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9年春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二期中考试 文科历史综合 ‎(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每科满分:100分,共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烧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三类书不在焚毁之列:《秦记》;博士官管理之书;实用之书:医药、卜筮、种树等)。次年,由于卢生、候生欺骗始皇能得长生不老之药,败露后始皇大怒,认为儒生多以妖言惑众,于是坑杀460多名儒生于咸阳。由以上史实可以看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目的是 A. 建立严刑峻法的治国机制 B. 树立君临天下个人权威 C. 禁止是古非今的任意诽谤 D. 维护专制主义的集权政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卢生、候生欺骗始皇能得长生不老之药,败露后始皇大怒,认为儒生多以妖言惑众”可知,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直接导致秦始皇焚书坑儒,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治国体制,故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秦始皇禁止是古非今,没有体现出树立个人权威,故B项排除;D项是根本目的,排除。‎ ‎2.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 A.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B. 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 C. 户籍制度不合理 D. 移民制度僵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虽然“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却是“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 的各朝代”,政策的制定和违反都说明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对科举制政策的违反,而不是客观上反映了科举制本身的“弊端”,故B项错误;户籍制度是古代有效的管理措施,科举考试中出现“冒籍”,主要与科举制度实施有关,不能以此否定户籍制度,偷换概念,故C项错误;“冒籍”不等于“移民制度”,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3.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A. 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 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 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D. 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主要说的是造纸术发明出来了以后,便利了书写,在造纸术发明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成语和文化记载,故选C。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印刷术的情况;B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材料也无从体现;D项错误,材料并未交代科学技术的传承的作用。‎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四大发明。‎ ‎4.同治二年(1863年)七月,湘军出身的成员已经在督抚中占据了多数。其中,为总督者已达5人。(同治)三年五月,总督只有一个旗人,巡抚一个也无。湘、淮军将帅还拥有自行招募的私家军队,其权力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封疆大吏。材料反映了 A. 顺应近代化需要,清政府大力实施权力的转移 B. 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满洲贵族的统治 C. 满族贵族的专制体系受到地方汉族势力的挑战 D. 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清政府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不会实施权力的转移,排除A;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失败,没有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也没有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排除BD;根据“湘、淮军将帅还拥有自行招募的私家军队,其权力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封疆大吏”可知满族贵族的专制体系受到地方汉族势力的挑战,C正确。故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名师点睛】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坚持斗争14年。颁布了纲领,是旧时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发生在新的时代,反映了新的时代的特点,其中最能反映时代发函潮流的是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常考的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和影响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义和团运动二者的比较也要明白。‎ ‎5.《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五年后(民国三十年)钢、铁、铜等类产品应满足全国一半以上的需求,特别加大对该地区煤矿的勘探工作……对我国特产而世界急需的钨、锑、锡等,由中央统制对外贸易。”从材料可见 A. 政府正在为抗日展开经济备战 B. 政府工作重心已转向经济建设 C. 大危机给中国提供了发展机遇 D. 中国共产党已完全丢失了南方根据地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民国三十年”是指1941年,材料中的《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指的是1936—1941年;根据“对我国特产而世界急需的钨、锑、锡等,由中央统制对外贸易”可知,当时国民比较重视,开发资源,这说明国民政府在为抗战做准备,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工作重心的转移,故B项排除;世界大经济危机不可能为中国提供发展机会,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中共根据地的问题,故D项错误。‎ ‎【点睛】“民国三十年”是解题的关键时间信息。‎ ‎6.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时期,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要砍头。这个弯路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当时中国共产党的设想是 A. 通过重庆谈判,建立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政府 B. 希望通过和平渐进方式争取民主 C. 控制联合政府,打破一党专政 D. 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要砍头”中可以看出当时共产党的态度是要重组国民政府,这说明中共希望通过和平渐进的方式争取民主,故B项正确,D项排除;AC项是B项的具体表现,排除。‎ ‎7.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在1928年的德国国会中的席位只有12人,但到了1930年则有107人,1932年更是达到230人,并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其党魁希特勒也因此在1933年被任命为总理。纳粹党在国会席位的变化说明 A. 纳粹党的上台有深厚群众基础 B. 大危机激化德国民族主义情绪 C. 大危机为纳粹党上台提供契机 D. 德国是民主化程度很高的国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纳粹党“在1928年的德国国会中的席位只有12人”,而1929年经济危机后在议会中席位迅速上升,“到了1930年则有107人,1932年更是达到230人,并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其党魁希特勒也因此在1933年被任命为总理”。这表明,经济大危机为纳粹党上台提供契机。故C正确。材料中表现不出纳粹党的上台有深厚群众基础,看不出德国民族主义情绪,也不能表现德国的民主化程度,故排除A、B、D。‎ ‎8.二战期间,某三国联合签署的一份公告中表示,对日作战将继续到日本完全停止抵抗为止,日本政府必须立即投降。还规定了盟国接受日本投降的条件,即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对日本领土进行占领:实施开罗宣言之条件,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惩办战争罪犯;禁止军需工业等等。该公告 ‎①直接促成了苏联的对日宣战 ‎②是波茨坦会议期间的《波茨坦公告》‎ ‎③为东京审判提供了法理依据 ‎④体现三国对《联合国家宣言》的承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对日作战将继续到日本完全停止抵抗为止,日本政府必须立即投降。还规定了盟国接受日本投降的条件,即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波茨坦公告》,直接促成了苏联对日宣战和为东京审判提供了法理的依据,兑现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的并决心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①②③④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 ‎9.二战中,各国政府颁布战时经济法令,建立战时经济体制,改组工业结构,采取更多的直接干预经济手段,动员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和生产能力,为战争服务,实行强制的经济政策。这说明二战 A. 促使政府机构开始改变职能 B. 强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 C. 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 使各国都采用统制经济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采取更多的直接干预经济手段,动员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和生产能力”可知体现的是政府强化了对经济干预的能力,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政府机构职能改变无关,A选项排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C选项排除。统制经济政策属于战时的需要,D选项排除。‎ ‎10.它们是在世界政治从专制趋向民主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内部迎合历史潮流出现的具有近代性因素的思想观念,是在传统“重民一尊君”的政治模式基础上创建的以“重民一限君”为模式的政治理念和思想形态。这些政治理念和思想形态 A. 是儒学回归孔孟本源的体现 B. 反映了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的弊端 C. 印证了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D. 说明反封建民主思想已经成为主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国社会内部迎合历史潮流出现的具有近代性因素的思想观念,是在传统重民一尊君的政治模式基础上创建的以重民一限君为模式的政治理念和思想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思想家们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及对个人正当私利的肯定,根植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反映了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的弊端,故答案为B项。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的儒学,是对传统儒学批判地继承,回归孔孟本源不符合史实,排除;C 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排除。‎ ‎【点睛】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1.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的局面。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A. 社会形态发生极大变化 B. 民族救亡意识凸显 C. 社会舆论环境渐趋宽松 D. 科学发展成为共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中华民族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在中国掀起了学习西方的社会风气。故答案为B项。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社会形态才发生了变化,排除;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12.美国学者徐中约:理解任何历史时期的关键,在于找出决定该时期形态的主要动力。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名言,为1861—1895年间士大夫的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这种动力的本质是 A. 探寻政治变革 B. 探寻求存之道 C. 提倡民主科学 D. 学习西方技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1895年间的士大夫的活动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主动向西方学习以实现救亡图存、探寻求存之道的一场尝试。故答案为B项。A项洋务运动只局限于学习器物层面,并未上升到政治层面,排除;C项民主科学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排除;D项学习西方技术知识一种方法,而非实质,排除。‎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材料三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中,两国国家元首产生方式、权力组成、与内阁关系的不同。‎ ‎【答案】(1)变化:由君主专制到权力受限,再到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原因: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③英国传统议会制度的影响;④人民的长期斗争。‎ ‎(2)“精巧制度的安排”: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和联邦共和政体。‎ 意义:①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和民主制度;②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3)不同:①总统的产生的方式不同:法国总统由议会选出,美国总统由选民选出;②总统权力不同:法国总统有权解散众议院,美国总统与议会相互制衡;③总统与内阁关系不同:法国总统权力受内阁制约,美国内阁由总统任命。‎ ‎【解析】‎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可知,君主专制色彩弱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英国君主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局面。原因:根据材料“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考生可从经济发展、政治改革、政治传统等角度分析。‎ ‎(2)制度安排:根据材料“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的联邦制;根据材料“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可知三权分立。意义:根据材料“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可知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和民主制度;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为美国强大提供了政治保障。‎ ‎(3)不同: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不同:根据材料“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可知法国是由议会选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由选民选出;权力组成:根据材料“解散众议院等权力”可知法国总结有权解散众议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三权分立,总结与议会相互制衡;与内阁的关系:根据材料“‎ 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总统权力受内阁制约,美国内阁由总统任命。‎ ‎1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晚期,割据的藩镇对所管辖领地内的矿冶实行政府垄断。节度使私开铜矿铸币,造成唐晚期货币发行的混乱局面。官府垄断矿业也损害了矿区居民的利益,引起了不满,因此而导致的民变时有发生。北宋初年,政府对矿业开采及其冶炼权力进行改革,先后颁行了《严禁民众开矿令》、《矿冶章程》、《招矿匠律令》等法律条文,在矿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打破了以往仅有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机构的管理体系,设立冶铸司作为管理矿冶铸钱事务的专职机构,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三级管理体系。在官府的直接监督下允许民间探矿、报矿,并给予报矿人矿产地的优先承买权。亦明令禁止特殊场地的勘探和开采,以维护统治秩序和当地居民的利益。矿冶生产经营模式以招募制和承买制为主。宋代矿治生产的兴旺和发达的同时,矿冶管理机构及其职能亦随之完备。这一改革促使矿业生产十分发达,宋代矿业发展水平在中国封建社会矿业发展史上处于一个高峰阶段。‎ ‎——摘自李强《我国矿业管理机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初年矿业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北宋初年矿业改革的特点。‎ ‎【答案】(1)稳定币制;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新政权的统治;收回铸币权,加强中央集权。‎ ‎(2)建立和完善矿业法律;完善矿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兼顾政府和民众利益;对不同矿业区别对待;创新生产经营模式。‎ ‎【解析】‎ ‎(1)从“官府垄断矿业也损害了矿区居民的利益,引起了不满,因此而导致的民变时有发生”可以看出当时币值混乱,因此为了稳定币制,缓和社会矛盾才采取这样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刚刚建立,为了巩固新政权的统治,收回铸币权加强中央的权力,也要采取这样的措施。‎ ‎(2)从“先后颁行了《严禁民众开矿令》、《矿冶章程》、《招募矿匠律令》等法律条文”可以得出建立和完善矿业法律;从“设立冶铸司作为管理矿治铸钱事务的专职机构”可以得出完善矿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从“在官府的直接监督下允许民间探矿、报矿,并给予报矿人矿产地的优先承买权”可以得出兼顾政府和民众利益;从“矿冶生产经营模式以招募制和承买制为主”可以得出对不同矿业区别对待、创新生产经营模式。‎ ‎1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引进两方先进文明成果,“求真理于世界”,努力探索救亡图存和富国强民之道,并从失败中不断地总结,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材料三: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四: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结合梁启超的观点,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时期分别有那些阶级或阶层提出什么思想并指导了什么代表性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 ‎(4)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答案】(1)器物方面:地主阶级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或“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制度方而: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或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文化方面: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 ‎(2)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3)变化: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4)贡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解析】‎ ‎【详解】(1)问,结合近代西学东渐的相关史实,列举器物、制度、思想的代表阶级派别及思想主张即可。‎ ‎(2)根据材料上卷诸书皆为“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为可多为科学技术层面,故可从科学传播与近代化角度进行分析。‎ ‎(3)结合所学,旧三民主义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根据材料“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的。”可知新三民主义提倡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4)根据时间信息20世纪20年代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回答。‎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