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桃江一中2017年下学期高二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时 量:90分钟 总 分:100分 命题人:夏玉时 审题人:陈六春 一、单项选择:(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韩非子说:“故明主之蓄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面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这一思想( ) A.适应了当时君主需求 B.强调严刑峻法必要性 C.体现了依法治国理念 D.说明因时而变的重要 2、《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 A.关注百姓,同情人民疾苦,主张行仁政 B.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C.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3、东汉安帝下诏:“凡供荐新味,多非其节,或郁养强熟,或穿掘萌芽,味无所至而夭折生长,岂所以顺时育物乎!”大臣召信臣认为这反季节疏菜是“不时之物,有伤于人”。这种看法的理论基础是( ) A.勤俭节约 B. 天人感应 C.重农抑商 D.格物致知 4、“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 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 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5、“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宋明时期的新儒学 “新”主要是指( ) A.研究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行为准则 B.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 C.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D.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的明理方法 6、东汉末年,名教虚伪,玄学兴起。玄学家以《老子》 《庄子》 和《周易》 为依据表达思想和寄托精神。在理学兴起前,许多士大夫醉心于此。魏晋玄学出现的背景是( ) A.老庄学说的思辨性受到重视 B.九品中正制重视德行才能 C.儒家学说一度失去正统地位 D.门阀政治受到了冲击挑战 7、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盛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 B.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 C.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 D.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 8、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D.宇宙便是吾心 9、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范仲淹创立“义庄”等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 ) A.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 B.通过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成为圣贤 C.进行内心反省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D.注重气节,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 1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的表现是( ) A.“经世致用” B.“致良知”“知行合一”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一家之法取代天下之法” 11、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相互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12、 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优虑。…… (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 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伙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优虑的原因是( ) A.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的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13、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曾这样描述到:“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薄伽丘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B.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 C.品德是判定人类贵贱的标准 D.体现了人类的理性是自然赋予的 14、下列现象出现于意大利,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有 ①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抒发对妻子真挚的爱情;②许多富商建造的宅第带有美丽的花园和宽敞的阳台;③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④出现了用方言翻译的《圣经》( )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英国作家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16、 马丁·路德曾说:“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我将永不改悔。”“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这表明他 ( ) A.要求批判神权统治,主张人性的解放 B.主张与上帝直接对话,以本民族语言解读《圣经》 C.主张“信仰得救”,强调精神自由 D.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要求建立本民族宗教 17、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这体现他主张( ) A.反映了议行合一的原则 B.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C.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学说 D.易于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18、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两人尽管阶级属性不同,但观点一致 B.两人都主张自由平等,但获得的方式不同 C.两人对自由平等看法,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19、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 )。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20、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21、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2、永乐九年颁布关于杂剧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市民文化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23、 李约瑟指出:“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 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 D.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24、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 A.荀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4分)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科技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美)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1)、概述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6分)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从14世纪到21世纪,世界科技中心经过哪些变化最终到达美国的? (8分) 材料二:16一18 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年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年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 1621年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萨维里天文学 1663年 剑桥大学卢卡西 数学 1669年 牛津大学 植物学 1702年 剑桥大学 化学 1704年 剑桥大学 天文学 (2)、根据材料二中的表格,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2分)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诸子百家基于对人性、自然、社会及历史所作的不同的理论反省与思考,才提出各种不同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和纲领的。而且,诸子百家思想学说的鲜明的多元特征与强烈的原创精神,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秦汉以后,儒家思想获得了统治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直到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儒家思想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代表人物,如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二程和朱熹, 明代的王守仁等等,贯穿这些思想家的一条主线,就是儒家思想学说日益走向哲理化的过程,宋明理学的出现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结。 ——据《葛兆光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些思想家发展学术思想的共同宗旨是什么。(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宗旨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试从儒学自身角度分析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思想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当代,随着对中世纪文献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已改变把中世纪看作是“黑暗的世纪”、“无所作为的世纪”的观点……在西欧,从10世纪晚期开始,先是教会学校注重传授和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起,然后是对古代科学著作的兴趣所带来的翻译,再次是大学的兴起和围绕自然科学所展开的争论,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和人文精神的发展。 ——摘编自王荣江《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关系及其启示》 材料二:路德的宗教改革使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三: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的关系”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桃江一中2017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文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C B C B A C D A D D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D D C C B A A C D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8分) 25(24分)(1)概述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从14世纪到2l世纪,世界科技中心经过哪些变化最终到达美国的? (10分) 火药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推翻封建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三大发明推动欧洲国家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6分)变化:①1 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科技中心转移到意大利。②18~l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革命),科技中心转移到英国。③19世纪中晚期~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技术革命),科技中心扩展到德国、美国;④20世纪中期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科技中心转移到美国(8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表格,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2分)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趋势:以人文科学为主到自然科学为主。(2分) 原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影响;远洋航行、殖民扩张和掠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每点2分,共8分) 26. (1)宗旨:为统治阶级服务(或为国君提供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2分) 原因:旧的统治秩序的崩溃;农耕经济的发展;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人的社会地位发生重大变化。(6分,任意三点即可) (2)儒学的政治主张有利于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求;儒学随着时代需求的变化不断吸收新思想,使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4分,任意两点即可) (3)社会政治的需要;社会经济的推动;思想的交流、融合和创新。(4分) 27. 答案示例仅供参考,考生有其他论题,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2分。 观点:人文主义推动近代科学的进步,近代科学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或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4分) 论证: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宗教改革时期个人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增强,推动人们重视实验,主动认识自然界;启蒙运动倡导科学精神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中世纪的科学研究,印刷术的传播等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近代科学特别是经典力学的提出为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