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 ) A. 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 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 C. 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 D. 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说明诸侯国之间形成同盟,即分封制受到破坏。 故选:D。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公元前546年”“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切入,结合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2. 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 ) A. 外儒内法 B. 殊途同归 C. 法古用今 D. 大相径庭 【答案】B 【解析】A.材料体现不出外儒内法的特点。结合课本所学,秦始皇用法家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内则施政承秦制,为法家;外儒内法不是二者共同点,A项不合题意; B.根据材料“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汉武……乃表章六艺”,说明秦皇与汉武手段殊异;但“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表明二者的实质和后果有相同之处。即殊途同归。B项符合题意; C.秦“禁天下之以古非今”,显然反对法古,C项不合题意。 D.材料不是强调二者的区别,而是强调手段上有区别,在目的上是相同的。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要求学生结合两个朝代的制度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秦汉时期强化思想专制的措施和目的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对比分析的能力。 3. 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 ) A. 均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 B. 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C. 周于治学应重思想或学术的偏见 D. 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答案】D 【解析】A.材料中各人不是从学术研究角度评价六经,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六经的不同认识,不能反映对六经诠释权的争夺,排除; C.从不同角度阐述六经的重要性,不能表明是出于偏见,排除; D .材料反映的是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六经重要性的认识,认为中国文化中基本精神源于六经,正确。 故选:D。 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本题以六经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1. 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 ) A. 主张改造理学 B. 重书本轻实践 C. 注重道统权威 D. 强调学术创新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了圣人之道、圣人之学等的重要性,这是在注重、维护道的统权威,故C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改造理学、重书本轻实践的信息,故AB两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传统的继承而非学术创新,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对宋明理学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2. 宋代城市出现许多店铺。如《清明上河图》中可看到“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丞家药肆”等;《东京梦华录》也有“张家酒店”“东鸡儿巷郭厨”“郑皇后宅后宋厨”“王道人蜜煎”等记载。这说明宋代( ) A. 工商业首创商标制度 B. 工商业大多集中在居民区 C. 城市坊市制度被打破 D. 工商业经营已有品牌意识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宋代城市出现许多店铺品牌名称,但是不能说明宋朝工商业首创商标制度,故A项错误。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工商业大多集中在居民区,故B项错误。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坊市制度,故C项错误。 店铺品牌名称较多说明当时工商业经营已有品牌意识,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3. 《明史•职官志》记载;“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延元辅……秉笔、随堂视众辅”。这本质上反映了( ) A. 内阁制彻底瓦解 B. 宦官操纵威柄 C. 皇权专制的痼疾 D. 内阁首辅无权 【答案】C 【解析】A.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给材料中“元辅”、“众辅”是对内阁大臣的称呼,这表明内阁制仍然存在。 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凡内官司礼监掌印”可知宦官操纵权柄的原因来自于掌印,来自于皇权。 C.题干所给材料中“凡内官司礼监掌印兵”与“权如外延元辅”说明原本无权内官因为掌握象征皇权的玉玺而获得内阁首辅一样的权力,这种现象本质是皇帝专制的结果。 D .题干所给材料说明司礼监掌印权力很大,用“权如外延元辅”表明内阁首辅仍旧非常重要。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延元辅……秉笔、随堂视众辅”的主旨,并正确掌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下列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 B. 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 C. 标志着民间文学的正式诞生 D. 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 【答案】B 【解析】A.《诗经》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排除; B.《牡丹亭》关于爱情的描述是对“灭人欲”理学思想的反抗,正确; C.《牡丹亭》并未表现民间文学正式诞生,民间文学早在宋朝就已经产生,排除; D.材料中未体现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早期民主思想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 故选:B。 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汤显祖《牡丹亭》是对当时官方哲学的否定。 本题以《牡丹亭》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2.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C.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答案】C 【解析】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与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高效政府”,故B项错误。 与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相符,故C项正确。 近代中国开始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与材料中雍正帝“军机处的设立”时间上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清朝的军机处。需要掌握军机处设立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以美国汉学家白彬菊的言论为背景材料考查对军机处设立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3. 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 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 B. 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 C.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是历史叙述,“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是历史解释,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史学研究方法,是人类认识历史的“桥梁”。由于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并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史学方法也就不能单一化,而应该丰富多样。史学家在具体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时,亦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1. 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 A. 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B.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C.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D. 反映工业革命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1898年”、“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1904年”、“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可知材料说的是清政府主动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结合所学可知是19世纪末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清政府主动开放通商口岸,融入世界,发展经济以图维护统治,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故C正确; 材料说的是自开商埠和通商口岸,而非被迫开放商埠和通商口岸,故不能反映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排除A; 洋务运动诱导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与清政府自开商埠和通商口岸无关,排除B; 19世纪末自开商埠和通商口岸与工业革命无关,时间上不吻合,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9世纪末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清政府主动开放通商口岸,融入世界,发展经济以图维护统治,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后,中国也深受影响,在清政府的督促下的洋务运动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西方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化企业,这也间接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后来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2. 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 A. 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 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 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D. 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答案】D 【解析】不论“中体西用”、“进化论”还是“阶级斗争论”均是在挽救民族危机,均是在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的道路,但“中体西用”是在维护封建统治而非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也非否定儒家正统思想,更非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 故选:D 。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主题” 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史,考查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919年,翻译家林纾在小说《妖梦》中,写阴曹地府中有一所“白话学堂”,其校内有“毙孔堂”,门上有一联“禽兽真自由,要这伦常何用;仁义太坏事,须从根本打消”。这表明林纾( ) A. 坚决抵制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B. 与传统文化决裂 C. 反对文学革命中的激进倾向 D. 主张普及白话文 【答案】C 【解析】林纾的身份就是个翻译家,故A项错误; 材料中小说名为《妖梦》、“白话学堂”的对联中“禽兽”指代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故林纾不主张废止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 材料中林纾用小说《妖梦》来辛辣讽刺文学革命,故C项正确; 材料中林纾反对白话文,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新文化运动,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 “国民党是现时中国唯一强大的民族革命组织,它以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一部分学生和工人为依据……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共产国际作出这一决议的主要根据是( ) A. 1912年以来国民党的反封建斗争历程 B.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的需求 C. 1921年中共建党时所面临的工作困难 D. 1922年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社会形势 【答案】D 【解析】A.辛亥革命后国民党反对袁世凯和维护共和的斗争均告失败,故A项错误; B.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五四运动后中共主要是发动工人罢工,故B项错误; C.共产国际建议中共和国民党合作主要是1922年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失败,故C项错误。 D.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时期,由于1922年,新生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罢工的失败,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和国民党合作。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主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中共成立以后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还要搞清楚当时工人运动的教训。 3. 2011年《解放军报》在纪念遵义会议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主要理由是( ) A.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B. 会议开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 C. 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 D. 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 【答案】D 【解析】 “成人”的意思是不再依靠外在力量或受外在因素干扰,而是有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问题,解除了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这体现了中共的成长。故D正确。 AC没有反映材料表达的主旨,故排除。 B说的是中共二大。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特点。关键是对“成人礼”的理解。 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新颖,有较高的考试价值。 1. 1959年至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到了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甚至向单位职工进行摊派,称为“爱国肉”。这表明( ) A. 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B. 计划经济下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 C. 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 D. 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答案】B 【解析】A.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发展不正常,非良性的发展,市场上销售不出去的产品就用爱国主义来动员人民购买,不可能持续。 B.材料反映的是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可以操纵市场的需求。 C.当时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富足的程度,整体生活水平都不高。 D.物资供应紧张的问题,在当时也没有得到解决选项,不符合事实。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要求学生结合国民经济调整的政策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解答时要搞清楚,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经济政策和模式特征。 2. 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答案】C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二是“内向性”,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有效信心的能力。本题需抓住关键信息“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 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 ) A. 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 B. 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 C. 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 D. 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 【答案】C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文化日臻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依据材料“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结合所学可知,一定的政治学说都是受现实政治和文化背景制约的,柏拉图认为,哲学家不应该受到法律教条的束缚,要追求真理,坚持自己的看法,主张由知识与道德贵族等少数人统治城邦,重正义尚知识,重视人治贬斥法治,材料表达了柏拉图对雅典不良政治的不满。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柏拉图的政治思想,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柏拉图政治思想主张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材料中的“不满意测试”( ) A.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B. 使地域政治开始取代血缘政治 C. 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 D. 易导致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答案】D 【解析】“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表明“不满意测试”指的是陶片放逐法,而此法易导致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D正确;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A错误; B与题意无关,排除; 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雅典民主政治机构的组成:①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②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③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 (1)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2)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会使问题考虑的更全面。 (3)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4)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 2. 詹姆士•斯鲁威尔说:“虽然许多历史学家,特别是19 世纪的历史学家都试图把文艺复兴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与各种各样的非宗教形式联系起来,但并不是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非宗教的。”人文主义者们“既非不信教者,也非无神论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B. 基督教教义与人文主义精神有共通性 C. 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作用 D. 文艺复兴时期仍然是宗教虔诚的时代 【答案】B 【解析】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神权统治,基督教的教义也倡导人文主义思想,显然二者在人文精神方面是共同的,故B项正确; A属于人文主义思想表现,没有把宗教教义体现出来,故A项错误; 西欧宗教改革运动与材料中人文主义思想出现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 文艺复兴时期就对封建神权统治进行批判,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特别是19世纪的历史学家都试图把文艺复兴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与各种各样的非宗教形式联系起来,但并不是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非宗教的”“既非不信教者,也非无神论者”。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文艺复兴,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1.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中赞扬的是( ) A. 牛顿经典力学理论 B. 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 C.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D. 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 【答案】A 【解析】A.牛顿经典力学为工业革命奠定理论基础,牛顿经典力学的理性思维促使启蒙运动的爆发,故A项正确; B.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主要是限制王权,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 C.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动力的革新,不是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故C项错误; D.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是受到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的科学贡献,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牛顿科学理论的内容,还要搞清楚经典力学体系产生的影响。 2. “他们响应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将现实的‘丑’和大自然的‘美’来对比,极力讴歌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大自然在他们眼中是无所不在的神,是精神的避难所,因此常常作为精神的某种象征而出现,寄托着作家对现实的诅咒和对自由的憧憬。”下列作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本题考查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将现实的‘丑’和大自然的‘美’来对比”、“对现实的诅咒和对自由的憧憬”,体现出浪漫主义文学对“理性王国”的失望,以及夸张的手法。A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A项正确; B.项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B项错误; C.项是苏联现实主义文学作品,C项错误; D.项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要求学生街和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和艺术内容来分析材料。 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第二,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发展到顶峰。 1. 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 ) A. 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B. 提出的《四月提纲》 C. 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实行的《土地法令》 【答案】B 【解析】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当前俄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条件不具备,题目中提问的是针对列宁的哪一观点而说的: A、要求退出退出帝国主义大战是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之后,时间不符合,故此项排除; B、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像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而材料中所针对的正是这一观点,故此项正确;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建立起来之后,实施的政策,时间不符,故此项排除; D、土地法令是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建立起来之后,实施的政策,时间不符,故此项排除; 故选:B。 此题以李可夫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了对十月革命知识点的掌握,并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综合阅读分析能力。 在掌握十月革命知识时,要对十月革命发生的条件、过程以及十月革命的重要意义进行重点识记。 1. “苏联在德国的政策最初集中于获得商品和工厂作为补偿。西方盟国很快就阻止了苏联对它们的占领区的插手,并转向一些重建的努力,以便打一张有分寸的‘德国牌’来对抗苏联在东方逐渐增强的力量。”这段话反映了二战后初期( ) A. 苏联坚决抵制马歇尔计划 B. 北约与华约的严重对峙 C. 盟国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D. 德国是冷战的焦点所在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苏联和西方盟国的对抗都是以德国为核心,说明冷战早期的焦点是德国问题,故D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主要针对西欧,材料没有说明苏联对于马歇尔计化的抵制,故A项错误; 北约与华约的严重对峙是两极格局形成之后,故B项错误; 美国的盟国没有采取材料中信息,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解题的关键是“苏联在德国的政策最初集中于获得商品和工厂作为补偿。西方盟国很快就阻止了苏联对它们的占领区的插手,并转向一些重建的努力,以便打一张有分寸的‘德国牌’来对抗苏联在东方逐渐增强的力量”。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美苏冷战,美苏争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更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竞争、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的矛盾因素。 年份 法国 德国 瑞典 英国 1960 14.4 17.1 15.6 12.4 1970 26.3 27.8 27.4 19.6 1980 30.9 26.6 33.2 20 1985 34.2 25.8 32 20.9 (资料选编自A.Cochrance,Coimparing Welfare; State,London;1993,P243 ) 表是部分福利国家社会福利支出占国民总产值比例表(单位:%),对表1信息分析最准确的是( ) A. 福利国家是自由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B. 马歇尔计划为之实行奠定物质基础 C. 福利国家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相关 D. 反映了西方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答案】C 【解析】A.福利国家是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政策,A错。 B.马歇尔计划仅仅为战后欧洲经济复兴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故B错。 C.当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好,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的时候,福利国家制度就发展比较好,反之就会受到影响,说明福利国家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D.西方经济的“黄金时期”指20世纪50-70年代初,故D 错。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福利国家制度,要求学生结合福利国家制度的内容特征和发展过程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福利国家制度的内容特征,还要搞清楚它发展的过程特点。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个体家庭摆脱家族而独立作为社会基本细胞而大量涌现,是春秋战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环节。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的那些家庭历史特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整合和普遍化,成为两千年中持续保持的强固传统。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 --据张国刚《中国家庭史》 材料二东汉河南郑兴家族简况 --据《后汉书》整理材料三唐代婚姻重门阀世族,宗室婚嫁“取门阀者配焉”,而宋代“不限阀阅”,以致“宗室以女卖婚民间”。北宋中期以后,“子孙蕃衍,皇族渐多”,宗室不乏“贫无官”者。缺钱、贪钱,“宗室以女卖婚民间”。宋代规定“宗室袒免婿,与三班奉职”“皇族郡县主出嫁,其婿并白身授殿直”。三班奉职、殿直品阶相当低,官员瞧不上,商人却眼红。他们“赂宗室求婚”,即可“苟求一官,以庇门户”,跻身于官户行列。如商人王永年“娶宗室女得右班典殿直,兼汝州税”,苏州商人朱冲“以买卖为业”,又“两受徒刑”,但“弟侄数人,皆结姻帝族,因缘得显官者甚众”。 --据张邦炜《婚姻与社会•宋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个体家庭大量涌现并成为主要形式的原因。 (2)“郑兴家族现象”在东汉豪族中具有普遍性。根据材料二,从政治、文化两方面概括郑兴家族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类现象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唐宋两代宗室择婿心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择婿观形成的原因。 【答案】(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以及封建统治者经济政策等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图片信息从政治上累世高官以及文化上经学传家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弘扬儒学自己促使门阀士族制度形成角度思考回答。 (3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唐代婚姻重门阀世族”“苏州商人朱冲“以买卖为业”,又“两受徒刑”,但“弟侄数人,皆结姻帝族”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从门阀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与金钱至上观念的冲击以及商人经济实力雄厚与地位反差等角度思考回答。 故答案为: (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以商鞅变法为代表,各国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形成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促使个体家庭大量涌现;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封建土地私有制,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自然经济地位进一步巩固,个体家庭的主体地位随之强化。 (2)特征:政治上累世高官,文化上经学传家。 影响:东汉豪族将权力与文化不断结合,既有利于弘扬儒学,又促使门阀士族制度形成。 (3)变化:从尚门第到尚财富。 原因:门阀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与金钱至上观念的冲击;商人经济实力雄厚与政治地位低贱;北宋中期以后宗室贫困现象较突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个体家庭大量涌现并成为主要形式的原因,郑兴家族的特征及影响,唐宋两代宗室择婿心理的变化及原因。本题以秦到唐宋时期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切入点, 本题考查对秦汉的个体经济、汉代的豪族、唐宋的门阀士族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1899年,中国留日学生已有100多人。1901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又增加到280余名,1902年为500多人,1903年1300多人,1904年达2400多人。1905年至1906年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高潮……留日学生人数猛增到8000多人。与19世纪清政府派往欧美的留学生大多学习理工和海军不同,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学习的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军事、商业以至音乐、美术、体育,应有尽有,其中以学政法和陆军为最多。 --王晓秋《清末为何出现留日热潮》材料二从1950年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向苏联共派出了8310人,占派出总数的78%.中国向苏联派出的留学生,大多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的,苏联的高等院校、企业、设计院和科研机构,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技术干部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根据苏联方面的统计,1951年到1962年有8000多名中国人,在苏联学习生产技术,有11000多名的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苏联的学校学习……此外通过科技合作系统,1500名中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者,去苏联了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生产经验。 --《中国向苏联大量派遣留学生》(凤凰卫视2010年4月29日)(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晚清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活动的表现有何异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时期留学活动出现差异的原因? 【答案】(1)相同点依据材料一和二从政府支持、留学生人数和影响等角度思考回答;不同点依据材料一和二从留学地点以及学习内容等角度思考回答。 (2)中国晚清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富强道路,并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清末开展“戊戌变法”,办“新政”等角度思考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原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从新中国初期政治、经济和外交等角度思考回答。 故答案为: (1)同:都有政府支持;留学人数众多;都培养了大批人才。异:①留学地点不同:晚清主要是日本;新中国成立初主要为苏联。②学习内容不同:晚清留学学习专业多为政法和陆军;新中国成立初主要学习工程技术等专业;等等。 (2 )晚清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富强道路,并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清末开展“戊戌变法”,办“新政”,废科举,改革传统教育制度;中日相距较近,来往方便,留学日本费用相对较少,文字习俗相似等。学习政法和陆军主要是因为民族危机严重,要借鉴日本经验救亡图存。新中国成立初期原因:采取“一边倒”方针,与苏联建交,学习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和新中国初期教育发展的特点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核心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和现代中国社会的国情来分析。 原因类解析题在新课标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做到角度全面。重大历史事件往往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角度分析,有时还需要从国际角度分析。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阿米蒂•什莱斯的著作中有一个关于“鸡与鹰之争”的典型案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的30年代。犹太人谢克特四兄弟居住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所经营的家禽公司主要从事收购家禽进行屠宰后出售的中间商业务。1930年,他们家在纽约联合州银行的存款泡了汤,虽然公司生存了下来,但非常艰难。1934年秋,他们的公司被国家工业复兴总署(简称NRA)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违犯了《纽约市都市区和周围地区活禽行业公平竞争法规》的相关规定--“价格管制”“直接屠宰”(即客户无权挑选单只家禽,拿到哪只算哪只)等。1934年11月,纽约东区法院经审判后以不按规定允许顾客自己挑选产品等罪名判处谢克特兄弟有罪,他们被处以罚款和短期监禁。谢克特兄弟不服该判决,最终上诉至最高法院。5月27日下午最高法院判决认为“非常形势并未创立或扩大宪法权力。……总统制定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宪的。”最终以9:0一致裁定:“《活禽法规》的制定是不合乎宪法的立法权的委托……《××法》违宪。谢克特兄弟无罪。”NRA随之寿终正寝。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材料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中信息首先提取一个合适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于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本题可以从“鸡与鹰之争”的典型案例围绕1787年美国宪法提取观点;第二小问论证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特点从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权力运作特点分析论证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 现象:国家干预经济。 评价:经济危机并未创设和赋予政府额外权力,政府过多干预经济违背宪法原则,属于滥权;无度的权力扩张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法律规定的过高价格和“直接屠宰“完全是在压迫企业,破坏企业和顾客关系,也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到1934年,经济危机已经基本缓解,政府不应该再过多干预经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宪法,要求学生结合美国宪法的内容和美国民主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来分析。 开放式论述题确定论题至关重要,拟定论题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对所选论题非常熟悉,自己头脑中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支撑自己所选论题。自己掌握的史实越多,论证起来就越容易、越充分,得分率也就越高。 查看更多