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4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不属于材料中董仲舒教育主张的是( ) A.学校是培养人的重要场所 B.人才培养为国家服务 C.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 D.主要对象是全体民众 2.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朱熹的书房场景,其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书桌上摆放着一本《儒林外史》 B.墙角放有罗盘针 C.书柜中有印制的书籍 D.墙上挂着《洛神赋图》 3.《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4.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B.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5.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6.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7.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 D.法律平等 8.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经济的发展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统治政策的调整 D.主流思想的演变 9.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如表,得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楷体汉字 执 王 臣 劓 甲骨文 A.楷体汉字形态由甲骨文演化而来 B.楷体汉字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10.居瑢在《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中写道:“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下列属于“魏晋风度”表现的是( ) A.张衡《二京赋》 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C.柳永《雨霖铃》 D.顾恺之《女史箴图》 11.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当时君主专制的加强 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彩 C.表现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 D.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 12.某明星参加一档电视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问她“中国古代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请举一例加以说明。”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正确提示应该是( ) A.文人画,王冕的《墨梅图》 B.风俗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花鸟画,展子虔的《游春图》 D.文人画,展子虔的《游春图》 13.“(它)是一门奇妙的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几乎完全使古老的经典物理理论失去了光彩。”这一理论( ) A.为近代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弥补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C.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14.17世纪以来的牛顿力学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20世纪初相对论的提出引发了物理学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对二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牛顿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 B.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C.牛顿力学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完全不同 D.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15.西方基督教宣扬上帝创世说,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是上帝创造的。这一说法在西方禁锢人们思想长达一千多年,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基督教的说教具有麻痹性 ②教会对挑战神学的“异端”残酷镇压 ③教会垄断了教育 ④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的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如图漫画反映了在人类进化图中,人类从手持工具昂首挺胸,演变为低头用智能手机上网。《互联网进化论》一书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B.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C.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D.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17.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说中说:“在19世纪,受赠土地便是获得机会。正如有人给了你们在得克萨斯州的众多祖先那么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在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克林顿的这一论断说明了( ) A.美国政府将会逐步增加奖学金 B.信息时代对知识的依赖性逐步增强 C.美国政府将严格控制土地资源 D.政府的奖学金成为人们起家的本钱 18.如表据陈大伙《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理路》相关内容编制。 时期 阶段 思想理路 思想内容 清末民初 萌芽 屈辱中觉醒 ①在屈辱中寻求民族自信:“师夷”、“仿行”、“爱国”,“中华民族”观念正在形成之中 抗战时期 成长 救亡中勃发 ②“民族复兴”意识勃发,中共提出“民族复兴”的终极指向和道路选择 新中国时期 升华 奋进中超越 ③民族独立,社会变革,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科学发展,全面小康,“民族复兴”空前自信 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①②③思想主题完全一致 B.①②③都解决了中国问题 C.①②③目标任务完全相同 D.②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晚清时人惊呼“五经去其四,而《论语》犹在疑信之间,学者几无可读之书,势不得不问途于百家诸子。”这一评论针对的是下列哪一著述( )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变法通议》 D.《文学革命论》 20.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联合政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21.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材料二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天无可分,地无可割。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贪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四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 ﹣﹣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民本思想主张。孟子认为得民心的关键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材料三中,王夫之抨击了当时政治制度中的什么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对策? (4)据材料四,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有哪些局限性? 22.在启蒙思想家看来,明清时期是个“天崩地解,的时代。这不仅有王朝兴亡的感慨,也是在一种新的“经济型态”崛起时,对旧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理念冲击后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开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而且在这个历史时期,在某些地域“发生压倒一切的影响”。徽州地区出现“昔为末富,今为本富”;在世俗层面上,商业习气已冲垮“重义轻利”等传统观念;一大批士人科举无望转而与平民阶层结合,冲破传统贾儒观而进入商人群体。 明中叶以前的商人活动很难为自己的盈利欲找到合适的道德理由。明清启蒙思想家尝试并成功地使宋明的“理欲对立观”转向了“以欲为本的理欲统一观”,不遗余力地试图为“人欲” 正名,找到合法的外衣。但它们并未完全取得独立之地位,往住通过天理的形式加以肯定。 ﹣﹣摘编自段江波等《试论明清社会的变迁及其商业伦理的发育》 材料二 十六世纪末以至十七世纪的中国思想家的观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国社会条件的反映。他们是历史的觉醒者,他们在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学诸方面“别开生面”,还写出了将来社会全面图景的理想著作。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过程和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先进阶级的要求,既有适应历史发展的进步的因素,又有受传统的思想所束缚的因素。 ﹣﹣摘编自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当时启蒙思想家所持的态度。举例说明“士人与平民阶层结合”对当时中国文学形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明清史的所学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二中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3.英国史学家阿克顿勋爵认为“文艺复兴是近代的起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就是看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但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却在于随之而来的人的力量、潜能、人的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的被认识和被发现、从而认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正是人文精神之精髓所在、是其深层内涵。这是一种由对于感性生命的追求、过渡,上升到理性精神的升华,是人类追求的结果, 这也正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同古希腊人本主义的最大区别。 ﹣﹣邹丹《文艺复兴: 人性的张扬与反思》 材料二 德意志人文学者大都在意大利生活多年,所以他们深受“分外纯粹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开始抛弃基督教的来世观念,注重人的现实生活。……新式世俗性教育在德国发展起来。在这种新式教育中,除了教育对象突破了教士圈子外,教育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神学范围。马丁•路德自中学至大学基本上都是接受这种教育。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他接受了科学知识教育,并第一次听到‘改革’这个词,第一次读到圣经全译本,“极感震惊”。 ﹣﹣朱婷 郑祖铤《文艺复兴对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 材料三 18世纪30年代牛顿思想在法国的传播标志着启蒙运动向纵深发展。代表主流科学文化的牛顿理论不仅用来扫除迷信,而且用科学来召唤民主,进而驱逐专制。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将牛顿理论哲学化、人文主义化。这是由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完成的。伏尔泰在传播牛顿思想的同时,将科学精神贯彻于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在启蒙运动中比较早和比较详细地论述了……等社会理想。 ﹣﹣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并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本主义的不同。 (2)据材料二,意大利文艺复兴对德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在结合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论述了哪些社会理想? (4)综合上述材料,你是如何理解“文艺复兴是近代的起点”的含义。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破坏礼教,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这几条罪案,本志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爱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爱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就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学术、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二: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罗马文化典籍。于是,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他们通过欣赏、阐释古典文化充满人性的美,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从而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本志上有何相同之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又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 (3)这两场运动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5.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农民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变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的觉醒。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为挽救中国革命决定依靠哪些新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么做的原因。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和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不属于材料中董仲舒教育主张的是( ) A.学校是培养人的重要场所 B.人才培养为国家服务 C.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 D.主要对象是全体民众 【考点】34: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可以看出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ABC三项题干材料都能反映,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朱熹的书房场景,其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书桌上摆放着一本《儒林外史》 B.墙角放有罗盘针 C.书柜中有印制的书籍 D.墙上挂着《洛神赋图》 【考点】36:宋明理学. 【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朱熹的书房场景. 【解答】《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或稍前,朱熹是南宋人,故A合题意.故A正确. BCD均有可能出现,不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A. 3.《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李贽的思想主张: 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第二,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首先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 第三,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强调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动去谈仁义道德,主张人应该享受正当的私欲. 【解答】关键信息: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由关键信息分析可知,李贽阐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和挑战孔子权威的思想,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4.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B.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考点】VA:孔子思想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解答】题目讲了《论语》在欧洲传播的故事,从故事中AD是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判定的,不符合题意; C是正确的:明朝的时候欧洲传教士到达中国,欧洲文化被传教士带到了中国,开始了“西学东渐”;1691年是清朝前期间是康熙时期,康熙在收复台湾之后,一度开海禁,到他晚年又重新实行“禁海”政策,走上了闭关锁国,即,在康熙时期“西学东渐”仍然在继续;我们不能把“西学东渐”仅仅局限于鸦片战争时期开始的“西学东渐”,不符合题意; B的错误在,清政府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是不屑向西方主动宣传中国文化的,《论语》出现在西方是西方传教士在向欧洲介绍中国文化的产物,符合题意. 故选B. 5.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考点】85:文艺复兴;B5:维新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17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解答】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而康有为则是借儒学的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所以两者都是借助传统文化来宣传新思想,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 故选D. 6.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考点】L5: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丁路德的观点,要求学生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特征来分析. 【解答】A.马丁路德是用新的宗教来取代旧宗教,并没有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 B.人们可以自由的阅读圣经,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体现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和天主教思想都强调上帝是最高的权威. D.选项表述不符合事实,天主教在今天仍然在西欧有强大的实力. 故选B. 7.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 D.法律平等 【考点】87:启蒙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启蒙运动影响: 第一,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来看,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第二,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三,启蒙运动对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影响: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这个运动还直接影响了一些欧洲的封建专制君主如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和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他们都借助“开明专制”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第四,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争取独立.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三大定律”,不难发现叙述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再根据第三个定律中提到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所以该思想是社会契约论,故C项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 故选C. 8.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经济的发展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统治政策的调整 D.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3N:唐诗;3O:宋词和元曲.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需要掌握唐诗到宋词、元曲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唐诗到宋词、元曲的原因的识记. 【解答】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生活现状的反映,在推动文学艺术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经济因素,结合本题,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 BCD三项则是推动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原因,不是主要因素,应排除. 故选A. 9.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如表,得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楷体汉字 执 王 臣 劓 甲骨文 A.楷体汉字形态由甲骨文演化而来 B.楷体汉字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考点】3I:汉字的形成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汉字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认识不正确. 【解答】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故A项表述错误. B是楷书的特点,故排除. 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文字,其文字图形初步具备了当今汉字的某些特征,迄今为止,约有2500个甲骨文字被正确识别,故C认识不正确,合题意.故C正确. D认识正确,不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C. 10.居瑢在《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中写道:“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下列属于“魏晋风度”表现的是( ) A.张衡《二京赋》 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C.柳永《雨霖铃》 D.顾恺之《女史箴图》 【考点】3K: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相关古代绘画艺术演变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魏晋风度”在思想主要表现为道教和佛教的盛行;“魏晋风度”在书法上主要表现为王羲之的行书;“魏晋风度”在绘画上主要表现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故D正确. A是汉朝的文学成就,故排除. B的唐朝的绘画成就,故排除. C是宋词的文学成就,故排除. 故选D. 11.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当时君主专制的加强 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彩 C.表现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 D.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 【考点】3J: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汉字书法艺术特征的认识.关键词是:正确的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学艺术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四幅图片即反映出宋四家书法各具特点,字体风格多样,反映出宋代的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故B正确. 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CD均不能全面体现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B. 12.某明星参加一档电视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问她“中国古代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请举一例加以说明。”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正确提示应该是( ) A.文人画,王冕的《墨梅图》 B.风俗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花鸟画,展子虔的《游春图》 D.文人画,展子虔的《游春图》 【考点】3K: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中国古代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 【解答】依据材料“中国古代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 BCD明显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A. 13.“(它)是一门奇妙的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几乎完全使古老的经典物理理论失去了光彩。”这一理论( ) A.为近代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弥补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C.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考点】EU:量子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量子论,要求学生结合量子论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中的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可以看出这应该是这样的,他不可能为近代科学奠定基础. B.量子论,弥补了人们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C.打破神学对人们思想的进步应该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和生物进化论,. D.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是相对论. 故选B. 14.17世纪以来的牛顿力学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20世纪初相对论的提出引发了物理学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对二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牛顿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 B.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C.牛顿力学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完全不同 D.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考点】88:经典力学;ET:相对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的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牛顿的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主要内容. 【解答】伽利略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故A项错误; 相对论是对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B项错误; 牛顿力学与人们的日常经验有相同之处,故C项错误; 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故D项正确. 故选D. 15.西方基督教宣扬上帝创世说,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是上帝创造的。这一说法在西方禁锢人们思想长达一千多年,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基督教的说教具有麻痹性 ②教会对挑战神学的“异端”残酷镇压 ③教会垄断了教育 ④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的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点】8B:中世纪的欧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的思想,要求学生结合中世纪思想的内容特征和中世纪的社会特点来分析. 【解答】①基督教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说教性的思想,在当时能够起到麻痹人们的作用. ②中世纪教会控制了思想文化,对胆敢触犯宗教思想的任何言论,都进行无情的镇压. ③中世纪的教育完全由教会垄断,所以接受思想只可能从教会得到. ④生产力水平不是很发达,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是有限的,科学技术非常落后,所以只能相信宗教思想. 故选A. 16.如图漫画反映了在人类进化图中,人类从手持工具昂首挺胸,演变为低头用智能手机上网。《互联网进化论》一书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B.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C.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D.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考点】8A:信息技术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具体考查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影响. 【解答】A项,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并未消失于信息革命中,排除; B项,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符合材料,正确; C项,材料无法体现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排除; D项,材料无法体现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也不符事实,排除. 故选B. 17.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说中说:“在19世纪,受赠土地便是获得机会。正如有人给了你们在得克萨斯州的众多祖先那么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在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克林顿的这一论断说明了( ) A.美国政府将会逐步增加奖学金 B.信息时代对知识的依赖性逐步增强 C.美国政府将严格控制土地资源 D.政府的奖学金成为人们起家的本钱 【考点】8A:信息技术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经济政策,要求学生结合美国90年代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动力因素来分析. 【解答】A.材料是说人们希望获得奖学金,而不能说明政府将会增加奖学金. B.90年代美国出现了新经济,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知识经济逐渐兴起,奖学金就是对知识经济的一种鼓励,克林顿这一论断说明了信息时代对知识的依赖越来越强. C.美国政府严格控制土地资源,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D.材料中起家的本钱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说明学习对于人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是实质意义上的资本. 故选B. 18.如表据陈大伙《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理路》相关内容编制。 时期 阶段 思想理路 思想内容 ① 清末民初 萌芽 屈辱中觉醒 在屈辱中寻求民族自信:“师夷”、“仿行”、“爱国”,“中华民族”观念正在形成之中 抗战时期 成长 救亡中勃发 ②“民族复兴”意识勃发,中共提出“民族复兴”的终极指向和道路选择 新中国时期 升华 奋进中超越 ③民族独立,社会变革,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科学发展,全面小康,“民族复兴”空前自信 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①②③思想主题完全一致 B.①②③都解决了中国问题 C.①②③目标任务完全相同 D.②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考点】B8: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主要考点①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④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解答】通过读题可知,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探索救国救亡的道路. 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三个主题思想不可能完全一致; ①并没有解决中国问题,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排除B; ②的目标任务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③是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富强,目标任务不一样,排除C; ②③都是中共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救亡道路的实践,D正确; 故选D. 19.晚清时人惊呼“五经去其四,而《论语》犹在疑信之间,学者几无可读之书,势不得不问途于百家诸子。”这一评论针对的是下列哪一著述( )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变法通议》 D.《文学革命论》 【考点】P5: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解答】“五经去其四,而《论语》犹在疑信之间,学者几无可读之书,势不得不问途于百家诸子.”针对的是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20.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联合政府》 【考点】IH:毛泽东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次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命题,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 【解答】 ”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21.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材料二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天无可分,地无可割。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贪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四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 ﹣﹣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民本思想主张。孟子认为得民心的关键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材料三中,王夫之抨击了当时政治制度中的什么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对策? (4)据材料四,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有哪些局限性? 【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31:孔子和孟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孟子、黄宗羲、王夫之和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解答】(1)根据题干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概括孟子的民本思想.依据材料“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概括其关键. (2)根据题干材料“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概括第一小问的答案,为此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主要抨击了当时政治制度中家天下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顾炎武提出“将天下之权分于天下之人”的思想主张. (4)根据题干材料“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概括其发展,局限性结合教材所学知识概括. 故答案为: (1)主张:民贵君轻. 关键:统治者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2)标准:百姓的忧乐.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3)现象:家天下. 对策:将天下之权分于天下之人,分散天子的权力. (4)发展:提出民权,批判君权. 局限性:没能提出新制度的建设方案;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仍属于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22.在启蒙思想家看来,明清时期是个“天崩地解,的时代。这不仅有王朝兴亡的感慨,也是在一种新的“经济型态”崛起时,对旧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理念冲击后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开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而且在这个历史时期,在某些地域“发生压倒一切的影响”。徽州地区出现“昔为末富,今为本富”;在世俗层面上,商业习气已冲垮“重义轻利”等传统观念;一大批士人科举无望转而与平民阶层结合,冲破传统贾儒观而进入商人群体。 明中叶以前的商人活动很难为自己的盈利欲找到合适的道德理由。明清启蒙思想家尝试并成功地使宋明的“理欲对立观”转向了“以欲为本的理欲统一观”,不遗余力地试图为“人欲” 正名,找到合法的外衣。但它们并未完全取得独立之地位,往住通过天理的形式加以肯定。 ﹣﹣摘编自段江波等《试论明清社会的变迁及其商业伦理的发育》 材料二 十六世纪末以至十七世纪的中国思想家的观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国社会条件的反映。他们是历史的觉醒者,他们在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学诸方面“别开生面”,还写出了将来社会全面图景的理想著作。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过程和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先进阶级的要求,既有适应历史发展的进步的因素,又有受传统的思想所束缚的因素。 ﹣﹣摘编自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当时启蒙思想家所持的态度。举例说明“士人与平民阶层结合”对当时中国文学形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明清史的所学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二中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考点】3P:明清小说;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分析】(1)本题考查明清小说,解答本题需要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一中“在世俗层面上,商业习气已冲垮‘重义轻利’等传统观念;一大批士人科举无望转而与平民阶层结合,冲破传统贾儒观而进入商人群体”、“不遗余力地试图为‘人欲’ 正名,找到合法的外衣”的主旨,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当时中国文学形式的发展”及正确掌握明清小说兴起的历史背景. (2)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答本题需要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十六世纪末以至十七世纪的中国思想家的观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国社会条件的反映”、“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过程和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先进阶级的要求”的主旨,并正确掌握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 【解答】 (1)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在世俗层面上,商业习气已冲垮‘重义轻利’等传统观念;一大批士人科举无望转而与平民阶层结合,冲破传统贾儒观而进入商人群体”可归纳为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第二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不遗余力地试图为‘人欲’ 正名,找到合法的外衣”可归纳为辩护;第三小问,依据题干中“当时中国文学形式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壮大,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小说走向繁荣. (2)首先,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十六世纪末以至十七世纪的中国思想家的观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国社会条件的反映”、“既有适应历史发展的进步的因素,又有受传统的思想所束缚的因素”归纳出材料二中的观点,即: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家的观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国社会条件的反映,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其次,依据题干中“结合明清史的所学”并结合明清之际的社会发展状况及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对该观点进行论证.最后,论证注意区分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进步性、局限性;明清之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应该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故答案为: (1)影响: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本末观、义利观、贾儒观的转变). 态度:辩护(正名,提供合法依据). 说明:小说(戏曲)的繁荣. (2)观点: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家的观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国社会条件的反映,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 论证:政治方面:明清时期,感慨于王朝的兴亡,封建专制制度腐朽衰落,黄宗羲等抨击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但他们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构想;经济方面: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黄宗羲等主张“工商皆本”,发展工商业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但他们受传统思想束缚,往住通过天理的形式加以肯定;思想文化方面:针对文化专制,理学空谈和僵化,李贽挑战正统思想,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家空谈义理等,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但他们未能突破儒家思想的框架,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23.英国史学家阿克顿勋爵认为“文艺复兴是近代的起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就是看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但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却在于随之而来的人的力量、潜能、人的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的被认识和被发现、从而认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正是人文精神之精髓所在、是其深层内涵。这是一种由对于感性生命的追求、过渡,上升到理性精神的升华,是人类追求的结果, 这也正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同古希腊人本主义的最大区别。 ﹣﹣邹丹《文艺复兴: 人性的张扬与反思》 材料二 德意志人文学者大都在意大利生活多年,所以他们深受“分外纯粹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开始抛弃基督教的来世观念,注重人的现实生活。……新式世俗性教育在德国发展起来。在这种新式教育中,除了教育对象突破了教士圈子外,教育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神学范围。马丁•路德自中学至大学基本上都是接受这种教育。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他接受了科学知识教育,并第一次听到‘改革’这个词,第一次读到圣经全译本,“极感震惊”。 ﹣﹣朱婷 郑祖铤《文艺复兴对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 材料三 18世纪30年代牛顿思想在法国的传播标志着启蒙运动向纵深发展。代表主流科学文化的牛顿理论不仅用来扫除迷信,而且用科学来召唤民主,进而驱逐专制。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将牛顿理论哲学化、人文主义化。这是由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完成的。伏尔泰在传播牛顿思想的同时,将科学精神贯彻于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在启蒙运动中比较早和比较详细地论述了……等社会理想。 ﹣﹣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并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本主义的不同。 (2)据材料二,意大利文艺复兴对德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在结合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论述了哪些社会理想? (4)综合上述材料,你是如何理解“文艺复兴是近代的起点”的含义。 【考点】85:文艺复兴;86:宗教改革;87:启蒙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内容. 【解答】(1)根据题干材料“看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本主义的不同主要在于“对于感性生命的追求、过渡,上升到理性精神的升华”. (2)根据题干材料“开始抛弃基督教的来世观念,注重人的现实生活.…新式世俗性教育在德国发展起来”概括出影响;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根据教材内容概括回答. (3)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伏尔泰天赋人权,君主立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抨击天主教会的思想主张. (4)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核心内容:看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不同:文艺复兴由对于感性生命的追求、过渡,上升到理性精神的升华. (2)影响:德国人开始抛弃基督教来世观念,重视现实生活;开始世俗化教育. 观点:因信称义(或信仰得救);人人可以直接阅读圣经. (3)提倡天赋人权,君主立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抨击天主教会. (4)推动了人性的解放,社会的进步等.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破坏礼教,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这几条罪案,本志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爱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爱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就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学术、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二: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罗马文化典籍。于是,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他们通过欣赏、阐释古典文化充满人性的美,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从而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本志上有何相同之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又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 (3)这两场运动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考点】85:文艺复兴;86:宗教改革. 【分析】(1)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一“要爱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材料二““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 (2)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政治等方面进分析. (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影响.主要从性质、近代化方面进行分析. 【解答】(1)第一小问:要主要从材料中归纳出文艺复兴的本质﹣﹣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名义,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新文化运动则是通过否定旧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罗马文化典籍”、“要爱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爱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旧艺术、旧宗教”等可以得出结论:异:新文化运动,在宣传资产阶级文化的同时,批判儒家思想,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欧洲文艺复兴是借助古希腊、罗马传统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2)要充分调动思维,从东西方传统文化的特点,当时的具体社会经济、阶级状况的差异找原因.示例如下: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借助传统文化便于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十分繁荣,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辛亥革命使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深重,对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不能容忍.孔子和儒家思想实质是封建专制的代名词.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故答案为: (1)同: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异:新文化运动,在宣传资产阶级文化的同时,批判儒家思想,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欧洲文艺复兴是借助古希腊、罗马传统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借助传统文化便于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十分繁荣,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辛亥革命使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深重,对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不能容忍.孔子和儒家思想实质是封建专制的代名词. (3)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25.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农民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变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的觉醒。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 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为挽救中国革命决定依靠哪些新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么做的原因。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和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考点】X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事迹;XB:毛泽东的历史功绩;XC:邓小平的历史功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成果,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解答】(1)根据题干材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农民参加进来”可以看出孙中山为挽救中国革命决定依靠国内:工人、农民(或广大民众);国际:苏俄.原因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回答.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其历史背景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第二小问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和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共同特点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故答案为: (1)依靠的力量:国内:工人、农民(或广大民众);国际:苏俄. 原因: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的失败;苏俄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帮助. (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 (3)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