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康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大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康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大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大考 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西周初期,受封的诸侯大多面临着艰难的建国过程,他们既要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又要“移风易俗”,重建社会秩序。这表明分封制 A. 促进了诸侯争霸形成 B. 扩大了王畿的统治区域 C. 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 D. 增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2.“丧服制度”是我国古代丧葬礼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规定了在丧礼中生者为死者所穿着的服饰规格式样及服丧的期限,进而形成一套严整、系统的以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大类丧服为基础的“五服”制度。关于丧服制度说法有误的是 A. 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对祖宗的尊敬 B. 可以体现与死者关系的亲疏 C. 用以维系宗法家族社会的稳定 D. 是周代分封制在丧礼服饰上的体现 ‎3.“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上述思想主张折射出的突出特征是 A. 春秋战国变革时代 B. 儒道法融合的思想 ‎ C. 各派对社会的诉求 D. 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4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5.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 A. 利于统治阶层吸纳新鲜力量 B. 容易造成统治阶层内部矛盾 C. 标志着贵族爵位世袭的终结 D. 与科举制的选官原则相悖 ‎6、公元前128年,汉武帝规定:“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该规定 A. 开辟了庶族地主参政的新途径 B.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 在当时有助于规范选官制度 D. 改变了世家大族把持官场的局面 ‎7.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探求深沉的哲理,注重义理分析、抽象思维。玄学的出现反映了 A. 道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B.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 C. 知识分子摆脱儒学束缚的要求 D. 士人对国家分裂的不满情绪 ‎8.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 A.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B.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加强对地方官员监督 C.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 D.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 ‎9.福建巡抚徐继畬在1848年完成的《瀛寰志略》中有这样的叙述:“华盛顿,异人也…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向创为推举之法,几於天下为公……米利坚合众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据此可知徐继畬 A. 具有崇洋媚外的思想 B. 对美国侵略我国的野心认识不足 C. 批评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D.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启蒙意识 ‎10.太平天国在征战途中,“凡掳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重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或问答后杀之或不胜刑掠,自承为妖系之,成竟摧楚以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太平天国 A. 嫉恶如仇,立场鲜明 B. 深受宗法观念的影响 C. 前途暗淡,难成大业 D. 代表劳动阶层的利益 ‎11.王韬在《锼园尺膜》指出:“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以器胜,如徒颂西人,而贬己所守,未窥为治之本原者也。”与王韬的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是 A. 魏源 B. 康有为 C. 张之洞 D. 孙中山 ‎1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曾约定: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下面对该条约阐述不正确的是 A. 其便利专门为日本所享有 B.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C. 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 D.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13梁启超在1923年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说:“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哪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界。”下列不属于梁启超说的变蛾蜕壳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14“中体西用”的阴魂总是笼罩在人们心头,在中体的框架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腐蚀力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正因为如此,当年的思想先驱或许就蜕变成了明日的保守派,康有为晚年逆历史进步潮流而动不过为其中一例而已。”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 “中体西用”并非专属于洋务派的主张 ‎ B. 中国传统文化制约了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步伐 C. 近代社会急速变革淘汰一批批时代先锋 ‎ D. 康有为等人的保守表现为不敢改变专制政体 ‎15.费正清在《传统与现代》中说:“中国的政治生活一且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因为此时的国家首脑已经得不到传统礼教对至高权威持有者的敬威了”,费正清这句话意在说明 A.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艰难曲折性 ‎ B. 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幽禁的历史命运 C.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它所起到的思想解放作用 ‎ D. 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16.下图是1864~1914年间中国报刊、杂志对民主一词使用数量统计图。以下属于④时期结束后给革命志士带来的新认识是 A. 君主立宪仍是思想界的主流 B. 思想革命比政治革命更重要 C.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已过时 D. 民主共和观念已被破坏殆尽 ‎17.有学者提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依据是 A. 中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 民族资产阶级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C. 民主革命对象与领导者均发生改变 D. 第一次历史巨变的历史任务顺利完成 ‎18、.如果用“中国近代”“南京”两个关键词作为主题,下列描述有误的是 A. 为中国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 B. 太平天国曾定都于此 C. 曾为中国国民党政府的首都 D. 曾被日军攻陷,进行大屠杀 ‎19.下列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策略中,体现了近代中国共产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是 ‎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②“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 ‎③“取消红军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④“开展游击战争,打土豪,分田地”‎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0.下面对下图中战役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国共两党军队协同作战 B. 此战役中国军顺利守住沪杭地区 C. 是抗战中的第一次大型会战 D. 取得了抗日战争以来最大胜利 ‎21.有人说,在雅典“公民是立法官、审判官、行政官”。雅典民主政治一个最基本方面就是所有的官吏都是业余兼职,公职的专门化被尽可能地控制在相当小的范围内。上述现象主要体现了 A. 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原则 B.权力机构缺乏制约机制 C. 公民更加注重自身素养 D. 公民范围的扩大 ‎22.伯利克里时期,五百人议事会成为最高的行政机关,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部分行政事务。雅典的法律保存于议事会堂,并在市场上公布。陪审法庭成为最高的司法和监察机构。材料说明雅典民主政体 A. 基础是公民大会 B. 权力分立的倾向 ‎ C. 法制是核心内容 D. 体现了主权在民 ‎2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与这一思想一致的为 A.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B.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C.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D.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4.古罗马法律规定:房屋最高不得超过70尺,以防倒塌对邻居造成损害或影响邻居的阳光,特拉雅努斯帝又降为60尺,……土地荒芜而不耕种,如由別人耕种了,经两年后,土地所有权就属于耕种的人;房屋拆除后,应建筑而不建筑的,则由在其上建筑房屋的人取得该土地的所有权。这说明,在古罗马 A. 严格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B. 所有权会因公共或社会利益受到限制 C. 鼓励私有财产的合理流动 D. 禁止因为个人私利而危及他人的利益 ‎25.十四世纪中期,威尼斯的人们热衷于让孩子就读“俗语学校”。在接受“俗语学校”的识字教育后,大部分男孩开始学习商业算数,一少部分学生则进入“拉丁文法学校”学习。教育的首要目标也不再是为了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的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出威尼斯的教育 A. 突显了人文主义理念 B. 受学生的经济条件影响较大 C. 办学模式己经非常成熟 D. 完全摆脱了宗教束缚 ‎26.“从15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精神’超越意识形态、宗教信仰、语言文化和民族的隔阂,促使世界各地的人们跨越海洋‘握手交易’,正是这一精神创造了现代工业文明,并将继续改变这个世界”。文中“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内涵应是 A. 崇尚自由、平等,民主 B. 推崇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 C. 追求价值最大化与扩张 D. 三权分立的民主宪政体制 ‎27光荣革命后,威廉取得王位,让辉格党人担任主要的政府大臣。1702年威廉去世后,安妮对托利党寄予更大的好感.她出于个人的好恶把大批辉格党人解除职务,代之以托利党人担任要职。有人劝她召回辉格党人,但安妮女王坚决不肯。这反映了 A. 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 B. 国王受到议会的制约 C. 内阁没有实际的权力 D. 国王只是权力的象征 ‎28.独立战争后,美国制定的《邦联条例》:“对地方权益百般维护,各州不愿建立一个强大到能向债权人和军人偿还债务的中央政府”。为改变这一窘况,美国通过1787 年宪法,确立了( )‎ A.内阁制 B.议会制 C.共和制 D.联邦制 ‎29.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其它邦最多的有6票。从中可以得出 A. 普鲁士享有特殊地位 B. 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 C. 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 D. 德国皇帝具有绝对的权威 ‎30.《经典与时代的批判>中写道:“牛顿虽然对引力的本质持审慎态度,但最终还是对它作了抽象的、纯粹数学形式的概括,把它实际看作是一种直接的、即时传递的超距作用力。”材料主要表明了 A. 牛顿的科学结论不够科学 B. 牛顿在科学研究上缺少严谨性 C. 经典力学的结论应被推翻 D. 物理学研究需要不断深入发展 ‎31.1862年,马克思在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后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 生物进化论对人类社会有积极启示 B. 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C. 生物进化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D. 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2.“历史”这个术语,经常可以令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其他人感到一些困惑,因为“历史”不仅是往昔的事实,而且也是被历史考察者设想为往昔发生过的事实,且他们在考察这类被设想发生过的事实时,还自觉不自觉地抱着具有塑造性影响的现今目的、现今理念和现今情感,它们尤其影响了历史考察者对于历史的筛选、解释和从中引出的对于当今的教益。《国际先导报》在谈到东亚区域合作问题时发表了上述观点,并配发了下图的漫画,这说明 东亚各国 A. 澄清历史细节是东亚合作的前提 B. 历史共识促进了东亚合作进程 C. 东亚合作无法跨过历史这道门槛 D. 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任重而道远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25分) ‎ 材料一 汉代以后,儒家没有真正实现唯我独尊。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互补而共存,在精神生活领域,中国人还有一些回旋的余地。中国的士大夫与君主也是既对抗又合作的关系,士大夫们一方面以儒家理念约束政权,另一方面又以专业文官的身份为政权服务:儒家的理想社会,不在天上而在人间,儒家士大夫不在朝为官时,在野为士绅与知识分子,可能比基督教的教士,有更多着力之处。于是,近代以前,中国平民百姓的生活,可能比罗马治下的平民百姓,较为舒畅,也较为优裕。 ‎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面对现代化潮流,中国近代思想界逐渐形成自己的现代化理论。 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先后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等观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出现了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论和严复引进的社会进化理论,共同构成政治变革的理论基础。在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学者公开提出“西化”的目标,宣布要“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随后,“现代化”一词逐渐代替了“西化”。20世纪40年代,有学者认为,从前我们常要说要西洋化,现在常说我们要现代化;西洋文化之所以优越,并不是因为它是“西洋的”,而是因为它是“现代的”;中国之所以到处吃亏,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国的”,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古的”。因此主张对中国文化实行符合现代化标准的改造。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在思想领域呈现出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西文化主体地位变化的角度,评述中国现代化思潮的演变过程。(7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法国通过大革命(1789-1799年)推翻君主框架,建立一个共和国。于是,现代以来的世界历史从这个共和国家诞生了。它不但改变了当时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同时也拉开了世界革命的秩序,从而成为以后大革命(苏俄革命、中国革命等)的故乡。…法国大革命的另一面便血淋淋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从断头台上建立起来的共和国,断头台便是这种共和的logo(路易十六时代没有断头台,正如后来拿破仑帝制时代也没有断头台)。共和头两年,不知多少头从断头台上跌落到下面的篮子里。从共和的敌人路易到共和主义者如吉伦特等,用百年后效法法国大革命的辛亥革命的一句诗来形容“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结果君主制废了,君主本人也送上了断头台;但偏偏专制给保留下来,并且变本加厉,请看当时革命领袖马拉的宣称,“我们必须通过暴力来建立自由。为了粉碎国王的专制主义,我们现在应暂时实行“自由的专制主义”。‎ 自由、平等、博爱可能是法国大革命留后人唯一正面的遗产了。可是几个抽象的概念也不知忽悠了多少后人。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示例:用反自由的方式去追求自由。不但没有求到新的自由,反而丧失了原有的自由。人类世界是先有自由而后有专制,专制固然是自由的死敌。但,传统的专制亦即君主专制往往给自由留下很大的空间。灭绝自由的专制恰恰就是这些以自由为口号的“自由的专制主义”,它正是以法国大革命为发端。‎ ‎——卲建《法兰西大革命的共和陷阱》‎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实现民主自由的途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0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云:“人才为政事之本,作育人才,端在修明学术。……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行切实整顿外,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于是,各地督抚纷纷遵旨办理,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书院改学堂的热潮。大多数书院的课程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加了西学、新学的比重,削减了旧的分量。书院从科举中剥离出来,向近代学校形态过渡或直接转化为新学堂,被纳入了新教育的体系中。‎ ‎ ——摘编自马晓艳《近代化理念下教育体系的转型——以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为例》‎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进行书院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进行书院改革的意义。(9分)‎ 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大考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D C A C B D D C C A C B A B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A A D C A B D B A B A D A D B 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3.(1)特征:以儒家思想为主,多种思想交融;儒家思想及其代表既约束政权又服务于政权;宗教观念淡薄,关注现实。 ‎ 成因:中国较早确立了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国较早形成了民本观念(12分)‎ ‎(2)相似: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 ‎ 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6分) ‎ ‎(3)19世纪40-90年代:洋务派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为主体,承认有不如西方之处;促使洋务运动开展(或有利于向西方学习),中国现代化运动起步。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后,出现了以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近代学术为主体的社会思潮;中国传统文化本位受到冲击,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20世纪早期:新文化运动主张全面引进西方文化;有利于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绝对否定的偏向。 ‎ ‎20世纪40年代:强调保留并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现代化理论初步成熟。(7分)‎ ‎34、【答案】示例一:论题:实现民主自由的斗争道路具有多样性,是由国情决定的。‎ 阐述:法国大革命充满暴力与血腥,是由于法国的反动势力更顽固,面临的国际环境更恶劣,暴力是对付反动势力的必要手段,作为法国的革命者可能是没有选择的余地,法国经过近百年才确立共和政体,也足以证明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英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也有过暴力,也处死过国王,经历过一个回合的斗争,革命势力与封建势力都认识到通过妥协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所以,才有了“光荣革命”和君主立宪。对社会政治变革运动,不能仅凭结果进行评判,而应具体分析变革面临的诸多要素。‎ 示例二:论题: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应兼顾目标与代价。‎ 阐述:民主自由是一种权利,人民享有这种权利相对于专制,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如果为实现民主自由的权利,而造成长期的社会动乱,就违背了社会变革的初衷。如法国不仅革命过程中充满暴力与血腥,革命之后,由于革命过程中造成社会分裂,导致政局的长期动荡,经历近代百年才确立共和政体。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以较小的代价,达到了目标,并形成了通过改革解决社会矛盾的传统,使英国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避免了激烈的社会冲突。因此,作为社会变革的领导者,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牢记社会变革的根本目的,不应为了眼前的具体利益目标,而使社会付出惨重代价。‎ ‎35.(1)原因:清末“新政”的需要;传统书院教育不能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西方近代教育思想传人的促进;国内人士要求进行教育改革的推动。(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意义:促进西学或新学的进一步传播;为最终废除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加速了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