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年级 试题卷 答卷时间: 满分: I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中说道:“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你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③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④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A.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⑤ B.②一④一①一③一⑤ C.④一①—②一⑤—③ D.①一③一②一④一⑤ 3.下面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其中的含义显示的时代背景是 A.普法战争时两方的针锋相对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集团的对立 C.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 D.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并结成了稳固的利益集团 4.德国卓越的天才战略家施里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德国制订了“施里芬计划”。该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 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C.充分重视与盟友的合作关系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5.右图是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下面叙述与之不相关的是 A.英国首先使用 B.和飞机同时亮相于凡尔登战役 C.首次亮相于1916年,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 D.首次亮相于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6.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同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同退出而削弱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8.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A.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进步 B.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传播了社会主义的观念 D.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9.英法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之争 10. 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刽子手的和约,屠夫的和约……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的和约”下列关于这一条约的内容,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 B.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C.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共管 D.以“委任统治”方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1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参战各国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各国人民都希望一战是“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热切盼望和会签订一项真正的和平协定。《凡尔赛和约》没有实现各国人民的愿望,主要是因为它 ①对德国的处置不够严厉 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③建立在帝国主义各国相互妥协的基础之上 ④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滋生罪恶的种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凡尔赛体系的深刻影响有 A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确立列强在东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C.以“委任统治”取代了殖民统治 D.为战后欧洲经济复兴提供了保障 13.1946年,在国联最后一次会议上,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塞西尔勋爵总结说:“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下列各项中,对这一总结理解不确切的是 A.国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 B.国联第一次建立“集体安全”机制以维护和平 C.国联维护和平的努力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D.国联是英法主导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国际组织 14.下列关于国际联盟及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 B.德国一度成为成员国 C.国联调查团公开支持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D.没有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进行制裁 15.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以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英日同盟,参加了四国同盟,其主要原因是 A.一战后退出了在亚洲争霸的角逐 B.英国在东亚地区的争霸对手发生了改变 C.一战结束后英日矛盾居次要地位 D.英国实力减退外交上跟随美国 16.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有 ①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②战胜国制裁战败国 ③严重侵犯中国主权 ④暂时协调列强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1932年,希特勒出席了有300名垄断资本家参加的会议。他发表长篇演说,攻击民主“实际上将摧毁一个民族的真正价值”,鼓吹在政治上要树立个人权威,叫嚣德国军队应该拥有800万后备军,解决生存空间问题。当希特勒结束演讲时,资本家全体起立向他狂热地鼓掌欢呼。德国垄断资本家的举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极权统治来维护其利益 B.垄断资产阶级对希特勒的个人才能非常欣赏 C.希特勒善于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 D.德国的军事力量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18.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似点是 ①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②军部控制内阁大权 ③崇尚军国主义传统 ④信奉专制统治制度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19.二战中使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主动权的是 A.莫斯科战役 B.库尔斯克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20.“完全毁灭纳粹的一切形式和制度,俾使和平与民主的敌人永难卷土重来。”这一材料最初出处应为 A.开罗会议决议 B.德黑兰会议决议 C.雅尔塔会议决议 D.波茨坦会议决议 2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统一,其中最有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对立的举措是 A.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 D.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22.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和“封建”时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据此,作者认为 A.“郡县”优于“封建” 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 C.“封建”优于“郡县” D.“郡县”和“封建”的矛盾无法调和 23.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生动地刻画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贞观之治”的繁华景象。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A.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 B.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D.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24.康熙帝和吴三桂斗智斗勇的故事曲折、艰难,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康熙和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矛盾斗争,从清朝初期国内的局势来看应当属于 A.满汉间民族矛盾 B.清王朝与明王朝残余势力的矛盾 C.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封建国家内中央政权与分裂割据势力的矛盾 25.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 A.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 B.抗击沙俄,显示国威 C.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 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26.中国人民银行曾限量发行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纪念金币,来纪念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下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共同点讲述正确的是 A.都是新王朝的建立者 B.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或巩固发展作过贡献 C.都捍卫和维护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D.在他们统治期间都出现了盛世景象 27.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 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 D.儒学对秩序和个人的发展同等重视 28.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据说他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的多,并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数牙齿。因此,他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A.他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B.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他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 D.他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29.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1644年)一书中说:“我觉得,我仿佛瞥见它是一头苍鹰,正在摆脱着它幼时的健翮……而这时无数怯懦群居的小鸟,还有那些性喜昏暗时分的鸟类,却正在一片鼓噪。”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英国 A.大贵族官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斗争激烈 C.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D.自由党与保守党争夺社会权力斗争激烈 30.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这位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31.乔·韦尔斯著《世界史纲》中写道:“有一天人们将会把美国宪法的设计和机构看成是与新石器时代人的工具与设计相等的政治设置。”他认为美国 A.新石器时代的工具与设计先进 B.宪法的设计和机构最完善 C.对政治民主与科技发展同等重视 D.是政治民主的典范,民权的楷模 32.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者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材料充分体现了 A.民主共和的原则 B.联邦制的原则 C.自由平等的原则 D.分权制衡的原则 33.当了11年皇帝的拿破仑在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终结了自己短暂的辉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代雄狮”成为“笼中困兽”?以下是几位同学对拿破仑帝国失败的根本原因的分析,其中较为准确的是 A.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失去国内人民的支持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民族复仇情绪 C.资本主义还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 D.法兰西第一帝国还不具备统治欧洲和抗拒英国的实力 34.《华盛顿拿破仑异同论》一书中写道:“华盛顿和波拿巴都出自民主的怀抱,前者缓慢地行为,仿佛他感觉到自己肩负着未来的自由,生怕危害了它…… 后者在一块古老的土地上大张旗鼓地打仗……他急忙修筑他的纪念物,制定他的法律,夺取他的胜利。”下列对于华盛顿与拿破仑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B.都是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的捍卫者 C.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D.都为近代法制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35.甘地在《武力政策》一文中说过:“我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对“印度的力量”理解最准确的是 A.印度劳动人民深受压迫,反抗性较强 B.英国殖民势力强大,印度实力弱 C.印度宗教文化积淀极深而新的经济因素脆弱 D.印度无产阶级力量不大 36.“他只是个瘦骨嶙峋的秃头印度教徒,没有兵卒,也没有正式权力,但是他的一句话却可以使印度瘫痪,因为只主张用一种革命性武器:和平的不服从。”下列对“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的领袖 B.他的思想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C.他对英国殖民统治者从不抱有任何幻想 D.他的斗争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 37.右图是詹天佑传记的书影。关于他的事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在远东铁路国际会议保卫中国路权 ②出任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师 ③修筑京张铁路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38.2012年4月26日,嘉兴文星花园摘得享有中国建筑业“奥斯卡”奖盛誉的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该奖项以詹天佑的名字命名的主要原因是 A.詹天佑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 B.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 C.詹天佑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詹天佑成功修建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39.“舜士无私万象涵,纬经地脉赖君探。若无妙手寻油出,赤县焉知是哪堪?” 这首诗歌颂的是 A.李时珍 B.詹天佑 C.李四光 D.邓稼先 40.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的发表标志着 A.地质力学学科的萌芽 B.地质力学学科的创立 C.地质力学学科的成熟 D.“中国贫油论”的终结 Ⅱ非选择题 41.观察下列图片,完成问题。(10分) 图一 巴黎和会 图二 国际联盟总部所在地 图三 日军占领山东青岛 图四 华盛顿会议会场 图五 德国外长(左)和苏俄外长(右)在拉巴洛交谈 (1)根据图一,巴黎和会的主要议题是什么?(2分) (2)根据图二,说明国际联盟成立后的操纵国。根据国联盟约的规定,哪些国家不能加入该组织?(2分) (3)图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1分) (4)结合图四,写出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主要条约。(3分) (5)简析图五所示事件对于苏俄的重大意义。(2分) 4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 材料二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 ——据《论语·先进》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2分) (2)材料三是谁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4分) (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B B B D B B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D B B C A B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C D A B D A B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B C B A C A A C B 二、 非选择题 41.答案 (1)处理战败国。 (2)国际联盟成立后被英法所操纵。苏俄及战败国不能加入国联。 (3)一战爆发后,日本利用对德宣战的机会,出兵占领中国山东和青岛。 (4)《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5)苏俄同德国缔结了《拉巴洛条约》。这一条约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俄的企图,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是苏俄早期外交取得的一次重大成果。 42.(1)中庸思想和因材施教思想。 (2)亚里士多德。两者均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个极端;两者都认为“中庸”是一种美德,并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3)①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②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这都体现了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