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四)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四)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 春秋战国时代的齐国青铜器皿在山东各处出土者不少,其中的礼器越到晚期越少,日用器皿则相对日益普遍,器形与纹饰也越来越多姿多彩,并且越晚越多装饰性与趣味性。燕国远在北方,又长期与中原隔离,礼器遂有北边戎器的色彩。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分封制推动了礼乐制度的传播 B. 各国变法弱化了文化的礼仪性 C. 文化世俗化与地方化趋势并存 D. 尊祖尚古观念维系了社会稳定 2. 自西汉文帝起讫东汉末,最高统治者都重视“孝悌力田”,对有突出的孝悌行为,或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者给予钱帛和爵级赏赐,并让他们与三老一起“掌观导乡里,助成风俗”。这表明汉代(  )‎ A. 克服了选官制度的弊端 B. 重视社会基层的民众教化 C. 强化了地方的行政治理 D. 加速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3. ‎“古邑苍江曲,鳞鳞华屋横。酒楼歌妓集,渔市贩夫行。”这是南宋诗人吴龙翰对芜湖县市场的描绘和记录。而陈造从襄阳出发,沿途“小市居民无磕脯”,高头市更是“行人不炊市无米,买饼充肠听颐旨。日未薄山收市里,闭户人家呼不起”。这些诗句可以佐证宋代(  )‎ A. 专业性市镇开始兴起 B. 经济发展使坊市制瓦解 C. 商品经济发展不平衡 D. 城乡市场分散,管理混乱 4. 冯梦龙的“三言“将描写的重点转向市井细民,举凡商贾工匠、仆妇乃至贩夫走卒皆成为其笔下的主要人物形象,声称“圣门论学原只在人伦日用上做工夫,非另有一种闻见之学”。由此可知,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 A. 超越了宋明理学的范畴 B. 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 C. 表明官民价值观念趋同 D. 体现了儒学平民化趋势 ‎ 记述 ‎ 时间 ‎ 地点 ‎ 所陈西洋奇器…如观星镜、显微镜、寒暑针、风雨针……下至灯瓶孟碟一切玩具,制甚精巧,亦他地所无 ‎ 1860年 ‎ 上海租界的商行店铺 ‎ 人们日常所需洋货“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日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矣 ‎ 1880年代中期 ‎ 邻近天津的玉田 市场上的日用杂货只有少部分土产品,“洋货”种类繁多,常见的生活日用品如火柴洋灯、钟表、棉布、衣服、帽子、毛巾、手帕、组扣洋针、颜料,纸烟、蜡烛、香皂、香水,玻璃镜洋伞、纸类、文具皮包等 ‎ 1905-1906年 ‎ 北京市场 上表是晚清“洋货”流行的情况。这表明(  )‎ A. 近代工商业的内在动力形成并发展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C. 传统的实用消费原则发生根本变化 D. 时尚性消费风气成为社会主流 1. ‎20世纪初,《天演论》所宣扬的思想通过报章、演讲以及戏剧、话本等形式传播到普通民众中去。“物竞天择”“淘汰”“争存”等术语不仅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且被广泛用作人名或学校社团名称,如“孙竞存”“杨天择”“争存女子学堂”“竞化学堂”“进化报“等。这种情况最能说明(  )‎ A. 民族危机推动社会观念转型 B. 近代教育推动民众思想解放 C. 维新思想已成为时代的主流 D. 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 项目 时间 ‎ 国家资本 ‎ 国家产业资本 ‎ 国家金融资本 ‎ 1936年 ‎ 32%‎ ‎ 22%‎ ‎ 59%‎ ‎ 1946年 ‎ 54%‎ ‎ 64%‎ ‎ 89%‎ 上表为1936年和1946年国家资本、国家产业资本和国家金融资本在中国资本、中国产业资本和中国金融资本中的占比情况。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重大进展 B. 民族工业内迁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C. 抗战结束后民族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D. 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强 2. ‎1987-1991年,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往往挂靠集体所有制企业,以此来取得更加稳妥的生存方式。1992年后,挂靠的企业通过明确产权,重新注册为私营企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营经济逐渐成国民经济主体 B. 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D.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的影响 3. 公元前5世纪,雅典政府有时让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随着津贴制度的完善,公民大会广场不能容纳所有的公民,原来用于驱使民众的红色绳子反而用来把人数过多的与会者拒之门外。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 公民大会沦为暴政工具 B. 民主政治机制存在瑕疵 C. 民众政治素质空前提高 D. 参政是全体公民的义务 4. 对于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但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商品经济的发达才是“价格革命”的深刻根源。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对“价格革命”产生了催化剂作用。据此可知(  )‎ A. 后期史学工作者素质较前期更高 B. 随着时间推移历史真相终将显现 C. 学者的立场导致学术成果不可信 D. 研究视角的拓展有利于史学发展 5. 在1965年至1980年,苏联军费开支占其国民收入的比重高达19%一23%.出于争霸的需要,军事工业一直是苏联经济的重中之重,这一时期的重点仍然是发展钢铁、机械、金属等传统的重工业部门。这一决策给苏联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A. 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调 B. 社会经济转型受到迟滞 C. 高层官员思想严重僵化 D. 工农生产积极性的缺乏 ‎ 内容 ‎ 时间 ‎ 文件 ‎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维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约国全体之攻击;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 1949年 ‎《北大西洋条约》‎ 北约的主要任务是捍卫共同的价值观,不仅运用军事手段,还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方法来构筑欧洲安全大厦。北约继续东扩,北约将有权对防区外的危机和冲突采取干涉行动 ‎ 1999年 ‎《联盟战略概念》‎ 上表中的变化反映了(  )‎ A. 区域性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北约由防御性组织变成进攻性组织 C. 美欧间形成相互借重和制约关系 D. 美国主导了冷战之后的世界新秩序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既是粮食大国,又是“饥荒之国”,形成了独特的粮食安全观念。历代统治者都认为仓储是“天下之大命”,在安定人心、抵御灾荒、平抑粮价、调节丰款和恢复生产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不遗余力地加以建设。封建社会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国古代粮食流通思想围绕“政府还是市场”这一主题展开,从西周的官定粮价,到春秋战国的“平案”,再到西汉、北宋政府的全面千预,复到较为平稳的政府市场互补,以至于乾隆时期明确的市场主导,经历了一个在曲折反复中逐渐彰显自由市场意识的过程。粮食安全的最基本含义就是降低农业灾害风险,保障粮食供应,在《周礼?地官?司徒》中的“荒政十二书”一节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荒政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仓储款荒理论和灾荒预防理论。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粮食大量依赖进口,粮食安全无以维系。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专家制定《中国来麦自给计划》。其要点是:一为改进方针,以科学方法增加麦作产量、控制生产成本;改善交通、降低运费,便利各地小麦自由流通;严禁掺水、掺杂,实施品级鉴定,保证小麦品质;征收保护性关税,填补减免小麦杂捕后形成的税收缺额。二为实施要点,包括麦种改良及推广、施用适量化肥、防范病虫害、提倡水利事业、改良仓储运输及收割方式、实施关税保护等。整个计划限期10年完成。1935年,组建全国稻麦改进所负责具体实施,但构建粮食安全体系的任务没能完成。 --摘编自郑宇等《民国粮食安全体系构建机制》材料三:毛泽东历来重视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建国以后,毛泽东提出并确立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但耐人寻味的是,毛泽东自己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上。毛泽东提出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储粮备荒”“备战备荒为人民”等重要观点。 --摘编自谢莲碧《简述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研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基本内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米麦自给计划》的积极影响,并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构建粮食安全体系失败的原因。 ‎ 1. 材料:经亨颐在主持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进行了全面改革。经亨顾主张教育者要有高尚之品性,要以改造文化、增进文化为己任。1919年,经亨颐聘请陈望道、刘大白等人,使学校集中了一批有革新思想、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大力提倡文学革命,改革国文教育。当时的教师往往一身并兼数校之课,“至多对于教课负责,不是对于学校负责”。1919年,浙江一师实行教员专任制。经守顾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最高议事机构,用来审核各种制度、规程,决定各行政委员会名单,讨论校内重大事件。评议员按一定比例从教职员和学生中民主选举产生,每年改选2/3,连选得连任,但以两次为限。1919年11月,浙江一师学生自治会正式宣告成立,宣布其宗旨为“尊重个人的人格,发展互助的能力,养成自治的习惯,练习共同的生活,建设模范的社会”。学生自治会成立后,许多行政命令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如禁烟、管理食堂等,均在学生自行监督下得以解决。经过经亨顾的改革,浙江一师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许多革命先辈对此都给予盛赞,如陈望道曾说:“高等学校,以北大最为活获,在中等学校,则要算是湖南第一师范和浙江第一师范了。” --摘编自经遵义《经亨顾:立于潮头的教育改革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享颐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享颐教育改革的意义。 ‎ 2. 材料:二战爆发后,英国对德国实行经济战,在远东主要是对日本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迫使其减少对德国的供应。尽管与日本在远东有着激烈的利益冲突,但此时英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无力在远东展开大规模行动。为了保证经济战的效果,英国迫切需要日本的合作,经济作战部也为此作出相当大的让步以安抚日本,争取其合作。甚至是颁布禁运令之后,英国仍允许日本向德国购买的商品,通过英围的海上封镇线运回国内。日本在远东扩张的加刷,为德国获取更多战略物资提供了便利,这是英国所无法容忍的,对日本的态度渐趋强硬。1940年10月,在不列颠空战取得胜利之后,英国宣布重开流缅公路。12月,英国宣布给予中国“平衡基金贷款”和“信用借款”各500万英镑。日军进驻印度支那南部以后,1941年7月26日,美国、英国和英联邦各自治领宣布冻结日本在本国的资产,虽然对日贸易并未完全禁止,但一切贸易往来都必须经过官方审核,经政府批准后才可进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对日宣战,经济作战部遵完全按照针对敌国的方针对日本进行经济封镇。 --摘编自胡杰《二战初期英国对德经济战中的日本因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对日本的经济政策演变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对日本经济政策给中国抗日战争带来的不同影响。 ‎ 1. 材料:雍正二年,田文镜任河南巡抚,他为政干练务实、不存私利,治绩显著。田文镜认为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希望老百姓能“安生乐业,敦族睦邻,父与父言慈,子与子言孝,优游间里,共享升平”,同时又要求地方官对于像赌博、盗窃、好勇斗狠等现象进行严惩。针对河南官场上的节日叩贺、祝寿献礼、向上司进献土产等陋规,田文镜公开宣布清廉为官作为为官的本分,连续发布禁令取缔各种陋规,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他认为为害乡里、坏事做绝的部分绅铃是“劣民”,对他们必须进行惩治,否则地方风气势必邪而胜正。田文镜正是凭着“铁面冰心,执法如山,丝毫不容宽假”的精神,既针对贪官同时也针对劣民,两方面切断为民害的根源。田文镜认识到小农经济相对脆弱,经不起风浪,对于他们尤其需要加以保护和培植。雍正四年正月,田文镜发布禁令,对于以各种名义进行私派的行为提出了明文禁止,严禁重利放债,以保证小农的正常生产与再生产,巩固王朝赖以生存的根基。 --摘编自王日根《田文镜对雍正时期河南“民害”的治理》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田文镜治理“民害”措施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田文镜治理“民害”的措施。 ‎ 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八妇女节的由来 ‎ 时间 ‎ 活动 ‎ ‎‎1857年3月8日 ‎ 美国线约的制衣和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恩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促成了美国第一个工会组织的建立 ‎ ‎‎1908年3月8日 ‎ 15000名妇女走上丝约街头,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资和享有选举权等 ‎ ‎‎1911年3月8日 ‎ 为纪念‎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和劳动妇女反对政府军偷袭蒙马特尔高地而举行的起义,欧洲妇女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庆祝国际妇女节的活动。第二国际把‎3月19日设为国际妇女节,迹绘五年举行活动 ‎ ‎‎1913年3月8日 ‎ 欧洲的妇女们走上街头,通过举行和平集会等形式反对战争 ‎ ‎‎1917年3月8日 ‎ 为纪念在一战中丧生的近200万俄罗斯妇女,俄罗斯妇女举行买工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 ‎ 1921年9月 ‎ 第三国际共产主又妇女代表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为了纪念俄国女工在二月革命中的英勇斗争,把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 ‎ ‎‎1924年3月8日 ‎ 广州妇女游行示威,要走“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帝国主义和妇女自求解放的道路”,是中国第一次组织的“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 ‎ 1949年12月 ‎ 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 ‎ 1960年代 ‎ 在西方国家,国际妇女节的纪念活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期间正常举行,但后来一度中断。直到1960年代,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又遂渐恢复 ‎ 1975年 ‎ 联合国规定每年于‎3月8日举办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在民众中,节日逐渐演变成类似西方的母亲节和情人节之类向女性表达歌和爱意的机会 ‎--据孙新、王涛《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百年录》等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 ‎【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礼器具备了地方的特点,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周的礼乐制度与地方的特殊情况相结合,出现了地方化的趋势,而且也从礼乐制度走向社会生活,逐渐体现出世俗化的特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冶金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和手工业技术发展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答案】B ‎ ‎【解析】材料“并让他们与三老一起“掌观导乡里,助成风俗””体现的是汉朝统治者重视对基层民众的教化,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儒家思想发展的准确把握。 3.【答案】C ‎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代出现经济繁华地带,而某些小市却缺乏活力,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 A项,明清时期兴起,排除。 B项,题干未体现坊市制的瓦解,排除。 D项,题干未体现城乡管理的混乱,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宋代商业发展,关键信息“酒楼歌妓集,渔市贩夫行”“高头市更是“行人不炊市无米,买饼充肠听颐旨。日未薄山收市里,闭户人家呼不起” 本题考查宋代商业发展,本题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即可。 4.【答案】D ‎ ‎【解析】材料“冯梦龙的“三言“将描写的重点转向市井细民,举凡商贾工匠、仆妇乃至贩夫走卒皆成为其笔下的主要人物形象”体现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观念的冲击,说明儒学开始平民化,D选项符合题意。 AB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C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儒家思想发展的准确把握。 5.【答案】A ‎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时间变化可以看出,外国商品中日常生活用品在中国开始逐步流行,这反映了近代国人对日常生活品的需求,它有利于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正确; 材料信息内容并没有体现出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 C项根本变化说法错误,排除;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日常生活用品成为消费的主流,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答本题关键是能够通过材料正确认识外国对中国商品输出的变化体现出对消费品的需求,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6.【答案】A ‎ ‎【解析】从材料中的物竞天择,竞争生存,这些词语明显可以看出,是要求振兴中华民族,挽救国家危亡,再结合20世纪初的中国环境特征可知,当时中华民族危机是不断加深的,所以总体上看来,这些情况最能说明的是,中国民族危机推动了社会观念的发展和转型。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物质生活习俗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特点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7.【答案】D ‎ ‎【解析】通过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从1936~1946年,国有资本在国家经济体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故D正确; 在材料中我们无法看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重大进展,排除A; ‎ 材料信息表述的是国家对产经济的控制,并没有体现出民族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排除C; 民族工业内迁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不是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B。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考查抗战时期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通过材料中1946与1936年对比国家资本的变化体现出政府主导地位的加强,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8.【答案】D ‎ ‎【解析】“1987-1991年,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往往挂靠集体所有制企业,以此来取得更加稳妥的生存方式。1992年后,挂靠的企业通过明确产权,重新注册为私营企业”主要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的影响,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1987-1991年,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往往挂靠集体所有制企业,以此来取得更加稳妥的生存方式。1992年后,挂靠的企业通过明确产权,重新注册为私营企业”。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 9.【答案】B ‎ ‎【解析】“雅典政府有时让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随着津贴制度的完善,公民大会广场不能容纳所有的公民,原来用于驱使民众的红色绳子反而用来把人数过多的与会者拒之门外”表明雅典民主政治机制存在瑕疵,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是“雅典政府有时让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随着津贴制度的完善,公民大会广场不能容纳所有的公民,原来用于驱使民众的红色绳子反而用来把人数过多的与会者拒之门外”。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而非公民,例如外邦移民、奴隶和它国公民,都没有享有民主的权利。 10.【答案】D ‎ ‎【解析】从题干中的“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等信息可以得出,研究视角的拓展有利于史学发展,故D正确。 A、C对材料理解错误,B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均排除。 故选:D ‎。 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史学研究方法,是人类认识历史的“桥梁”。由于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并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史学方法也就不能单一化,而应该丰富多样。史学家在具体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时,亦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11.【答案】B ‎ ‎【解析】材料“这一时期的重点仍然是发展钢铁、机械、金属等传统的重工业部门”体现呢的是勃列尼涅夫执政时期仍然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这给社会转型带来巨大的困难,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苏林模式的探索过程,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的准确把握。 12.【答案】B ‎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北约是两极格局对峙时期,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构建的军事机构,从材料可以看出它主要是为了防御苏联的威胁,保障资本主义阵营的安全,但是到了1999年就明显具有全球侵略的特点,具备进攻性组织的特征。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北约,要求学生结合北约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两极格局变化和解体以后产生的影响,还要搞清楚北约组织的性质特点。 13.【答案】【小题1】(1)本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一“历代统治者都认为仓储是“天下之大命”,在安定人心、抵御灾荒、平抑粮价、调节丰款和恢复生产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不遗余力地加以建设”、“从西周的官定粮价,到春秋战国的“平案”,再到西汉、北宋政府的全面千预,复到较为平稳的政府市场互补,以至于乾隆时期明确的市场主导,经历了一个在曲折反复中逐渐彰显自由市场意识的过程”、“在《周礼?地官?司徒》中的“荒政十二书”一节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荒政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仓储款荒理论和灾荒预防理论”可以得出重视粮食仓储;关注粮食流通;完善荒政思想;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产。 (2)第一小问的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积极影响是以技术改进为着重点和突破口,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受够质量,有利于推动传统农业的近代化转型;兼顾发展生产与运销改良,是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宝贵尝试。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原因:国民政府的政令不统一,不利于政策的推行;未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抗日战争爆发的影响。 故答案为: (1)内容: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产;重视粮食仓储;关注粮食流通;完善荒政思想。 (2)积极影响:以技术改进为着重点和突破口,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受够质量,有利于推动传统农业的近代化转型;兼顾发展生产与运销改良,是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宝贵尝试。 原因:国民政府的政令不统一,不利于政策的推行;未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抗日战争爆发的影响。‎ ‎【小题2】‎ ‎ ‎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近代的粮食安全政策。考查中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基本内容;《中国米麦自给计划》的积极影响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构建粮食安全体系失败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和国民政府时期粮食安全观政策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小题1】(1)本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经亨颐聘请陈望道、刘大白等人,使学校集中了一批有革新思想、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大力提倡文学革命,改革国文教育”、“浙江一师实行教员专任制。经守顾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最高议事机构,用来审核各种制度、规程,决定各行政委员会名单,讨论校内重大事件。评议员按一定比例从教职员和学生中民主选举产生,每年改选2/3,连选得连任,但以两次为限”、“浙江一师学生自治会正式宣告成立,宣布其宗旨为“尊重个人的人格,发展互助的能力,养成自治的习惯,练习共同的生活,建设模范的社会”等信息概括即可。 (2)本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经过经亨顾的改革,浙江一师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许多革命先辈对此都给予盛赞,如陈望道曾说:“高等学校,以北大最为活获,在中等学校,则要算是湖南第一师范和浙江第一师范了”,结合第一问的措施和所学可知,意义是提倡文学革命,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民主管理为近代教育改革树立了榜样;人格教育有利于学生思想和个性解放;教育改革有利于近代人才的培养和社会进步;其教育思想和实践影响广泛而深远。 故答案为: (1)措施:选聘良师;实行教职员专任制;推行民主政治校;实行学生自治制。 (2)意义:提倡文学革命,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民主管理为近代教育改革树立了榜样;人格教育有利于学生思想和个性解放;教育改革有利于近代人才的培养和社会进步;其教育思想和实践影响广泛而深远。‎ ‎【小题2】‎ ‎ ‎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经享颐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对经享颐教育改革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小题1】(1)通过材料“二战爆发后,英国……在远东主要是对日本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作出相当大的让步以安抚日本”“1940年……12月,英国宣布给予中国“平衡基金贷款”和“信用借款”各500万英镑”“1941年7月26日,美国、英国和英联邦各自治领宣布冻结日本在本国的资产,……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对日宣战,经济作战部遵完全按照针对敌国的方针对日本进行经济封锁”进行概括总结回答即可。 (2)对华的不同影响可以通过第1问的三个阶段来具体分析。 故答案为: (1)演变历程:二战爆发初期,英国对日本实行安抚政策;1940年后英国加大对日本的遏制力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日本进行经济封锁。 (2)不同影响:英国对日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加剧了中国抗战的困难;英国重开滇缅公路及有限援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抗战形势的好转;英国对日宣战,对日进行经济封锁,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有助于中国抗战的胜利。‎ ‎【小题2】‎ ‎ ‎ ‎【解析】(1)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考查英国对日经济政策的变化。 (2)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考查英国对日经济政策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通过材料正确认识英国对日政策的转变以及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6.【答案】【小题1】(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田文镜认为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希望老百姓能“安生乐业,敦族睦邻,父与父言慈,子与子言孝,优游间里,共享升平”,同时又要求地方官对于像赌博、盗窃、好勇斗狠等现象进行严惩。针对河南官场上的节日叩贺、祝寿献礼、向上司进献土产等陋规,田文镜公开宣布清廉为官作为为官的本分,连续发布禁令取缔各种陋规,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他认为为害乡里、坏事做绝的部分绅铃是“劣民”,对他们必须进行惩治,否则地方风气势必邪而胜正”可以得出倡导良好的价值观和根治社会陋习相结合;治贪官和治劣民相结合;“田文镜认识到小农经济相对脆弱,经不起风浪,对于他们尤其需要加以保护和培植”、“严禁重利放债,以保证小农的正常生产与再生产”可以得出积极维护小农的利益。 (2)本小问的评价,依据材料,结合第一问的特点和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1)特点:倡导良好的价值观和根治社会陋习相结合;治贪官和治劣民相结合;积极维护小农的利益。 (2)评价:注重端正社会风气,有利于维持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有利于遏制贪污贿赂之风蔓延;减轻百姓负担;推动了河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他的出发点还是基于封建儒家的纲常伦理,其治理措施并没有脱离维护封建王朝大一统的目的。‎ ‎【小题2】‎ ‎ ‎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田文镜治理“民害”措施的特点和评价。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即可。 本题考查对田文镜治理“民害”措施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从国际妇女节是妇女创造历史的见证和妇女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命运息息相关两方面提出。第二小问的阐述,论题一可从工业革命后以来到1975年妇女的政治、经济要求演变历程分析即可;论题二可从第二国际、第三国际以及新中国对妇女节的规定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论题:国际妇女节是妇女创造历史的见证。 阐述: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要求增加工资,追求自身的解放。后来她们开始要求分享政治权力,享有选举权。随着妇女思想觉悟的提高,妇女运动呈现国际化的特征。1911年,第一个国际妇女节在欧洲一些国家举行。1975年,联合国规定每年3月8日举办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标志着妇女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上取得的成就得到广泛承认,妇女为世界的平等、公正、和平以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示例二:论题:妇女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命运息息相关。 阐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全面实现男女平等,妇女才能获得彻底解放。第二国家把3月19日设为国际妇女节,并连续五年举行活动,1921年第三国际妇女代表会议规定每年3月8日为共产主义国际妇女节,就是力求把妇女解放运动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有组织地加以推动。1924‎ 年中国妇女第一次组织“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就与第三国际的推动有密切关系 ‎ ‎【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世界社会生活的变迁。考查工业革命后以来到1975年妇女的政治、经济要求演变历程以及第二国际、第三国际以及新中国的妇女节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对国际妇女节发展演变历程的把握,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