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泉州台商投资区惠南中学2017年10月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理)‎ ‎ ‎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2016.10‎ 一、单项选择题(34×2=68分,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到答题卷的表格,中并填涂到机读卡上)‎ ‎1.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这是清朝大学士纪晓岚写的一副对联,高度练达,既提出做人的要求,又道出人生的境界。那时读书主要是学习 A. 老庄之学 B. 孔孟之道 C. 墨家学说 D. 法家思想 ‎【答案】B 点睛:对材料“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 “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常乐”这些说辞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相符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可知应是道家的主张,故A项正确;B项强调“仁”“礼”;C项强调“兼爱和非攻”,D项强调严刑峻法。‎ 点睛:材料“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是解题的关键。‎ ‎3.‎ ‎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 知德合一 B. 格物致知 C. 穷理格物 D. 致良知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可知材料认为心是本源,强调内心的反省,不需要外求,“致良知”,故D项正确,A项排除;BC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 ‎4. “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B. 孟子的“仁政”‎ C. 李贽“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 D. 王夫之的“唯物史观”‎ ‎【答案】A 点睛:材料“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是解题的关键。‎ ‎5.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该观点在当时的最重要意义是 A. 论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正确性 B.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 有利于宣传神学思想 D. 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确定 ‎【答案】B ‎【解析】材料“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强调的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根据当时时代背景分析,这一思想的宣传,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应当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A项是具体内容;C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材料“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是解题的关键。‎ ‎6.‎ ‎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有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但中国古代科技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如: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可见我国古代科技呈现的特点是 A. 重实用 B. 重理论 C. 重民众 D. 重实验 ‎【答案】A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重实用,故答案选A项。B、D两项是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特点,C项叙述与题干材料无关。‎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 ‎7.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 “仁”‎ B. “心外无物”‎ C. “理”‎ D. “格物致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所以本题答案选A.,B只是王阳明个人的思想,C和D是程颐和朱熹的观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的核心思想。‎ ‎8. 前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有 ‎①“仁”的学说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④“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儒家的“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一统”的思想都对于今天的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故①②③正确;④项属于三纲五常内容,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是儒家思想的糟粕,故排除。所以答案选A。‎ 点睛:首先通过材料“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可知此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精华部分;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选项中找出积极意义即可。‎ ‎9.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B.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 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材料中“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影响是指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故C项正确;B项与“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的信息不符,排除;工业革命与四大发明没有直接关联,故A项错误;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因此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影响 ‎10.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儒家认为君王是介于人类和自然力之间的……只要他顺应天时,广行善事,他就能维持人与自然间的普遍协调。因此,认为天灾是由于君王有了过错,这种说法就是合乎逻辑的了。”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 A. 孔子 B. 荀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涉及天人关系,指出君主应“顺应天时”,天灾是由于“君王的过错”,符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天人感应思想,选择C项符合题意;A项对鬼神要敬而远之;B项人定胜天的思想;D项“存天理,灭人欲”。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天人感应 ‎11. 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请问被删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A. 民贵君轻说 B. 人性本善说 C. 先义后利说 D. 浩然之气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朱元璋建明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专制,被删掉的部分应该是不利于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内容。A符合题意,对君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BCD都是强调个人的道德修为,而不涉及君臣关系。‎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点评:因果类型常出现的干扰项设置主要是“不同时期的因果混淆”、“因果倒置”等手段,解题要准确把握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判断因果关系。题目中根本原因、主要原因、重要原因、直接原因有何办法区别?根本原因具有必然、内在、深层的原因,对事物的发生和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又能制约相关其他诸多原因。根本原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要原因,但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而直接原因就是导火线。‎ ‎12.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独尊儒术”并不代表其他流派的消亡,只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成为正统思想,所以④说法有误,排除,所以答案选D,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 ‎13. 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 世界万物的本原 B. 社会发展的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人的情感.感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天理”并不是研究世界万物的本原,也不是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 ,陆王心学才强调人的情感,人的感受,“天理”其实是用来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即“天理”主要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天理” ‎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在做此类问题时首先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准确提取材料信息,注意要全面,不要以偏概全,然后可以运用排除法、直选法(即在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14. 《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言论当属 A. 老子——天命思想 B. 韩非子——法术势思想 C. 孔子——儒家思想 D.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 ‎【答案】D ‎【解析】从“《春秋繁露》”“‎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15. “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 A. 荀子思想 B. 董仲舒新儒学 C. 宋明理学 D. 明清进步思潮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宋明理学的认识。材料信息“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宋明理学。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概念 ‎16.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黄宗羲亦说:“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据此可见他们思想的共同进步性在于 A. 反对中央集权 B. 主张“一家之法”‎ C. 要求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D. 反对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说明其主张天下为公,反对“家天下”,即反对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A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 ‎17. 下列各项最能体现老子学说的哲学精华是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②“祸兮,福之所倚,祸之所伏”‎ ‎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④“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学说的哲学精华是辩证法的思想;①是老子的世界观,具有唯心主义,排除;②③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符合题意;④是老子的政治思想,消极思想,排除。所以答案选B。‎ 点睛:首先明确老子思想的精髓是什么;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正确答案即可。‎ ‎18. 某位思想家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程颐、程颢 D. 陆九渊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心中,心是唯一实在,故D项正确;A项强调天人感应;BC项是程朱理学。‎ ‎19.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并判断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④③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汉字发展演变。图中所示的四种字体依次为甲骨文、楷书、隶书、小篆。根据文字演变的顺序我们可知最先的是甲骨文,之后是小篆和隶书,最后是楷书。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的演变 ‎20. 某中学历史课堂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穿衣服要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丁说,统一由上级规定就好。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 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 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答案】B ‎【解析】甲是一种天道和效法自然的思想,属于道家思想;乙强调等级秩序,属于儒家思想;丙主张节约浪费,属于墨家思想;丁强调整齐统一,属于法家思想,所以选B。‎ ‎21. 张岱家、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 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 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答案】A ‎【解析】明清之际,东南地区出现早期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封建专制力量强大,只形成了十分微弱的萌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这些思想家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和传统思想的束缚是一部分原因,但文化并不在变革中占主导位置,故BD项错误。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这是其阶级局限性,不是“时代性的缺陷”,故C项错误。‎ 点睛: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根源只能是因为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经济的反映,所以要从经济的角度来去理解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 ‎22. “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是人们对古代科技发明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和战争场面上的描绘。这两个历史事实最有可能出现于 A. 春秋与战国时期 B. 两汉时期 C. 东汉与唐末宋初 D. 元末明初.‎ ‎【答案】C ‎【解析】材料“伦、纸”指的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材料“(爆炸)声如雷霆”指的是唐朝末年出现的火药;所以答案选C。‎ ‎23. 下图中围坐在一起的三人从左至右分别是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他们正在谈经论道。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国本土思想需要借助外来思想发展自己 B. 当时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C. 儒、佛、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答案】B ‎【解析】材料“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他们正在谈经论道”说明儒、佛、道三教并坐谈经论道,这反映了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 点睛:首先明确“孔子、释迦牟尼、老子”所代表的思想派别;然后找到出体现三者之间关系的选项即可。‎ ‎24.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天下国防军,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言论出自 A. 黄宗羲 B. 顾炎武 C. 王夫之 D. 李贽 ‎【答案】B ‎【解析】材料认为“亡国”就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指整个民族国家沦亡。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这就否定了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言论出自顾炎武,所以答案选B。‎ ‎25. 以下思想主张,具有朴素民主色彩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气者,理之依也”‎ C.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此乃天下之大害,君而矣”‎ D.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民本思想,排除;B项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C项把天下的权利,归于人民,以实现天下大治的目标。这种理念,有朴素民主色彩,符合题意;D项是强调君主的权力,与材料相反。‎ ‎26. 自老子第一个探索宇宙世界本原以来,中国哲学体系不断发展、完善,至明清时期,王夫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以下哪个观点能体现王夫之朴素唯物思想 A.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 天法道,道法自然 C. 宇宙万物皆生于“两”‎ D. 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荀子的思想;B项是老子的思想;C项是李贽的思想;D项是王夫之的思想,符合题意。‎ ‎27. 有人评某书法大家常在醉酒后的书法创作神态:“笔飞墨舞,其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犹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与之风格相一致的是下列哪一书法作品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从材料“笔飞墨舞,其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犹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中可以看出狂放不羁的风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狂放不羁的草书,符合题意;BC项是注重法度的楷书;D项是圆润纤细的小篆。‎ ‎28. 它是世间万物已记熟于胸,任意画之却无不形似,与自然默契相合、浑化合一的最深心灵的表现。符合这一描述的绘画的主要特点是 A. 崇尚自然 B. 形神兼备 C. 严谨写实 D. 寄兴托志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世间万物已记熟于胸,任意画之却无不形似”中可以看出,这种绘画主要是形神兼备,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29.‎ ‎ 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据此判断该作品的绘画风格属于 A. 风俗画 B. 宫廷画 C. 文人画 D. 山水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可以确定为文人画。文人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抑郁的情绪。因此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艺术·绘画 ‎30.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 雕版印刷术 B. 指南针 C. 造纸术 D. 火药 ‎【答案】B ‎【解析】材料“宋代科技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唐朝的科技,排除;B项是北宋用于航海的,符合题意;C项是东汉发明的,排除;D项是唐朝末年,排除。‎ 点睛:材料“宋代科技成就”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 ‎31. 2007年9月3日至5日,第五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在山东临沂成功举办。临沂有着美丽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 A. 王羲之 B. 杜甫 C. 顾恺之 D. 颜真卿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故A项正确;B项唐朝诗人,排除;C项是东晋的画家,排除;D项是唐朝的书法家,排除。‎ ‎32. 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意趣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代表作品有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等。D项既是元代王冕的《墨梅》。‎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的绘画。‎ ‎33. 电视剧《水浒传》第一集的片头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日常生活的繁华景象,此片取材于当时的一幅著名绘画,该幅画可能是 A. 《女史箴图》‎ B. 《步辇图》‎ C. 《清明上河图》‎ D. 《送子天王图》‎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A.《女史箴图》是东晋时期B.《步辇图》是唐朝时期的C.《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D.《送子天王图》是唐朝时期的,所以本题答案选C,A、B、D不符合时间北宋的要求。‎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绘画艺术。‎ ‎34.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代主义 D. 爱国主义 ‎【答案】C ‎【解析】《红楼梦》深刻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丑恶,符合现实主义风格文学的特点,故C项正确;A D两项在《红楼梦》中没有体现;现代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期,与《红楼梦》的史实不符,故B项排除。‎ 二、材料分析题:(35题16分;36题16分;共32分)‎ ‎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王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材料二:董仲舒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及各自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历史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儒家思想能在西汉取得独尊主流地位的主要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地位、作用的变化。‎ ‎【答案】(1)孔子提倡“德政”(或以德治国);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强调法治 根源: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社会大变革。‎ ‎(2)主张:大一统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独尊的主要原因:董仲舒思想适应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和巩固大一统的需要;‎ ‎(3)儒学作用地位的变化:儒家思想在创立初期不受重视,后经不断丰富、完善,对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正统、主流地位);后来守旧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明清时遭到批判继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从百家争鸣、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家思想地位、作用的变化等方面来分析考查。‎ ‎(1)材料“为政以德”是孔子提倡“德政”的思想;材料“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材料“明王峭其法而严刑”是韩非子强调的是法治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源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社会大变革。‎ ‎(2)从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发展、统治者的政策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在创立初期不受重视,后经不断丰富、完善,对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正统、主流地位);后来守旧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明清时遭到批判继承。‎ ‎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三“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材料四:在古代,中国人的许多发明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①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和民众教育”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科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五:马克思说:“预兆欧洲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源于古代中国”。它们分别是,②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③导致美洲被发现,因而使全世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而④替欧洲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最强大的推动力。‎ 请回答:‎ ‎(1)扼要指出材料一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两者观点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3)据材料四、五的信息,概括指出①②③④所指发明成果是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答案】(1)黄宗羲宣称“君主专制统治是天下的大害”。‎ ‎(2)朱熹坚持(维护)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反对“以孔子的言论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是非观念也应变化。‎ 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3)①造纸术促进文化发展和传播;‎ ‎②火药促进摧毁骑士阶层和社会转型;‎ ‎③指南针促进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解析】(1)从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2)依据材料“惟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可知朱熹认为不可改变儒学的地位。结合“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可知李贽反对将孔子的言论视为衡量是非的标准。从中可以得出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3)从材料“知识普及和民众教育”“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导致美洲被发现”“替欧洲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造纸术、②是火药、③是指南针、④是印刷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