朝贡外交体制逐渐崩溃;欧美文明传入,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 ‎ 示例2 ‎ 趋势:从构成看,送出礼品凸显传统文化特色,彰显民族品牌,从送初级产品发展到送高科技产品;对国外科技成果型礼品从轻视到重视。 ‎ 原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民族工业水平提高;“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实行改革开放。 (说明:选取一种角度,史论结合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