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 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考试时间:90 分钟;命题人:邹洪成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每题 3 分,共 60 分) 1.下列有关孔子思想中“仁”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 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 B. 主张以仁爱之心和谐人际关系 C. 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D. 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的要求;孔子 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 秩序,达到贵贱有序,因此,“礼”的主张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的一面,而不是“仁”的 思想,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都属于孔子“仁”的思想,故排除。选择 D。 2. 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老子观点的是 A. 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B. 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 C. 主张“无为而治” D. 提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 项强调人们遵守社会秩序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选 B。A 体现的是老子的世界本 源的思想;C 项体现的是老子的政治观点;D 项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考点:老子的思想 点评: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在哲学上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方法论上主 张辩证的看待问题,提出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赞同小国寡民的政治。其中辩 证法思想是其思想的精华。 3. 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 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 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 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 道家最受欢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战国时代由于法家主张强化中 央集权,迎合了统治者加强统治以便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所以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答案 选 C,A 项是在汉代以后才成为正统思想, B 项一直未能成为中国的主导统治思想, D 项适合 长期战争结束后的休养生息时代。 考点: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 点评:墨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其代表了刚刚兴起的平民阶级(自 耕农阶层)的利益因而拥有较为坚实的基础。同时墨家主张注重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发 明创造,从而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B. 从思想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C. 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D. 促进了民主思想的自由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复存在,故 D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但是这一建议,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是儒家思想逐渐 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故 A、B、C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 选 D。 【点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是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5.专门娱乐场所瓦舍出现在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宋代都城东京城内出现有娱乐兼经营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叫 勾栏,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故 B 项正确;排除 A、C、D。 6.中国古代戏剧成熟的标志是 A. 南戏 B. 元杂剧 C. 京剧 D. 徽班进京 【答案】B 【解析】 【详解】元杂剧剧本结构严整,角色行当齐全,有生或旦一人主唱,表演出色,音乐、唱腔 完整,表现的思想内涵深刻,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是戏剧成熟的标志,故选 B。南 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 12~14 世纪 200 年间在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地方戏曲剧 种,它的出现没有标志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排除 A 项;京剧出现于清朝时期,此时戏剧已 经成熟,故 C 项排除;徽班进京出现于明末清初,此时戏剧已经成熟,排除 D 项,故选 B。 7.下列观点属于智者学派的是 ①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 ③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都是由人制定的 ④“知识就是美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是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的命题。④“知识就是 美德”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所以排除①④;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 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切,故 ②③正确,选择 D。 【点睛】智者学派以认识社会为讨论重点,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 作用,这一切构成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代表人物是普洛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8.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是 A. 薄伽丘 B. 达芬奇 C. 米开朗琪罗 D. 莎士比亚 【答案】D 【解析】 【详解】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 就,故选择 D。薄伽丘是文艺复兴初期的文学家,不是最高成就的代表,A 项排除;B、C 两项 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不是文学家,故排除。 9.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斗争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A. 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B. 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C. 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D. 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结合所学,AD 是他们的共同之处,排除。B 项与历史 事实不相符合,排除。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斗争方面的突出特点是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故 选 C。 10.“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 出来的: A. 魏源《海国图志》 B.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 容闳《西学东渐记》 D. 洪仁玕《资政新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 题目中的信息“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可知此应为 1842 年魏源编撰出《海国图志》,阐述 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史实。故排除 BCD 三项,故选 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11.“洋人制胜之道,专以轮船、火器为先……又本之天文度数,参以勾股算法,故能巧法其 中。”体现的观点属于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专以轮船、火器为先”“又本之天文度数,参以勾股算法”可 知材料强调了西方技术的先进,但仅限于物质层面。根据所学可知这是洋务派的主张,故选 B。A 项顽固派是不主张向西方学习,故排除;C 项维新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 故排除;D 革命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故排除。 【点睛】洋务运动的特点:单纯引进西方技术,不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指导思想:中体西 用。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国家的器物层面,没有学习到其先进的政治制度。 12.新文化运动弥补了辛亥革命思想的不足,其表现是 A. 彻底批判儒家正统思想 B. 彻底否定君主专制 C. 全面肯定了西方文化 D. 掀起反封建斗争的浪潮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思想的不足是没有批判封建思想,新文化运动猛烈地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故 A 正 确。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是辛亥革命的功绩,说法绝对,故 B 错误。全面肯定了西方文化是新 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与题干不符,故 C 错误。掀起反封建斗争的浪潮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功绩, 故 D 错误。 【点睛】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 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13.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核心是 A. 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B. 推翻清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 C. 核定全国地价,解决土地问题 D.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A 是民族主义,排除;B 说法不正确,排除;C 是民生主义,排除;故选 D。 14. 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A.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B. 反对封建统治 C. 反对民族压迫 D.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三民主义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 义的最大特点是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因此选 D。ABC 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内容 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相关知识。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 生主义构成。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 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 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 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 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 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 主义的实施能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进而实现国富民强、 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15.毛泽东思想在建国后的新发展的表现有 ①土地改革 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③八大上对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述 ④严格区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论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①发生在 1927-1937 年的土地革命时期;②发生在 1953-1956 年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③ 于 1956 年召开,处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④于 1957 年提出,处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 期。故答案选 B。 16.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 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下列作品与其对应的时代风貌相符的是 A. 《清明上河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B. 《送子天王图》——国破家亡,残山剩水 C. 《五子夺莲图》——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生活困苦 D. 《女史箴图》——雍容华贵,盛世气象 【答案】A 【解析】 《清明上河图》描画了汴梁这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扩大,所以选 A 是符合题意 的,正确;《送子天王图》反映佛道融合而非国破家亡,残山剩水,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 除;《五子夺莲图》反映的是吉祥祝福而非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生活困苦,选项 C 不符合题 意,排除;《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此时社会动荡,而非盛世气象选项 D 不符合 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 17.有人说:“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下列说法 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因信称义”,“致良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中“西方不禁人的本能”体现了其 人文主义的思想,而中国“独独禁人的本能”是指扼杀人的正当欲望,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宗 族和国家,“存天理,灭人欲”是最好的体现,故 C 项符合题意;A 中“民贵君轻”体现了孟 子的民本思想;B 项中的“天人感应”不能体现出严禁人的本性;D 项中的“因信称义”强调 的是个人宗教信仰自由,与个人的本能关系不密切。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主义 18.孟德斯鸠在他的代表作中,探讨了政治自由的条件及保障,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该著作 是 A. 《论法的精神》 B. 《社会契约论》 C. 《纯粹理性批判》 D. 《基督教原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和实行分权的思想主张,故 A 项正确;《社会契约论》是启蒙运动中卢梭的著作,故 B 排除;《纯粹理性批判》是启蒙运 动中康德的著作,故 C 项排除;《基督教原理》是宗教改革中加尔文的主要著作,故 D 项排 除。 19.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据此 判断李贽主张 A. 反对男尊女卑的观念 B.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教 C. 主张“绝假纯真”的童心 D. 揭露儒学家和道学家的虚伪 【答案】B 【解析】 题干中“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 的农民.”体现出了对“三纲五常”封建礼教的批判,故 B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男尊女 卑的相关信息,故 A 项错误;C 属于李贽做学问思想,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未提到道学家, 故 D 项错误。 20.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 “崇尚自然主张出世的逍遥派”、“统治阶级得力的参谋集团”、“普通大众的行动帮会”、“拥 有社会同情心与入世情怀的文化人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是 A. 儒道墨法 B. 道法墨儒 C. 法儒道墨 D. 墨儒法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指道家学派、“专制君主 的参谋集团”是指法家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是墨家学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 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是儒家学派,故答案选择 B 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思想 二、阅读下列材料:(40 分) 21.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 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 其大成,在变官职。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 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属于近代中国那一派别的观点?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那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的理想,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答案】(1)中体西用(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洋务派 (2)资产阶级改良派;建立君主立宪制(或主张开议会、设议院、兴民权等也可) (3)陈独秀;民主、科学 (4)学器物、学制度、学文化(按顺序得 3 分否则不得分) 【解析】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学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洋务派回 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维新派主 张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民主科学回答。 结合所学从近代国人学习特点依据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政治思 想思考回答。 点睛: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 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 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22.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尤其是 19 世纪中期以后,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科 技革命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 并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二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请回答: (1)17~20 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哪四项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刻的成就? (2)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二战后科技革命分别对能 源消费结构的影响。 【答案】(1)经典力学体系;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生物进化论;相对论或量子论。 (2)电灯、电话、电报、汽车等。(凡是采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成果且现在仍使用的都 正确。) (3)影响:①蒸汽机的使用促使煤炭大量使用,木材使用呈下降趋势。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 用推动石油、煤炭等的大量使用。③原子能技术的发展促进核能的使用,以煤为代表的传统 能源使用下降。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将 17 世纪至 20 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基 础理论进行比较,选出四项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成就并分析其意义。 (1)本题考查了自然科学在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的重要成就——电磁感应、进化论、相对论。 (2)根据材料“生活用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得出本题 的答案,凡是采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成果且现在仍使用的都正确。 (3)根据“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结合材料从煤、石油、电 等方面思考能源结构的变化。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 雷,闻百里外,所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 ——《金史》 材料二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 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舰可载百余人,风雨晦冥时,惟凭针 盘而行。 ——南宋《梦粱录》卷 12《江海船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实?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 (3)根据材料一、二回答这一时期我国的另一项重大发明是什么? (4)材料一、二中的发明对欧洲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实?(2 分) 反映宋金时期火药已广泛应用于战争。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2 分) 反映南宋时期指南针已广泛应用于航海。 (3)据材料一、二回答这一时期我国的另一项重大发明是什么?(2 分)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4)材料一、二中的发明对欧洲产生了哪些影响?(4 分) 火药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 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解析】 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