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2018-2019 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 分)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 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 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 世袭制 C. 礼乐制 D. 分封 制 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 治这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B.政权与族权互为表里 C.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D.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3、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 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 家 国 同 构 观 念 B. 孝 敬 父 母 C. 中 央 集 权 意 识 D. 安 土 重 迁 理 念 4、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 3000 年间被尊 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 A. 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 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C. 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 D. 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 5、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 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 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 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 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6、国学大师钱穆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 作了国家。”秦汉 “化家为国”,主要得益于 A.颁布挟书律 B.创立科举制 C.海内为郡县 D.汉承秦制 7、2019 年 2 月 5 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 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 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8、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 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 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 D.秦朝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9、《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 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 北宋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0、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有 ①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②北宋枢密院的设置 ③元朝设立行中书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11、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通判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1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 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13、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 之特权阶级”。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阶级的利益 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14、近年来,不少 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学者张传 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若以此为论文主题,下列最合适 的论点是 A.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B.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D.明朝设立内阁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产物 15、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 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 A.郡县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行省制 16、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魅力的重要部分。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正阳门、 社稷坛、太庙、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 北京的城市布局就是由这条中轴的建立 而产生。中国古代这样的建筑理念反映了 A.自然经济将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儒家地位不断提高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17、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 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 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 确的是 A.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B. 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18、下面一组有关印玺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 B.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C.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D.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演进 19、清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这里的“归流”是指 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治理 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C.西南少数民族事务由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管治 20、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21、1856 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 200 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案件就有 503 起,共有 630 个英国人(次)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22、1867 年,英国太古洋行上海办事处开始营业,它可以进行“合法”通商贸易的城市是 A.福州、苏州 B.上海、宁波 C.广州、沙市 D.重庆、天津 23、“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 ①未认识到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残酷性 ②只看到了“船坚炮利”和科技文明 ③夸大了殖民主义传播文明的作用 ④忽略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24、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还有一些民众为他 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 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B. 英军发展海外贸易 C.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D. 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25、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 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 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 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26、 1880 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 则日,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日,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 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7、《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其实质是 A.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中国的矛盾 B.俄国反对日本占领辽东半岛 C.三国联合反对日本,支持中国收回失地 D.俄德法三国利害关系不一 28、道光三十年(1850 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青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 150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 ③参加八国联军 侵华 ④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 ②④ 29、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下列史迹,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的是 A.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B. 定都天京,建立政权 C. 颁行《天朝田亩制度》 D. 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30、“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 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这次“战 败”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旅 加华侨兴建。据统计,1921 年至 1931 年开平共建碉楼 940 座,占总数的 51.2%,而 1932 至 1942 年,开平只建碉楼 114 座,占总数的 6%。1932 至 1942 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 原因是 ①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深 ②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 ③西方国家经济萧条 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衰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 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 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这次会战 ①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 ②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抗战的精神 ③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 ④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3、1940 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 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反映了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34、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 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 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5、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 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 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 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36、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 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 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 该是( )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盲目排外 D.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 37、1919 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 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 中“亡羊”喻指(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中外交失败 38、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在回忆录中写道:“他(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誓不投 降,为了这一点,我钦佩他,事实上这是很难坚持的,这八年是相当艰难的岁月,但他从未 动摇过决心。在日本提出看来比较合理的条件时,蒋先生仍拒绝接受和议。”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 ①肯定了蒋介石坚定抗战的意志 ②赞成蒋介石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③个人回忆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④是研究国民党抗战的重要史料 A. ①② B. ②④ C. ③ D. ①③④ 39、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40、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 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 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20 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 4 小题,20 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 级世袭的中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 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中共“十五大”的报告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 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 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 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 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 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 运动。”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四: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 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在中央 “设职授官”是何表现?(2 分)从“秦始置丞相”到“我朝 罢相”反映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哪种基本趋势。(2 分) (2)材料二中“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用史实说明其革命成果? (6 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6 分) (4)材料四与材料二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材料四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4 分) 南山中学 2018 年秋季高 2018 级半期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1-5 DBADB 6-10CDBCC 11-15DADCB 16-20DADDD 21-25CBAAD 26-30BABDC 31-35BADCB 36-40CDDDC 二、共 1 大题 4 小题 共 20 分 41.(1)在中央设三公九卿(2 分)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 分) (2)原因: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 布《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6 分) (3)因为: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思想,成为五四运动产生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资本 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五四运动提供阶级基础。(6 分) (4)观点:不矛盾。(4 分)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