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74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6 小题,其中 1—36 题,每题 1.5 分,37--46 题,每题 2 分, 共 74 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 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管理家政。”产生这一统治方 式的制度基础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君主专制制度 2.《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 是 A. 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B. 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 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D. 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3. 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 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 是 A.以氏族为姓 B.以封地(国)为姓 C.以居住地为姓 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4.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 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C.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 D.血缘政治关系加强 5.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 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6.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 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 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专制统治 7.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 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8.《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为中朝。丞 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郡国并行制的缺陷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察举制的弊端 D.刺史制度流于形式 9.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 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0.元代中央“诸大小机务,必由中书,惟枢密院、御史台、徽政、宣政诸院许自言 所职,其余不由中书而辄上闻,既上闻而又不由中书径下所司行之者,以违制论”,这说 明元代时 A.中书省的权力比较集中 B.中书省兼掌军事、民族、监察等事务 C.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D.行省制维持了元朝的稳定 11.“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 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 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12.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 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 姑免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B.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 C.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 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 13.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 ——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 最有可能是 A. 秦丞相府 B. 唐尚书省 C. 元中书省 D. 清军机处 14. 历史课上,教师给学生出示了下列材料,其反映了 1840 年 2 月,在澳门的葡萄牙人传言,英军即将来华。林则徐认为,那是谎言! 1840 年 3 月,一艘英舰抵达广东海面。林则徐认为,那是虚张声势! 1840 年 4 月,美国领事正式告诉林,英军将于 6 月封锁广州湾。林认为,那是谣言! 1840 年 6 月中旬,四艘英舰抵达广州沿海。林认为,那是武装走私! 1840 年 6 月下旬,远征军舰队出现在珠江入海口…… A.林则徐应为战争失败负主要责任 B.这是清王朝长期以来闭目塞听的表现 C.中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D.英军的真正目的是武力威慑清政府 15.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 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16.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 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做了详细规定。这表明 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洋务运动正式展开 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 17.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回答说,“总理度支(户部), 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困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 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甲午战败后,革命成为时代的主流 B.李鸿章主动承担战争责任 C.清政府内部矛盾错综复杂 D.中国应当“师夷长技以自强” 1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 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 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这里“遭遇的极大困难”准确的说法是 A.闭关锁国局面被西方殖民者打破 B.洋务运动昙花一现以失败而告终 C.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D.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19. 领导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的爱国志士丘逢甲曾经写诗道:“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根据史实,该诗的写作年代为 A.1894 年 B.1895 年 C.1896 年 D.1898 年 20.一部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 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自从现任接手之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放长了好几百里, 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部小说可能以下列哪个事件作为背 景 A. 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几年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 C. 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几年之后 D.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几年之后 21.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政府十分得意,认为这是“外交上从 来没有比此次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了未来的利益,使美 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 A. 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的盟主地位 B. 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其产品扩展中国市场 C. 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获得了利益又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感激 D. 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22. “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 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23.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 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 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4.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 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 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25.右图是 1937 年刊发在《救亡漫画》杂志上的一幅名为《收复失土》的漫画,画 中的抗日军人一手握枪,一手高举大刀,两腿横跨长城 内外。对这幅漫画表述正确的是 A.该漫画创作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B.该漫画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 C.“收复失土”意指收复丧失的关内大片领土 D.该漫画表达了画家渴望“打回老家去”的心声 26. 凝视 300000——“3”后面是一个个“0”(零) 吗? 不,分明是一颗颗屈死的头颅,正面对屠刀,怒 目相看!凝视 300000——“3”后面是一个个“0”(圈) 吗?不,分明是一根根高悬的绞索,东条英机们,不正 吊死在耻辱柱上?凝视 300000——字字在喷火,声声在呐喊。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A.1937 年 7 月 B.1937 年 8 月 C.1937 年 10 月 D.1937 年 12 月 27. 1940 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 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 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 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 28.“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 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 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29. 下表是 1931 年 9 月 18 日后中国军民反对日本侵略的部分历史事件,这表明 抗日武装 部分历史事件 东北军爱国官兵 江桥抗战(1931.10) 双城狙击者(1932.1) 热河抗战(1933.2) 东北抗日义勇军 消灭日军古贺骑兵团战斗(1932.1) 进攻沈阳东塔机场战斗(1932.8) 攻克安达县城(1932.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 第一军独立师攻占柳河县三源浦(1933. 11) 第二军独立师联合义勇军攻打安图县城(1934.8) 第三军联合义勇军攻克方正县城(1935.3) 关内地区的抗日活动 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1932.1) 察哈尔抗战(1933.5) 绥远抗战(1936.8) 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B.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东北抗战是全民族抗日先锋 D.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30. 中国两次反侵略战争的时长、意志和结果出现巨大反差,其根本因素是 中国两次反日侵略战争对照表 时间 国力 装备 中国军队损失 日占区 中国政治和社会状况 结果 甲午 战争 9 个月 中国 稍优 相当 海 军 几 乎 全 军 覆 没 ; 陆 军 10~20 万人。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国家统一;某些地区民间出 现反清活动。 战败 投降 14 年 抗战 14 年 悬殊 悬殊 原有空军几乎拼光;海军全军 覆没;陆军牺牲、失踪约 400 万人。 大半中国 由 分 裂 到 统 一 ; 同 仇 敌 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 完全 胜利 A.经济实力 B.民族意识 C.政府领导 D.国际授助 31. 右图为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契。内有某人 “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 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这则材料可以说明 太平天国 A.未执行《天朝田亩制度》 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C.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 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 32.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 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请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矿藏开采,“小 则准乡,大则准县,尤大者准省及省外之人来采”。这表明他 A. 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B.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 C.主张中央集权 D. 维护平均主义分配方案 33. 历史学家徐中约指出:“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 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外省大员在国事中的 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作者所阐述的核 心意思是 A.清政府权力的转移有利于社会进步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C.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满族贵族统治的瓦解 D.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 34.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 月 10 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 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 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35. 1911 年 11 月 9 日,正在前线督战的黄兴给袁世凯写信,劝袁做拿破仑和华盛 顿,并保证南北将“拱手听命”;10 日,宋教仁在武汉一次会议上说,袁如能转戈北上,“可 举为大统领”。这表明 A.革命党人缺乏明确的革命目标 B.同盟会成员缺乏彻底的革命精神 C.革命党人对袁世凯还抱有幻想 D.袁世凯已经成为革命的一面旗帜 36.1912 年 2 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37.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等革命者认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 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然而《临时约法》制定时,他们又赞同以责 任内阁制取代总统制。这一转变 A.是革命党人“因人立法”的产物 B.体现了革命党人向袁世凯的妥协 C.说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D.革命党人对中国国情有深刻的理解 38.“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 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 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清朝的专制统治被推翻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9.辛亥革命 10 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 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40. 1688 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有学者将 辛亥革命称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这主要是基于 A.学习了英国的先进经验 B.建立了共和制度 C.各方相互妥协实现和平 D.结束了君主制度 41.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 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 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领导和参加的革命运动。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42. 1919 年 5 月 26 日,某学者撰文称:“英法意日各国使用强权拥护他们的伦敦 密约,硬把中国的青岛送给日本人交换他们的利益,另外还有种种不讲公理的举动,令 我们心中不平……但是经了这番教训,我们应该觉悟公理不是能够自己发挥,是要强力 拥护的。……叫那少数的政府当局和国会议员都低下头来听多数平民的命令,无论内政、 外交,政府、国会都不能违背平民团体的多数意见”。该文旨在 A.告诫国人要认清巴黎和会的实质 B.揭露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主权的肆意破坏 C.引导国人将民族诉求与民主政治联系起来 D.说明外交领域只有强权,并无公理可言 43. 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中共一大(1921 年) 中共二大(1922 年) 中 国 社 会 性质 未阐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 认无产阶级专政。 最低纲领: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 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 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 会。 革命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力量 工人、农民和士兵 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 族资产阶级 A. 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 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 C. 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 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 44. 1927 年,天津《大公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党军去秋突出武汉,今春进陷苏 浙,世人惊为意外,渐认为南北势力将有不可测之变化。”这说明 A.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兴起 B.国共合作取得巨大成功 C.北伐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D.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 45. 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 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 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 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 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 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46. 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接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谈到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世界的格局和中国当时的战局。并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 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 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毛泽东发表这一谈话的背景是 A. 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B. 抗战结束,毛泽东赴重庆参加谈判 C.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 D.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准备抗美援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26 分)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47.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 分)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政治制度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 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4 分) (3)图四中的机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6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发展演变有什么趋势?(2 分) 48.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 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 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 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 么?(3 分) 材料二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 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 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 (2)材料二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俄国人的路”走不通之后,中国最终 开创了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其开创的标志是什么?(3 分) 材料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 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 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 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 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主张。(2 分)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 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4 分)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36 题,每题 1.5 分,37--46 题,每题 2 分,共 74 分) 1——5: BCBAD 6——10: BABDA 11——15: BCDBB 16——20: ACCCC 21——25: BBDDD 26——30: DCCCB 31——35: AACDC 36——40: CADAC 41——46: BCDBCC 二、非选择题(26 分) 47. (14 分) (1)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2 分) (2)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制。(4 分) (3)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秉承旨意,跪受笔录)(2 分) 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2 分) 时代特征: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 分) (4)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逐渐削弱,直至废除。(2 分) 48.(12 分) (1) 主题:独立与民主。(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或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1 分)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 分) (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专制的统治) (2) 俄国道路:指无产阶级通过城市暴动夺取政权的道路。(或城市革命道路) (1 分) 中国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 分) 标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 分) (3)不同主张:①孙中山: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1 分) ②毛泽东:实行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1 分) (4)成就: ①颁布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