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高考冲刺押题预测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高考冲刺押题预测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高考冲刺适应性考试 ‎1.《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这反映出,<韩非子》‎ A. 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 B. 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 C. 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 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吸收了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 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对于君主,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材料中他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最终目的是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故D选项正确;韩非子深受并吸收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不是要统治阶级实施“仁政”,故B选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内容体现了韩非子的主张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的问题,无法得出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选项错误。‎ ‎2.《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 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 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 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 15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主要讲述坊市制度的变化,与社会治安好转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以及“京都街鼓今尚废”说明政府对商业的管理放松,坊市制度已经崩溃已经崩溃,故B项正确;“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的原因是因为宋朝时由于坊市制度崩溃而废除了街鼓,而不是因为读书人埋首功名利禄,故C项错误;宋代比唐代城市的管理相对宽松,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坊市制度 ‎3.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 风俗画和文人画 B. 话本和小说 C. 汉赋和唐诗 D. 元曲和京剧 ‎【答案】A ‎【解析】‎ ‎【详解】风俗画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文人画属于士大夫画,属于高雅文化,故A项正确;话本和小说、元曲和京剧都是市民文化,都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不符合后者,故BD项排除;汉赋和唐诗与题干“宋元以后”的要求不符,排除C项。‎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联系所学宋元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成就分析解答。‎ ‎4.晚清时期流行一首童谣:“前门开,后门张,前门引进虎,后门又进狼。不管虎与狼,终朝每日铛、铛、铛(指官员出门鸣锣开道之声,以示“威严”)。”童谣旨在 A. 揭露帝国主义侵略行径 B. 抨击清政府无能腐败 - 15 -‎ C. 批判农民起义祸乱中国 D. 讽刺地方官员东南互保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前门开,后门张,前门引进虎,后门又进狼。不管虎与狼,终朝每日铛、铛、铛(指官员出门鸣锣开道之声,以示‘威严’)”可知,材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门户洞开,帝国主义大肆入侵中国,另一方面清政府官员狐假虎威,从早到晚只顾鸣锣开道,童谣旨在抨击清政府无能腐败,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信息与农民起义无关,排除C;材料信息与地方官员东南互保无关,排除D。‎ ‎5.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这表明当时的洋务企业 A. 注重保障工人权益 B. 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 C. 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D. 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中,比较普遍地采用了雇佣劳动,大部分工人都是自由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他们的工资大体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决定的,且“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说明当时的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故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洋务企业中的雇佣关系,没有涉及保障工人权益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近代洋务企业中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的因素,但不能得出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说法太绝对,故B选项错误;近代洋务派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但材料没有涉及到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相关内容,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 - 15 -‎ ‎6.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表面 A. 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启蒙精神 B. 五四运动反帝不反军阀 C. 工人罢工产生了深远影响 D. 五四运动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出自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的“越级”通电,通过越级通电的内容可以看出,吴佩孚赞扬学生的爱国行为,说明学生爱国行为不仅影响其他阶层的人,还影响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一部分人了,可见五四运动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五四运动的民主启蒙精神、五四运动反帝不反军阀,排除A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工人罢工,排除C。‎ ‎7.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了 报刊 文章 ‎《农村工作通讯》‎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湖南日报》‎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日报》‎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决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大众日报》‎ ‎《不容开历史倒车》‎ A. 左倾错误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 C. 改革从农村开始向城市推进 D. 改革道路的艰难性和复杂性 ‎【答案】D - 15 -‎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题干中所给的文章发表的时间是1980年,结合所学知识,此时的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文章的内容集中在反对“包产到户”和“单干”,意味着要坚持集体劳动生产的模式,认为农村的改革是同发展社会主义相背离的,而此时分田到户的农村改革在实践中已经开始,文章表明有一部分人还抱着旧的思想观念不放,反对改革。说明改革道路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因此选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8.《雅典政制》记载,抽签选举后,官员任职前需要完成一张“考核项目清单”,内容包括:直系亲属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亲属所在的村社名称……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该规定 A. 强调了维护公民团体的权利 B. 违背了雅典的直接民主原则 C. 注重对官员施政能力的考察 D. 表明血缘政治仍然根深蒂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考核项目清单”的内容有“直系亲属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亲属所在的村社名称……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可知,在民主政治下如果要正式成为一名雅典官员,候选人必须符合哪些基本条件、具备哪些方面的资格。从“考核项目清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来看,候选人首先应当具备的是担任官职的法律资格,究其本质,则是公民权。在古代雅典法律中,虐待父母、不履行兵役以及拖欠城邦债务的案件是被划分在同一类公共诉讼案件中的,在此类案件中如果罪名成立,当事人会遭受“剥夺公民权”的惩罚。所以,准确地说,主审官员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依然在于考察候选人的法律资格,即确保后者并没有丧失雅典公民权,故A选项正确;雅典的直接民主是指的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身份的重合,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而不通过中介和代表,材料没有体现直接民主的内容,并且有公民权的公民才能参政,说明这没有违背雅典直接民主原则,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述“考核项目清单”‎ - 15 -‎ 的内容是强调维护公民团体的权利,并没有注重对官员施政能力的考察,故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血缘政治根深蒂固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 ‎9.18世纪末,同法国作斗争几乎成为欧洲各国一切国际会议和外交谈判的中心问题。这是因为当时法国 A. 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B. 实行殖民扩张政策 C. 掀起反封建斗争的浪潮 D. 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答案】C ‎【解析】‎ ‎【详解】18世纪末,法国掀起反封建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引起欧洲各国为了对抗新兴的资产阶级法国而结成的同盟,故C正确;此时英国工业生产领先世界,B错误;欧洲各国结盟的主要原因是法国大革命,排除A;欧洲各国为了对抗新兴的资产阶级法国而结成的同盟,并非工人运动此起彼伏,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8世纪末,同法国作斗争几乎成为欧洲各国一切国际会议和外交谈判的中心问题”,联系所学法国大革命的史实和影响分析解答。‎ ‎10.1947年6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参加工会,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集体谈判和共产党员担任工会领导职务;规定工会罢工前须先发通知并静候政府调查。罗斯福新政以来工人的权利被剥夺殆尽。这一法案 A. 表明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 B. 意在消除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C. 导致美国工人运动持续低迷 D. 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 - 15 -‎ 月,美国颁布的《劳资关系法》,是镇压工人运动的反劳工法案之一。1947年后,美苏冷战激烈,美国统治集团在国际上推行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在国内加强对工人运动的控制和镇压,因此在1947年6月23日国会通过了参议院塔夫脱和众议院哈特莱提出的该法案。因此美国颁布的《劳资关系法》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故D选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美国颁布的《劳资关系法》,与当时国际战略影响有直接关系,材料内容中无法得出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的相关信息,故A选项错误;上述美国颁布的《劳资关系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国内工人运动的控制和镇压,而不是为了消除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故B选项错误;美国颁布的《劳资关系法》会导致美国工人运动的低迷,但这不是材料所体现的主要内容,故C选项错误。‎ ‎11.有人说,就个人的经济活动而论,自我利益是个人活动的动机;国家的福祉只不过是在一个国家中起作用的个人利益的总和;每个人都比任何政治家更清楚地知道其自身的利益。所以他主张在经济上实行什么政策 A. 自由放任 B. 重商主义 C. 国家垄断 D. 计划经济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自我利益是个人活动的动机;国家的福祉只不过是在一个国家中起作用的个人利益的总和;每个人都比任何政治家更清楚地知道其自身的利益“。可知题干材料主张以自我为中心开展经济活动,所以是自由放任,所以A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自由放任 ‎12.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战略,与各国大打“贸易战”,并迫使美国各跨国公司从海外回流本土,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一些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 15 -‎ A. 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B. 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 C. 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形成 D. 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答案】D ‎【解析】‎ ‎【详解】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故A错误;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逆全球化并不是国际主流现象,故B错误;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尚未形成,故C错误;一些欧美大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欧美国家之所以采取逆全球化举措,这是因为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故D正确。‎ ‎13.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活动中日益引起重视的生存策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通过翻检当时《申报》、《国民日报》等大量珍贵史料,笔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由精英领袖发起的,爱国学群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发组织的,采取以“非暴力为主要手段的爱国学群运动”。在这场“活刷”中有关各方争先恐后之“统像”跃然于纸上。‎ ‎——据《近代国家危机中的政府、社会与外交》‎ 材料二 l929年,经济危机到来,各国匆忙应对:‎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 当今世界,“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并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此起彼伏。…‎ - 15 -‎ 新时代的“哈姆雷特之问”,正悄然把引领世界的希望寄托中国。……中国给世界提供的真诚良方是:打造开放共赢合作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独立自主搞好“自转”,又合作搞好“公转”。‎ ‎——《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共同命运中交相辉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中,国人应对外交危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国应对危机做法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答案】(1)特点:精英领袖领导;自发组织;目标明确,强烈爱国性(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广泛参与);釆取以“非暴力手段”为主要手段;彻底反帝反封建。‎ ‎(2)共同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现贸易保护主义(答提高进口关税也可以)。‎ 影响:短期内保护了国内市场发展;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更加紧张,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3)意义:有利于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由精英领袖发起的”得出精英领袖领导;根据“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发组织的”得出自发组织,目标明确,强烈的爱国性;根据“有关各方争先恐后之‘统像’跃然于纸上”得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根据“非暴力为主要手段的爱国学群运动”得出釆取以“非暴力手段”为主要手段。‎ ‎(2)共同点:根据“《紧急进口税条例》”等信息得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根据“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得出实现贸易保护主义。‎ 影响:根据所学经济危机的影响分析,可从短期内保护了国内市场发展、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更加紧张、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角度分析回答。‎ ‎(3)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有利于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 15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有一条贯穿古代中国和近代欧洲的鲜明主线: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从伏義到牛顿,有一群不同年代、不同信仰和不同国家的“夸父”们前赴后继地“追逐太阳”,不断改变着人类的命运。‎ ‎——摘自隋云鹏《夸父追日:从伏義到牛顿——兼论理性主义的发展》‎ 解读材料,围绕人类“追逐太阳”的主题,自拟题目,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可以选择二位或二位以上“夸父”,也可以选择一个时代,或以古今结合、中外关联进行整体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以来科学理论的突破不断改变着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 论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为人类打开了通往自然科学的大门,引起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人们的世界观也因此发生重大变化。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为人们打破宗教和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同时,鼓励人们以理性和科学的精神认识自然和社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极大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描绘了一个崭新的宏观世界,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构成现代物理学支柱之一。‎ 总之,伟大的科学家们为人类的进步和认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示例二:论题: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论述:近代以来,科技突飞猛进,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为机器提供了蒸汽动力,推动了机器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并广泛用于生活领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突破,极大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进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解析】‎ - 15 -‎ ‎【详解】“追逐太阳”、“不断改变着人类的命运”指追逐科学理论或科技的突破发展,使人类不断加深对自然世界的认知,推动人类的进步,概括得出论题:近代以来科学理论的突破不断改变着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论述:材料里有牛顿,往前联系哥白尼或伽利略,往后联系爱因斯坦或普朗克,找到这些“夸父”后,再联系他们的科技成就以及影响进行论述。观点要鲜明,史实要准确,史论要结合。‎ ‎15.【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决定》划时代的贡献,是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促使各个企业提高效率,灵活经营,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而这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所不能做到的。‎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谈话进一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答案】(1)过程:1956年经过三大改造,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形成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十四大提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6分)‎ ‎(2)原因: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邓小平南方谈话。(6分,三点即可)影响: 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4分)‎ ‎【解析】‎ - 15 -‎ 试题分析:(1)解答此题主要是依据教材所学知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到公有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的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确立是和我国的国情目不可分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是必然要走的路,只有实行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此外,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指导也是重要的原因。这一体制的影响可以从目的推导。‎ 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中国现代的改革·改革开放 ‎16.【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到1940年12月中旬,英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资金购买武器。这一情况使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种既可以帮助英国继续战斗,又不违背美国形式中立的方法,并提交给国会讨论。美国国会经过长时间辩论,于1941年3月10日通过了租借法案。租借法的正式名称为《加强美国防务法》,该法案规定:授权总统可以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军事物资,给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重要关系的国家政府。‎ 对于租借法案,美国总统杜鲁门曾有高度的评价:“毫无疑问,《租借法》所花费的钱拯救了许多美国人的生命。通过《租借法》而装备起来的每个俄园、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士兵,当他们投入战斗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我国青年在争取战争胜利中所面临的危险。”‎ ‎——摘编自郝健《二战期间美国对华和对苏租借援助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制定租借法案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实施租借法案的历史作用。‎ ‎【答案】(1)背景:法国投降,英国处于严重危机之中,德国暂时处于战略优势;美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锐减。‎ 目的:援助别国能够坚持同法西斯国家作战;便于美国在参战后用较少的代价获取战争的胜利。‎ ‎(2)美国成为全世界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稳固了反法西斯阵营;美国达到了它的战略目的;扩大美国影响力,为战后美国控制国际金融和成为世界霸主创造了条件等。‎ ‎【解析】‎ - 15 -‎ ‎【详解】(1)第一小问“背景”,从材料“到1940年12月中旬,英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资金购买武器这一情况使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种既可以帮助英国继续战斗”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等国的角度分别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目的”,从材料中“给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重要关系的国家政府”得出:援助别国能够坚持同法西斯国家作战;从材料中“《租借法》所花费的钱拯救了许多美国人的生命”“就会大大减少我国青年在争取战争胜利中所面临的危险”得出:便于美国在参战后用较少的代价获取战争的胜利。‎ ‎(2)从材料“《租借法》所花费的钱拯救了许多美国人的生命。通过《租借法》而装备起来的每个俄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士兵,当他们投入战斗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我国青年在争取战争胜利中所面临的危险”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从走出孤立主义的影响、扩大了总统的权力、给反法西斯各盟国提供宝贵的物资、鼓舞了反法西斯人民的信心、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战后美国从经济、政治控制世界,成为世界霸主创造了条件等方面分析作答。‎ ‎17.【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龚自珍,浙江仁和人,是清代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和文学家。他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大批士子将“少壮之力,早耗于禄利之签缔”中,属于穷途末路,“上书乞改功令,以收真才”。真才须“有胸肝,有胸肝则必有耳目”,感慨激奋者无论“居上位”或“居下位”,皆可引领社会发展。他以汉唐明主待臣以礼,给人才丰厚俸禄的事例,劝诫当朝君主能以其为榜样,对贤者提供优厚待遇以重人才,为此,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声。龚自珍的人才思想即便是在当下仍具有启迪意义。‎ ‎——摘编自沈吱《龚自珍人才思想浅析》‎ ‎(1)根据材料,概括龚自珍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龚自珍人才思想形成的原因。‎ ‎【答案】(1)主要内容:抨击八股取士,主张选拔真正的人才;人才应具备优秀品德与情操;统治者应知人善任,不拘一格来选拔人才;国家应提高人才的待遇。‎ 实质:维护封建统治。‎ ‎(2)原因:封建社会处于衰落时期,社会矛盾激化;西学东渐,西学的冲击;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复苏;龚自珍个人的忧患意识。‎ ‎【解析】‎ - 15 -‎ ‎【详解】(1)第一小问“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中“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大批士子将‘少壮之力,早耗于禄利之签缔’中,属于穷途末路,‘上书乞改功令,以收真才’”并结合所学知识,清代的科举制是八股取士,得出:抨击八股取士,主张选拔真正的人才;依据材料中“真才须‘有胸肝,有胸肝则必有耳目’”得出:人才应具有优秀品德与情操;依据材料中“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声”得出:统治者应知人善任,不拘一格来选拔人才;依据材料中“以汉唐明主待臣以礼,给人才丰厚俸禄的事例,劝诫当朝君主能以其为榜样,对贤者提供优厚待遇以重人才”得出:国家应提高人才的待遇。第二小问“实质”,要结合龚自珍的阶级属性运用阶级分析法进行分析作答,依据材料中“清代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和文学家”而且龚自珍劝诫的对象是“当朝君主”,由以上分析得出:龚自珍是地主阶级,所以其思想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2)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792-184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是处于鸦片战争前的大清王朝时期,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当时思想方面的变化,主要从中国人的思想变化(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自明以来西学东渐的影响、社会矛盾激化以及龚自珍个人的忧患意识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 ‎ - 15 -‎ ‎ ‎ - 1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